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見的特殊硬幣...。

曉貌說: 很多人都認為,流通硬幣的收藏價值不大,其實不然。

我們常見的一些硬幣,它們品相不好,甚至還很特殊,但正是因此,卻讓它的價值水漲船高。

今天,曉貌就給你盤點一下,生活中常見的硬幣,遇到就留好了!

生活中常見的特殊硬幣...。

多肉幣:

這裡的多肉,可不是多肉植物,而是指在硬幣上多了一些不該有的東西。

我們來看個牡丹1元的圖,左邊是“多肉”,右邊是正常狀態,可以看到明顯“胖”了點:(下圖)

生活中常見的特殊硬幣...。

這種“多肉”的成因是在硬幣制作時,模具裂開、崩壞導致的。行話叫“崩模”。

“多肉”的形式比較豐富,成因也各不相同,比如下面這種“刺狀肉丁”,就是因為由極小的破皮,一點點變成這樣,行話叫“蝕模”:

生活中常見的特殊硬幣...。

還有一些錢幣則是隆起一個“包”:

生活中常見的特殊硬幣...。

成因是硬幣鑄造時內部摻入了雜質,逐漸發生複雜的化學、物理反應,通常在硬幣出廠前看不出來,流通一段時間後才會顯現。

多肉幣其實是製造模具的問題,屬於真正的“錯幣”,並不常見,而且因為差別細小,很容易被忽視。

多肉幣的市場價,最少也是其面值的5倍,如果品相較好、年份較老,那麼漲個幾十倍不是問題~

復打幣

復打幣,是指硬幣在印製時,模具壓制一遍後,又壓了一遍。比如下面這枚2分硬幣,復打就非常明顯:

生活中常見的特殊硬幣...。


除了流通銀幣外,紀念幣也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相當細微:

生活中常見的特殊硬幣...。

▲2016猴幣上的復打(上圖)

復打幣是機械聯動產生,也屬於錯幣,在銀元上多見。

隨著科技進步,現在復打幣出現的概率已經很小,價值也高,像下圖這種程度的復打幣,價格在90元左右,是其面值的1800倍

生活中常見的特殊硬幣...。

弱打

上面說的“復打”,是壓過頭了,現在說的“弱打”,則是沒壓到位、壓制力度不夠。

生活中常見的特殊硬幣...。


有些弱打幾乎看不見圖案,就叫“白臉幣”。

根據“弱打”的程度不同,價格也不一樣,上圖2分弱打幣的價格在200元左右。

背逆幣

背逆就是硬幣正反面,並不是對齊的,而是有軸心偏移,成因是鑄造模具的偶然瞬間轉動。

生活中常見的特殊硬幣...。

背逆幣是一種趣味幣,價值跟錯位的角度有關。一般錯位在15°以內較常見,流通品的價格在幾十元

大於90°的非常少見,出現比例大約在十萬分之一,流通品的價格在500元以上,品相越好越值錢。

生活中常見的特殊硬幣...。


180°的背逆幣則十分罕見,又叫“倒立背逆”,價格通常在幾千元。

下圖看個180度大背逆:

生活中常見的特殊硬幣...。


生活中常見的特殊硬幣...。


生活中常見的特殊硬幣...。


不過,外幣跟國內不太一樣,很多都是180°背逆。

生活中常見的特殊硬幣...。

這一些特殊硬幣,其實在我們生活中能見到,尤其是年份較早的幣,出現瑕疵概率大,曉貌有時候在拆捲過程中就能遇到。

曉貌建議你在生活中可以多加留意,積少成多,也是不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