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的發展成就?廣西下一步的發展出路在哪裡?

上水清源


廣西!多麼親切的名字,多希望她又好又快發展。其實廣西要想發展起來也不是很困難,廣西的優勢有很多,具體我認為可以這樣。一是做大做強做優糖產業,廣西的產糖量佔全國六成左右,可以把糖產業做大做強做出特色。二是將水果產業繼續優化,廣西產的水果非常多,質量非常好,要充分利用網絡物流平臺,將全區的特色水果以1000公里為半徑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顧客手中,打出廣西特色水果的氣勢和知名度。三是對標粵港澳利用“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地理優勢,制訂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主動承接產業轉移,把自己充分融入到粵港澳大灣區當中去。四是大力發展以桂林為中心的旅遊業,廣西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歷史古蹟眾多,有山有水有民族文化,非常適合做特色旅遊,要做到讓廣西的每一個城市的知名度都響徹世界。五是面向東南亞,做好中國連接東盟的橋頭堡。

以上建議只是個人的一點拙見,只想為我親愛的廣西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用戶9789747445912


60年來成就沒有多少,在外名聲還不好,什麼“傳銷之都”、“注水大王”,不幹時事只唱山歌,有時候真的在想如果是60年的省會是什麼結果?廣西60年成就看得見的應該就是南寧的城建、柳州的工業、桂林的名氣,在全國廣西也就這些能拿得出手。60年來不說沒有成就,只是和各兄弟省份比起來成就太渺小了,從食不飽到小康,從茅草房到今天的紅磚房這也是成就,百姓解決了溫飽問題,可今天廣西的百姓任然是生活在水聲火熱當中,每年數以百萬的老鄉背井離鄉某生活。我們的成就不能只侷限在溫飽,更不能只在區內比,走出去對比才會發現差距,落後不要緊,只要敢於承認,重新開始光明終會重現。


廣西下一步的發展出路在哪裡?工業和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很多人總以汙染環境為藉口阻止引進工業,我承認工業對環境確實有一定破壞,但只要做好防護措施汙染是可以減到最小的。從西方國家到我國沿海發達省份哪個不經歷過工業化時代,想直接跳過二產發展三產那是不現實的。為什麼今天廣西有數以百萬人到廣東謀生,因為廣西沒有產業,不能提供就業,難道要他們單靠家裡的一畝三分地過日子嘛?既然吐槽廣東的汙染為什麼還這麼多人往廣東跑,如果最基本的生存都解決不了又何以談環境。


其二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問題,廣西的未來在東而不在南,北部灣可以繼續搞但沒有必要大投入,今天叫終止北部灣那是不現實的,政府面子過不去,投了這麼多沒點產出政績在哪裡。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承接廣東產業,兩廣自古就是一家,只要廣西不堵廣東,積極對接,相信廣東更多的產業還是願意轉移來廣西而非江西的。今天廣西對於對接廣東並不積極,甚至還有一點阻礙的意思,看一下相應的高速和鐵路對接就會發現,廣西永遠慢半拍,甚至有些還搞斷頭路,特別在兩廣交界處的二級路和普通縣道,廣東一邊修的很好,而廣西這邊確是破敗不堪。說實話廣東沒有義務將產業轉移到廣西,很多省份都排隊等著要,如果廣西非要“堵”那也沒辦法。

感謝您的瀏覽,喜歡我就關注我,更多精彩解說等你來閱覽。


桂柳一號


廣西首先要全面劃分行政區域,必須堅持這樣做。其次把自治區的行政中心放到中心地理位置(南寧保持政治中心),如來賓,柳州。再次就是把欽州和北海,防城港市建成自由港,主動對接海南,香港和澳門。另外就是在壯族聚集區中,建立一到兩個壯族自治市,報中央政協委員會專項扶持。還有就是把土地貧瘠區的農村人口,貧窮戶全部遷到中,東部有發展潛力的地區,以人口增量優勢,促進城市擴容。最後就是實行超級人員落戶政策,人才保護政策,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的普遍放開,保證五年內可以租得起房,或買得到房。整個自治區必須實行全路免費通行,旅遊景點門票全免。必須放開農村閒置房租賃,放開農村房與農村房(可以跨地區交換)的交換,並相互交換戶籍身份。城市閒置房和農村閒置房也可交換使用(但農村房不能賣),必要時,允許城市人與農村人交換戶籍身份。在廣西的任何一塊空閒的地方,那怕一個平方米的面積,都必須種上綠色植被。為保證植被的成活和成長,可以設立“森林長”,類似於河長。綠色資源越面大,廣西才有後勁!


用戶3587143269


廣西區政府成立以來,縱向發展成績有目共睹,但橫向發展有些滯後,相比相鄰省份湖南、貴州、雲南經濟增速不足,相比廣東更是差之千里。

誠然,在開始改革開放之後,廣西邊境地區還在發生戰爭,區位因素成為了劣勢,直至90年代才開始穩定,兩國劃定陸上邊界。自治區經濟真正起飛也是在邊境穩定之後,重大基礎設施才有比較穩定的投資,但相比其他沿海省份已經落後很多;同時,由於政策不到位、戰略主導方向屢屢更改,向海經濟沒有發展起來;再者,與東盟各國的協調發展不順暢,由於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模式及水平相似,反倒成了資源爭奪優勢,10+1沒有形成廣西經濟加速器,影響經濟發展。

