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是第一免疫力!過度敏感 患上疑病的你,蝴蝶擁抱法瞭解一下

昨天,朋友小胡和我抱怨到“自從我媽知道這個新型冠狀病毒後,從來不玩微博的她跟著魔了一樣,抱著手機隔幾分鐘一刷,看疫情如何,每天看到確診人數增長,她擔憂不已,她自己緊張兮兮的也就算了,還讓家裡所有人每一個小時量一次體溫,這不,前兩天傳雙黃連口服液可以抑制病毒,她早早起來去藥店排隊買了3大盒,天天讓家裡人喝。”

情緒是第一免疫力!過度敏感 患上疑病的你,蝴蝶擁抱法瞭解一下

疫情期間,有些人會像小胡媽媽這樣過度敏感,可能會產生一些不良情緒,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面對疫情,我們為何會產生這些不良情緒。

錯把感冒當肺炎,無時無刻不在驚慌失措

家住在鄭州的周女士(化名)本來身體健康,在1月20日高鐵站送人之後的第二天,她就覺得身體有些不舒服了,起初,她也沒當回事,喝了一袋感冒顆粒就開始了年前的最後一次大掃除。本來她打算大年初三的時候,一家人去海南旅遊,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女兒起床時也嚷嚷著嗓子不舒服,她趕緊停下了手中的活,幫著女兒量體溫,37.5℃,她一下慌了神,女兒本來就體質弱,感冒了不容易好,於是,她趕緊給女兒吃了一些藥。

情緒是第一免疫力!過度敏感 患上疑病的你,蝴蝶擁抱法瞭解一下

過了沒多久,她看到的一則消息,加劇了擔憂。這則消息說,20日晚,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新型冠狀病毒已出現人傳人的現象,武漢有家醫院的14名醫護人員已被一名患者感染。

雖然周女士沒有直接接觸過武漢的人員,但她覺得有可能在高鐵站感染了病毒。她想帶著女兒去醫院檢查,又不知道哪家醫院能診治這種疾病,不去醫院,她不放心;去了醫院,又擔心交叉感染。她十分恐慌與焦慮,最終她諮詢了在診所工作的親戚,親戚說可能只是感冒,吃點感冒藥應該就會好。如果在平時,感冒持續幾天也是正常的,但此時不同彼時,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息,各類消息洶湧不斷傳來,周女士不停地翻看,她尤其關注那些確診的病例。她覺得不能坐以待斃,她去藥店買口罩的時候,口罩基本已經脫銷了,再加上小區外,馬路邊懸掛的宣傳疫情的條幅,她看到後更加焦慮了。即使自己和女兒不再發燒,她也總是懷疑自己是否得了新型肺炎,她害怕自己的病傳染給丈夫和孩子,便對自己實行了更為嚴格的措施:自己在家帶著口罩,睡覺時主動到客廳睡沙發,而且還帶著雙層口罩睡,睡醒之後趕緊消毒通風。家裡人都被她的行為搞得十分緊張,不僅僅她每天休息不好,丈夫和女兒也一直處於十分緊張的狀態。

情緒是第一免疫力!過度敏感 患上疑病的你,蝴蝶擁抱法瞭解一下

周女士的這種情況主要是焦慮導致的“疑病”症狀,這種症狀是指對自身感覺或徵象作出患有不切實際的病態解釋,致使整個心身因此產生的疑慮、煩惱和恐懼所佔據。由於新型肺炎的病情十分嚴重,導致了周女士對自己的身體健康過度關注,對健康的過壞估計與身心情況很不相符,並處於對疾病的持續、強烈的恐懼之中。

其實,周女士如此焦慮的根本原因是對病情的不確定性

德國學者埃利亞斯·卡內提曾經提出,“人最畏懼的是接觸不熟悉的事物,人想看清楚,觸及他的是什麼東西,他想辨認清楚,或者至少弄明白是哪一類東西。”

心理學家Beck認為,不確定的情境是擔心/焦慮產生的前提

由於周女士對新型冠狀病毒不是十分了解,她認為只要發燒就是新型肺炎的標誌,這種想法導致了她對病情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由於她去過火車站,火車站中的人員流動也是具有不確定性的,即無法得知她是否與攜帶病毒者接觸,再加上新型肺炎目前沒有良好的對策,也進一步增強了不確定性,所以使得周女士十分焦慮,甚至產生疑病狀態。

情緒感染的威力

除了像周女士這種由於自己在這個“不合時宜”的時間得了感冒,懷疑自己是“新型肺炎”的,還有很多人因為朋友圈的各種各樣的信息而感到焦慮。這兩天網上有個段子,說終於知道非典那年為啥自己不害怕了,“不是因為年紀小不懂事,而且那年頭沒有微信……這些天讓朋友圈把我給嚇的!”

