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蓮鄉,蓮香,蓮到廣昌分外香

「品牌故事」蓮鄉,蓮香,蓮到廣昌分外香

江西地標農產品報道

「品牌故事」蓮鄉,蓮香,蓮到廣昌分外香

  • 為江西地方特色農產品賦能
  • 講好品牌故事
  • 打造江西特色農產品品牌宣傳陣地


江西地理標誌農產品—廣昌白蓮

「品牌故事」蓮鄉,蓮香,蓮到廣昌分外香


「品牌故事」蓮鄉,蓮香,蓮到廣昌分外香

洩香銀囊破,瀉露玉盤傾。

白日發光彩,清飈散芳馨。

唐/白居易


“蓮不過廣昌不香!”

說起家鄉的白蓮

廣昌人總是無比自豪

廣昌白蓮到底有什麼魅力?

趕緊去看看吧 ↓ ↓ ↓


“蓮神文化”

「品牌故事」蓮鄉,蓮香,蓮到廣昌分外香

說起白蓮,廣昌當地至今還流傳著一些與蓮有關的傳說與故事。

相傳在隋末唐初,有一年兵荒馬亂,民無寧日,大禾村一帶的蓮農們在族長的帶領和組織下,準備集體外出逃難。但在逃往何處的問題上,大家爭論不休,吃不上一口飯,喝不上一口水,都氣息奄奄,再不走恐怕要遭受滅頂之災了。

就在族長下了死命令,準備帶領大家往福建逃難的前一天晚上,奇蹟出現了。這天晚上,七位頭戴荷葉帽、手拿蓮花棒、肩背荷花簍的仙童,從天而降。他們送來了一包包的荷葉餅、一瓶瓶的蓮花水,讓村民們飽餐了一頓。第二天,七個仙童又施仙法,把大禾村隱藏了起來,讓戰爭遠離了大禾村。然後,七仙童又幫助村民們重建家園,並將帶來的蓮子撒到村子周邊的水田裡。一夜之間,所有的水田裡,荷葉依依、碧波漣漣。從此以後,大禾村人開始種植白蓮,白蓮也慢慢成為大禾村的主要種植作物。此時,七個仙童卻飄然而去,這一天正是農曆六月廿四。

為了感謝七個仙童的恩德,大禾村的村民們把農曆六月廿四定為“蓮花生日”,稱救危濟困的七個仙童為“蓮神七太子”。並在大禾港畔立廟祭祀,供奉“蓮神七太子”。同時在每年的農曆六月廿四至廿六,村民們都會慶祝“蓮花生日”,舉行蓮神太子廟會,酬蓮神、祈福祉、慶豐收。


“渾身都是寶”

「品牌故事」蓮鄉,蓮香,蓮到廣昌分外香

廣昌白蓮種植的傳統品種有兩個,一個是“廣昌白花蓮”,另一個是“廣昌百葉蓮”。

“廣昌白蓮”為粉紅色單瓣花,接近野生蓮花形態特徵,可能是古人移栽野生蓮後逐漸進化而來。

“廣昌百葉蓮”為紅色半重瓣花,可能是古人從基因突變的變異單株中經人工選育而成。

廣昌白蓮具有色白、粒大、味甘清香、營養豐富、燉煮易爛、湯清肉綿等特點,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含量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糖和鈣、磷、鐵、鋅、鉬、錳、鈦等營養元素。

現代中醫認為通芯白蓮有強胃健脾,潤肺養心,滋陰補血,固精益腎的功能。蓮的植株的各個部分,如藕、藕節、藕粉、蓮梗、蓮葉蒂、蓮葉、蓮花、蓮鬚、蓮房、蓮衣、蓮心等,也皆可入藥製成滋補或療效食品。


“發展歷程”

「品牌故事」蓮鄉,蓮香,蓮到廣昌分外香

清代,廣昌白蓮種植已甚為普遍,縣誌中有“滿縣花枝放呈祥”的詩句。解放後,廣昌白蓮產業開始迅速發展。


1952年—廣昌成立農業示範墾殖場,開展白蓮種植技術的調查、規範、宣傳和指導,使全縣白蓮種植面積恢復至3627畝。


1955年—成立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站,後改設縣農業技術推廣站,各區(現行的鄉鎮)設區農技站,開展白蓮種植技術的研究、宣傳和指導。


1958年—廣昌白蓮被列為國家二類商品。


1978年—廣昌縣被江西省批准為白蓮外貿出口基地縣。


1984年—成立了全國第一家白蓮科學研究所,併成功培育了“贛蓮85—4”、“贛蓮85—5”、“贛蓮62”等新品種,在全縣16個鄉鎮大面積推廣。


1989年—成立白蓮協會,綜合協調白蓮科研、生產、技術推廣、營銷以及加工利用等各行業,極大地促進了整個白蓮產業發展。


1994年—廣昌縣在全國地方名特優產品命名大會上榮摘“中國白蓮之鄉”的桂冠。


“地理座標”

「品牌故事」蓮鄉,蓮香,蓮到廣昌分外香

廣昌縣,隸屬於江西省撫州市,位於江西省東南部,武夷山西麓,建縣於南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因“道通閩廣、隸屬建昌”而得名。東與福建建寧、寧化接壤,西連寧都,南界石城,北毗南豐。距向(塘)莆(田)鐵路南豐站56公里,距省會南昌僅260公里,距京九線贛州站227公里,距浙贛線鷹潭站200公里,距廈門580公里,廣州710公里,全縣總面積1612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10月,廣昌縣轄6鎮、5鄉、1場和1個省級工業園,總人口25萬。

廣昌縣是江右民系重要聚居縣,境內有驛前贛派建築群、河東雁塔、明代雯峰書院、萬壽橋、蓮花科技博覽園等自然景觀。


從古至今,悠悠千年

廣昌白蓮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慢慢發展成為當地支柱產業

希望未來

廣昌白蓮能更上一層樓

一起為江西省地理標誌農產品打call


「品牌故事」蓮鄉,蓮香,蓮到廣昌分外香

江西農業雜誌社、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