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救治專家組組長:不宜過度解讀新冠病毒的糞口傳播

原標題:上海救治專家組組長:不宜過度解讀新冠病毒的糞口傳播

近日,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舉世矚目,社交媒體上的信息轟炸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為幫助大家瞭解疫情的動態變化,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微信公眾號“華山感染”每日更新疫情相關數據,並邀請華山醫院感染科專家王新宇、張文宏就疫情的變化趨勢、熱點問題及相關注意事項,專門進行答疑解讀。

王新宇是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張文宏是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常委兼秘書長,中華預防醫學會感染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他所領銜的華山醫院感染科是國家重點學科,參與過“非典”與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救治,張文宏也是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自武漢疫情發生以來,王新宇、張文宏持續跟蹤,已在“華山感染”連撰數文,他們的文字既專業嚴謹又通俗易懂,澎湃新聞經授權轉發,我們希望“華山感染”的這一組文章對讀者更理性地看待疫情、更有效地做好自我防護工作有所裨益。

上海救治專家組組長:不宜過度解讀新冠病毒的糞口傳播

新聞:新冠肺炎患者糞便中檢測到病毒核酸陽性,引發恐慌

2月1日起,大家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重心又移回到了傳播途徑這裡,因為一系列的研究發現,新冠患者的糞便中可以檢測到病毒核酸。這不由又一次引起了大眾的恐慌,那豈不是口罩都是白帶了,手也白洗了?之前的防護措施都是徒勞的?

首先報道的是發表在美國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論文記錄了美國本土收治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詳細情況,文中的兩個亮點之一就是在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的核酸。

緊接著媒體報道深圳三院透露,該院肝病研究所研究發現,在某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糞便中檢測出2019-nCoV核酸陽性。

專家解讀:不宜過度解讀新冠病毒的糞口傳播,謹慎應對即可

01.哪些傳染病通過糞口傳播?

首先先向大家解釋一下,什麼叫做糞口傳播。糞口傳播是不少傳染病的一種傳播途徑,和我們之前談到的飛沫傳播、接觸傳播等相併列。所謂糞口傳播,是指由於消化道含有大量的病原體(傳染物質),通過糞便排出體外後,由於糞便直接汙染了食物、或者是汙染了手,再間接汙染了食物,通過消化道進入體內,造成感染的過程。

常見糞口傳播途徑的傳染病包括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以及可以明顯引起腹瀉的傳染病,如諾如病毒胃腸炎、傷寒、霍亂等。

那麼,這些傳染病的共同特點是什麼呢?是消化道症狀,特別是腹瀉和嘔吐。也就是說,糞口傳播和消化道症狀往往是配對出現的,很少和呼吸道症狀結伴而行。

我們來看看目前知道的呼吸道症狀為主的病原體,例如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體等均是由呼吸道傳播和接觸傳播造成的播散,沒有一種是糞口傳播的。即使有些病原體的感染會有小部分的腹瀉症狀,但這只是全身表現的一部分,比例很小,一般不會成為有效的傳播途徑。

那麼再來集中看看之前發現的其他幾種冠狀病毒呢?常見的人冠狀病毒(包括229E、NL63、OC43和HKU1型),通常會引起輕度或中度的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症狀主要包括流鼻涕、頭痛、咳嗽、咽喉痛、發熱等,有時會引起肺炎或支氣管炎等下呼吸道疾病。這一類病毒從被發現到現在的多年來,從未有明確的糞口傳播途徑病例報道。MERS-CoV和SARS-CoV常引起較為嚴重症狀。兩者症狀通常包括髮熱、咳嗽和呼吸急促,甚至發展為肺炎,但也均無明確的糞口傳播途徑病例報告。

02.是真是假:有人拿2003年SARS可能存在糞口傳播說事?

這時,有人會拿2003年SARS大流行時,香港淘大花園發生的集中暴發案例來說事,那是不是糞口途徑呢?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當時的來龍去脈。2003年3月下旬,SARS在香港淘大花園暴發。截至2003年4月15日,淘大花園共有321宗SARS個案。感染個案明顯集中在E座,佔累積總數的41%。感染SARS的淘大E座居民有107人,當中大部分住在E座的7號和8號垂直排列的單元。E座與淘大花園內其餘各座樓宇一樣,樓高 33 層,每層有八個單元。而每座樓宇都有八條直立式汙水管收集汙水。這條汙水管連接水廁、洗手盆、浴缸和浴室的地臺排水口,它們各設有U形聚水器。

