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武俠體系,內力重要還是招式重要?

折顏灼魂傷


武俠小說中經常出現內功一說,一但內功練到深一層次,修為就高深莫測。

根據個人對武俠小說的的內功和招式的理解,感覺內功比招式重要。

我是這樣理解的:內功就是基礎,1,有抗擊打能力·有了內功就可以捱打,屬於防禦系統,不怕打,可以立於不敗之地。經常看到內功高的武林高手,受到別人一擊之,自己沒受傷,反而打他的人被內功震傷。可見內功高深之人不動手就可以傷人。2·內功可以增強招式攻擊的威力。如果一個人的招式很好,但沒有內功卻傷不了人,就像一小孩打大人一樣,打上去根本沒有力度,反而傷了自己。如果一個人內高深,就算一般的招式使出來也可以打敗招式很好的高手。比如《碧血劍》中的袁承志武功學成之後,第一次下山,在船上對陣幾個武林人物,為了隱藏武功,他只用了一般江湖上最常見的拳法,外人覺得他的拳法太普通了,可是加上他的內功以後,卻威力無比。可見有了內功,就算一般的招式使出也是很霸氣的。3.高深的內功可以增強靈敏度,比如聽力,眼力,肢體的靈活性……

如果只有高超的招式肯定是不行的,早晚會吃虧的[微笑]

當然這只是武俠小說中想像出來的,武俠小說就是成人的童話,不可當真哦!





襄陽祖海


其實我們在笑傲江湖裡就能找到答案的,

笑傲江湖中,華山派分為劍宗和氣宗。劍宗講究的是招式精妙。氣功是次要的。而氣宗講究的是以氣禦敵,劍招次要。正是因為如此,當年華山一分為二。導致劍宗被氣宗消滅了。

那麼到底是劍宗厲害?還是氣宗厲害呢?

嶽不群曾說過,假如,劍宗和氣宗的兩名弟子的比較,前二十歲,是劍宗的進步快。二十到四十歲,兩派的弟子的武功水平差不多。四十到六十歲,肯定是氣宗厲害了。

這個就相當於說,氣宗更厲害了,畢竟練氣這個東西,是越老越吃香的。

其實在天龍八部裡。虛竹和段譽的武功是靠機緣巧合得到的,忽然增加了幾十年的內功,或者吸了別人的內功等等。在配合神功秘籍,基本上就開掛了。因為不是自己練來的,所以經常會卡殼,但是並不影響是高手這一說。所以說氣很重要。即便招式不行,稍微學幾招就行。但是你沒內功不行啊。

就如同喬峰的降龍十八掌,那麼厲害,有人說是掌法,其實不是單純的掌法,也不是內功,是內外結合形成的一種掌法。

還有就是倚天屠龍記裡的張無忌。其實也是一樣的。比如九陽神功。如果沒有強大的內力也是沒啥效果的。

所以,金庸武俠小說中內功比招式重要!


一憶一


就好比哲學原理和方法論一樣,二者相輔相成,同等重要。

一般來說大家都認為內功是根基,招式是末節,可以補充內力不足。實際上,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裡內功與招式是同等重要的。只是招式更容易外在表現出來,而內功則在特定的環境下才能看出來。

在金庸小說主角中,大部分都有深厚的內功作為基礎,比如郭靖在馬鈺的教授下修習全真教正宗內力,比如楊過在洪濤裡修習內力,比如張無忌在雪谷裡修習九陽真經內力。當然也有意外獲得巨大內力庫的主角,比如段譽,無意間吸走了很多高手內力,化為己用。比如虛竹,更是不得了,幾位前輩百年功力注入他體內。為他們修習別的武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且往往內力幫助他們突破身體極限,不斷進步。

但也有些特殊情況的,你比如令狐沖。他在全書中,大多數情況下是殘血狀態。時病時好,時醉時醒,靠的就是一套獨孤九劍,這是劍招來的,幾乎不用內力就可以殺人。這套劍招破盡天下武學。完全彌補了他內力的缺陷。

再舉一個相反的例子,石破天。石破天前期空有一身內力,處處被打。在學了金烏刀法以及雪山劍法後他才逐漸由被打轉為打人的。

再舉一個更極端的例子,覺遠和尚。覺遠和尚一身內力曠古決絕,然而,他並未修習過什麼武功招式,臨陣表現就強差人意了。

所以,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內力為內在潛能,向容器一樣承載著你的武力值,容器越大,你的潛能越大。而招式則是容器裡的水,看似被內力決定了威力,但也有類似於噴泉一樣的瓶子不是嗎?

內力與招式同樣重要,二者辯證統一,缺一不可。內力要靠招式來發揮,來彰顯。而招式要靠內力來增強威力。最理想的狀態下當然是內力催動下的招式。不然你會像令狐沖一樣被幾個流氓圍毆的。


金庸聽書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要說哪個重要,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正所謂,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在金庸小說中說到內功和招式,不得不提《笑傲江湖》。

劍宗重視招式,氣宗重視內功。華山派本來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門派,但是由於劍宗和氣宗的意見不合,產生了分期,所以起了內訌,以至於,上一輩的高手損失殆盡,華山派人才凋零了。



那麼,劍宗的理論對,還是氣宗的理論對呢?

