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相愛的人會有心理感應嗎?你怎麼看?

春茂62


相愛的人有心裡感應,這有兩方面的心理學現象。主要是基於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的本質自己在潛意識中因相信某種感覺、歸因或邏輯從而接受並相信外界或他人某種順應這種感覺、歸因或邏輯的相關現象、情緒、判斷、行為和要求(甚至指令)的心理現象和過程。

俄國著名的行為主義先驅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

上圖:這位白鬍子大爺就是大名鼎鼎的巴甫洛夫


相愛的人實際上就是一個強烈地彼此暗示的小團體,雖然這個團體只有兩個人。在所謂的“心理感應”方面,有兩個心理學的過程:


共情

是指一方相信自己體悟到了對方的情感。(注意,這裡的描述方式是以一方為中心的,主觀的定義,因為我們沒有辦法確認共情的真實性。)

  • 共情是受對方暗示而引起的,是對方的行為等信息以“我”的理解和經驗產生的一種認識。

  • 共情是單方面發起的,不需要對方的合作;


  • 共情是一廂情願的,但狹義的共情是需要得到確認的,否則就會淪為一種誤解

  • 更廣泛的共情則無需對方確認,而完全是自發的對暗示的接受和發揮,正所謂“愛一個人,與被愛者無關”

當雙方都能夠彼此共情,就會產生一種類似“心理感應”(文藝一點應稱為“心靈感應”)的效應。但實際上,客觀地說,個體之間是不能完全確認對方100%能夠體會到自己的情緒的,兩個人無論如何共情都是雙方的“一廂情願”,但恰恰是這種“一廂情願”讓某些共同的情緒變得更像是“感應”,不言說也知道。

而那種無法確認但又認為對方完全理解自己的“感應”往往要依靠另外一種心理過程來“補全”


這種機制就是“迷信”。


迷信

迷信是一種典型的自我暗示,是自己對自己信念的堅持和執著,即便現實與自己的信念有出入甚至相悖仍然深信不疑。

兩個相愛的人,就是兩個彼此迷信的人。過度誇大對對方的某些信念是愛的一種“副作用”,這種副作用可以強化彼此的聯繫,但也可能成為誤解對方的基礎,因此可以說是一種“雙刃劍”。

如果彼此迷信,那麼就會傾向於認為對方就是按照自己想的那樣去思考、認識和行為,因此就會主觀地認為對方與自己有“感應”,往往不會去懷疑,因此就造成了一種“自以為的感應”,這種“良好的自我感覺”比共情的感覺可能要更偏執一點,因為共情是以對對方的行為、言辭的觀察而得到的體悟,雖然可能會有誤解,但多少都是有根據的。但是迷信則往往是僅僅基於“信念”,通常是脫離現實依據的

但迷信的一部分是基於積極的信任,而另一部分則是基於盲目和偏執

總結

總體而言,共情產生的感應比迷信產生的心理感應更加有根據更加客觀。當然這兩種心理過程都不僅僅侷限於戀人之間,在任何人之間都可能發生。兩個相愛的人就是這樣的一種關係,相互一廂情願的共情,但又或多或少地迷信彼此,共情帶來積極的同一感,迷信取材於信任,但卻不斷地為“誤解”埋雷。因此,更樸素地共情同時放棄相信能夠完全理解對方和被對方理解的執念,比放縱地迷信可能更有益於戀愛這種關係,這樣形成的“感應”會更真實。


小宇堂


兩個相愛的人會有心靈感應嗎?有,他在想她的同時,她感受到了,她在想他的同時也感受到了。這就是不約而同的心有靈犀一點通。我就有這種感覺,我丈夫在想我的同時,我也在想他。這就是相愛的人的心靈感應!

好好珍惜這輩子,下輩子不一定相遇!



冷淑華


我覺得兩個人真正的相愛是會有一定的心理感應的。

就拿我體現最深的一次吧,就是當初我老婆在產房裡生孩子的時候,是剖腹產,我在外面等,一開始只是心裡著急,但是突然腹部開始疼痛,但是你摸它的話又沒有任何的傷口,當時也沒有多想,後來我老婆在做月子的時候我還跟她開玩笑的說,我也體驗過女人生孩子的痛,然後我就告訴他在哪裡痛,發現跟我老婆當時的剖腹產的位置差不多。當時就在那裡笑說你在裡面痛,我在外面痛。

所以我覺得如果真正相愛的兩個人其實是會有一點心靈感應的,這次是我體現最深的一次。其實這跟迷信不一樣,迷信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雖然這個也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因為經歷過的事事情就總感覺認識特別奇怪,但是又有一種讓人特別心甘情願的感覺。就特別希望有這種現象發生。讓人有種幸福感!


zh睚一


有,我老公那時是男朋友,夢到了我想說的話,他第二天告訴我的時候我驚到了,還有一次是我不舒服,一晚上又吐又拉肚子,完全沒睡,他第二天清早打電話給我,說他昨晚怎麼都睡不著,看我好不好,我說我昨晚沒睡,生病了。現在結婚十六年了,他真的是個好老公。


好8168


心理感應是什麼?心理感應通俗的講就是一個人的第六感,即別人的情緒和行為能使自己產生與其相同的情緒和行為。這就像當我想你的時候,你突然發消息給我說“你想我了沒?”,這種所謂的心有靈犀,在情侶間發生的概率非常大。下面我給你們說說那些情侶間發生的“怪事”,我相信你一定也遇到過。

身無綵鳳雙飛翼

大學期間,學校辦了一場活動,我們班是志願者班級,我和我兄弟簽了到就溜出去了,準備吃個飯後就去網吧放鬆放鬆,因為兄弟女朋友總是讓他陪他上晚自習,今天好不容易有機會可以不去。但當我和兄弟吃完飯,她女朋友電話來了,兄弟沒接,可她一直打,他只好接了。她說“

