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魚美景之蜜泉湖,水利重器,灌溉良方

嘉魚美景之蜜泉湖,水利重器,灌溉良方

蜜泉湖在嘉魚縣縣城西南6.5公里,官橋、高鐵、魚嶽三鎮之間,東、南、西三面均系殘丘環繞,北為江流淤積平原。蜜泉湖匯周圍地表經流,承雨面積84平方公里,湖面12.5平方公里,容積2375萬立方米,為縣境內第二大湖泊。

蜜泉湖原名大平湖,因湖畔有太平寺得名。太平湖改稱蜜泉湖,民間傳說:有一年天大旱,接連九九八十一天沒落雨,連太平湖也幹了底。方圓百里的老百姓抬著供品,敲鑼打鼓到龍王廟求雨,只是有求不應。一個悶熱的夜晚,乾裂的太平湖上,忽然傳來了一陣陣鼓樂聲,正在乘涼的人們朝湖裡看去,只見碗大的一個火球,放射出五顏六色的光環,百姓們好不稀奇!等到攏去一看,又沒有東西。有幾個大膽的後生扛了鋤頭就去挖,一直挖到天快亮,一下子挖出了人把高的大鐘。鐘上雕著八個活生生的大龍頭,二十四個小龍頭,還有奇文怪畫。突然不曉得哪個冒失鬼舉起鋤頭,把那口大鐘撞了一下,只聽得“嗡”的一聲巨響,隨著洪亮的鐘聲,清涼的泉水從三十二個大小龍口裡同時噴了出來。又接著敲了第二下,一眨眼睛,乾裂的太平湖上一下子冒出三十二個大泉眼,那泉水“咕、咕、咕”直往上翻,旱苦了的人們搶著用手捧起水就喝,那水象蜜糖一樣甜。此後,人們每敲一下鍾,水就漲三寸,等到天亮,太陽出來了,乾裂的太平湖已是滿湖泉水了。這件事傳到縣官耳朵裡,為了升官發財,他派人去搶奪寶鍾,要獻給皇帝,衙役們剛走到湖邊,只見那寶鍾“唰”地噴出一道金光,就無影無蹤了。寶鐘不見了,而那八眼大泉、二十四個小泉眼的水卻常流不息,清亮亮的、甜滋滋的。於是,人們就把太平湖改名叫為蜜泉湖。

嘉鱼美景之蜜泉湖,水利重器,灌溉良方

據史志記載:北宋紹聖三年(公元1096年)歲旱湖涸,但湖中有“八眼甘泉”湧流,可資飲用,當時受益民眾頌為“蜜泉”,遂以改作湖名。爾時,土人曾掘得“楚公鎛鍾”於此,當時縣令將此鍾送武昌府,卻被“投入兵器之冶”毀掉了。秦少游感於此事,寫了《吊鎛鍾文》,據民國10年《湖北通志》錄趙明誠《金碌》記載:鐘上有“楚公為自作寶大鎛鍾孫子其永寶”14字銘文,歷載史籍。

蜜泉湖在交通上歷來是重要水道。過去在公路未形成之前,崇陽、蒲圻(現赤壁市)來往客商、貨物,均從米埠(現屬官橋鎮)走13公里水路(中經8公里的陸碼河)到嘉魚縣城、或經嘉魚縣城入長江。現今由於湖面縮小,公路形成,走此水路的少了,但仍是湖域周圍往來的重要水路。

蜜泉湖是嘉魚縣重要的淡水養殖湖,湖底海撥高程平均為19米,水位經常保持在23米,水深平均4米,利於魚類養殖,建有縣蜜泉湖養殖場,是嘉魚縣六個萬畝螃蟹養殖基地之 一。

嘉鱼美景之蜜泉湖,水利重器,灌溉良方

在農田水利上,湖水經陸碼河的出口魚嶽山,建有永逸電排站,乾旱時可從永逸閘進洪,漬澇時可通過永逸電排站洩洪,湖周還建有米埠等14座電灌站,裝機共17臺、1350千瓦,提水灌溉農田,受益面積4萬多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