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打一次能管一輩子嗎?多久打一次?打過就不會感染嗎?

冰晶鳳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給大家來一個三部曲:



肝炎—肝硬化—肝癌,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得了肝炎,如果不控制,那麼他就會發展為肝硬化,再往下就是肝癌了,絕不危言聳聽,就是這麼可怕!!。在傳染病科實習的時候就見過好幾例因為肝炎沒好好控制,一步步走到肝硬化,最後肝癌去世的患者。因此打乙肝疫苗,做好防範第一步十分重要!!!


乙肝疫苗最經典的使用方法是0-1-6方案,即第1針打了之後間隔1個月打第二針,在間隔6個月打第三針。乙肝疫苗接種後,體內的抗體水平會隨時間逐漸下降;一般接種疫苗,注射3針後1個月97%的人都可測到表面抗體;第2年仍保持在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體滴度也下降。

那麼我們需要多久再次接種呢? 需要在測定乙肝表面抗體的滴度後,決定何時再打乙肝疫苗。當乙肝表面抗體滴度小於或等於10mIU/ml,應在半年內接種;當抗體滴度大於10mIU/ml,可在6年內複種。但是我國學者建議免疫後3年內加強1次為宜。



打過乙肝還會感染嗎?可能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打了疫苗之後人體是怎麼抵抗相應疾病的。乙肝疫苗進入人體後會產生相應抗體,當乙肝病毒再次侵入人體時,會刺激機體再次產生抗體,去消滅乙肝病毒,但是如果體內的抗體滴度小於或等於10mIU/ml,再加上大劑量的乙肝病毒入侵,那麼就算你打了疫苗,有相應抗體,也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導致乙肝。因此,在注射3年以後,每年定期複檢乙肝抗體滴度,如果發現已降至10國際單位/升以下,就要及時再次接種疫苗,增強體內的免疫力。


普外三角針


  • 乙肝疫苗打一次不能管一輩子。但是,多久打一次得根據乙肝表面抗體的滴度而定。打過乙肝疫苗的人,產生抗體的不會感染;而沒有產生抗體的,依然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

龍大夫接診過一些打過一次乙肝疫苗而沒有產生抗體的小孩,但是這種打了疫苗沒有產生抗體的情況是比較少的,低於5%。他們當中再次免疫接種的,有很多人最終也產生了抗體。

我們經常會看到打了疫苗沒用的新聞,是因為接種失敗的家長,更多的會在網上尋求幫助。這些接種失敗的案例,會讓人們誤認為這種失敗是很多的。而相反,絕大多數接種成功的人,壓根就不關心這個問題,也很少有人把接種成功的信息發佈到網上。



為了瞭解小孩打過乙肝疫苗以後有沒有抗體產生,建議在三針接種過兩個月後檢測乙肝兩對半。乙肝病毒感染母親所生的小孩,出現抗體的時間可能稍微晚一些,可以在小孩接種完成之後3~6個月檢查乙肝表面抗體。

那麼,對接種後沒有產生抗體的小孩,應該怎麼辦呢?目前,國內外推薦的建議是可以接受第2次3針的疫苗接種。這其中,有50~70%的人會接種成功。也就意味著,仍然有30~50%的人,即使再打一次也不會產生抗體。

對於這一部分兩次乙肝疫苗接種仍然不會產生抗體的小孩。一個選擇是再次接種或更換不同品牌的乙肝疫苗試試,另外一個選擇是檢測小孩的乙肝病毒DNA, 看看小孩沒有有沒有被感染。

注射乙肝疫苗,是模仿乙肝病毒感染人體並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的一個過程。等乙肝表面抗體形成之後,抗體的滴度在早期會逐漸升高,但持續升高達到頂峰之後,有可能會逐漸降低。

首次注射疫苗就產生了足夠抗體的人,抗體的保護時間可以長達30年,平均10~15年。所以,注射乙肝疫苗產生的抗體,並不是終身的。小孩進入學齡期、小學、中學、大學之後,可以分別檢測一次抗體水平。



當小孩的乙肝表面抗體低度低於10的時候,可以加強注射一針,加強注射能夠刺激抗體再次升高。

而對於打過多次疫苗依然產生不了抗體的小孩,也不要過於焦慮只有注意預防就可以了。乙肝主要通過性生活、血液和母嬰傳播,對於小孩來說主要是預防通過血液途徑的傳播。普通的生活接觸不傳染乙肝。

