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意境如何通過意象、抒情方式以及藝術處理高度融合的整體美?

蛋蛋蛋疼青年


詩詞意境如何通過意象、抒情方式以及藝術處理高度融合的整體美?


這個問題看上去高大上,實則是有點掉書袋,故弄玄虛的感覺。我們剝離一些定語,理順這個問句,得到主題幹:詩詞意境如何通過意象、表達方式以及藝術處理帶來整首作品的美感?

好像還是不大清澈。

意境的整體美感如何通過意象、表達方式、藝術處理達到?

如何通過意象選擇、表達方式、藝術處理完成詩詞整體意境的提升?

這樣總算慢慢理順了,不知道有沒有發生偏差。個人理解題主原本是要問這個意思,但是好像把自己繞暈了。

簡而言之,如何通過意象、表達來提升詩詞的意境。

建議提問還是簡潔、直接些比較好。七彎八繞的,容易讓人誤解。

什麼是詩詞的意境?

“意”為意象,“境”為境界,所以意境就是到了一定境界的意象表達。

意象是意思的形象,也就是世上物體反映在我們大腦中的形象。境界則是指人的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達到了某種地步。

意象選擇

作為客觀事物在我們大腦中的形象,意象本身就帶有了個人色彩。同一片天,有些人看到的是青天,有些人看到的是藍天,有些人看到的是陽光普照,而另一些人看到了驕陽似火。正因為這種個人心裡色彩的附著,意象並不僅僅是世間事物的客觀描敘,而是文人在寫作附帶“有我”色彩的創作,帶有濃厚的感情表達。

在古詩詞中,意向的選擇就帶有了情感抒發的作用。意象選擇本身就是一種表達方式,我們在創作中如何選擇合理表達自身情感的意象,就決定了整個詩詞作品的情境和格調,進一步完成整體意境的融合、拔高。

所以,意象選擇是第一步。意象選擇的方法無非是從心出發,要清楚明白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想營造怎樣的詩歌情景去打動讀者。因為我們在進行詩歌創作之時,一定是被某種情感觸動了自己的靈感,迫切希望表達出來。

那麼,搞清楚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選擇能夠增進情景營造的意象就特別關鍵。

假設我們現在要就最近突發的事件寫幾句舊體詩,我們從詩詞創作方面來講,要注意起興,也就是不要一上來就喊口號,要從景色、感覺出發,帶入我們要表達的真意。也就是說,從第一步意向選擇開始,我們就要明確我們創作的目的。

是為了表現這次事情的嚴峻,還是著重歌頌一線人員,還是表達大事件下群眾的樂觀?還是一首詩要把這些都表達出來?如果是登山所感,面對著風氣寒涼卻冬陽暖暖,我們該如何做出選擇?

其實這和寫文章是一樣的,我們只能選擇自己需要的意象,如果為了表達春天不遠,自然就要放棄寒風凜冽的相關意象,而使用暖風迴流的意象;如果是為了表達形勢險惡,我們就要選取寒風刺骨、風刀霜劍的意象來加重刻畫,為整體詩詞意境做好鋪墊。

意象選擇的重點在於中心思想的明確。

抒情方式以及藝術處理

而表達方式是在選取合適意象之後將它們盤活,真正起到畫龍點睛、盤活意境的作用。詩家語的修辭方式有很多種,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最終還原到讀者的腦海裡總是清晰的、符合邏輯的、明白的情感生髮。也只有邏輯正確的表達,才能把意象合理運用,打動讀者的心,讓讀者在腦海中與作者選擇的意象、表達產生共鳴、產生通感,從而對作品、作者產生認同感。

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詩詞作品中有兩種不同的情感方向,即大情懷和小情調的境界差,也就是向外還是向內的作品方向。

意境還在於整體作品中心思想的確定,小情調的作品人為拔高顯得生硬、大情懷的作品在對社會、生活、他人的關懷中,天生就比小情調作品的境界要高。

所以,對於很多作品來說,境界其實在構思完成之後就已經註定。意象選擇、表達方式只是更好地突出中心思想,讓主題和讀者產生共鳴。

說到底,修辭方法永遠只是修辭方法,並不能決定中心思想的高下,只能決定作品是否好看,無法真正左右詩詞的境界。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這個問題太大,簡述之只能跳躍式來回答。

詩詞的意境是用賦比興的手法通過起承轉合來達到高度融合的整體美。

比如兩個黃鸝鳴翠柳。現實的直接描述就是賦。根據鶯鳴幽谷的典故,那麼這句話就變成暗示有人要出山了,這裡有比、也有興。(這裡只提示一下,不詳說了。)此句起

一行白鷺上青天。形式是賦,白鷺高腳暗喻高潔之士。上青天,便是興了。可以聯想一群高潔之士要進入朝廷大有作為。此句承。

下面筆峰一轉,窗含西嶺千秋雪,承第一句兩個黃鸝鳴與翠柳都表達了時間在春末夏初,此時雪未化,足見雪之久。或有千年。東窗才能含西嶺。東窗為讀書之地,有雪。暗喻寒窗苦讀。窗有人,西嶺是山。山前有人即為仙。聯繫前兩句,修練之人已成(仙)要出山做官去了。賦、比、興渾然一體。豈外行所能讀懂。不過只懂賦也會感到景色不錯。

