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和支付寶為什麼沒有加入啟動頁廣告呢?

感動一句話


怎麼忍心在最好的朋友臉上貼廣告呢?

還記得19年微信之父張小龍說過這樣的話:

如果微信是一個人,它一定是你最好的朋友,你才願意花那麼多時間給它。那麼,我怎麼捨得在你最好的朋友臉上,貼一個廣告呢?你每次見他,都要先看完廣告才能揭開廣告跟他說話。



這句話真的深入我心,畢竟如果一款App已經深入到我生活的方方面面,那每天和它打交道的時間肯定很多,那麼啟動頁廣告必定會佔用我大部分時間。

微信是個偉大的產品,這逃不過張小龍自己是一個有情懷的人。



相比於微信,支付寶並不像微信那樣純粹,但為什麼支付寶也沒有廣告?

我想除了支付寶不缺那個錢之外,還得看其最初的設計理念。

支付寶是為了方便人們的生活而出現的,如果只在啟動頁就耗費了5秒鐘,那麼怎麼能讓用戶覺得方便呢?



還有,為什麼微信可以出一個微信支付,而微博就不行呢,撇開他們龐大的用戶量來看,我覺得微信的“乾淨”才是讓它在移動支付有了一席之地原因!

所以總結來說,是否該有啟動頁廣告,除了產品經理的情懷,還得看這個產品的使用場景。

就比如同樣是紙,有的能用在廁所,有的能用在記錄。


月半程序員見聞


像微信、支付寶這種平臺級別的應用,怎麼可能選擇用啟動頁廣告創收呢,即便是對於自家業務,也不可能通過啟動頁廣告進行推廣,原因是什麼?一方面這樣會影響用戶體驗,如果再應用啟動頁加入廣告,那麼至少需要讓用戶在啟動頁停留3s以上才有效果,這3s的時間對於普通應用,大部分用戶也就忍了,但是對於微信、支付寶這類平臺級應用,一個很小的細節就會嚴重影響到用戶的使用體驗,這也源於用戶打開微信或支付寶的目的性是很強的,不比那些娛樂或資訊類的應用。

另一方面也跟應用的盈利模式有關係,目前對於大多數應用而言,啟動頁的廣告一般是最貴的,這也是為什麼絕大部分應用無法放棄啟動頁廣告的原因,但對於微信、支付寶而言卻不是這樣啊,他們更像是一個流量入口,其內部的生態建設才是其盈利的主要來源,就好比一個商場一樣,有哪一家會在入口的地方擺設太多的障礙呢?把用戶吸引到商場裡面來才是目的。

再有一點,像這種盈利方式也不是阿里跟騰訊的格調啊,現在阿里跟騰訊的各項業務就好比水電煤一樣,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必需品,也對國民生活擁有著重大的影響,更何況對於這些市值幾千億美元的巨無霸公司,這點蠅頭小利怎麼比得上大眾口碑來的值錢呢,而且無論雙方願不願意,市場都在比較著阿里和騰訊的發展,在相互較勁的情況下,一家不採用這種方式,另一家也斷然是不會採用這種方式變現的。

大家以為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木石心志


大家都知道,微博、酷狗等等很多軟件,每次打開都會有一個啟動頁的廣告,對於用戶數量龐大一點的,比如微博,啟動頁的廣告價值幾百萬。但是支付寶和微信卻沒有啟動頁的廣告,要知道這兩個的用戶數量可是各類APP裡最高的,啟動頁的廣告價值不說上億,最少幾千萬可能是拿得下來的,那為什麼微信和支付寶都沒有加入啟動頁的廣告呢?

用戶的體驗度

一般而言,啟動頁的廣告時間短則3秒,長則5秒,對於使用頻度較低的APP影響不大,但是對於使用頻度高的APP,給予用戶的體驗感無疑是極差的,比如微信,可能我們一天要登錄幾十次,你試想想,每次你都要看3秒或者5秒的廣告是什麼感覺,是不是想把老馬在狠狠的臭罵一頓。

所以為了幾千萬的利潤,設定這個啟動頁廣告,敗壞口碑,影響用戶的體驗,對這兩個APP來說是得不償失的,不要小看用戶的口碑及體驗,短時間內或者別無選擇之下可能沒事,但是滴水穿石,長期的累積照樣用戶對你的反感是致命,先不說影響用戶對自己生態體系內的其他產品觀感,而且一旦有可操作性的替代產品出現時,可能整個帝國都會瞬間崩塌。所以對於微信和支付寶而言,保證用戶體驗,維護自己的口碑,顯然比幾千萬重要,這就是為什麼支付寶和微信不設置啟動頁廣告的原因。