由於人在外面,難免接觸他人,或者小孩要與其他人共同生活,但無法知道別人有沒有乙肝。在這種情況下,對小孩的傷口要注意保護,以防止傷口與可疑的含有病毒的液體接觸。一旦有暴露乙肝病毒的可能,需要及時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龍大夫的肝病課堂


這些天疫苗問題又鬧的沸沸揚揚,大家在經歷了假疫苗,過期疫苗之後,對於疫苗這兩個字,很多人都流露出了一絲懷疑的眼神。今天我們來談談,乙肝疫苗打一次能夠管多久,需不需要再接種。

乙肝疫苗屬於甲類疫苗,國家免費強制接種,很多父母都知道,上學讀書之前,要看你的疫苗本。對於嬰幼兒,乙肝疫苗在出生24小時內就要接種,然後第1個月和6個月各接種一次。根據我國在2015年發佈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後,有抗體應答者的保護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續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進行乙肝表面抗體(抗-HBs)監測或加強免疫。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指南指出,接種乙肝疫苗之後,未感染乙肝的 期限可長達50年。

但對高危人群可進行抗-HBs監測,如抗-HBs<10mIU/mL,可給予加強免疫。高危人群包括以下人群:醫務人員、經常接觸血液的人員、托幼機構工作人員、接受器官移植患者、經常接受輸血或血液製品者、免疫功能低下

者、HBsAg 陽性者的家庭成員、男男同性性行為、有多個性伴侶者和靜脈內注射毒品者等。

如果沒有產生抗體怎麼辦

所以,如果是普通的大眾,我建議在接種了疫苗之後,1至2個月之後,去驗血查一個乙肝五項,如果有抗體了,那就可以不用管了,如果抗-HBs<10mIU/mL,那就屬於免疫無應答,就需要重新接種,按照指南的建議如下:對3針免疫程序無應答者可再接種3針,並於第2次接種3針乙肝疫苗後1至2個月檢測血清中抗-HBs,如仍無應答,可接種1針60μg重組酵母乙肝疫苗(常規劑量是20μg)。


普外科曾醫生


北京地壇醫院主任醫師 對於一般人來說,只要按照0-1-6原則打完一輪乙肝疫苗,就可以產生針對乙肝的免疫力了,而且有效率高達99%。因此,在乙肝防治指南里面就有明確建議:一般人群無需進行抗-HBs 監測或加強免疫。 或許,你還會追問:誰是一般人,誰是特殊人呢?特殊人得咋辦才安全呢?
其實從理論上說,只有免疫力低下的人才是真正的特殊人(比如:器官移植患者、免疫功能缺陷者),他們才有可能會因為全身免疫力的極度低下而導致針對乙肝的免疫功能喪失,需要監測乙肝表面抗體滴度,及時加強注射乙肝疫苗。 另外,乙肝防治指南里面還對可能接觸乙肝病毒幾率較大的人群進行了描述,認為這些人也是感染乙肝的高危人群,比如:醫務人員、經常接觸血液 的人員、托幼機構工作人員、經常輸血或血液 製品者、HBsAg 陽性者的家庭成員、男男同 性性行為、有多個性伴侶者、靜脈內注射毒品者等。 我個人認為,這些人如果免疫力健全的話,一生接種一輪乙肝疫苗,而且在接種後複查一次,如果確定以及產生了乙肝表面抗體,就不需要再複查了,也不需要再加強接種乙肝疫苗了。 不過,在乙肝防治指南里面,把上面兩種“特殊人“都稱為高危人群(包括醫務人員、經常接觸血液 的人員、托幼機構工作人員、器官移植患者、經常輸血或血液 製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HBsAg 陽性者的家庭成員、男男同 性性行為、有多個性伴侶者、靜脈內注射毒品者)。


開熱買


乙肝疫苗接種後產生的抗體水平隨時間逐漸下降。一般乙肝疫苗,按療程要求接種,注射3針後1個月97%的人都可測到表面抗體;第2年仍保持在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體滴度也下降。只要機體產生過保護性乙肝病毒抗體,均可維持相當長的時間的保護,保護期內基本能避免乙肝病毒感染。

至於接種後保護期有多長呢?有研究表明:新生兒按免疫程序全程合格接種乙肝疫苗後的保護效果可長達 5 ~ 15 年。所以乙肝疫苗不需要每年都打,一來經濟上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二來雖然乙肝疫苗比較安全,但還是有一定的不良反應,在沒必要接種的情況下加種,徒增用藥風險。

