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初探平梁,这次因为老司机的手机也无迹可循,而我又不喜欢行前做足详细攻略,所以我俩只能乱钻乱蹿。虽然是一直信奉路在嘴上在脚下,但有时候吧,人云亦云的,多数当地人也未见得真就靠谱。再一个发现我现在忘性真不是一般大,走不了几步路就全还给了人家,忘记完逑了……城门俱毁,好些地方没找到或者没去,所以相对来说,这次的平梁城之行算是务虚了,是最没看头的一遭。当然,回来补课这些那是后话!

不过还是放一个问路视频在此,以备后来者攻略。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从城中直插东门,机耕道上立了某个户外基地的简易门楼,初初一看《熊孩子变形计》以为这里曾拍过电视综艺,后来想想多半也是牵强附会,噱头而已。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平梁城(寨)始建于东汉末年,山上现有严公台遗址(时任巴州太守严颜曾在此山上屯兵操练)。成名于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年)由都统张实奉命率巴州军民在原寨基础上创筑平梁城,其名取自扫平梁州之义。

平梁城“坐据要地,汉中在掌握,将以为兴复之基……”与 、 沿巴河和通江在整个渠江水系上游流域呈品形而立,互为犄角。余玠亲率中军“北伐”抗元和蒙哥兵临 这时,成为稳定后方和突出前哨,对整个战略时局的影响都不可或缺。

只可惜,历史总以成败论英雄,除了 其余各城战绩鲜少见诸史册。所以清《巴州志》一句“故在南宋不效”,可能才是平梁诸城少见经传的原因吧?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五百年后,因为白莲教,平梁故城再复起用。

又两百年后,徐向前率红四方面军来到这里,浴血奋战一场。

再过大半世纪,我们寻城来了……可惜四门俱毁,庙宇俱废,连坟头都被推平……还剩下的就只有古老的城墙和小径,断断续续,在记忆里像某种脉络一直延伸和穿梭。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平梁山在州西二十五里,四围石壁如城,其上平坦,有地数十亩,古寺龙泉二水,四时不竭。

头顶蓝天白云,脚下绿水青山,经年不息的又岂止是岁月峥嵘?是非成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总会有一段历史该被后人所铭记,在一个恰当的时间和维度。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平梁城上还有晚清抗英将领张必禄之墓。

据《巴中名胜》记载,张必禄墓占地五亩余,墓前有方形石桅杆一对,高一丈五,顶端狮形装饰。有石碑两块,上刻咸丰帝御赐祭文和碑文。碑前有大石狮一对。有石铺坟坝,坟坝两侧有石雕人、马、虎、犬、羊等对称排列,墓地前后古柏森森……作为“昭烈候”,其墓规制或可与 有得一比,可惜悉数毁于文革破四旧。

如今只留下了墓前的石桅杆,顶部的狮子还梳了个“发髻”,把桅杆当电杆,也算乡民有才,呵呵。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图片来自西华师大罗洪彬老师和团队

一侧桅杆下立有一碑,字小我没细看以为是文物真迹,结果后来西华师大的罗老师告诉我说真品早被乡民制成了两盘石磨。从他给我的拓片来看,这字字大如拳还不止,应该是字大如面,可以想见碑体应该很是高大。

张必禄(1783~1851年),号寿轩,字培斋,祖籍巴州太平(今万源市)人,父辈徙居巴州城,军功出身,赏“利勇巴图努”名号,累官至四川、云南提都,加太子太保衔,谥武壮,从一品,为一代抗英名将。

张公一生征战,效死杀场,道光二十年(1840年),“旋因年老,奉旨以原品休致在籍,食全俸”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之余在平梁城上依然不忘团练民防。鸦片战争爆发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三月十二日,清廷再度起用张必禄,亲率四川健儿四千余人赴粤抗英,“五月三十日以大量械弹助三元里乡勇,石门告捷,击毙敌先锋毕霞等十余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张必禄以后补都司率四川健儿到南京助战,抗御英国侵略者。”

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张必禄奉诏率军镇压。八月,“抵广西界,中途遘病,犹同钦差大臣郑祖琛筹商机宜,据鞍疾驰,甫至浔,大呼杀敌者再,遂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最终卒于任上,此后归葬故乡。

不过,必禄真假墓存疑,据传共有11座墓分布在通江、巴州和重庆梁平三地。平梁城上这座,尽管规制不低,破四旧被拆棺时,有人发现棺中尸身虽着华服,配宝剑玉器,但一碰即有粉末夹杂白色黏物掉落,后经验证是由石灰和酒米制成的假尸,所以证明此为衣冠冢。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图片来自巴中日报 摄影:张敬伟

张公“起家义勇,奋力戎行”,治外有功,安边有策,功过臧否史家早已定论,无需赘言。

咸丰壬子(1852年)冬月,巴州吏目历城人孙基为之所书“武壮佳城”四字,刊錾于平梁城东门瓮城外的石崖之上,以为后世敬仰。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从张公墓遗址附近折返,问路买药归来的邻居大姐,期冀了解更多平梁城的前世今生,结果大姐也不甚了了,于是客气话别。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问路还是要听老人言啊!桅杆就是在详细询问了山下遇见,后来又在城上碰到的一位老汉过后,从东门那厢上来又再折返,我才找到的……