其他的盈利

微信和支付寶不像很多其他APP沒有建立一個完整的生態,它們是有完整的生態體系的,而這些生態的維持發展和盈利,必須依靠流量,不設置啟動頁的廣告,保證用戶數量及流量可以促使體系內其他產品的盈利(比如微信裡面的各類接口服務,基本都是微信體系的企業),這方面的利潤可以遠遠超過啟動頁的利潤,因此放棄啟動頁的利潤也就無關痛癢了。但是其他APP並沒有這麼完整的生態,盈利手段相對有限,所以這個啟動頁的廣告利潤對於其他APP很重要,這就是其他APP不能夠放棄的原因。


鯉行者


首先很榮幸能夠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下面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意見,希望我的回答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像微信、支付寶這種平臺級別的應用,怎麼可能選擇用啟動頁廣告創收呢,即便是對於自家業務,也不可能通過啟動頁廣告進行推廣,原因是什麼?一方面這樣會影響用戶體驗,如果再應用啟動頁加入廣告,那麼至少需要讓用戶在啟動頁停留3s以上才有效果,這3s的時間對於普通應用,大部分用戶也就忍了,但是對於微信、支付寶這類平臺級應用,一個很小的細節就會嚴重影響到用戶的使用體驗,這也源於用戶打開微信或支付寶的目的性是很強的,不比那些娛樂或資訊類的應用。


另一方面也跟應用的盈利模式有關係,目前對於大多數應用而言,啟動頁的廣告一般是最貴的,這也是為什麼絕大部分應用無法放棄啟動頁廣告的原因,但對於微信、支付寶而言卻不是這樣啊,他們更像是一個流量入口,其內部的生態建設才是其盈利的主要來源,就好比一個商場一樣,有哪一家會在入口的地方擺設太多的障礙呢?把用戶吸引到商場裡面來才是目的。


再有一點,像這種盈利方式也不是阿里跟騰訊的格調啊,現在阿里跟騰訊的各項業務就好比水電煤一樣,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必需品,也對國民生活擁有著重大的影響,更何況對於這些市值幾千億美元的巨無霸公司,這點蠅頭小利怎麼比得上大眾口碑來的值錢呢,而且無論雙方願不願意,市場都在比較著阿里和騰訊的發展,在相互較勁的情況下,一家不採用這種方式,另一家也斷然是不會採用這種方式變現的。

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一起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生活愉快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用戶92458812762


感謝您的閱讀!

有人說這是在“飲鴆止渴”你認為呢?微博,百度等雖然有開屏廣告,但是,你啟動App的時候本身就耗費時間,只不過使用了這個空閒時間而已。

格局以及用戶基礎。微信和支付寶的主要基礎用戶群體,如果微信和支付寶加入啟動頁廣告,那極大挫傷用戶體驗,和微博,百度等不同,如果用戶體驗受影響,微信和支付寶將會丟失最重要的客戶群體。

那麼,為什麼微信和支付寶沒有使用啟動頁廣告呢?這裡的原因在於——

  1. 支付寶和微信有主業。我們發現微信的主業是社交、而支付寶的主業是支付。極度關注的是用戶的體驗,如果加入啟動廣告,那麼,用戶體驗很快就會降低。影響,用戶對於支付寶,微信的態度。微博,百度不同它們非用戶體驗極強的App,比如微博,主要是資訊分享,所以並不是哪種非常對及時性要求很高的App。

  2. 微信和支付寶“財大氣粗”,或者說,微信和支付寶有自己的利潤來源,比如微信的公眾號,微信支付等等;而支付寶的花唄,借唄等等,都有很穩定的利潤來源。

  3. 微博等App之所以有開屏廣告,確實是因為有很大的利潤,可能一個開屏廣告就幾百萬的利潤,反而這種方式確實能夠帶來極好的收益。

微信,支付寶沒有加入,其實還是更多考慮用戶體驗。當然,並不是說加入開屏廣告就是錯誤,在我看來,不同的App,本身的要求不同,只要不影響App的用戶體驗,也並非會影響大家的使用。


LeoGo科技


啟動頁廣告是為了推廣某種產品。

我以前開發過幾個app和小遊戲,為了能有點收入,就加入了banner,開屏,啟動頁廣告。大部分app的啟動頁廣告都是為了能有一些收入,大部分展示的都是其他廠商的廣告。

