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主見又愛管手管腳的父母,培養不出有主見的孩子,有道理嗎?

農在天涯


沒有主見又愛管手管腳的父母,培養不出有主見的孩子,有道理嗎?

有道理。

什麼樣的父母,教出什麼樣的孩子,千真萬確。

父母都沒主見,而且還愛管手管腳,孩子怎麼可能有主見?

一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是從小培養出來的。

沒有主見的父母,培養不出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沒有獨立思考能力,自然就不會有主見。

以上解答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同見解,歡迎留言探討。


煙花燙


就我自身的經歷覺得非常有道理,沒有主見又愛管手管腳的父母,是培養不出有主見的孩子。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以前最常對倆孩子說的就是

“你倆多吃點,不然等下會餓的。”

“天冷,多穿點,不然等下感冒又要打針吃藥了。”

“你倆做的什麼,還是我幹吧”

“這樣做不可以,你們得……”

“你們倆看書沒?作業寫沒?就知道玩。”

我女兒在與弟弟討論問題時,她總是不敢堅持自己的觀點,有時明明覺得自己是正確的,也常常懷疑自己的答案或觀點,總覺得弟弟學習成績好,弟弟的做法或想法應該是對的。\u000b 慢慢的我發現這樣下去不好,特別是我女兒學習中,越來越不願動腦,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對,自己想不出來。我反覆想為什麼這樣,明明兩個孩子一起,為什麼一個學習成績好,一個學不好。

我想我天天跟他們後問他們餓不餓,冷不冷,難道他們不知道冷餓嗎?同樣,我每天督促他倆學習,他倆就是不會自己督促自己學習了,特別是我女兒,學習過程中做不來就問弟弟,反正弟弟會做,她想的不一定是正確的,慢慢的我女兒學習自然而然少了自主性。

以前他倆做什麼都要先問我,什麼事情都得我點頭才可以去做,我發現這樣並不好,倆人雖然看起特別聽話,但是也少了獨立性,做什麼都喜歡問人,從來都不喜歡自己動腦,還說這樣就不會讓媽媽生氣,他們也少捱罵。

我知道自己做法不對後,慢慢引導他倆自己做主,打比方,放學後,他們想先玩一會再寫作業,換成以前我必須讓他們先寫作業,現在我把問題丟給他們,作業要寫多長時間?能保證寫沒嗎?休息多久?\u000b  有時自己換立場想,他們上學學習有點累,適當玩一下休息一下,有何不可,帶著受壓制的不良情緒去完成的作業,寫的作業會完成的很好嗎?\u000b  現在我經常積極地鼓勵他倆自己做決定,慢慢發現他倆孩子思維越來越活躍,在生活中、學習過程中也慢慢學會了獨立思考。\u000b  那麼家長要怎樣幫助自己孩子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呢?\u000b  1、學習准許孩子做決定。

例如讓孩子安排自己假期的學習和娛樂活動,最重要的一點是家長要能接受孩子的意見,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u000b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選擇課外興趣班,和孩子,起分析其優劣,最後選擇應當尊重孩於本人的決定。\u000b  2、孩子的決定錯誤不要急於反對

如果孩子的決定有可能錯誤時,家長不要急於反正,要保持足夠冷靜慢慢同孩子提出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看法,指出自己的意見和孩子的不足。\u000b  3、幫助孩子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們年齡小,道德觀念尚未形成,判斷是非標準還很模糊,他們都是按自己喜愛和厭惡的情緒來判斷人物和事物。孩子模仿能力強,控制能力差,難免會有些不當的言行。對此,我們家長既不能忽視也不可懲罰。要有耐心地正面引導,糾正,從而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進而形成良好的品質。\u000b  孩子沒什麼主見,家長也不必著急,只要有耐心地採取一些恰當方法,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媽媽們多給孩子講:“哦!媽媽也拿不定主意,你可告訴媽媽怎麼做嗎?”“媽媽也挺為難的,你先告訴媽媽你想怎麼做好嗎?”



小舅媽育兒


這個問題不是絕對的,這要看孩子自身的性格和後天的感染,比如我家二丫頭,從小就是有主見的孩子,長大了還是有主意,無論做什麼都是她自己做決定,從4、5歲就自己梳頭髮,自己洗頭,洗澡,我就感覺太小了,而且還洗不乾淨,就幫她洗,可是她不讓,只要把水給她弄好,什麼都不用管了


若夢聆聽


家長,你錯了。

作為家長,一位母親在關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首先要使自己的內心做好準備。要堅決的剋制和擺脫自己最根深蒂固的缺點。這些缺點會妨礙你和孩子的關係。

教師和家長必須一開始就研究自己的缺點和壞脾氣,而不是過分關注“孩子做事的拖拉、脾氣”或者“急於糾正孩子的錯誤” ,只有先清除了自己眼中的沙粒,才能更好的消除孩子眼中的塵埃。