情緒是第一免疫力!過度敏感 患上疑病的你,蝴蝶擁抱法瞭解一下

“2月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透露,該院肝病研究所研究發現,在某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提示糞便中可能有活病毒存在。”

“日前,廣州市疾控中心在疫情監測中,在一名確診患者家中門把手上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這是廣州首次在外環境中發現,提示市民應更注意手衛生。”

“2月2日下午,深圳市疾控對3例社區傳播情況進行發佈。其中包括一名外賣騎手確診,14天潛伏期內一直在送外賣。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這位外賣小哥並沒有明確的暴露史和接觸史。‘也就是說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接觸到了傳染源,或者是病毒汙染的場所或物品。’”

最近這樣的信息不勝枚舉,使得人們憂心不已,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信息傳播會帶來“情緒感染”

在這個世界上不光流感病毒可以傳染,情緒也是可以傳染的。所謂情緒感染,是指由他人情緒引起的並與他人情緒相匹配的情緒體驗, 是一種情緒傳遞的過程。“意識性情緒感染”理論認為,情緒感染過程是一個有意識參與的過程,如 Falkenberg等認為,情緒感染一方面是交流某種特定的情緒,一方面是從他人身上移入某種情緒,換句話說就是情緒的“移入與調節”過程。

簡單來說,當我們身邊有人感到驚恐或者悲傷時,那麼我們也可能會在同一時間感受到相同的情緒。

尤其是個體和他人的關係比較親密時,情緒感染力度更甚

情緒是第一免疫力!過度敏感 患上疑病的你,蝴蝶擁抱法瞭解一下

新近的一項基於Facebook上近69萬用戶的實驗研究發現,僅僅暴露在完全缺乏非言語線索的網絡環境中,人們也會無意識體驗到與其好友表達的情緒相同的情緒狀態,即互聯網中也可以發生情緒傳染效應。也就是為什麼當我們在朋友圈或微博看到一些與疫情相關的情況時,我們會受到影響,體驗到害怕,焦慮的情緒。

另一方面,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社會信息的認知加工具有選擇性,消極信息比積極信息更能引發人們的注意。所以我們會更加註意到那些對我們健康會產生危害的信息,互聯網也進一步加快了疫情相關信息的傳播速度,所以情緒感染的速度與範圍也隨之增加。

情緒是疫情的第一免疫力!

著名呼吸病專家鍾南山院士說,“我非常相信一句話: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

情緒是第一免疫力!過度敏感 患上疑病的你,蝴蝶擁抱法瞭解一下

正如人有生理免疫系統來抵禦疾病的入侵,人也有心理免疫系統來抵禦逆境的痛苦。所以,我們需要調節好自己的情緒。

1.接納自己的焦慮情緒,允許自己有這樣的情緒

焦慮是每個人都會體驗到的自然的一個情感狀態,是人類所共存具有的一個體驗。當人們認為有威脅或者有不利於自己的情況出現時,他就會產生焦慮情緒,短期的焦慮被稱為戰鬥逃跑反應,它的作用就在於讓我們機體做好準備採取攻擊的行為或者是儘快地逃避危險,所以當我們出現焦慮或恐懼情緒時,不必自責,這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勇敢,也不是因為我們太脆弱,這種情緒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我們可以允許自己出現這種情緒,還可以嘗試著用哭的方式來發洩出來。

2.瞭解新型冠狀病毒相關信息,避免或減少不確定性

像案例中的周女士,焦慮,疑病狀態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瞭解,增加了她對病情的不確定性。所以為了避免誤把感冒當做新型肺炎而產生焦慮,我們需要適當的學習並瞭解相關信息,科學認識疫情性質、流行情況、臨床表現和危害,建立戰勝疫情的信心。

3.不過分關注疫情信息,適當的自我調節

過分關注疫情信息會增加我們的心理壓力,如果我們長期處於應激下或是遇到了重大應激,我們的免疫系統就會衰竭或崩潰,從而產生身體或心理上的疾病。所以需要我們察覺自己的狀態,當發現自己在不停地關注疫情信息時,可以嘗試轉移注意力,比如刷一些自己喜歡的電視劇或愛豆的視頻,提高自己多巴胺分泌,從而讓自己處於比較開心的狀態。

這裡有一個自我安撫的方法——蝴蝶擁抱法,大家可以嘗試一下:

情緒是第一免疫力!過度敏感 患上疑病的你,蝴蝶擁抱法瞭解一下

(1)雙手交叉放在胸前,中指尖放在對側鎖骨下方,指向鎖骨的方向。你可以閉上眼睛,或者半合上眼。

(2)將你的手想象成蝴蝶的翅膀,像蝴蝶扇動翅膀一樣, 緩慢地、有節奏地交替擺動你的手,比如先左手,後右手。

(3)緩慢地深呼吸,留意你的思緒和身體感受。這一刻,你在想什麼?你腦海中有什麼樣的景象?你聽到了什麼聲音?聞到了什麼樣的氣味?

(4)觀察你的想法、感受,不去評判它們。把這些想法、感受看作天上飄過的雲彩。一朵雲彩來了又去,我們只需靜靜地目送,不去評價它的好壞。重複做6-8次“蝴蝶扇翅”。當你覺得身心平靜下來後,放下手。

情緒是第一免疫力!過度敏感 患上疑病的你,蝴蝶擁抱法瞭解一下

前兩日,看到一則新聞,杭州保姆縱火案的受害者家屬林生斌,1月28日向市紅十字會捐贈5000個口罩。他還在相信人間,我們為什麼不呢?這個世界永遠都是一些普通人在拯救著另一些普通人,也正是因為這些普通人,這個世界啊,才充滿著希望與愛。

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你怎麼看待此次疫情的爆發?

▷私信我,獲取9.9元專屬你的心理測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