上海救治專家組組長:不宜過度解讀新冠病毒的糞口傳播

按照中國香港特區多個官方機構事後的聯合調查顯示:由於廁所、浴缸等經常使用,與其相連的U形聚水器大部分時間有水,並能發揮隔離作用。但由於大部分住戶清潔浴室地面時習慣採用拖把而非用水沖洗,導致連接地臺排水口的U形聚水器可能因乾涸未能發揮隔離作用。按照相關調查,當浴室抽氣扇啟動後,空氣會從汙水管經地臺排水口倒流進入浴室。推測是這些氣流可能把存於汙水管內的帶病毒液散發至於室內及排放至相鄰單位的天井,最終通過窗口進入相鄰家庭。

因此,淘大花園相對完整的一條傳染鏈條是:源頭病人有可能首先通過E座的汙水排放系統、人與人的接觸以及大廈的公共設施(電梯及樓梯),使得單元樓內的一批住戶感染病毒,然後再感染同座的其他住戶。然後其可能通過人與人的接觸及受汙染的環境設施把病毒傳播給E座內外的居民。調查後,當局相信疾病的傳播主要與房屋結構的設計有關,病毒有可能通過排洩物或廢水傳播。

上海救治專家組組長:不宜過度解讀新冠病毒的糞口傳播

03.WHO後來否定2003年SARS可能存在糞口傳播的可能性

為什麼相對完整的證據鏈不能被WHO肯定呢?首先,證據鏈只是看似合理的推理,沒有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也就是說沒有辦法證明在一個排水口倒入一定數量的病毒,就能夠在其他樓層同一個單元的屋內測到病毒,其次,即使是糞口傳播,那糞便是排入糞管的,和接地漏的U形管是不連通的,如果用嘔吐物來解釋的話,也顯得牽強。因為即使是目前所知傳染性極強的諾如病毒,其也從來沒有被證實過可以通過地漏排入嘔吐物造成其他樓層的報告。再退一步,即使真的是地漏造成了氣溶膠的產生,那最終導致感染的還是呼吸道,而不是消化道,也並不是真正的“糞口傳播”。

所以說,淘大花園只是提出了一種傳播的假說,但是這種假說未被證實。並且即使淘大花園的假說即使被證實了,仍然只能解釋淘大花園本身的暴發,不能解釋之前和之後在全世界發生的數千個SARS確診病例。

最後,2003年全球SARS的成功控制,在糞便管制上並未做太多管控,已經說明一切。

04.說回這次的新冠病毒,如果還是擔心怎麼辦?

糞便裡的病毒核酸如果傳播,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患者在抽水馬桶中排便後,抽水產生的氣溶膠是否可能造成感染的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是接著上個問題產生的,我們的假設是糞便中確實含有大量的病毒。只要大量病毒的前提成立,那氣溶膠中含有病毒,造成傳播的風險還是有可能的。但如果在家中使用廁所,密切接觸和呼吸道直接傳播的風險一定是大於抽水馬桶產生氣溶膠吸入的風險。

上海救治專家組組長:不宜過度解讀新冠病毒的糞口傳播

如何降低抽水馬桶產生氣溶膠的風險呢?

謹慎的做法就是居家隔離的疑似患者其實只要用完廁所沖水前,記得蓋上馬桶蓋再衝水就可以了,這個動作可以極大減少空氣中的氣溶膠濃度。有條件的話住院病人也可以在糞便核酸轉陰後出院,但不是必須條件。

小結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糞便中測到病毒核酸並不等於糞便就具有傳染性,糞口傳播在理論上來講可能性並不大。

但是無論是護理新冠肺炎病人,還是日常生活,養成一些良好的衛生習慣,例如勤洗手,使用廁所後蓋好馬桶蓋再衝水都可以更好地保護你減少感染包括新型冠狀病毒在內各種傳染病的風險。

在已知的病毒中,沒有一種病毒是全能戰士,既可以通過呼吸道,又可以通過消化道,還可以通過體液都高效地傳播。從策略上來看,一種病毒的致死率高必然傳不遠,一種病毒的傳染性強必然毒性相對較弱,這是病毒生存的法則。只是對於才被人類發現1個多月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來說,還有很多的未知等待人類來揭曉。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表述失真的時代,可以迅速產生一個網紅,也可以誇大任何一個現象。建議您一定要特別留心那些與你自己的想法高度一致的表述;一定要特別警惕任何簡單粗暴的表述;一定要學會正確地評估論據和推理模式。

只有科學地對待病毒和疫情,我們才能更好地、更快地控制疫情,勝利必將屬於我們。

(本文原題為《張文宏:不宜過度解讀新冠病毒的糞口傳播,謹慎應對即可》,作者張文宏為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微信首發於公眾號“華山感染”,版權歸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所有,澎湃新聞獲授權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