往後,廣西經濟發展還需面向海洋,吸引國內發達地區(臺灣、江蘇、浙江、山東、廣東)的產能以及轉向東南亞的資金,發展沿海沿邊經濟,加快通向國內相鄰省份的交通(高速公路及高鐵、貨運鐵路),提升大西南出海通道的航線數量,增加南寧航空樞紐的作用,爭創中國+東盟(10+1)協同發展的區域中心城市。


上水清源


把廣西邊境區對外開放,當成過去的南越國來經營,既然是廣西自治,那麼就應突破自治政策,大膽改革開放與周也鄰國的經濟來往政策,內省能與周邊鄰省經濟交流,我們廣西除與廣東交流以外,只要是利用廣西邊境線長,與鄰國開放經濟來往,現在邊境區幾乎變成死角,絕區,出外受限制,同時邊境線長,山青水秀,革命老區,有大海,有三大海灘,還有桂林山水,等國濟級的旅遊聖地,除了對邊境鄰國開放經濟來往增長經濟就業以外,還可因人流增長而拉動旅遊業旺盛,把廣西特點特色利用價值動起來,因為廣西山多缺廠缺交通,更缺人流,所以廣西要改革開放,強邊富民政策,同時重新合併欽北防成一個系統完整的北部灣東盟大城市,統一利用海區資源,這樣便於發展交通,利用邊境沿海,鄰國等經濟增長點,讓全中國內地人才,人流向廣西移動,這樣未來廣西十年至三十年就變全國強省,富省,欽北防變深圳第二齣現


6560979937


一群沙雕,整天拿廣東一個市比廣西強多少多少,深圳什麼時候開始做特區什麼時候開始得到國家大量資金扶持都瞭解清楚了嗎,廣東2003到現在得到中央投資15000多億,廣西才4000多億,人家零頭都不到,還想比人家強?海南和深圳一起成為特區,海南發展起來了嗎?深圳過去就是香港,香港連接世界各地貿易,廣西又這個優勢嗎?天天怨這怨那,一個地方不止靠政策,主要靠每個人自己的發展,不是有誰欠誰的。還有就是有的人說改名字,改個名字給你貼個金字在裡面,你就能天天睡覺發財了?發展不但靠機遇還要靠思路,一群煞筆整天瞎BB,不會抓機遇發展,能發展起來?一群窮逼賴賴,自己發展不起來,天天整的有人欠他似的,自己不努力,能想到什麼賴什麼,我佩服!


黃川權


重點打造南寧把南寧建成有點體量和影響力的二線城市,才能把廣西的資金和人才留住(廣西各地縣的有錢人和貪官),把廣西大學(合併廣西醫科大學,廣西財經學院)綜合排名搞上去(學浙大),能留住廣西的尖子生來建設家鄉。把各地級市的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儘量遷到南寧,(高學歷高水平的老師教授願意去賀州學院或百色河池學院嗎?南寧柳州的學子想去百色河池上大學嗎?)。精簡合併各縣市人口少的村鎮,減員增效,減少財政支出,高薪打造廣西高效公務員隊伍(大幅會並減員)。把欽北防合併統一規劃(三地人口太少,產業集群效果不佳)。南寧重點向南沿邑江發展,往海靠。


用戶9161579740385


廣西在民國曾是全國的模範省,有三十萬德式裝備的子弟兵,有全國第一批的廣西大學、廣西醫專、廣西藝專等高等學府。廣西的落後是由於歷史歉賬太多,宋朝的土薯農智高打到邕州、廣州,冒犯兩廣驚動朝庭,清末的太平天國從廣西征戰打到南京佔據半壁江山,舊新桂系馳騁山海關,為北閥民國建立立下汗馬功勞,抗日更是令日軍膽寒、在和蔣中央軍的明爭暗鬥中,幾次逼蔣下野,湘江一戰讓中共工農紅軍損失五萬人差點要了共產黨的命。凡此總總,廣西總是和朝庭中央分庭抗禮,給歷朝歷代朝庭留下濃重陰影。治理廣西必須從教育入手,斷其文脈,傷其筋骨,上世紀五十年代,以整改之名撒銷廣西大學,撒省由土薯當頭領成立少數民族為主角的廣西壯族自治區。


周少波74326999


廣西要發展不是這個合併那個合併就能解決的…,在高度全球化的未來更重要的是營造一些利於發展的條件:

1,環保。環境修復治理總是不能鋼筋水呢。

2,規劃和城市、鄉村管理。不能是依賴建築來彰顯文化。

3,交通,在兩廣交通速度決定經濟速度。

4,接受產業分工,重點幫助竟爭力企業,培養全球高新產業,。。

5,政府應該是更好的服務員,而不是運動員。創造更溶洽的營商環境。。(最好能弄個像滴滴打車一樣的服務評分軟件,對分管主官評分。)

6,防城港、百色都應該要有機場。連接省外的高鐵提速到350以上。

7,官員培訓,培養素質。去掉懶政和吃喝拿卡這一大群人。。

8,少點會議,多點落實,一線辦公。在辦公室一拍腦袋的決策往往對發展和老百姓沒好處。。

9,務實,發展。

10,教育質量。


80後D奮青


思路決定出路。不接納東融與廣東合作共贏求發展,只想單獨發展南寧壯區死路一條。讓桂林、賀州、柳州、梧州、玉林、欽州市等百花齊放、積極融入大灣區才有前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