為了更好的理解孩子弱點,卸去你偽裝下的友善,不要孤立的看待一個錯誤,減少你教育中的偏見,以及隨意不假思索的指責,這種本能的來自於成人社會的外在的壓力,以及為掩蓋自己的缺點而用的不可推卸的崇高的責任做藉口的一切行為,是造成孩子在各種困境中的心理扭曲和變得抑鬱的根本原因。

孩子出於對成人的怨恨、輕率責罵行為的反抗,就是用怯懦、說謊、拖沓、出格的行為、無理由的哭鬧、失眠和過度的驚恐來表現,因為他們無法用理性來分辨出原因。

其實兒童都具有一種強烈的自尊感。通常情況下,由於成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會使兒童很容易受到傷害和壓抑。

兒童心理上的壓抑會影響新陳代謝,並會降低兒童的活力。那麼可以肯定的是,反向的情況也會發生:能夠給孩子以激勵的心理體驗,提高新陳代謝的速度,孩子的心理、智力和身體都將獲得健康。今天,這個真理已經得到了普遍的接受。



孩子與大象


人的性格在孃胎裡已經註定了,不反抗不代表接受。也許是還沒有真正的成長,認為父母說的做的都是對的。如果一個成年人還被父母管手管腳,儘管自己不願意還不敢反抗,我認為是懦弱的表現

哈哈,有點跑題了,父母只是生養你的人,性格和脾氣每個人都不一樣的!這不是管教就能培養出來的,千人千種吧


界線等地


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也不是絕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同時也是孩子崇拜和模仿的對象,家長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不再影響著孩子,所以我們經常會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給予孩子約束過多,從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和阻礙孩子思維的發散和主管意識的判斷,同時會影響到孩子對於是非曲直等行為和結果的判斷!但是也會有個體出現,比如有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很強,或者自我認知意識及評判意識很強,不會輕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反而會“越挫越勇”,因為作為教育對象來說,是有個體差異的。


幼教男人陽陽老師


有道理。

一個人如果沒有主見,就會人云亦云,盲目從眾,隨波逐流。做任何事都不會有什麼獨到之處,不會有任何建樹,更不要說卓越優秀了。做人做事沒主見,會使自己越發得平凡、普通,甚至是卑微、平庸,也不可能成為孩子的精神榜樣和人生楷模。

作為沒有主見的父母,要有自知之明。千萬不要對孩子的行為橫加干涉,管手管腳,讓孩子無所適從,做事放不開手腳,缺乏獨立意識和獨創的精神。不會創造,只會模仿,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久而久之會畏首畏尾,成為一個沒有個性,沒有主見,沒有出息的人。

孩子沒有出息,恐怕是為人父母最不想看到的結果。所以為人父母如果沒有主見,請放手。只要孩子不違法亂紀,就放手讓孩子去闖、去歷練。也許能鍛煉出孩子敢拼、勇毅的性格,對孩子今後的人生大有好處。





教壇一叟


題主說的問題好矛盾啊!一般來說父母要是沒有主見是不會對自己的孩子管手管腳的,那種掌控型的父母本身是非常有主見的,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安排子女的生活,有的甚至孩子穿什麼衣服都要管。

這樣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有兩種類型:一種特別沒有主見,什麼事情都無所謂;另一種特別有主見,離開父母的掌控後,喜歡去掌控別人,容不得別人的半點意見。

沒有主見的父母,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某件事情該如何去做,又怎麼去管自己的孩子呢?在家庭教育種,父母用成人的視角去觀察和感受孩子的行為,通常都會覺得很幼稚,這時很多父母都會親不自禁的指手畫腳,去幹涉或者指正孩子的行為。這種行為只會扼殺孩子的主動性,自理能力差,什麼事情都要等著安排才會去做,其中就包括廣大家長最為頭疼的寫作業。

掌控型的父母培養出的孩子大多都沒有主見,越早放手的家長,孩子越有主見。


homework


我覺得很有道理!

在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的時候,我們應該學會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決定。如果這時候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已經長大,已經有自己的主意而還在替孩子做決定,或者父母要強勢的逼迫孩子放棄自己的主意和決定而聽從自己的,久而久之,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一是孩子習慣了父母替自己做決定,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就產生了依賴的思想,不願意自己去拿主意而是等著父母替自己拿主意,時間久了,就像長不大的媽寶男一樣,永遠需要依賴自己的父母。

二是如果父母總是替孩子做決定,那時間長了,自然會影響孩子遇到事情的時候的主觀判斷能力,這時候他們往往猶豫不決,搖擺不定,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該怎麼辦,還是需要依靠自己的父母!

但是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總有一天要自己去面對人生,那這種時候如果脫離了父母,他們該如何去面對呢?所以,父母要在可以放手的時候,儘早的放手給孩子鍛鍊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nancy1005


是的!

如果僅僅是父母沒有主見,但不限制孩子,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孩子一般比較有主見,但是缺乏正確的引導。

如果父母沒主見還喜歡各種事情干涉,孩子可能會出現下面幾種情況:

1.缺乏自信,膽小怯懦;

2.不知道怎麼選擇,做事情優柔寡斷,畏首畏尾;

3.青春期叛逆的幾率特別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