劍宗代表招式第一,內力不重要,只要招式精妙,可以破解天下的招式。


氣宗認為,內功第一位,招式其次,內功練到家了,招式不再重要。

嶽不群曾說過:假如,劍宗和氣宗的兩名弟子的比較,前二十歲,是劍宗的進步快。二十到四十歲,兩派的弟子的武功水平差不多。四十到六十歲,肯定是氣宗厲害了。

在《天龍八部》中,卓不凡算是招式精妙的人了,可是遇到了內功高深的虛竹,也沒有任何的辦法。

在少林寺之戰中,虛竹的一招“黑虎掏心”,打的鳩摩智的七十二絕技無法近身。 由此可見,在金庸筆下,內家高手是要比外家高手厲害一些,所以內功更重要。但是招式還是多少要學一些才行。


撩影奇譚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和笑傲江湖裡華山派氣宗、劍宗相爭的問題是大同小異的。但二派相爭,由於劍宗關鍵人物風清揚沒有出場,氣宗便勝了,大家可能會想,也許風清揚及時趕到劍宗就會勝利吧?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除了風清揚這種絕世高手,二宗是不是就平衡了?很明顯,氣宗勝了(忘了有沒有使用陰謀)。


還有一些比較有意思的對比,少室山,虛竹和鳩摩智之戰,鳩摩智內力明顯不如虛竹,虛竹可以說內力至少三倍於鳩摩智,但虛竹在打鬥時並沒有發揮出太多內力上的優勢,相反,鳩摩智卻以其豐富的戰鬥經驗和招式能與虛竹打個平手,這個對比可以很明顯的看得出來,招式或者說戰鬥經驗比內力更加重要。

還有令狐沖在招式上的優勢為其在重傷之下仍然能戰勝不少高手的例子,也正說明了招式上的重要性,正所謂無招勝有招,一個內力超群的人,如果沒什麼武功招式做輔助,只是防禦高一些,其他的反而沒有太大的作用,就像一位擁有金山的智障兒童,不會買賣,再多的錢也沒用。


當然了,我個人的偏向還是招式重要一些,但實際上,內力相差如果太大的話,再巧妙的招式恐怕都難以施展了,畢竟遠程攻擊的武功還是需要深厚內力做基礎的。

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例子,喬峰在聚賢莊一役,說實話,論內力,喬峰未必在眾人中是最高的,但喬峰是戰神,就算再普通的招式在他手裡都能撂倒一群高手,這時就應該是戰鬥意志和戰鬥經驗的作用了。喬峰可以說算是武俠體系裡的一個Bug 。


li帝程魔


內功招式用於現代,更像是資金與企業運營。

有好的企業運營經驗,技巧,才能將資金盤活。

有好的資金積累,才能使企業更好的壯大發展。

其實此兩者相輔相成,但是資金其實更加重要,便如內功護體,別人有花架子或者招式,但是確無法傷我分毫。

從古代內功外功便可看出,行走江湖之為俠義,但大多泯然眾人矣,因其大多有一兩招式傍身,但卻無內功護體,遍觀金庸武俠、古龍小說,無一不是高深內功護體,即便如偏向劍宗的獨孤九劍的令狐沖,亦是在學習吸星大法及之後少林寺易筋經之後方可武功大成,其餘更是如此,少林內功傍身的蕭峰、吸功大法的段譽、繼承上百年內力的虛竹等等

故吾認為內功招式相輔相成,但有招式無內功為花架子,有內功無招式打架肯定不行,但是防身夠用,而且有內功招式學的也快,對江湖來說,內力越強其餘招式便為隨手拈來亦無不可


時間就像殺豬刀1


從金庸先生眾多的武俠名作中來看,內功的重要性高於招式,例如在《射鵰英雄傳》中江南七怪要傳授郭靖武功,眾議紛紛之時,郭靖的四師父南山樵子南希仁說道,應由內功教起,敵人一拳千斤,我卻一拳百斤,十拳也才一千斤,早會命喪敵手。在《天龍八部》中,虛竹有了無崖子的七十年內力,雖使用不精,但在天山童姥的指導下強於烏老大等人,後虛竹身兼逍遙派三大高手的內力,到了縹緲峰靈鷲宮也才根據圖譜精進招式。《俠客行》中,石破天有著天下第一的內力,卻不知曉,也不知如何使用,但長樂幫的人想刺殺他,也是被其內力震開,不能近其身。所以綜上來看,內功強於招式


既禾


有道無術,求尚可求,有求無道,可止於術。



記錄美好世界


個人覺得內功厲害,畢竟金庸小說裡厲害的角色都擁有比較厲害的內力。有了高強的內力練招式上也很容易上手 ,像九陰真經的上卷就是專門講內力的下卷才是講武功這裡可以看出來內力是武功的根本,還有九陽神功張無忌練完九陽神功再去練乾坤大挪移也很快就練成了。所以這裡個人覺得內力更厲害


蘇木vlog


當然是內功重要,先修內功再修招式,很容易成為高手,先修招式再修內功,很可能就止於招式。

有道無術,求尚可求,有求無道,可止於術。

我們在生活中也是一樣,總愛學習各種方法技巧(就是招式),卻沒有探討這種方法背後的思維(內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