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逆行者”的初心和使命 ——峨眉基層黨員幹部戰“疫”事蹟

他們沒有制服、沒有隔離衣,沒有“N95”,有的只是一隻普通口罩、一部手機、一隻“大喇叭”,還有一桶桶方便麵;他們不能像別人一樣在自己的“安樂窩”裡躲避病毒,而是在大街小巷、樓棟住戶宣傳、排查……他們甚至沒有一場正式的誓師會、請戰書,沒有時間留下一張同“戰友”的合影,就義無反顧衝在抗疫“前線”,他們就是最基層的、距離群眾最近的基層黨員幹部,在這場抗疫阻擊戰中,他們同樣也是最美“逆行者”,用責任和擔當詮釋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01 逆風而行的“祖孫三代”

九里鎮川投峨鐵家屬區有住戶3000餘人,由於處在國企移交的過渡期,目前暫由文盛黨總支代管,僅有3名退休老黨員負責轄區內相關事務性工作。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疫工作開展以來,時間緊、任務重,特別是對各類資料、信息等錄入工作,對於原本就力量不足、隊伍老化的黨總支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為確保完成任務,年近七旬的黨總支書記楊漢福回家主動動員自己的女兒和寒假返鄉的外孫女參與到一線工作,“你們也是黨員,黨組織需要我們、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我們不能忘了曾經對著黨旗承諾的誓言”。在楊漢福的勸說下,祖孫三代人放棄了居家團圓的溫馨時光,在親友鄰居不解的目光中義無反顧投身一線,逆風而行、向陽而戰。

最美“逆行者”的初心和使命 ——峨眉基层党员干部战“疫”事迹

楊漢福及女兒、外孫女開展防疫工作

楊漢福帶著黨總支的一群老黨員、老幹部、老工人成立了平均年齡66歲的“夕陽紅”工作隊,開展入戶排查、做群眾工作;女兒楊梅和外孫女肖馨悅負責家屬區的信息錄入和各種防疫資料的宣傳發放等工作,老伴則在家為三人搞好後勤服務。一家人每天忙到深夜,過年也沒能吃上團年飯,回憶起第一次上門為武漢返鄉同志測量體溫時,肖馨悅說:“其實當時真的挺害怕的,但是有些工作總要有人做,那我作為黨員便義不容辭!”

02 我們的“超能”女支書

作為80後的年輕黨員,李曉超從內江遠嫁峨眉,僅用了5年時間,就從一名外來媳婦成長為群眾認可的本地幹部,被選為峨山街道彭橋村黨支部書記,群眾都親切地稱她為“超書記”。

自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以來,她自願放棄春節假期,帶領村組幹部堅守在崗位,冬天寒風刺骨,她仍然騎著電動車,載著音響,不停歇地在每個組入戶宣傳。聽說村裡有群眾從武漢返鄉,她第一時間來到這位群眾家中,給他們宣傳政策、測體溫,做好自我隔離。“每天清晨她就和村組幹部一起進村宣傳,給我們發放疫情防控宣傳資料,耐心細緻地開展對入戶排查工作。天黑了,還在入村路口守著,對外來人員進行勸導。”群眾談起“超書記”,不由得豎起了大拇指。

最美“逆行者”的初心和使命 ——峨眉基层党员干部战“疫”事迹

李曉超入戶開展宣傳工作

03 “硬核”作風的尹書記

1月28日一大早,黃灣鎮茶場村支書尹亞軍就帶領村組幹部趕到了村民駱先生的家中,勸阻他遵守疫情期間禁止群體性聚餐的相關規定,從簡操辦母親的喪事。

“老人家走了,喪事不好好操辦,我以後要被別人戳脊梁骨罵不孝。”駱先生紅著眼睛,對村裡不讓他辦酒席這事非常不滿。尹亞軍語重心長的勸慰他,“老人走了,大家都很悲痛,也想讓她走得體面,但是現在全國都在防控疫情,我們要從自我做起,不組織、不參與群體性聚餐。”駱先生擔心不請客,沒人幫忙辦喪事。尹亞軍立馬拍胸脯保證,村上出人,一定讓老人家走得安心。有了尹支書這個“硬氣”的承諾,駱先生才答應了不辦酒席。

29日上午,尹亞軍組織村裡黨員義工和志願幫忙的群眾,一起辦完了駱先生母親的喪事。從早上到中午,忙活了半天,尹亞軍連飯都沒來得及吃一口,又匆匆趕往其他村民家中開展人員信息登記工作。

最美“逆行者”的初心和使命 ——峨眉基层党员干部战“疫”事迹

尹亞軍開展防疫工作

最美“逆行者”的初心和使命 ——峨眉基层党员干部战“疫”事迹

他們僅僅是全市千餘個基層黨組織書記的縮影,還有更多的基層黨組織書記帶領基層黨員幹部夜以繼日奮戰在戰“疫”一線,正是有了他們在風雨中的紅色“逆行”,才為廣大群眾築起了一道道綠色的防線……

最美“逆行者”的初心和使命 ——峨眉基层党员干部战“疫”事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