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怎麼支撐實體經濟的?

柳雙龍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說金融業是助推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深水期、產業領域轉型升級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甚至可以去掉之一。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四十年,目前來看還是進行時,遠未到達功成名退的時刻。現今的中國,正處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生態,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但是我們要清醒的看到,中國的發展還是以實體經濟為主,這種認識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金融業能夠為實體經濟提供便利的經濟服務,最主要的就是解決實體經濟,特別是廣大中小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現實問題。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和錯綜多變的國內挑戰,我國在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也處在頻繁的調整期,實體經濟處於較為困難的過渡階段,表面上看經濟形勢相對穩定,然而實體經濟間還存在著諸多的矛盾亟待解決,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金融業通過貨幣、資金的先行作用來實現經濟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從而為實體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提供充足的金融支持。


齊民要述


估計回答完這個問題,又有可能被很多人罵了,不過我還是回答一下吧,能明白的人自然會明白。

這個問題咱們分幾步來看。

一、什麼是金融

在弄清楚金融如何支撐實體經濟之前,我們先弄清楚幾個概念,什麼是金融?

這是一個看起來很簡單的問題,很多人都能舉出例子,比如銀行、保險、證券、信託等,這些只是金融機構。金融的本質是價值流通。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

小王種了三畝地水稻,每年可以供一家三口溫飽沒有問題。可一年到頭吃水稻,時間長了總會膩呀,想換換口味,於是小王拿出半畝地水稻和旁邊的小李換了300斤大白菜,於是小王一家又吃上了大白菜。可總吃大白菜也不行呀。小王發現,很多人都需要水稻,於是小王又拿水稻換了些肉,換了些水果。這個時候發現,水稻不夠用呀,半畝地水稻只能換30斤肉。於是小王下一年種地的時候,又多種了5畝,這個時候不僅可以換肉、換水果,還可以偶爾去K個歌,因為KTV老闆也需要水稻,小王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但小王是個有追求的人,不滿足於現狀,於是又種了20畝地。這個時候水稻就富裕了,什麼生活必須品都換完以後,還能剩下10畝水稻不知道還能換什麼了。

正好有個叫“銀行”的人找到小王,說你把這10畝水稻借給我吧,年底的時候我還你11畝,你要是能借我2年,2年後我能還你13畝。

小王一看,這個事情不錯呀,什麼事情不用做就可以多得到1畝或2畝水稻,萬一哪年收成不好還可以頂一頂。於是小王把水稻借給了“銀行”。

而銀行也不傻呀,他把這10畝水稻拉到種玉米的小鄭家裡,小鄭家有得是玉米,可沒有水稻,於是“銀行”拿10畝水稻換了小鄭家30畝玉米。然後又把這30畝玉米拉到種水稻的小宋家,用25畝玉米換了小宋12畝水稻。“銀行”把其中的11畝水稻還給小王,自己剩下1畝水稻和5畝玉米。

這就是金融的本質:價值流通,如果說的再明白一些就是剩餘價值流通。把甲的錢借給乙,把從乙那裡收到的利息分一部分給甲,自己留一部分。其實金融本身乾的就是空手套白狼的活,所以金融機構怕擠兌。

二、如何支撐實體經濟

金融機構支撐實體主要通過貸款、證券和投資三種方式,下面我們具體說說。

1、貸款

貸款主要是通過銀行來完成,現在也有好多P2P和小貸機構也會做一些貸款的業務。當然還有民間借貸,這些是不受法律保護的。所以我們還是以銀行為例來說吧。銀行的業務主要分為兩塊:吸儲、放貸。

就像剛才例子裡說的那樣,銀行本身是沒錢的,他需要吸收大量用戶的錢,作為代價,銀行爭支付給用戶一些費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利息。然後銀行把從用戶那裡吸收上來的錢再借給實體經濟,比如工廠等,相對應的,使用這些錢的工廠也需要付一些費用,當然這個費用肯定是要高於銀行從用戶那裡借錢的費用,高出的這部分就是銀行的利潤。

