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的本質》這本書能讓我們擺脫貧窮嗎?

本書作者因為榮獲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而大熱。但本書相對於其他諾貝爾經濟學獎作品來講是最沒有深度的。

全世界79億人口,經濟統計貧困人口占10個億,意思是八個人中就有一個貧困人口。解決貧困問題是當今世界最大的難題。我們好多人也在貧困線上掙扎。

本書沒有從資本運作的高度馬太效應說明貧困形成原因,也沒有從制度層面說明印度的教育普及率不足50%的原因而是把錢投入到了很爛國防中去了,更沒有從產業經濟平衡發展的角度分析問題而歸結問題癥結在於家庭經濟有失偏駁。

貧窮問題首先是國家競爭失利,市場萎縮的結果。然後是階層分野的結果,尤其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非洲種姓制度的結果。最後才是貧窮的家庭傳承問題。


《貧窮的本質》這本書能讓我們擺脫貧窮嗎?


一:貧窮的本質

瞭解貧窮的根源,改變以往對貧窮的錯誤概念。經濟學上有個概念叫做貧窮陷阱,即:貧窮的根源是飢餓。以往人們總認為窮人吃不飽飯→沒力氣幹活→無法獲得收入→貧窮。因而世界各國扶貧主要措施是致力於解決窮人飢餓問題。其實不然,本書作者通過詳實的分析和論證駁斥了這一主流扶貧觀念,並從窮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政府援助等方面、多角度分析了貧窮的本質和根源以及應對措施。

二.貧窮根源:

1:窮人缺乏遠期規劃,享受及時行樂。

①窮人性價比不高的消費心態會給窮人的下一代造成不良影響。

②窮人不理智的消費心態將窮人有限的錢花費在了娛樂和隆重的儀式上。

2:窮人缺少信息來源,偏見根深蒂固

①窮人花更多的錢去治療疾病而非預防疾病。窮人認為直接的藥物治療比預防疾病措施更為有效。

② 對教育的回報缺乏信心。窮人家長認為教育投資的週期性較長,因而會選擇性地讓更為聰明的孩子接受教育。老師對窮人孩子缺乏偏見和公正待遇,會讓窮人孩子對教育缺乏信心。

應對措施:

①政府需要扭轉窮人家長對教育的期望,樹立窮人對教育的信心。

②政府進行教育體制改革,促進教育公平。

3:避險手段落後,抗擊打能力差。

①靠天吃飯,打零工導致窮人收入波動性較高。

②窮人會通過自我延長工時以期獲得更多收入,可是這一做法只會導致窮人之間競爭更大,拉低整體收入。

③窮人通過身兼數職,期望通過業務多元化抵禦風險。可是精力分散只會導致業務專業能力更差,收入更低。

④窮人更喜歡通過多生育來抵禦風險,最終落入越窮越生,越生越窮的怪圈。他們本期望通過多生孩子提高家庭勞動力,然而孩子越多,家庭條件越差,飲食和教育更落後,導致窮人越來越窮。

⑤窮人通過婚姻提高抵禦風險能力。然而,窮人分家後漸漸地會怕其他親人的貧窮拖自己後腿而在有親人需要幫助時顯得愛莫能助。

⑥窮人對保險公司信任度更低。

4:窮人創業規模小,資金不足,創業更艱難。

①正規貸款機構不願意給窮人發放小額貸款,因為貸款機構發放給窮人的小額貸款利潤低,運營和收貸成本大。

②明間貸款更靈活,但利率高,違約後更易受到非法侵害。

③窮人創業缺乏差異性,導致市場飽和,競爭更為激烈。

5:政府扶貧政策效果不佳,心有餘而力不足。

①政策缺乏精準性。

②貧窮落後地區更易腐敗。

③政策執行人員翫忽職守,執行效果差。

④政府對公務員監管差,政策無法落地實施。

⑤窮人對政策瞭解不足,對政策缺乏信心,更易破壞規則。

應對措施:

①政府首先制定一些更易執行和推廣的好政策,讓窮人對政府樹立信心。

②循序漸進地推行一些執行難度較大,週期性較長的政策。

③政府真切瞭解窮人需求和困難,精準扶貧。


《貧窮的本質》這本書能讓我們擺脫貧窮嗎?


三.通過剖析貧窮根源帶來的啟示:

1:轉變健康觀念,投入更多錢去預防疾病而非治療疾病。有規劃地進行體檢和接種疫苗。

2:轉變及時行樂觀念,制定一些週期更長但回報更大的計劃。比如:學一門語言,報考一些資格證。

3:學會定期儲蓄而非攢錢購買奢侈品。

4:改變對不懂事物的偏見,多搜尋信息進行理性判斷。

5:無論貧窮或富有,都應時常反思自己,培養自己更理性更長遠更全面的思維方式,抓住機會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