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與金議和保住半壁江山,為什麼卻被後人唾罵到今天?

談文論史


簡單的說,因為趙同志做了一件“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做了金國想要的做的事!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什麼?金國也想議和?是的,肯定想,不然的話,這合議也達不成!首先,金國通過這個合議,除掉了岳飛這個對手,並且利用趙構之手打擊了各地的抗金士氣!再者,金國當時並沒有消滅南宋的實力,也沒有消滅南宋的環境,畢竟周圍還有不少國家!如果只顧攻擊南宋,被他國抄了後路咋辦?所以,對於金國來說,議和也是必要的!

趙構這邊就更不用說了,真要是迎回“二聖”,他往哪裡擱?

因此,趙構並不是保住了半壁江山,而是在“保自己”和“復河山”之間,選擇了“保護自己”,這樣的皇帝,正常情況下,應該是被唾罵的……


身在情長在²⁰¹⁹


首先,我不認為宋高宗急調岳飛回朝是打不過金軍或者戰略上有什麼顧慮。

公元1140年,完顏宗弼撕毀宋金合議,從山東出兵,直指兩淮。岳飛接詔迎戰,但是讓岳飛未料到是岳家軍未到順昌,金軍就在順昌大戰中敗給宋將劉琦。高宗命岳飛班師,岳飛卻聯合欽差李若虛矯詔北伐。六月至七月,岳飛軍先後收復穎昌,陳州,鄭州,懷州,衛州,孟州等地,對汴梁形成6麵包圍。同時,趙構調動劉琦,張俊南撤。岳飛一支孤軍北上,趕往郾城。

郾城是岳飛北伐據點,完顏宗弼調12萬金軍攻打郾城,並且包圍穎昌。大概到七月十四日,金軍大敗,完顏宗弼被迫撤往開封。七月十八日,岳飛兵圍開封,完顏宗弼10萬大軍駐紮在開封西南45裡的朱仙鎮,企圖負隅頑抗。岳家軍前哨500騎兵抵達誅仙鎮後,雙方進行一次搏殺。10萬金軍不敵500岳家軍!完顏宗弼再次潰敗逃走,並且準備撤離開封。可就在這時候戲劇一幕發生了。宋高宗接連12道金牌把岳飛調回,北伐成功,中原唾手可得,偏偏就在這時功虧一簣。

到底什麼原因,導致宋高宗放棄唾手可得的勝利,而後更加不可思議謀害自己手下第一戰將。背上千古罵名,就為了做出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來嗎?

來看看網友第一種說法:宋高宗顧慮全局,宋金之戰長期僵持,宋軍可能不敵金軍,所以議和才是上計。呵呵,這種說法完全站不住腳,首先以金軍這次戰鬥表現來看,根本別說岳飛,連韓世忠,張俊都打不過了。而如果朱仙鎮之戰是真的話(我都懷疑朱仙鎮之戰是不是杜撰的)金軍不單單戰鬥力有問題,軍心也已經不穩定了。當然金兀朮率領的這隻還是金軍主力啊😱,這種情況下趙構還擔心打不過,他是腦子進水了吧。所以這種假設根本不成立。

第二種說法:趙構擔心金軍把宋徽宗和宋欽宗送回江南,這樣影響趙構皇帝地位。說的有點道理,但是經不起推敲。首先宋徽宗生卒年為1082年—1135年,岳飛北伐打朱仙鎮時,這位太上皇已經掛了。宋欽宗雖然還活著,但是這位開元“靖康”的皇帝給他的百姓和臣民留下最大印象恐怕就是靖康之辱。而且這位在位僅僅一年的皇帝在朝廷裡面根本沒有什麼根基。趙構憑什麼會怕一個沒有政治資本,已經脫離朝政15年的哥哥。而亡國之君形象也很難讓宋欽宗在民間產生什麼威望來。所以這說法也不成立