前面黃鸝的提示,白鷺的比喻,人的出現都是在講一個事,有人要出山做官了。

最後一句便是合。船已到門口來接了。(為什麼是東吳的船,在這裡先不講,講這船之妙)

1、有船來,才會有一行白鷺上青天的景色。在溪流白鷺出沒地方生話過的人,是能見證的。這背後還有暗示,暗喻。

2、山溪只能行小船,不過水映天,人坐船,猶行於天。在天上行,那麼萬里豈是虛言。

3、與人同船,便有同舟共濟之意。也是對來船的一種表態。這首詩是寫給關聯的某個人看的,那麼這種表達是有深意的。只是你讀懂了嗎?

黃鸝鳴、翠柳喑示了雪或許有千年之久。船來泊,驚起一行白鷺上青天。全部是有機地結合,整首詩渾然一體。高度融合。賦比興運用之妙讓人敬佩。當你懂了其中暗示,會越讀越有味。整首詩天衣無縫。巧妙絕倫。


吳山野士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知道什麼是詩詞意象。

什麼是詩詞意象

漢語意境裡“意”和“象”最早是相互獨立的兩個單音節詞,而“意象作為合成詞第一次出現是在東漢王充的《論衡》裡,但正式作為文論用語而直接施於詩歌形象的表述則自引《文心雕龍》之《神思篇》始。即然後使玄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但這裡所說的意象顯然與現代文學評論所使用的意象的意思是有所區別的,它還只是一種冥想境界中的存在。

“古詩之妙,專求意象”

(明胡應麟《詩藪》),袁行霈在《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裡說“意象是融入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者是藉助客觀事物表現出來的主觀情意”。陳植鍔在其著作《詩歌意象論》中也提到“可見在詩歌意象範疇之內,意象是以詞語為載體的詩歌藝術的基本符號,所謂意象也就是詩歌藝術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基本單位” 。而在西方文論裡意象一詞被稱為image,“《美國大百科全書》這樣解釋說:‘最初人們用image指實體或物的再現,一般指雕刻或雕塑,即使現在image表意最為複雜的時候,它也保持了這一本意,即指對不在現場的某人某物的具體呈現。’在詩歌中,不在現場的某人某物的具體呈現的載體是語言,其呈現的地方在人們的意識中”。簡而言之,Image就是“意中之象”(mental picture)。美國意象派詩人埃茲拉·龐德認為“一個意象是在瞬息間呈現出的一個理性和感情的複合體” 。其實龐德的這句話並沒有道明什麼是意象,只是說詩歌意象會使人產生某種情緒上的反應。繼龐德之後,英國現代派詩歌先驅艾略特在他的《哈姆雷特及其問題》一文中發表了在西方詩學界久負盛名的“客觀對應物(Objective Correlative)”
理論。艾略特對意象這一詩學概念給出了這樣的解釋:“通過藝術形式表現情感的唯一方法,就是找到‘客觀對應物’,所謂客觀對應物,即指能夠觸發某種特定情感的、直達感官經驗的一系列實物、某種場景、一連串事件。一旦對應物出現,人們的情感立即被激發起來。”我們可以看出在意象這一概念的表述上,龐德所謂的“情感的複合體”僅僅是在主觀方面的表述,也就是說意象是主觀的,儘管他後來他對這一觀點做了補充解釋但仍有失偏頗。而艾略特的“客觀對應物”理論,卻認為意象是客觀的。但無論怎麼說意象必須是以情感為主導的。通過以上中外文論關於意象這一重要概念的對比述釋,我認為,意象是指在具有特定話語蘊藉的文學活動中,作者多層次的情感與之寓寄物象之間發生屬性交換之後的一種情感對應物。也就是說,單純的物象並不是意象,至少不是詩歌意象,它必須是意中之象。

總之,要寫好一首詩詞,首先要精選能寄託作者情感的意象,意象和意境是不可分割的,意象為意境服務,意象是磚瓦,意境是大樓。然後要錘鍊字句,使得意象能妥帖的融入詩歌整體。再者要注意詩詞格律,不能隨意而為。至於抒情方式,視作者抒情需要而定,不能刻板。但是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感情一定要真摯,不能為賦新詞強說愁。


桐琴候月


百態人生四季景,

抒盡歲月滄桑情。

碧海推波風助勢,

孤舟浮水浪難平。

諸葛草船能借箭,

曹營燒盡贊孔明。

評說古今聽百姓,

春秋冬夏為太平。



小雨9899350470051


問題:詩詞意境如何通過意象、抒情方式以及藝術處理高度融合的整體美?


