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虐非洲的“博科聖地”究竟是什麼?

肆虐非洲的“博科聖地”究竟是什麼?|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


NO.1322-博科聖地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提起恐怖組織,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橫行阿富汗乃至整個中東地區的“基地組織”,以及2014年以來攻城略地甚至建立“國家”的“伊斯蘭國”。


他們都以殘暴血腥的手段、恐怖襲擊的方式被世人所熟知。


而在非洲西部的尼日利亞,一支名叫“博科聖地”的恐怖組織也是家喻戶曉,其殘忍程度更是不亞於其他恐怖組織。2011年到2017年,因該組織發動恐怖襲擊而造成的死亡人數多達1.7萬人,甚至有人稱其為“尼日利亞的塔利班”。


尼日利亞的博科聖地

可能是在中文世界出鏡最多的非洲恐怖組織了▼

肆虐非洲的“博科聖地”究竟是什麼?| 地球知識局


這個攪亂西非的超級恐怖組織究竟是何方神聖?


尼日利亞分裂和混亂的社會


博科聖地作為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組織,成立於2002年,誕生地是尼日利亞博爾諾州的首府邁杜古裡。其名稱來源於當地居民以豪薩語對其的稱呼Boko Haram,意思是禁止西方的教育。


尼日利亞雖然是沿海國家

但沿海、沿河、內陸草原的差異很大

博科聖地則誕生在最為內陸的區域▼

肆虐非洲的“博科聖地”究竟是什麼?| 地球知識局


要了解這一組織的誕生,就必須清楚尼日利亞的特殊國情。


1960年,尼日利亞從西方殖民主義的控制中獨立出來,其國民宗教則呈現出三足鼎立的局面:伊斯蘭信徒佔到人口比的47%,基督徒大約33%,其他土著宗教20%。此外,該國擁有兩百多個部族,其中豪薩—富拉尼人、約魯巴人和伊格博人,是其國內的三大主體族群。


其實從民族語言來看,尼日利亞的族群版圖相當複雜

在這麼多民族裡,三大族群佔了人口的70%+

拉各斯一城的人口就達到1000W+▼

肆虐非洲的“博科聖地”究竟是什麼?| 地球知識局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個族群在尼日爾和乍得也廣泛分佈,具有十分突出的跨界背景。可想而知,一方動亂,很容易產生連鎖反應。


而很不巧的是,三大主體族群之間長期相互爭奪國家權力,各自都通過拉攏自身區域內的其他族群來壯大自己。在種族政治的泥潭中,尼日利亞國家政府缺乏起碼的權威,國內邊遠地區社會也因此動盪不斷。


語言不通、信仰不同、族群之間還常有過節

那肯定是選自己族群的,就要比誰人數多了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Gregade)▼

肆虐非洲的“博科聖地”究竟是什麼?| 地球知識局


1966年,伊格博人掌控的軍方勢力為打擊其他兩大主體族群控制的文官勢力,通過周密、血腥的武力手段,掌握了國家政權。但不到半年,這個軍政府就被豪薩—富拉尼人推翻,國內就此陷入長達三年的內戰,死傷上百萬人,39年間發生了10多次政治動盪。


這場戰爭又被稱為比夫拉戰爭

相當於尼日利亞的南北戰爭

物質上的損失是巨大的,心理上的裂痕則更為持久▼

肆虐非洲的“博科聖地”究竟是什麼?| 地球知識局


在社會的高度混亂無序中,軍隊武器大量流出,各地準軍事化的民兵組織相繼出現。這就為博科聖地的產生提供了分裂的社會溫床和武裝基礎。


而在博科聖地興起的尼日利亞北部,因為缺少石油(都在南部地區),發展十分落後,飽受貧困和高失業率的困擾。在博爾諾州,青年文盲率達到83%,甚至一半的孩子都沒有上過學,腐敗問題也極其嚴重。


幾內亞灣沿岸國家,第一桶金還是要靠石油

尼日利亞國內前五大城市,四個是在南方

(拉各斯人口比後面加起來都多,首都阿布賈在中部)

無論是財富的源頭還是分配財富的大城市

北方都毫無優勢▼

肆虐非洲的“博科聖地”究竟是什麼?| 地球知識局


此外,1979年憲法規定,可根據不同地區情況實行伊斯蘭教法、現代法律和傳統的習慣法。北方地區因為穆斯林人數的眾多和西方殖民主義利用宗教對該國的分裂,最終於1999年全面伊斯蘭化。


