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生存是靠生態的保護還是發達科技的保護?

網光大道


生態的保護是為了維持人類目前更好的發展,(不致於斷片)發達的科技是保持人類向未來發展的可能和動力。


醫者悟龍子WLZ


人活著欠誰了嗎?

首先說出我的觀點——在任何時候“以人為本”都是我們人類所遵循的第一法則。我常常聽到一些類似“人類要敬畏自然”,“人類不要太自以為是,會遭到大自然報應的”。

其實我是很不喜歡這類說法的,這其實是將自然神格化了,然後直接給人類定罪,和中世紀的西方教會給人套七原罪如出一轍,這樣所有民眾都是有罪之人,自然就聽話多了,這就是“原罪論”。

▲中世紀畫家希耶洛繆尼斯·博世的《七宗罪與四末事》

我要問一個問題——人類活著是在對自然犯罪嗎?人類是在誰的允許下才活下來的嗎?如果只看人類文明史這幾乎可以算風調雨順的幾千年,似乎真會有這種錯覺。但如果縱觀45億年的地球史,再展望10億年後的未來,我們就會清晰地認識到,生命能活下來不是依靠什麼“自然之神”的施捨或庇佑。在過去的幾億年中地球經歷了5次大滅絕和無數次小規模的滅絕,而且10億年後的地球會因太陽老化而沸騰,再也不是一個適合生命存在的樂園。

▲目及蒼穹,漫天巨日

所謂生命,就是不斷地與環境抗爭,每個物種都不例外。而我們擁有智慧的人類更是地球生命史上集合抗爭能力的集大成者。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出現智慧生命,在十億年後地球沸騰之時,是不是所有的生命都會塵歸塵、土歸土。至少現在我相信以人類的力量,在未來足以開闢一片足以讓生命延續的綠洲,至少可以維繫一部分地球生物的存續。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不僅不是地球生態的罪人,還是拯救這一宇宙奇蹟的唯一希望呢!

▲木星的衛星可能會成為人類文明的避難所

生態環境對人類來說是一種資源

但其實這些理解都是有失偏頗的,人類從一開始,到現在再到未來都以生存作為第一要務,無論是蠻荒時代對環境的破壞,還是進入文明時代後的生態保護行為,從來就不是為了讓某位神明息怒,或是以居高臨下地態度施捨給其它生命“生存權”。我們只是希望地球環境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穩定與適宜,為此有必要儘量少地改變現有的環境因素。

也就是說,生態環境其實是以“資源”的身份出現在我們眼中的。那麼很明顯了,只有發展科技才是解決生態問題的唯一途徑,因為“不讓人活”地保護環境從來都不是一個備選項,以放棄發展的方式來保護環境完全是本末倒置了。現在的印度人口高速膨脹,為了養活這些人,莫迪強行推動印度工業化,導致環境急劇惡化汙染異常嚴重,去年印度首都新德里的PM2.5甚至出現了名符其實的“爆表”,超過了最大計量單位!

▲人有100種死法,死於癌症比貧窮要值得期待

雖然情況並不容樂觀,但是如果說印度最好的選擇是停止工業化,讓那些多餘的人口餓死,自然調節到可負載水平,那就是十足的反人類罪。事實上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水平總體上是在不斷下降的。

說起來可能會讓你吃驚,將農村居民集中起來住進樓房中,並實行大規模機械化農業生產,比原來各家各戶分散務農的“田園生活”所消耗的自然資源與產生汙染要減少了將近9成!是的,機械化肥與農藥反而變相保護了生態環境。很多人心目中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其實破壞更大。

▲左起第一位是馬前卒同志(哈哈哈……)

因為天賦異稟,人類在進入農耕文明之前掃蕩全球,造成可能是史上最嚴重的單方面物種大滅絕事件。現在我們經歷的物種滅絕是“種”為單位,可是在差不多7~1萬年前,人類滅絕起動物來都是以“屬”為單位的,比如在人屬動物中就有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梭羅人、直立人、弗洛里斯人等五個以上的物種。北美原有47屬數百種各類大型哺乳動物,滅絕了34屬,而南美甚至在60屬中滅絕了多達50屬!

