你竟然嫌處理器性能過剩,過一陣子你就不那麼說了

“處理器性能有沒有過剩?”

  這看似是一個科技數碼問題,實質上是一個哲學問題。為啥?因為要給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要抱著辯證的態度來審視這個問題。

你竟然嫌處理器性能過剩,過一陣子你就不那麼說了

  那處理器性能到底有沒有過剩呢?有,但是也沒有。

  有人說“你這不是廢話嗎?說了等於沒說!”

  其實確實是說了等於沒說,但並不代表這就不是答案。

  我們說要辯證的去看待這個問題,那麼如何辯證呢?這當然是要看你怎麼用了。

  你要說你就是玩遊戲、日常辦公,別說買個i5、i7、銳龍5、銳龍7了,就是一顆i3,大多數時候也是有點過剩了。

  但你要說你不僅玩遊戲,玩的時候還要開直播推流,下播了還要剪視頻放到B站,這樣的話那就一點都不過剩了,你不僅需要i5、i7、銳龍5、銳龍7,甚至可能還要來顆i9才能Hold住。

  如果你要說你是電視臺的,甚至會接觸到8K級別的視頻製作,那麼對你的工作來說,現在的處理器性能不僅沒有過剩,甚至可能還有點不夠用。這時候普通的酷睿、銳龍可能也無法滿足你的需求了,你可能需要一顆酷睿X、至強,甚至線程撕裂者。

  所以說處理器性能有沒有過剩呢?主要看你用來幹什麼了。

  很多人習慣用自己的使用方式去衡量所有人,認為自己怎麼怎麼用,別人就都是這樣。自己平時處理日常辦公、有一些基本的遊戲娛樂需求,別人就大多都是這樣,所以他們一直在喊“處理器性能過剩!”

  但事實上,他們的使用方式代表的僅僅是一部分人,不能以偏概全。

  在PC發展的歷史上,其實對於“處理器性能是否過剩”這個問題不僅僅存在於普通大眾之中,即便是引領行業發展的一些行業翹楚們也有過類似的疑問。如果對PC行業非常瞭解的話,可能會聽說過這樣一條定律“Andy and Bill's Law”。Andy指的是英特爾曾經的CEO安迪·格魯夫,Bill指的是微軟曾經的CEO比爾·蓋茨。Andy and Bill's Law指的是“安迪的付出,比爾的收穫。”

你竟然嫌處理器性能過剩,過一陣子你就不那麼說了

比爾·蓋茨(左)和安迪·格魯夫(右)


  用直白的方式翻譯出來就是,每當時任英特爾首席執行官的安迪·格羅夫將一款新芯片推向市場時,時任微軟首席執行官的比爾·蓋茨就會升級他的軟件,將新芯片的性能充分吸收。

  這雖然看起來帶有調侃的意味,但不得不說它很好的解釋了“處理器性能是否過剩”這個問題。

  其實縱觀行業發展,每隔幾年就會有一些極大的突破發生,當這些突破發生的時候,對於硬件性能的要求就呈現出幾何式增長。

  比如在十年多以前的時候,一臺PC處理1080P視頻會非常卡頓,即便是最基本的編解碼都非常費力,但是當一兩代硬件性能迭代之後,1080P被完美攻克。如果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類似的現象比比皆是,只是作為用戶的你來說,很少去關注這些微妙的變化,因而會產生“處理器性能過剩”等等類似的想法。

你竟然嫌處理器性能過剩,過一陣子你就不那麼說了

隨著應用的變化,硬件性能也會被逐步榨乾而催生出新的性能需求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高刷新率屏幕的出現,網絡高清/超高清視頻直播平臺的興起,4K、8K視頻或建模需求的增長,PC硬件性能再次面臨著嚴峻挑戰。雖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關係不大,但對於業界來說卻不得不去重視。

  因此,“處理器性能是否過剩呢?”

  沒有絕對的答案,主要看你用電腦幹什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