阿布賈國家清真寺(又稱尼日利亞國家清真寺)

附近就有一座國家基督教中心

便是南北宗教差別在首都建築上的表現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Atfie Sahid)▼

肆虐非洲的“博科聖地”究竟是什麼?| 地球知識局


首都阿布賈的國家清真寺與國家基督教中心

(圖像來自:google map)▼


肆虐非洲的“博科聖地”究竟是什麼?| 地球知識局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產生了極為激進的社會環境,一些改變不了貧窮現狀的北部群眾,就開始依靠宗教勢力“合法”的採取暴力手段達到目的,這就為博科聖地的產生提供了民意基礎。


更直接的是,在三大主體族群之外,各個少數族群間的暴力衝突更為頻繁。


在北方人數較多且在尼日利亞歷史上建立過王朝的卡努里人坐不住了,主體族群對其的壓迫和卡努里人社會地位的低下,使該族群對歷史上的輝煌時刻十分嚮往,對現狀也產生極為強烈的不滿。


也是一個生產沙漠穆斯林騎士的族群

(關於尼日利亞東北部騎兵戰士的郵票)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Brendan Howard)▼

肆虐非洲的“博科聖地”究竟是什麼?| 地球知識局


於是,尼日利亞北部形成以卡努里人為代表的東北勢力,和以豪薩—富拉尼人代表的西北勢力,博科聖地的大部分成員便是卡努里人。


雖然卡努里人人數較少

但是佔據了尼日利亞東北部相當一塊地盤▼

肆虐非洲的“博科聖地”究竟是什麼?| 地球知識局


誕生和發展之路跌宕起伏


1995年,一個名叫阿布巴卡爾·拉萬的宗教學者創立了博科聖地的前身——穆斯林青年組織。因其意識形態較為溫和保守,故而並未受到政府的足夠重視,發展逐漸壯大,並且招募到了後來該組織的創建者——穆罕穆德·優素福。


到2002年,趁著大頭領拉萬前往沙特學習伊斯蘭教,優素福憑藉長期積累的影響力,以及極具才華和煽動性的演講,奪得了對穆斯林青年組織的領導權,並以清除腐敗的理由將一大批不忠於自己的高層幹部驅逐出去,實現了對內部事務的完全控制,並宣佈建立博科聖地。


穆罕穆德·優素福,這應該是最終被捕後的樣子

(圖片來自:wikipedia)▼

肆虐非洲的“博科聖地”究竟是什麼?| 地球知識局


這個組織以宗教為武器,大作反西方宣傳,迅速吸引了大批生活不如意的追隨者。


隨後,優素福開始與當地的政治人物建立密切聯繫來尋求庇護,擁有較高名望的博爾諾州參議員謝里夫、博爾諾州州長卡查拉成為兩個主要的代表。但和政府關係過於密切,使優素福的下屬認為其過於軟弱。


於是,組織內以穆罕默德·阿里為首的激進人士在2003年成立了“先知追隨者”的組織,在得到基地組織的直接培訓和幫助之後,開始不斷攻擊當地政府機構。12月,該組織成員就多次突襲當地警察局,經過一個月的激烈交火,包括阿里在內的70餘名“先知追隨者”成員死亡,優素福也因此受累被政府通緝,逃亡沙特避難。


由此博科聖地中的極端派開始掌權,準備進行大規模報復,僅2004年就發生5起針對警察的嚴重恐怖襲擊,造成上千人死傷,博科聖地也正式引起尼日利亞政府的高度重視。


此時的優素福看到了機會,立刻回到國內,希望整肅一盤散沙的博科聖地,並在第一時間呼籲和平,贏得了政府的信任。


但政府支持優素福的目的在於控制博科聖地,並利用該組織打擊異己,優素福也對政府對伊斯蘭教的三心二意表示憤怒。當2005年9月震驚伊斯蘭世界的穆罕穆德肖像漫畫事件爆發後,政府的親西方態度、對事件的重視不足,直接引發優素福與政府關係的惡化,雙方衝突不斷。