實體經濟之所以願意付成本從銀行手裡借錢,是因為實體經濟相信自己有能力掙比支付給銀行的利息更多的錢。

將錢借給實體經濟,是金融支撐實體經濟最常用的方法。

2、證券

證券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股票。用戶可以買股票,上市公司可以發行股票。

證券和貸款的區別就在於沒有銀行在中間掙差價了,實體經濟可以直接對接最終用戶,從最終用戶手裡拿錢。而且這些錢是不需要還的,實體經濟通過出讓一部分股份來換取用戶手裡的錢。

經濟形式好的時候,用戶手裡的錢多,實體經濟可以通過IPO來從用戶手裡拿錢,已經IPO的企業還可以通過增發的形式從用戶手裡拿錢。經濟形式不好的時候,用戶手裡的錢少,所以實體經濟能通過證券市場拿到的錢也少。

3、投資

投資也是金融機構支撐實體經濟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投資機構把錢給企業,按約定佔有一定比例的股份,當企業IPO時,投資機構把手裡的股份賣掉,靠這個差額盈利。

對於企業而方,從投資機構手裡拿的這些錢是不需要還的,同樣也不需要支付利息,而這部分錢對企業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有了這些錢,企業就會發展起來,而沒有這些錢,企業很可能就會死掉。

這些就是金融機構支撐實體經濟最常用的方法。


客扛新


一,什麼是實體經濟?

人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所產生的生活物質和精神產品以及為勞動人民服務的服務業和流通活動領域等。
實體經濟包括農業,重工業,輕工業,手工業,交通運輸業,商業服務業,也包括教育,文化,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
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實體經濟更是國民經濟的支柱。
二,實體經濟和金融服務的關係。
實體經濟是國民賴以生存的基礎。金融服務又是實體經濟的堅強後盾。改善民生和發展實體經濟,是時代發展和進步的基礎。人們通過勞動和生產創造了豐富的物質。同時也為金融服務積累了資金。這樣的資金又會用來投資和扶持實體經濟。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經濟運行模式。他們是統一的,又是雙贏的。
所以,實體經濟的壯大和發展,體現了一個社會進步和繁榮。而金融服務業又支撐著實體經濟的發展。

滿園金秋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銀行在我國金融體系中居主導地位,應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己任,積極主動適應利率市場化和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挑戰,加快改革創新和差異化、特色化戰略轉型,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未來五年將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為了滿足中國經濟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的客觀要求,銀行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一是消費金融,目前消費已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居民消費需求升級對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有著巨大的需求空間。

二是科技金融,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潛力巨大,銀行通過風險管理和商業模式創新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支持,可以加快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

三是普惠金融,作為金融服務領域的短板,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銀行將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雙創”、脫貧攻堅等領域的貸款。

四是綠色金融,銀行將加大對綠色金融的投入,對支持綠色可持續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發揮積極作用。(溫彬)


經濟好望角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但我國企業仍沒有擺脫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到場嘉賓分析,這背後的深層原因就是直接融資發展不足。長期以來我國銀行信貸主導的融資結構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2015年末債券和股票融資存量在社會融資規模中佔比僅為13.9%,不僅低於美國、英國等直接融資相對發達的國家,也低於印度等新興經濟體。


銀監會政策研究局副局長徐潔勤:過度依賴間接融資,一方面導致實體經濟的融資壓力和風險過度集中在銀行業,銀行業承擔了大量本應該由資本市場解決的金融服務,特別是在科技創新、大眾創業、兼併重組等需要股權融資主導的領域;另一方面是期限錯配的問題,現在許多項目是靠短期的信貸資金去支持長期的項目發展,銀行風險和企業的風險都很大。


金融如何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證監會公司債權監管部副主任陳飛認為,大力發展債券融資,對於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陳飛:從發行成本看,2015年,公募發行的公司債券加權平均發行利率為4.68%,低於銀行貸款利率。從節約資金方面來看,2015年非金融企業通過交易所債券市場節省資金成本約70多億元。

