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都說OLED屏幕是“瞎眼”屏?

遺忘亦是回憶


這個問題我深有體會,之前我用OLED屏幕手機,用久了眼睛會經常感到酸脹,尤其在低光環境下OLED屏閃現象十分嚴重,晚上想看會兒手機,太累眼了。

找了張網友測試OLED屏幕閃屏動圖,各位感受一下,本來我們看手機頻次很高,這樣下去,很難不傷眼。

OLED屏閃嚴重,是打孃胎裡帶的,與它自身的調光方式有關。目前屏幕上的調光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PWM調光,一種就是DC調光了。PWM調光則是OLED屏幕常用的調光方式,其原理簡單來說就是運用“亮、滅、亮、滅…”的不斷交替來改變屏幕亮度。它以我們肉眼不可見的速度調光,這種調光頻率是遠超人眼能分辨的極限的,也就延伸出“屏閃”問題,眼睛長時間看著PWM調光的屏幕,就會感覺非常的累,更會出現流淚,乾澀等問題。這也是為什麼OLED屏被俗稱“瞎眼屏”的原因所在。

若是用另一種DC調光方式,就不會出現嚴重頻閃的現象。那麼大家肯定也會想到,那就在OLED屏上採用DC調光模式不就行了?是啊,這不手機廠商都一窩蜂的跟進DC調光模式了嗎?可問題是,OLED屏如果採用DC調光,雖然眼睛舒服一點,但卻對顯示素質造成極大的損害。

典型例子就是三星S2,採用OLED屏,但因為OLED屏自發光的特性,無需所有像素一直亮著,採用DC調光後電流或電壓的降低或讓一些子色素出現損壞或衰退,結果就是色彩完全偏了,變得面目全非。這也是其自身材質的原因,一般DC調光方式適用於LCD屏幕,代表機型有Iphong XR、榮耀20、索尼XZP,而且LCD屏幕自身帶有護眼特性,對眼睛傷害小。但因其價格相對便宜,所以不是很多手機廠商的香餑餑。

綜上,就是為什麼OLED屏幕被稱“瞎眼屏”的原因,如果想對眼睛友好一些,OLED屏幕不是好的選擇,手機可以換,但眼睛沒法換,相比LCD屏幕的手機對眼睛友好很多,剛才我說的那三款都是比較好的LCD屏幕機型,其中Iphong XR、榮耀20,在今年618期間銷量很不錯,可以試試。


秋落19


手機液晶屏幕變革帶來的陣痛,“耀眼”和“瞎眼”,如何取捨?

2008年10月份,諾基亞N85首次使用OLED屏幕,四個月之後,三星首款使用OLED屏幕的手機i7110發售。此後的十年裡,諾基亞手機業務幾度易手,三星則在手機屏幕技術上越做越大,直至現在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手機屏幕廠家。

OLED屏幕歷經十幾年發展,始終沒有被廣泛採用,主要原因還是其優缺點並存。近幾年,為了實現全面屏的目標,手機屏幕逐漸向更高屏佔比、更輕薄、更低功耗方向發展,這些優點都是OLED屏幕所獨有的。

而OLED的最大缺點就是對眼睛的傷害比較大,很多人稱OLED屏幕為“瞎眼屏”,雖然說得有些誇張,但是比起以前的LCD屏幕,OLED確實更容易引起眼睛乾澀、近視等眼部疾病。造成OLED對眼睛傷害的主要原因還要從其工作原理說起。

屏幕發光原理

LCD和OLED的最大區別就是發光的原理不同,LCD不能自主發光,它需要一個背光光源來實現發光。OLED的全稱為有機發光二極管,也就是說整塊屏幕是由諸多自發光的二極管組成的。就屏幕本身來說,OLED屏幕更加輕薄,功耗也更低。

調光

為了讓用戶在不同光線條件下正常觀看手機上的內容,屏幕需要相應地改變亮度,調節亮度的過程稱為“調光”。LCD和AMOLED屏幕由於發光原理不同,其調光的方法存在本質區別。

LCD調光是調節背景光源的電壓和電流來實現光源的明和暗,這類似於我們家裡檯燈明暗調節。

OLED調節亮度並不靠改變功率,而是靠屏幕的亮、滅交替,這種調光方式稱為PWM調光。PWM調光在不同光線條件時不停地點亮、熄滅屏幕。當亮、滅交替夠快時,肉眼就會認為手機一直在亮。此時若使用攝像機拍攝手機畫面,就會發現手機屏幕嚴重的頻閃現象。

所以,AMOLED屏幕對眼睛的傷害要大於LCD屏幕。


手機故事匯


    這個真的。

    目前,絕大多數的旗艦手機採用了OLED屏幕,OLED屏幕通過不停的“點亮和熄滅”屏幕調節屏幕的亮度,這種調光方式,給眼睛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長時間使用,很容易疲勞。


    1、OLED屏幕“瞎眼”原因?