一般這些app都有個特點,就是時效性不高,不是一些特別著急用的功能,比如一些小說app,遊戲,音樂播放app等,打開這些app大部分是為了消磨時間,所以播放幾秒的啟動廣告雖然很煩人,可是還能接受。

而對於微信、支付寶這種及時性要求很高的app,如果加入廣告的話那是讓人難以接受的。比如你在超市裡買了東西,排隊的人特別多,輪到你付款了,打開支付寶要有個10秒的廣告,那麼你是什麼感受?如果你在用微信,有個特別著急的事情需要立刻回覆,結果打開遇到了廣告。

而且像微信,支付寶這種大廠商,本身都是在別的app上投放廣告的,他們每年在推廣上的花費無數,沒必要在自己的app上投放了。而且打開微信、支付寶後,在app內部,有很多推廣自家產品的入口的。

所以展示啟動廣告頁,對於時效性高的app來說是災難性的,大廠商不會為了蠅頭小利而損害app的易用性。




橙子收藏夾


像支付寶、微信這樣的平臺級的軟件,打廣告只會讓用戶更加反感。

我們不可否認,微信和支付寶這樣億萬用戶級別的軟件,就算只加入一秒的啟動頁廣告,馬上就能賺得盆滿缽滿,但打廣告會引起用戶的反感,相當於透支平臺的生命來獲取利潤。而支付寶、微信這一平臺本來是不能盈利的,而是作為一個流量入口,通過其他的增值服務來賺錢。


所以,微信支付寶的定位只能是一個支付平臺,騰訊和阿里並不需要它們帶來利潤。但是,只要這兩個平臺有用戶使用它們免費的服務,他們就能賺錢用戶的流量,從而獲利。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就要問了,淘寶不是經常在啟動頁面打廣告嗎?和支付寶不同,淘寶本身就是一個電商平臺,平臺裡面全都是廣告,啟動頁面掛出廣告用戶也不太反感。


不知道各位看官們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讓更多人看到您的觀點,謝謝!


科飛貓科技公社


啟動頁廣告確實是個很麻煩的事情,我記得我第一次關注到啟動頁廣告,還是在一次使用網易雲音樂的時候注意到的,說實話很煩人,即使有跳過功能。

很多人都說,主流很多的App都有了啟動頁廣告,但是微信、支付寶為什麼不加入啟動頁廣告呢?

微信、支付寶即時性很強,啟動頁廣告真的會讓用戶抓狂

微信、支付寶的使用即時性很強,不像看今日頭條,我等三五秒分鐘也是能忍的,用網易雲聽音樂,等兩三秒也是沒問題的。

但是微信、支付寶的功能即時性非常強,試想我現在在買早餐,打開支付寶付款,而且趕時間,雖然兩三秒時間不長,想象一下對於一個每天早上都喜歡踩點打卡 ,或者你身後排滿了買早餐的人,再給你來個啟動頁廣告你試試!

微信聊天也是,現在你看到你的領導給你一個方案讓你儘快確認回覆,或者說現在有個需求及時需要你解決回覆,或者現在有一個客戶正在等你回覆,或者你的女朋友馬上就想要見到你.......如果給你來個啟動頁廣告你試試!

微信、支付寶這樣生態級的應用,啟動頁廣告是非常low的變現方式,這不是這樣平臺級產品的商業模式

微信有10億用戶,支付寶有超過5億用戶,微信的變現能力、支付寶的變現能力不是那些二、三流應用能比的,比如微信,隨便一條朋友圈廣告都是千萬級別,微信上還有騰訊理財,比如微粒貸、理財通等等金融業務,這還不算公眾號平臺,不算錢包入口等等眾多的廣告入口,哪一個都比啟動頁廣告靠譜。

支付寶主要就是靠支付、金融賺錢,如今餘額寶的資金體量已經來到了1.5萬億,這個體量直逼四大行的體量,試問:這樣的支付寶還需要靠啟動頁廣告賺錢?像微信、支付寶這樣的頂級平臺級、生態級互聯網產品,根本不需要啟動頁廣告這麼low的廣告形式。

支付寶、微信用戶頻次很高,加入啟動頁廣告非常影響用戶體驗

還有一點是,微信、支付寶的用戶使用頻次非常高,基本上每天要打開很多次。微信一天打開幾十次很正常,支付寶每天也要打開幾次,想象一下每次一次打開就要給你來一次啟動頁廣告,你什麼感覺?

