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析,疫情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哪些影響?

正值春節假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無疑是2020年中國經濟的“黑天鵝”


2月3日,春節假期過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上證指數跌8.13%,深證成指跌8.27%,創業板指跌6.56%。此外,有超過3000只個股出現跌停。


由於肺炎疫情對A股的影響,短期衝擊不可避免。


對此,其實國家並非沒有準備,中國人民銀行網站2月2日發佈公告稱,為維護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和貨幣市場平穩運行,2020年2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將開展1.2萬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確保流動性充足供應。


對於此次肺炎疫情對於中國經濟未來的影響,各個專家看法是怎麼樣的呢?


恆大研究院院長 任澤平表示:


疫情將全面衝擊我國宏觀經濟、中觀行業和微觀個體,影響雖然沉重但是短期的,不會改變中長期經濟走勢。只要我們在強力應急的同時,大力推動改革開放,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信心來自於我們務實有效的舉措,共克時艱。


初步判斷此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程度將大於2003年非典,但時間可能更短,同時我們也要做好疫情惡化、形勢更嚴峻和持續時間更長的準備,具體影響大小取決於疫情持續時間和政策對沖力度。判斷主要是基於此次疫情傳染性更強,但此次防控的及時性、力度和經驗明顯強於2003年非典。


需要重視的是,從結構上,民企、小微企業、彈性薪酬制員工、農民工等受疫情的影響更大,餐飲、零售、旅遊、交運等行業受衝擊最大,應是政策重點支持的對象。


從資本市場來看,疫情的爆發短期利好債市,利空股市,但中期仍取決於經濟基本面和趨勢。


國際上對於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會帶來多大的影響,路透引用的標準普爾全球評級的一份報告:“如果消費類服務支出下降10%,整體中國經濟GDP 增長將下降約1.2個百分點。”


中國社科院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斌、中銀國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持有和上述觀點不一樣的看法。


張斌認為,疫情這一短期突發事件暫時增加了經濟運行的波動,但拉長時間看,疫情不會對中國經濟有太大影響。


徐高則認為,如果肺炎疫情在2月份能得到控制,中國經濟受影響的程度將有限。“

粗略估計,肺炎估計會拉低2020年全年GDP增速0.1到0.2個百分點。”


在應對措施上,張斌和徐高的觀點有所差異。張斌認為,此次肺炎疫情事件純粹是外生性的特定衝擊,不適合用總量的經濟政策來應對疫情的不利影響,宏觀經濟政策的重點應該對特定的行業、部門、地區、人群採取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不過,張斌同時還強調,“即使沒有肺炎疫情的衝擊,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貨幣政策應該更寬鬆一點,要降息。財政也應該擴張,財政赤字率也早應該破‘3’”。


針對當前防控疫情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萬里智庫秘書長趙悅表示:


辯證的看危機往往蘊含著機遇。這次“戰疫”,也是全面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契機,從而進一步提升城市的衛生保障治理能級。


比如說,當前醫療機構處置新冠肺炎疫情當中,醫療機構使用的醫療器械、醫療耗材和廢棄物、特殊感染物也應當加大集中處置力度。大力推動第三方的專業集中消毒供應中心服務,有效提升醫療防疫全鏈條安全監管,避免病毒藉助醫療物品擴散傳播。


同時可以推動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公共衛生管理領域的應用。


另外,要看到這次疫情在經濟領域的次生影響,從股票市場到中小企業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反應。


針對相關問題,籌劃出臺有效的應對措施,運用財政稅收政策等,從降成本的角度給予相關企業更多幫助,保障社會就業的穩定,保障經濟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