第三種說法:趙構擔心岳飛勢力膨脹,效法曹操,劉裕,趙匡胤。當然,要理解這個思路,首先趙構並不認為岳飛北伐會輸,恰恰和網絡很多言論相反,趙構認為岳飛會贏,並且畏懼一個在民間如天神般威望的戰將。為什麼會這麼懼怕,趙構難道遇到過自己將領兵變嗎?答案是歷史如人所言,趙構對於自己將領的擔憂和焦慮深深銘刻在他反對北伐一切政策當中,就如同他12道調回岳飛的金牌,透露的只是他嫉妒,焦慮和不安。一方面趙構需要岳飛這樣戰無不勝將軍,另一方面趙構又畏懼焦慮自己駕馭不了自己的將領。岳飛有做錯的地方,他不該自己矯詔北伐,而應該得到趙構同意後北伐。岳飛一次又一次挑戰皇帝的威信,並且向世人證明自己即使不聽皇帝的安排照樣能贏,雖然戰場上是贏了,朝堂上卻已經樹敵無數了。







鋒歸雲隱6



125878215蜂獾


評價南宋紹興之和的核心問題是:後代評價者沒有一個是皇帝,都是平民一類。以一個平民的意識去評價皇帝的關於國家穩定安危的決策,說不懂是溢美之詞,其實就是就是鼻子裡插蔥——裝象。

事實上南宋紹興之和後一百多年的穩定,大大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百姓免去了戰亂之憂,安居樂業。誰當皇帝都會考慮國家大事大非問題,不像平民吃飽了就睏覺,閒了說三道四,隨心所欲即可。

秦檜、岳飛不過是皇帝管理國家棋子,皇帝隨意挪動,有用就留,沒用就棄,先後而已。

決大策不慮小垢,面對南宋初期的南北戰亂局面及百姓人心所向,不管是宋高宗,還是誰當皇帝,首要的是使國家能夠穩定恢復,不是繼續讓生民塗炭而不聊生。

紹興之和其實是一個開國皇帝的正確抉擇。而後一百多年南宋百姓免去了戰亂之擾,經濟得到發展。

國家求什麼?就是求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嗎?岳飛一顆人頭換南宋百年多平安,值不值呢?起碼宋高宗認為值!

我不贊成平民好奇臆測歷史,任何歷史時代都有侷限性,以今天人的意識去給古人扣帽子,太沒意思。

還是想想自己日子過得如何?明天早上是一塊腐滷就餐,還是一碟鹹菜就餐吧。不需鹹吃蘿蔔淡操心。


知行軒主人


趙構議和保住半壁江山,那純是笑話。起初趙構被金打的四處逃跑,連小命都差點不保了,趙構還被金嚇得終生不育,乃至沒有親生兒子。趙構有本事保住半壁江山,純屬扯淡說笑話的。

南宋的江山是韓世忠岳飛他們拼死奮戰打來的。趙構處事不公,賞罰不明,導致軍中譁變,趙構被迫退位並遭軟禁,差點都連小命不保了。是韓世忠平定叛亂,讓趙構復位的。可以說韓世忠對趙構有救命之恩,再造之功。要不後來岳飛遭秦檜陷害以“莫須有”給岳飛定罪,韓世忠敢站出來當面質疑奸相秦檜以“莫須有”之罪怎能讓天下信服?

岳飛對南宋江山的貢獻也是巨大的。北抗金國收復失地,南平楊么的農民起義穩定政權,就不多說了。總之若沒有韓世忠岳飛等那些戰將們,宋早就滅亡了,何來趙構保住半壁江山。

趙構跟金議和的主要原因是為了迎回親生母親,偏安一隅苟且偷生。並不是為了什麼保住什麼半壁江山。當時議和的主動權在於金,因為宋有韓世忠岳飛等悍將,金被岳飛韓世忠打怕了,金亡不了宋,金只有議回。金對岳飛恨之入得,金開出以趙構必須殺掉岳飛,來換取金放回趙構生母而作為議和條件。趙構與秦檜二人狼狽為奸,冤殺害岳飛被後人唾罵至今,而且還會永遠的被唾罵下去。


鄙視那陰暗的小人


清朝史學家趙翼在他的《廿二史札記》中曾經給趙構和秦檜的議和政策打抱不平,他說:“書生徒講文理,不揣時勢,未有不誤人家國者。宋之南渡,秦檜主和議以成偏安之局,當時議者無不以反顏事仇為檜罪。而後之力主恢復者,張德遠一出而輒敗,韓侂冑再出而又敗,卒之仍以和議保疆,迨賈似道始求和而旋諱之,孟浪用兵,遂至亡國。”