用戶體驗是一門學問,啟動頁廣告本質上還是非常影響用戶體驗的,微信、支付寶不敢這樣挑戰用戶的底線,當然微信、支付寶也沒有必要做這樣的事情,畢竟不管是騰訊、還是阿里,不缺這點廣告費。

這種事情是摧毀用戶體驗的事情,而且微信、支付寶的用戶體量、活躍程度很高,商業模式多樣,根本沒必要用啟動頁廣告這麼low的形式。


EmacserVimer


首先,像微信、支付寶這樣幾乎全民安裝的APP,不一定能有企業付得起它們的開屏廣告費用。以微信為例,2019年最新的數據顯示,這款APP的月活用戶為11.5億,幾乎每個國內手機用戶都會安裝微信APP。作為對比,微博的月活用戶量為2.16億,而微博的開屏廣告費用為70萬到100萬元人民幣1天。也就是說,如果按照微博的收費標準,微信的開屏廣告費用高達370萬到530萬一天。

其次,500萬元一天的廣告費用雖然也不是沒有企業能夠承受,但實際上並不划算。大家都知道微信的開屏界面是“藍色地球”,但是每天能夠看到這個界面的人很少,因為微信、支付寶這類常駐於手機後臺的APP,基本上是沒有開屏界面的。也就是說,企業投五百萬元的廣告費下去,收效可能和七八十萬元的微博開屏廣告差不多。性價比太低,同樣也是微信、支付寶沒有開屏廣告的重要原因。

第三,微信、支付寶由於自身的定位,也不可能在APP中加入開屏廣告。微信是目前國內最主要的社交軟件,更是一款通信工具。用戶在使用微信的時候,如果收到一條消息就要看幾秒鐘的開屏廣告,回覆一條消息又要看幾秒鐘的廣告,那麼久而久之就沒有人願意用微信了。支付寶也是一樣,如果網友在付款的時候要先看幾秒鐘的廣告才能刷出二維碼,下次肯定就不會再用這款軟件支付了。微信、支付寶之所以能夠成為國民級的手機APP,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高效、便捷,如果為了幾百萬的廣告費把這個特性給抹殺掉了,那才是得不償失。

最後,微信、支付寶也不需要通過開屏廣告來盈利。這兩款軟件目前已經做到了業內的最頂級,是目前唯二的主流移動支付APP,他們有一萬種方法可以“躺著賺錢”,而加入開屏廣告屬於最不靠譜的賺錢方式,我想只要微信和支付寶的產品經理保持基本的理智,就不會給它們加上開屏廣告的。


貓眼看數碼


首先解釋一下,啟動頁廣告就是每次開啟app就會自動展示的一種廣告形式。對於廣告經營獲取收入的app來說,位置無疑是絕佳的。而這種廣告也一直是各路app中開價較高的一個廣告投放方式,每次打開app就能獲得一次曝光,價格頗高也實屬正常。當然,價格紅利的背後,也與用戶體驗直接掛鉤。廣告自動出現且停留數秒,耽誤時間的同時,體驗也大打折扣。

翻閱今年Q1的微博報價不難得知,做的高級的啟動頁廣告,刊例價飆到360萬也是正常的。從日活來看,微信是微博的幾倍之多,曝光量更是翻倍。那麼這塊自身變現的大肥肉,為啥微信和支付寶不“動手”呢?

開啟頻次過高,用戶行為動向明確。微信和支付寶,這兩款我國用戶最常使用的應用,基本上人人手機都有裝載。無論是軟件依賴還是目標定位都與其他app有所不同。從開啟頻次來說,絕大多數年輕人兩款合計人均次數過20次。頻繁使用如果還有開啟廣告難免厭煩。一款為最常用的聊天app(附帶強大支付功能),一款是支付當家花旦,使用時都有明確的行為動向。在這個層面上商業變現,大可不必。“有舍有得”的設置,符合之前張小龍的“有節制”的理念,獲得用戶體驗和商業利益的平衡更重要。

變現渠道豐富,並不貪圖這種方式。微信近年開始了朋友圈廣告,圖片視頻跳出頁各種大招都有嘗試,選品也是五花八門。由於其製作的水準普遍把控較嚴,很多用戶明明知道是廣告還是忍不住點開點贊。支付寶的變現,則更多集中在深層合作的商戶間,相較於普通廣告更為實用不說,還更受用戶青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