▲史前巨獸大地懶,在環境變化與人類捕食的雙重壓力下滅絕

現在解決不了的,未來會有辦法

現在人類對於生態環境的破壞主要集中在糧食壓力對森林的破壞,碳排放對氣溫的影響。這些問題其實在未來都有可預期的解決方案——在下一次的能源革命後,農業可能會完全解除對土地的依賴,而石化也不再作為人類的主要能量來源。未來的人口可能會更多,但我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一定會比現在更少,技術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最終方案,對此堅信不疑的人,一般自稱為“工業黨”。

▲可控核聚變可能是解決人類與地球問題的最終鑰匙

我是酋知魚,一隻在科學的海洋中溺水的工業黨,歡迎關注!


酋知魚


當然是發達科技的保護。面對那些未知的病毒,傳染了一批又一批的人的時候,沒有科技我們怎麼去戰勝這些病毒?沒有那些高科技的人才,院士們,我們不是無能為力,只有握有最強科技,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封建時期是我們生態環境比較好的時期,不過那個時候科技並不發達。我們就來看一看。

生態環境好但是科技不發達

咱們遠的不說就說清朝時期吧。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時代,實際上無論我國封建社會哪個時期,或者說更遙遠的古代時期哪一個階段,我們的生態環境都要比現在好得多。

清朝時候的照片相信大家都看過,他並不是我們所看到的那些影視作品中各個1.8米的大帥哥,美麗的宮女還有妃子。那個時候的人們普遍營養不良,身材又黑又矮。

至於那些皇帝的嬪妃們長的就更加不盡如人意了。而那個時候的生態環境你能說不好嗎?清朝時期工業根本還沒有完全成型,國家的主要食物來源都是靠耕種土地,也就是農業。生態環境,那自然不必多說。

然而,最後還是被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侵略填下種種不平等條約,你說生態環境能不能保護你呢,只有發達的科技才能保護我們讓我們人類生存。只有實現了自立自強擁有那些最發達的科技,我們才能真正的強大。

生態環境是輔助

生態環境不可否認的,他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在各個方面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人類的生存,離不開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生態環境的回款會帶來許多的問題。森林面積的減少,水土流失會帶來沙塵暴,以及土壤風化綠洲變為沙漠,植物還有動物也失去了他們應有的家園。這並不是我們所想看到的。

生態環境養育了眾多的動植物,是他們的家園,其中有著為我們提供氧氣的植物,也有扮演著分解者的微生物,他們在生態系統中發揮著各自的作用,維持著生態平衡。

亞馬遜雨林提供者全球3%的氧氣來源,近些年的亞馬遜森林大火,以及巴西政府的不作為是亞馬遜的森林面積大大減少了,溫室效應的不斷增加到這兩極的冰川也不短融化,海平面的上升淹沒了許多海平面比較低的國家。

生態環境被我們保護,我們也在保護著它們的時候被生態環境保護。

我們必須未雨綢繆

生態環境中不知道還存在著多少的威脅。那些未知的病毒們從未被我們人類發現過,一旦有人接觸到這些病毒被傳染。沒有科技的力量,我們的確是無能為力的。

假設我們處於封建時代,或者說更早的年代,像這次的新型肺炎,你說會造成多少人的生命從此消失,人類能夠挺過去嗎?相信沒有人能保證。

只有不斷地進步,不斷地努力向前,手中握有這個最強的科技,最頂尖的人才,我們在面對這些未知的危險的時候才能更加的自信,更加有勇氣去戰勝它們,讓更多的人活下去。

隨著科技的發展,全球人口也越來越多,各個國家的人均壽命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甚至在發達的日本已經出現了老齡化社會的跡象,這個其實都是我們依靠著最強勁的科技生存的一些證據。


拉希克的科學世界


人類生存當然是靠生態保護。發達應該是指科學技術帶來的變化,有人認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會影響生態環境的穩定,或是破壞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從形式上看,發達不是自然的生態,而是經過人工改造的,問題就出在這裡。環境的改變是人類智慧文明升級的表現。人類歷史的過去,原生態的自然環境,沒有今天這樣的變化,古人的生活和思維方式,跟現在的人不一個水平,他們得不到的,我們全有了,對於未來,我們現在沒有的,未來的人同樣會有的。這說明了一個問題,環境是隨著人們的生活改變的,發達的科學技術有能力改造生態環境,將不會是文明的倒退。


自然風161212381


人類生存必然是靠生態的保護,而科技的發達是終結人類的加速器


道法自然中醫學者


兩者都不是,人類,只是自然的產物


朔州張三叔


靠生態保護


ZSZ22330


生態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