09的動亂,涉及區域已經不只是博爾諾州的邁杜古裡了

周邊幾個州和大城市都有發生

(博爾諾州-邁杜古裡仍是最嚴重的的)▼

肆虐非洲的“博科聖地”究竟是什麼?| 地球知識局


到2009年7月,優素福發表“致尼日利亞聯邦政府的公開信”,表明要在當地建立伊斯蘭政權的抱負,開始於政府進行全面對抗。到8月,這場起義造成了超過1100人死亡,甚至優素福也被政府安全部隊打死。


可能是他最後的畫面

(圖片來自:youtube@SaharaTV)▼

肆虐非洲的“博科聖地”究竟是什麼?| 地球知識局


靈魂人物被打死,博科聖地豈能善罷甘休?於是,激進的該組織新領導人阿布巴卡爾·謝考就開始進行了血腥復仇。


謝考的新策略和政府應對


2009年,時年35歲的謝考頗具學識,而且十分成熟冷靜,不僅是組織內的資深會員,更因為其卡努里人的身份,在博科聖地內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對優素福也十分忠心。


阿布巴卡·謝考(Abubakar Shekau)

(圖片來自:wikipedia@Abubakar Shekau)▼

肆虐非洲的“博科聖地”究竟是什麼?| 地球知識局


為了不斷壯大該組織,謝考不斷提高成員的待遇(比如在尼日爾招募下屬時,以現金形式一次性支付5萬奈拉),而且發佈宣傳公告“炸死的人越多,薪酬就越高”。血腥與金錢合體,很快吸引了很多貧困失業且極端化的青年加入。


在謝考的努力聯絡和拉攏下,該組織擁有眾多同情者和支持者,甚至涉及行政人員、軍方和商界。雖然他們並未加入其中,但卻長期為博科聖地提供保護或資助,因為他們對社會現狀也十分不滿,希望藉助該組織來亂中取利。


2014年博科聖地襲擊中的受害者

(圖片來自:wikipedia@VOA)▼

肆虐非洲的“博科聖地”究竟是什麼?| 地球知識局


打好基礎之後,大換血後的博科聖地開始了頻繁的恐怖主義襲擊:2010年12月,首都阿布賈的一個市場發生炸彈襲擊,造成130人死亡;2012年1月20日,該國北部最大城市卡諾市發生連環爆炸與槍擊事件,至少80人死亡;2014年,博科聖地在“伊斯蘭國”的鼓舞下,共殺害1000多人;2015年3月7日,該組織領導人謝考在推特上宣佈效忠“伊斯蘭國”,成為西非最具影響力的恐怖組織。


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畫面了

(博科聖地旗幟)▼

肆虐非洲的“博科聖地”究竟是什麼?| 地球知識局


政府對博科聖地的態度是堅決打壓,並積極與乍得和喀麥隆等周邊國家展開合作。最新的一次大規模作戰便是2019年9月,政府軍隊對位於乍得湖地區的一處據點實施聯合打擊。


博科聖地所在的區域也臨近喀麥隆和乍得邊疆地區

(卡努里人的分佈其實也地跨三國)

以乍得湖為中心的乍得湖區往往就成為三不管地帶

(底圖來自:shutterstock@Anton Shahrai)▼

肆虐非洲的“博科聖地”究竟是什麼?| 地球知識局


但作用並不顯著,其原因在於尼日利亞南北發展失衡問題十分嚴重,選舉腐敗、治理腐敗層出不窮,幾大族群間仍然互相爭奪,當地政府武裝遊而不擊,博科聖地得以在各個失控板塊間快速轉移、持續發展。該恐怖組織的反政府能力也通過實戰得到不斷增強,同時,近年來該組織與周邊的恐怖組織也實現了情報共享,並且相互支持,已經成為困擾尼日利亞政府的頭疼難題。


邁杜古裡衝突中的難民

(圖片來自:wikipedia@VOA)▼

肆虐非洲的“博科聖地”究竟是什麼?| 地球知識局


總之,博科聖地的產生和發展基於尼日利亞混亂、分裂的社會環境,同“伊斯蘭國”的產生相似。


而其與政府關係的對立,則源自權力分配不均,貧窮落後的該國北部地區又成為這一組織的立足之地。當前,該組織已從最初力量弱小的極端組織成長為一個政治主張明確、成熟規範、影響很大的恐怖組織。


要通過正當方式終結這場恐怖噩夢,需要尼日利亞政府努力做好國內的民生工程,加強政治穩定和社會進步,並與國際社會合作起來,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勢力。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shutterstock@bmszealand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