此外,大信會計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肖立傑則分析說,對於一些輕資產的創新企業而言,強化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以及大力發展投貸聯動等方法,都有利於解決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肖立傑:例如海淀區中關村,企業以協會組織的形式一起和銀行談判,相對個體企業單打獨鬥去和銀行融資來說,這樣會有一定好處,政府這方面會給通過貸款審批的企業預貼息,政策執行以來,很多企業都受惠了。同時企業可以跟投資機構加強聯繫,我特別支持投貸聯動這個政策的試行。


神光投資內參


對於金融支撐實體經濟,首先要做到遇到未涉及事項或領域不簡單粗暴回絕,而是雙方以平等互利的原則共同探索可行的方案;其次金融機構不要固守現有產品和模式,互相達成對可能存在的風險和承擔方式,對於銀行因其資金來源於第三方,本金能承的風險有限,所以資金需求人必須理解和支持這一點,而平等互信的基礎上充分溝通,來協商可行方案;再次金融機構要暢通信息(即使這些信息只是碎片)反饋和集中,以篩選真實可信信息,尋求可行方案為目的,加強調研和調查;最後,資金需求方對自身經營情況、產品論證數據,理清資金需求和資金去向用途,還款來源、計劃,也要有科學的分析,並整理相關佐證,以更積極、誠信的狀態接受進行信用度量(評價),更重要的是以合法合規經營為前提,以更放鬆的心態接受銀行全流程資金監管。支撐作用的體現,首先要減少和約束社會各種資本投機,立足實業興國,讓實體經濟的需求和建設量更加客觀反映,再次建立企業需求與金融機構之間交流的平臺,就是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或更多的直接融資渠道要能儘快通過平臺獲得相互之間的信息;最終讓實體經濟擁有一定量的金融資金供企業正常運營或項目建設,從而讓金融成為企業的依靠,從而達到支撐作用。


來自農村的獨生子


軟件記賬,貸無息,存升值。

軟件記賬,沒球亂七八糟的成本。

農民可以用18億畝耕地產出為抵押,發行18萬億儲值,用這18萬億按照以色列的方式搞現代立體農業(儲值被城市人賺走),城市人再用18萬億買農村的綠色農產品……城鄉共贏。

其他產業道理等同。銀行記賬,大家用abc抵押叫貸款,貸款落地有利息(風險)。軟件記賬,大家用ABC抵押叫發行儲值(存款),存款投資生收益。


高金波


金融本質是錢的循環,循環也就是以貸還貸,以新錢還舊賬,這樣的貨幣滾動造就了經濟社會發展,而且只有經濟增長才能保證貨幣能夠不斷髮行並填平舊賬,實體經濟也就是這樣滾動起來的


科技通信頻道


一、金融行業含蓋了銀行、保險、證券(股票)等行業。在金融業中,銀行的影響力最大。二、銀行的影響力無處不在,任何組織與個人,都毫無例外的離不開銀行。銀行就象人的生命中的血液。也是國家不可或缺獨特行業。三、沒有金融行業的支撐作用,實體經濟就無法得到有效發展。企業的存貸款,企業的業務結算、工資發放等等的一切,無疑都離不開銀行,其實是任何組織與個人都離不開銀行。離開了銀行,經濟無法運轉,後果無法想象。


留研


金融的本質乃資金融通之意,從學科隸屬來看,仍屬於經濟學範疇。經濟學研究的是資源配置,資金,自然也是一種資源。

現代金融發揮的是經濟血液的作用,但如果充滿投機情緒和行為在,那麼就會產生經濟泡沫、乃至金融危機,舉個例子,就像金字融化了,流到各個需要資金的領域,溫度再高,金子蒸發啦,資產也就縮水了。

現代金融的核心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這些機構的存在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初期的金融比較簡單和單一,就是存貸款,資金從盈餘者手中流到資金需求者手中,以間接融資為主。隨著金融、資本市場的深化和發展,國家也倡導直接融資。也就是說,需要資金的企業,可以以發行股票、債券的方式,直接從資金提供者手中融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