至於是否需要再次接種疫苗,主要是要在測定乙肝表面抗體的滴度後,決定何時再打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體滴度小於或者等於10國際單位/毫升者,應在半年內接種。抗體滴度大於10國際單位/毫升可在6年內複種。我國的多數學者建議免疫後3年內加強1次為好。


楊藥師話健康


這個問題問的挺好,三個問題,層層遞進,我們也一個一個來回答吧。

首先,乙肝疫苗可定不是打一次的,對於剛出生的嬰兒,我們需要在出生24小時內注射一次乙肝疫苗,然後在出生後1個月、6個月分別再注射一次乙肝疫苗,一般情況下經過三針疫苗注射絕大部分人能夠產生乙肝表面抗體。

但是並非注射乙肝疫苗後就“一勞永逸”,一方面,少部分人對乙肝疫苗“不敏感”,不能產生抗體,原因目前尚不明確,可能和個人體質、遺傳有關;另一方面,據統計,疫苗注射後產生的抗體能夠維持十餘年,然後抗體數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降低。如果檢測體內乙肝表面抗體數量<10mIU/ml可以考慮注射加強針。但是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我說的是“考慮”,不是必要,加強針的注射主要針對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比如醫務人員,接觸血液、家庭成員中有乙肝病毒攜帶等。

那麼體內有抗體就一定不會感染嗎?答案是不一定,這要取決於感染病毒的數量,如果數量低,抗體可以順利清除入侵的病毒,反之若病毒數量過大,體內免疫系統不能完全清除病毒也是會感染的,只是抗體數量越多相對越安全而已。


Dr趙


對於一般人來說,只要按照0-1-6原則打完一輪乙肝疫苗,就可以產生針對乙肝的免疫力了,而且有效率高達99%。因此,在乙肝防治指南里面就有明確建議:一般人群無需進行抗-HBs 監測或加強免疫。

或許,你還會追問:誰是一般人,誰是特殊人呢?特殊人得咋辦才安全呢?

其實從理論上說,只有免疫力低下的人才是真正的特殊人(比如:器官移植患者、免疫功能缺陷者),他們才有可能會因為全身免疫力的極度低下而導致針對乙肝的免疫功能喪失,需要監測乙肝表面抗體滴度,及時加強注射乙肝疫苗。

另外,乙肝防治指南里面還對可能接觸乙肝病毒幾率較大的人群進行了描述,認為這些人也是感染乙肝的高危人群,比如:醫務人員、經常接觸血液 的人員、托幼機構工作人員、經常輸血或血液 製品者、HBsAg 陽性者的家庭成員、男男同 性性行為、有多個性伴侶者、靜脈內注射毒品者等。

我個人認為,這些人如果免疫力健全的話,一生接種一輪乙肝疫苗,而且在接種後複查一次,如果確定以及產生了乙肝表面抗體,就不需要再複查了,也不需要再加強接種乙肝疫苗了。

不過,在乙肝防治指南里面,把上面兩種“特殊人“都稱為高危人群(包括醫務人員、經常接觸血液 的人員、托幼機構工作人員、器官移植患者、經常輸血或血液 製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HBsAg 陽性者的家庭成員、男男同 性性行為、有多個性伴侶者、靜脈內注射毒品者)。以下是指南里面對對這些高危人群的管理方法,也抄錄在此,供參考:

對高危人群可進行抗-HBs 監測,如抗-HBs < 10 mIU/ mL,可給予加強免疫。


肝病醫生閆傑


我國是乙肝大國,乙肝病毒給無數人帶來身體的危害,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很多人走上了這三部曲的道路。乙肝疫苗在我國防治乙肝病毒感染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乙肝疫苗是死疫苗,不像預防結核的卡介苗屬於減毒活疫苗,死疫苗接種人體更安全,易於保存,但需要多次注射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乙肝疫苗接種後,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產生保護性抗體,乙肝表面抗體,抗體存在於人的體液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現,抗體會立即作用將其清除,阻止感染。

如今乙肝疫苗已經是嬰兒出生後疫苗標配,俗稱“0-1-6”。在出生後24小時內打第一針,1個月後再打第二針,距離第一針6個月後再打第三針。三針就能為人體提供足夠的抗體保護。一般來說新生兒經過三針注射,90%以上的人能夠產生保護性抗體。但抗體滴度隨著時間推移會逐漸下降,10-12歲時,抗體滴度可能降低到沒有保護作用,建議此時注射乙肝疫苗加強針。所以乙肝疫苗並不會產生終生免疫,打加強針之前需要抽血查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測乙肝表面抗體滴度,如果抗體滴度低於10微克每升,那就需要注射加強針。補打後 2~4 周後可進行檢測抗體滴度,一般每3-5年需要加強一次。