后来去找西门,再遇一老汉,基本算是个“平梁通”了。老人上过私塾,小有文化,曾经是大队文书,所以平梁城上几乎无处不晓。经他指点迷津,我们对城上古迹也算了然于胸,惟可惜老人腿有小恙,拄拐,不能向导。所以基本上问了还是白问,一则前面说过我健忘,再一个好多地方即便知道也不好找,其他当地人也不定说得清楚,所以回来我只好求助网络,或者找罗老师借图,一窥究竟,呵呵。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老司机和老汉正聊得热络,而我就只记住了他曾经写过的一首打油诗:

眺望莲花竞自由,清澈瑶池绕城流。

古城古迹古刹存,朝暮游人慢悠悠。

群峰争雄耸如云,武壮佳城留芳名。

万古长城春常在,当年红军溃敌军。

诗作如何不予评价,但是七十八岁的高龄依然头脑灵活口齿清晰,值得点赞一个。而且此处必须署名,因为他老人家掷地有声:“我叫冯明道。”

其实这诗他只跟我念了下阙,上半阙是回来我在网上查到的,呵呵。

莲花指附近莲花山,瑶池指城下巴河,武壮佳城指张必禄之墓,难怪他说他的诗囊括了平梁城上的人文地理。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因之所以,中午下到平梁镇上吃午饭,我就忘了找冯老汉说过的粮站附近那个字如斗大,一个笔画可以躺下一人的“天开金榜”到底刻在哪里?在网上也搜它不到。

吃过午饭,直下南门,又忘记要找附近的“浪静波平”。我这目之所及,除了宋墙还宋是墙,唉……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路上又问了几个人,不论南门还是仙人洞,尽皆语焉不详,感觉还要翻山越岭好远好远的样子。结果在一岔路口遇一车停,几人正要上山,好巧不巧正是要去仙人洞烧香的巴中城里人,于是紧随其后,明明很近,没走一点冤枉错路。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蜀中名胜记》卷二十五载:“平梁城下有平梁洞,亦称仙人洞,妙通居士罗南仲所居,有石床石灶,城中有鸿禧寺,所谓古寺也。

仙人洞位于平梁城东南山脚,宋绍兴(1131年)至清咸丰三年(1853年)凿建,由摩崖神龛造像、碑记、字库塔、经幡、藏经阁、碑碣、题刻、石刻宝塔、高浮雕佛、菩萨、弟子等构成,群雕造像精美。不过均遭损毁,现仅存字库塔和左右两窟一米见方的摩崖神龛以及部分题刻。神龛内诸神头像和飞天也被凿毁,但从残留主体依然不难看出艺术水准很高,造型优美,工艺精湛。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对比主洞内外所立之雕塑,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惨不忍睹。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题刻也是如此,主洞内一侧均是今人二三十年前狗尾续貂之内容,再早一点比如这句“打倒帝国主义”,虽然有着很强的时代印迹,但也真是丑出天际。不过续貂文字当中,关于XX支书晚年幡然悔悟的情节描述,倒是值得玩味戏谑。我还是那句话:历史无处不反讽!若干年后,这些内容倒也就是真迹了,呵呵。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但值得庆幸的是洞内另一侧的摩崖题刻还在,虽然都是清代作品,但也是真迹,实属难得!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洞外附近岩壁上有大幅四字题刻,因为风化水浸,我只识得中间“奇(仰)”二字和咸丰三年的落款,其余二字再猜不出,问不得,网上也没答案。

和前面所述“天开金榜”一样,这个问题,不知可有万能网友可以附图作解?嘿嘿。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洞顶也有四字题匾,主洞内还复套一洞,有凿石梯可登入,不过如今这巨石梯变成了神台,上面摆了菩萨座像,虽然不信鬼神,但我也无心僭越,所以并没走上去看个仔细。不过想来这“小跃层”应该就是当年罗南仲寝居之处吧?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洞外的字库塔保存完好,为清嘉庆二十三年所立。不过没啥烟火气,仙人洞都香火零落,估计也没人在这焚字烧纸的说。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附近农家屋旁的一个玩意儿引起我强烈兴趣,这似磨非磨,像是榨汁用的东西,不知到底是啥生产工具?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劈里啪啦,几位城里的善男信女燃纸焚香过后,鞭炮声和一阵青烟正好从农家屋后升起……人鬼神,三位一体,或许虔诚才是人间真正延续的烟火气。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南门田里两位大姐正在栽油菜。我虽然忘了“浪静波平”这回事,但还是不忘追问附近还有字无字……结果还真有,估计说的就是那四个字,但是当我翻上田坎,在林中摸了半天还是没找到,于是回来只好找罗老师要图了。

打卡平梁城,跋山涉水出通江,腾云驾雾到巴中

图片来自西华师大罗洪彬老师和团队

和我们一路打酱油不同,看人家这专业,字不易认的拓下来便是,好生羡慕。不过羡慕也没用,逛完仙人洞,我们就下山离开往蓬安赶了。

正是看红叶的时节,本想来都来了,就近出川去光雾山打个卡,结果老司机想要赶在周末回渝,寻城计划还剩三城,即便大获城路远又绕还没啥遗迹,可以不去,依然还是觉得时间紧任务重怕是搞不赢,于是只得悻悻作罢。山远水远的来这一趟,差不多算是连巴中城都没进去……

巴中你好!巴中再见!哈哈。


巴蜀抗元名城系列:

/ / / / / / / /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