在當時來說,宋高宗趙構的議和政策確實是對宋朝的延續有利的,整體來說,對整個中國的歷史進程也是有利的——他避免了宋朝所代表的高級文明過早得被金國代表的低級文明所消滅,中國數千年的文明在南宋一朝得以保留和繼續發展。從這一點來說,不管宋朝是在多麼屈辱的條件下苟延殘喘,對中國歷史都是有力的。

在當時來說,宋朝與金國為敵並不是硬碰硬,而是以卵擊石。但是採取妥協的措施就不一樣了——金國也知道自己並沒有徹底征服宋朝的能力,他們也不敢一命換一命,但是宋朝妥協了就不一樣了,完全可以在得到大量金銀的情況下繼續嚇唬他們。所以,宋朝就是在賠錢的基礎上受辱。除了這種屈辱,趙構本人還無法忘卻他的父母,他的家族所蒙受的切實的屈辱。

我們後世無法忍受這段屈辱的歷史,就像是如法忍受屈辱的滿清一樣。

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以現在的價值觀、現在的社會條件來否認之前的屈辱歷史。

這有沒有錯呢?應該是沒有錯的。因為我們需要的就是擺脫、洗雪恥辱的精神。


國史通論


南宋的江山是九萬宋軍的屍體和鮮血換來的!淮西之戰宋金兩國精銳盡出進行了北宋滅亡後的一場血戰,楊沂中六萬宋軍御前精銳、淮軍張俊三萬淮海子弟保家衛國戰死沙場,為南宋人民的和平、幸福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南宋江山!宋軍的血快流乾了,金軍的血也油盡燈枯了!金軍十多萬的死傷可以說已經被打殘了!主力盡失根本無力再戰!在這種情況下,是金國主動提出議和的!如若不然,以金人作風豈會善罷甘休!對金宋來說:議和只能說是慘和!歷史上的文獻可以證明這一點!

說趙構皇帝議和為了保江山是對九萬戰死淮西忠勇將士的褻瀆!是對九萬戰死忠勇將士鮮血和忠魂的踐踏!能戰才能和!南宋有實力才能議和!連這點真理都不懂的人,枉披一張人皮了!說這些人豬狗不如,都侮辱了豬狗!

趙構皇帝領導的對金抗戰二十年才能保證長江兩岸人民一百五十年的和平!建立了不世功勳!特別是定都臨安利用杭州灣建立的水軍,以二百戰船北上全殲了金國水軍六百戰船,斬殺六萬多人!當世無敵,威震全球,倭寇敢侵略唐元明清民國,就是不敢動宋!保護宋朝人民不受倭寇侵略!為國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按現行的標準:趙構皇帝是民族英雄!


畢生高人


先看下南宋當時人對趙構與金議和的評價

朱熹對趙構與秦檜的議和大加批評“趙構之所以議和,上不為國家,下不為百姓,中間不是為了暫時不打仗等待時機,只不過是膽怯而已。是為了暫時苟安,讓人可笑,讓人憤怒!”這是朱熹私下裡和門人弟子討論所說,很直白的諷刺趙構只為自己偏安一隅,不想著為父親兄弟親人報仇,恢復中原。

北宋陵墓被盜掘的很慘,當時被派去看陵墓狀況的官員,回來都不敢報告真相,只能痛哭流涕。一般家人的墳墓被盜都是奇恥大辱,皇陵被盜更是很恥辱的事情,趙構卻不想著這些仇恨。與仇敵握手言和。

呂中《大事記》說:“紹興十年,金人背叛合約,軍民皆歸罪於秦檜,而檜卻不以為意。……過去都是戰敗而求和,現在卻是戰勝而求和。過去是戰敗而丟掉國家土地,今則戰勝而丟掉國家土地。過去給金國人錢財有限,現在的歲幣銀帛各三十五萬匹兩,而賀禮又有金器千兩、銀器萬兩、錦綺千匹。