    OLED屏幕像素點有自發光的特性,不能平滑的調整屏幕亮度,採用了PWM的調光方式。相比LCD屏幕,LCD屏幕由於有背光板,採用DC調光方式,通過調節電壓和電流,可以實現平滑的調節屏幕亮度。


    OLED屏幕通過不停的“點亮、熄滅、點亮、熄滅。。。”屏幕的方式,調節屏幕的亮度,同一個週期裡,亮屏的時間長,屏幕就亮;滅屏的時間長,屏幕就比較暗。如果“閃屏”的頻率足夠快,人的肉眼是無法分辨的,PWM調光原理如下圖所示。

    根據IEEE文獻所述,OLED屏幕的“頻閃”會造成視覺疲勞、偏頭痛等眼睛疾病。PWM調光閃動頻率需要達到1250Hz以上才會對人眼無害,而目前主流的OLED屏幕的閃動頻率在250Hz左右,遠遠低於IEEE文獻所述的健康允許範圍。


    2、OLED屏幕為什麼會流行?

    既然OLED屏幕有“頻閃”傷眼睛的問題,那麼OLED屏幕為什麼越來越流行,大有取代LCD屏幕的趨勢?這是因為OLED屏幕有很多優勢。

    1)能耗,OLED屏幕採用了自發光的材料,屏幕顯示黑色時,黑色區域屬於不工作的區域,相比傳統的LCD屏幕顯示一個像素也需要點亮整個背光板,所有OLED屏幕在能耗方面表現更好。

    2)厚度,OLED屏幕不需要背光板、彩色過濾板等元器件,因此OLED屏幕可以做的很輕薄。

    3)支持新特性,OLED屏幕支持柔性屏幕、屏下指紋等黑科技。


    總之,OLED屏幕雖然有“頻閃”傷眼睛的問題,但是有超高的對比度、色彩飽和度、支持屏下指紋、柔性屏等新技術,符合大眾的需求,所以越來越多的高端手機採用了OLED屏幕。隨著技術的進步,相信會解決OLED屏幕存在的缺陷。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多多點贊哦,也可以隨手點個關注哦,謝謝。

Geek視界


這事要從手機屏幕調節亮度的方式說起!

DC調光 VS PWM調光

DC調光和PWM調光是指的屏幕的亮度調節方式,DC調光指的就是直流電調光,也就是通過減少屏幕的電流來控制屏幕的亮度,而大部分LCD的屏幕就是用的DC調光。

而PWM調光則是讓手機屏幕在極短的時間內亮屏-滅屏-亮屏-滅屏...只要這個亮-滅-亮-滅的過程時間足夠的短,人眼就感受不到這塊屏幕在不斷的開關。而只要控制在一個亮滅週期內亮和滅的時間比例,從肉眼上來看屏幕的亮度就發生了變化。


雖然人眼感知不到屏幕在閃爍,但是低頻的閃爍會讓我們產生不適感,比如頭暈、噁心、頭痛等等,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半夜關燈玩手機,不一會就感覺眼睛難受,頭暈噁心了。

那麼為什麼不做成高頻的PWM調光呢?只要頻率高了,人就不會難受了吧。的確,只要閃爍的頻率足夠的高,人眼基本上沒啥感知了。但是如果閃爍的頻率變高,勢必會對OLED的壽命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選擇低頻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那麼為什麼OLED屏幕不選擇DC調光呢?因為OLED有自發光的特性,是由紅、綠、藍三個子像素構成的,由於三個子像素對於電流的變化響應的程度不同,因此如果OLED屏採用DC調光,那麼它很容易就會由於亮度調節導致屏幕失真。說來說去,目前OLED屏採用低頻的PWM調光也是無奈之舉。

手機屏幕到底怎麼選?

從不同型號的手機來看,如果你看中的手機是LCD屏幕的話,你根本不用擔心調光方式導致的傷眼問題,只要屏幕的可視角度、亮度、色域、對比度、色溫、色準等顯示參數足夠優秀就可以了。而如果你之前用過OLED屏幕的手機,並且沒有產生不適感的話,那麼你也完全不必擔心PWM調光導致的問題,因為每個人對於屏幕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

而如果你之前一直在用LCD屏幕手機,想換OLED屏幕的手機的話,建議你最好親身體驗下,尤其是在低亮度下試用一段時間,確定是否會產生不適感。

強烈建議,不要在晚上關燈躺床上玩手機,因為那個時候對眼睛的傷害是最大。


輕舞成雙


別管網絡上怎麼吹led屏幕好,以目前的調光方式,這種屏幕比lcd屏幕確實要傷眼。

用手機,我覺得屏幕護不護眼很重要,至於屏幕能不能做的很薄,做的很軟,能不能挖孔,能不能屏幕指紋識別,都顯得不太重要了。

也許目前各大手機廠商競相使用led屏幕,就是一條歧路。除非新的調光模式誕生,使屏幕不再傷眼,並且不影響屏幕的顯示效果。

想起前兩年的滑蓋兒屏幕,當時也是一股激流,各個手機廠商紛紛推出滑蓋屏幕手機。現在怎麼樣?是不是都涼涼了?手機市場還是這麼的不理智,不成熟,真是沒辦法。


姑射山下望姑射


自發光體就是感覺光線太銳利了。初看給人很好的感覺,但久久凝視就會感覺眼睛不爽。


duh23333


天生無法改變的pwm調光,且頻率200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