乙肝表面抗體的產生是因人而異的,有些孩子按規範打了預防針,並沒有產生抗體,這時候需要重複一次免疫程序,即再打三針。乙肝疫苗的持續作用期也是因人而異的,有些人一兩年就會消失,而有些人可長達10-15年,個體差異很大。對一些感染乙肝病毒幾率較高者,比如其父母或家庭成員中有乙肝病毒攜帶者,則應定期監測其抗體水平和乙肝感染指標,一旦抗體降至低水平或完全消失,則應及時複種,若表面抗體呈弱陽性則須再注射一針加強針。

由於乙肝表面抗體滴度會隨時間推移逐漸下降,當滴度降至保護值以下時,也就不再對乙肝病毒有免疫力了。所以並不是說打了乙肝疫苗就萬無一失,不會感染乙肝病毒了。

最近江蘇金湖疫苗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許多人非常擔心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問題,其實乙肝疫苗在所有疫苗中相對是最安全的,臨床不良反應一般是輕微的。而且國產乙肝疫苗技術上很成熟,無需過度憂慮,更不能因為害怕不良反應而不接種疫苗。對於成人來說,下列時間點不建議打乙肝疫苗,1.急性傳染病發病期;2.是慢性病急性發作期,如哮喘發作期;3.在使用一些藥物時不主張接種疫苗,如抗生素藥物、抗病毒藥物以及免疫抑制劑。


胡洋


大家都知道,現在小孩出生就要打乙肝疫苗,出生後1個月繼續打乙肝疫苗,出生半年後仍然需要打乙肝疫苗。

為什麼寶寶要在半年內頻繁打乙肝的預防針?因為即使打了,也不一定會產生抗體。

所以說,並不是乙肝疫苗打一針就能管一輩子,而是要看身體有沒有產生保護性抗體。

乙肝疫苗是沒有毒性的乙肝病毒,打入身體後,首先會被身體識別出來。一般打乙肝疫苗後1-2周,最遲11-12周即可通過抽血檢查到病毒,此時做乙肝兩對半檢查可表現為“乙肝攜帶者”,但這種攜帶者是沒有毒性的。

乙肝病毒進入身體後,因為其沒有肝細胞毒性,可以長期與人共存,大約半年至1年的過程,滅活的疫苗病毒會持續刺激人體免疫系統,最後產生保護性抗體把免疫病毒殺滅清除。

但臨床研究發現,大部分人打了乙肝疫苗後要幾個月才能檢查出抗體,而少部分病例打了預防針後卻沒有產生保護性抗體。所以說,並不是所有人打乙肝疫苗後就能一勞永逸。

人體打了乙肝疫苗後,大概半年就可以複查乙肝兩對半,如果沒有產生抗體(乙肝表面抗體),則需要繼續打;如果已經產生抗體,且抗體數值較高(大於200mIU/ml),就不用繼續打了。

乙肝抗體是一種長記憶抗體,身體免疫系統對這種損傷的記憶可長達5-10年,甚至更久。

這期間如果和乙肝患者接觸,被病毒入侵,則免疫系統會迅速做出反應,產生大量抗體去滅殺入侵的乙肝病毒,這一番“較量”後,身體會繼續維持一個較高的抗體水平,也不用刻意去打預防針。

如果5-10年內都沒有接觸過乙肝患者,建議每3-5年檢查一次乙肝兩對半,如果發現抗體減少了,建議補打一針,讓身體繼續產生抗體。

當然,有極少數人如果抵抗力降低,還平凡接觸乙肝患者(特別是大三陽患者),則有可能身體以前打預防針構建的防護線被攻破,繼而有患乙肝可能。

總之:疾病重在預防,並不是打了乙肝疫苗就能一勞永逸,中途還需要注意複查,必要時補一針。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乙肝疫苗要打3次,第一次;第一次後的一個月時打第二次;第一次後的6個月時打第三次。

在嬰兒出生後24小時內應當為其打乙肝疫苗與乙肝球蛋白,然後一個月時打第二次,六個月時打第三次。

不是每個人在打了乙肝疫苗後抗體能夠管一輩子,因此5~8年需要去醫院抽血做肝功化驗,根據檢測結果讓醫生決定是否再打一次乙肝疫苗。

除了極少數情況,一般正常人只要按照上述流程在正規醫院打了乙肝疫苗,就不會被感染乙肝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