岳飛收復唐、鄧,張俊、吳璘收商、秦、吳玠收復方山、和尚原,都是百戰才能收復的,現在我們不能佔用這些國土,反而都割給金國。世忠田金陵,岳飛田鄂土,之奇田兩淮,吳玠田梁洋,樊賓宗綱田荊州,都是好不容易經營才成功的,現在我們不能屯田,反而拱手讓給了金國。

佔領區的原宋朝人本來不肯歸順金國,即使威脅殺了他們也不去,而朝廷卻把這些人送給金國,使佔領區漢人失望哭泣。李世輔拋棄親人來歸順南宋,朝廷卻不信任他,把他視為二等公民。中原的英雄好漢再也不想著歸順宋朝了。士大夫陷沒金中,他們家屬有在宋朝的,朝廷全都把他們送歸金國,士大夫對此很不滿意。殺掉殺飛之後,天下忠心耿耿的人就越來越少了。”

呂中說出了趙構投降金國的惡果,第一讓被金國佔領的原宋朝人喪失了對南宋的信心,轉而歸順了金國。第二 南宋的士大夫從此就安於享樂,沒有北伐恢復中原故土的雄心壯志。 第三 議和以後忠心正直之士,越來越少。第四 趙構是在南宋打勝仗的情況下,與金人議和的,丟失了大片好不容易打回來的國土 。第五 議和增加了南宋的財政負擔。

以上就是趙構議和的惡果!


大宋趣史


我想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岳飛是抗金名將,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他為保住南宋政權的存亡立下了汗馬功勞,可就是這樣一個功臣卻被以“莫須有”罪名處死,盡顯南宋統治者“鳥盡弓藏”的本色,引起了民憤。

第二:南宋的外部環境非常惡略,當時金朝的統治者金兀朮想滅掉南宋,但是由於幾次戰役的失敗,使滅掉南宋的夢想破滅,而讓金兀朮吃敗仗的就是岳飛,然後金國提出議和。趙構是在南宋軍事上佔優勢的情況下殺掉岳飛的,自斷爪牙,這種讓親者痛仇者快的行為讓人感到非常憤恨,也提現了趙構的軟弱。

第三: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是靠實力說話的,弱國無外交。南宋之所以能偏安一隅,並不是因為南宋主動與金國議和的結果,而是金國軍事實力的下降和南宋軍事實力增長的結果,此時的金國已經無力用武力滅掉南宋但是對南宋一直有戰略的優勢,而南宋進攻不足自保則足以。所以我認為如果不殺掉岳飛的話,南宋對金國的態勢可能會更好點,對南宋會更有力。所以,趙構殺掉岳飛的行為非常的愚蠢和可恨,遭後人唾罵是註定的。

再者宋朝皇帝對武將的防範是深入到骨子裡的,這也是殺掉岳飛的一個原因。


螞蟻歷史觀


其實就是一個站著死和跪著活的問題。

南宋初期和晚清時期的局面可以說是差不多的,不管是南宋還是晚清都是選擇了跪著活,其實對於統治者來說跪著活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我們作為普通老百姓來說,都是希望自己的國家富強,所以當然是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站著了,這就是一個民族自豪感的問題,而且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既是統治者沒了別的人來統治其實還是一樣的,所以當然是希望自己越強越好了。

趙構的功勞確實是不能磨滅的,延續了大宋一百多年的江山,把趙氏江山保留了下來,雖然只有半壁江山,但是也是讓漢人的江山繼續在南方堅持著。

南宋初期一直被金國按在地上摩擦,連中原都沒有保住,基本上就保持在秦嶺淮河以南了,面對金人的進攻可以說宋朝那他們沒有一點辦法,只能是一點一點的丟失領土。到最後呢?宋朝直接向金國稱臣納貢,也就是我們知道的紹興和議,以換取金承認自己在淮河、大散關以南地區的統治權,也就是差不多說南宋已經是金國的附庸國了。

自古以來漢人的自豪感可以說對周邊的民族由來已久,因為中國文化可以說就是漢人創造的,即使到了今天一說到元朝,清朝這些很多漢人還是對他們不是很喜歡,因為很簡單他們不是漢人建立的。所以說面對南宋被金人按在地上摩擦,即使趙構延續了漢人的江山,但是趙構畢竟向金國稱臣納貢,屈辱的求和,所以從這點來說又有多少人能夠喜歡趙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