前言

“藝術處理高度融合”聽上去有點玄,其實沒有那麼複雜。簡單來說,可以把意象當作一串串珠子,串起來作成項鍊即可。

至於意象如何選擇,順序如何排列,中間那根線怎麼穿,就看詩人自己的功力了。

一、意象的選擇

意象由意+物象組成。例如雨是物象,是中心語,加上修飾語例如春、秋、好、等等帶有感情色彩的“意”,既是意象。

意象的選擇首先是中心語的選擇,例如選擇風還是雨。

確定了中心語,例如:風,那麼春風、秋風、好風、寒風、東風、西風帶有完全不同的感情色彩。

例如[宋] 李廌的《 虞美人》中是好風:

玉闌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風如扇雨如簾,時見岸花汀草、漲痕添。
青林枕上關山路,臥想乘鸞處。碧蕪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時涼夢、到南州。

假如改為"寒風如扇"味道便有不同。

又如[唐] 許渾《贈李伊闕》用的是寒風和夜雪:
桐履如飛不可尋,一壺雙笈嶧陽琴。舟橫野渡寒風急,門掩荒山夜雪深。
貧笑白駒無去意,病慚黃鵠有歸心。雲間二室勞君畫,水墨蒼蒼半壁陰。

假如物象不改,還是風和雪,改一下修飾語,便成了不同的意象:東風、瑞雪。

桐履如飛不可尋,一壺雙笈嶧陽琴。舟橫野渡【清】風【好】,門掩【松】山【瑞】雪深。
貧笑白駒無去意,病慚黃鵠有歸心。雲間二室勞君畫,水墨蒼蒼半壁陰。

詩中的蕭颯氣氛減去了一半,把下半部改一改,

桐履如飛不可尋,一壺雙笈嶧陽琴。舟橫野渡【清】風【好】,門掩【松】山【瑞】雪深。
貧笑白駒無去意,醉吟鱸膾有歸心。雲間二室勞君畫,水墨蒼蒼半壁陰。

主人公從貧病交加的人物形象變成了一個瀟灑自在的形象。

無論寫人、詠物、還是懷古,不同的意象選擇,會帶來不同閱讀感受。這種選擇要根據整首詩的立意來確定。

好比拍一部悲情電影,要是選擇沈騰、郭德綱作為演員就不太協調。拍一部喜劇電影,您選擇李雪健、陳道明也不太適合。

所以說,意象的選擇有點像選演員,雖然這個比喻不太恰當,但是大家應該能理解。

二、意象的串聯與組合

選擇了意象,剩下的就是串聯和組合的問題了。

一句中的意象安排,是句法。

例如杜甫的名句: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如果改成“鸚鵡啄餘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便索然無味。詩人是為了突出香稻、碧梧這兩個意象。

一篇中的先後,是章法,先說什麼,後說什麼,詩人自有安排。

例如杜甫《登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第一句寫的意象:花、樓、客,說明自己在登高望遠,第三句接第一句,寫登臨所見的意象:錦江春色、玉壘浮雲。

第二句寫心情:“萬方多難”,第四句接第二句,這裡的意象有北極朝廷、西山寇盜。

在意象的安排上,詩人環環相扣,心中所向、眼中所見,前後呼應。

結束時,在第七句轉折,用的意象是後主劉禪這個昏君,來襯托諸葛亮這個意象。

整體是表達了對於國家多難、君無良才和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

結束

意象是為主題服務的,所以挑選意象和挑選演員一樣慎重。

意象的安排也要符合整體表述的順序,在句子中,什麼為主、怎麼突出?在整篇中,誰先誰後?這就看詩人是否有清晰的脈絡了。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寫詩詞無非是情愁景色,寫春,情爽好寫春夏秋冬,各有各美。寫愁可就雨雪風落葉,增加愁意蒼桑感,互相襯托,也有寫美景的,但都有無心賞的意思,反襯愁心重,愁之深。我以為這是意境。



馬彥兆



南天藍166


首先是感悟,對生活中情景事的感悟,對自然物象季節蘊含的美的感悟,這是詩詞立意的基礎;其次是練,平白的文字,發乎自然的韻,充滿動感的律,而不是框框架架;再三是藝術手法的創新。事理來源於自然,發乎心,而又歸於自然。如此這般才不流於生澀,才會彰顯靈動與靈魂的和諧。最後,還要強調一點,莫要深拘俗套,唯有放飛心靈,才會有美的自然體現。年多前寫過一支“小放郎”,在這裡和大家共勉。

小放郎,出禾入深山。蝶飛舞,百花狂。轉眼牧童皆不見,留下一片啼聲殘。


來自高原的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