我今天感覺你沒去參加活動,是不是?”我兄弟一下子慌了,就全招了,然後乖乖的陪女孩上自習去了。我當時委屈的一個人灰溜溜的去網吧了,心裡面酸溜溜的。

這或許有歪打正著的嫌疑,但小面給大家透漏一對神仙情侶的心有靈犀,我只想說,你沒見過的東西,也請千萬不要質疑它不存在。

心有靈犀一點通

舍友和女友的感情讓我總是在懷疑他這是修了多少輩子的福啊,才讓他的愛情這麼完美。舍友和女友同我們一起吃飯,他們說話時動不動就能做到異口同聲。舍友每次給我們說想他女朋友了,下一秒,他女朋友的電話就會立馬帶來。他們在買東西的時候總會意見一致,她喜歡的也正是他喜歡的,最最難得的是他們喜歡的歌和明星都如出一轍。這樣的愛情除了羨慕還是羨慕。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想表達的意思還是真心相愛的人會有心理感應。大家也不要過分的把這東西想玄了,這大概是因為相愛的兩個人相處久了,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相同,再加上三觀又大致相同,所以這樣的心理感應也不足為奇。要不快去試試,看看你和她之間是否有這種“神奇”的心理感應。

歡迎關注情感星君,專注情感問題,喜歡講故事,聆聽故事,你若有故事,我在評論區等你哦。

新星閣


看新聞經常會有雙胞胎之間會有心靈想通,一人生病,另一人也會接著生病,或者兩人不在一個地方,也會同時有不適。

親人之間也會有,母子連心可能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兒子3歲時和奶奶回老家探親,傍晚時跑著玩,突然摔倒,頭破了,縫了幾針,我當時在鄭州,奶奶怕我擔心,沒有告訴我,當時我在加班,突然心口特別難受,心慌意亂,感覺有事情發生,而且知覺就是兒子有事,打電話詢問才知道我難受時,就是兒子剛摔倒的時間。

人們常用心有靈犀,心靈想通這樣的詞來形容一對情侶,我不知道有沒有科學依據,但是自己親自感受到,情侶間的心靈感應的確是存在的。

我們因一些原因分開了,好長時間沒有聯繫,今天早上5點多,我做了夢腦子裡感覺很亂,一直在尋找人,迷迷糊糊中驚醒,突然手機有提示信息,打開看,是他發來的,夢到我了,沒睡好,可是我剛才也同時夢到他,驚醒的,幾乎是同一時間,我們在不同的城市,真的特別神奇。

為此我查詢了百度資料,曾經研究人員做過測試。發現,情侶之間那樣默契,以至於他們彼此的大腦活動模式都是相同的。他們的神經系統都在協調同步運轉,也正是這一點使得他們彼此都能讀懂對方的心。在大家長期相處彼此瞭解和深愛對方,會深度的關注對方,讓彼此都能更深地讀懂對方的內心和肢體語言,那就是傳說中的第六感。

相愛的人學著像對方一樣思考,因此會輕而易舉獲知對方腦子裡在想什麼。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才會有心靈想通,才會有同時感受到彼此。

我想只有深愛,才可以心靈感應,滲入靈魂吧。


依丟丟


我認為真正的愛人之間是有心靈感應的。我親身經歷過。我男朋友當初在我出事昏厥之前,總是一直坐臥不寧煩躁不堪,回到住處,剛剛坐下就接到我出事的電話。那個時候手機極少,他平常那個時間段都會在備考複習。他在收到我的電話的時候什麼都來不及收拾就趕了過來,後來在醫院竟然都急哭了。從那個時候起,我知道他是我命定的人。如今我們夫妻恩愛多年,兒女雙全。


用戶5527494222325


這裡的心理感應有兩種理解,一種理解是大眾意義上的“心靈感應”,也就是在沒有感官聯繫的情況下,感應到對方的一些信息;另一種理解就是一種社會心理學現象,一個人或一群人通過某種心理行為來影響他人。這兩種現象在兩個相愛的人之間都可能出現。

一般意義上的心理感應,既心靈感應

有過戀愛經歷的人,都可能遇到這樣的情景,例如當戀愛中的一方需要另一方的時候,他(她)恰好出現了;一方覺得對方應該在某處,結果她真的就在那裡;感到對方不開心,結果對方確實在生氣,等等。

人們經常把這樣的現象解釋為“兩個相愛的人之間的心理感應”。那這些現象是不是真的“心靈感應”呢?根據有關研究,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感應”,包括“靈學”和“超能力”都是不存在的。

1988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發表了一個結論性的報告稱:“經過了130年對心靈學現象的研究,沒有科學的證據能證實其存在。”2008年,有研究用先進的功能核磁共振(fMRI)進行檢測,也沒有發現“心靈超能力”的存在。

那既然如此,我們在戀愛中感受到的那些現象是怎麼回事的?我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一下這些“心理感應”現象,到底是“靈”還是“理”。

一、心理(靈)感應是一種“潛意識的偵探”

很多的“心理感應”現象其實是我們在潛意識裡的偵探的結果,這種偵探並非毫無根據。由於相愛的人之間投入了更多的關注力,以及更深入、更細緻的瞭解,彼此之間形成了一種行為習慣的適應和默契。這些都成為我們潛意識偵探的線索和依據。

這些彼此之間長期相處而採集到的信息,即使我們沒有刻意的去記住它,但依然會進入我們的潛意識(每個人的程度不同)。當我們遇到某個具體事件的時候,潛意識會根據線索整理、加工出一個結果,並通過行為表現出來

例如,對方想在某個紀念日滿足自己的一個願望,而我們因為關注和了解對方,潛意識裡就會去迎合對方(在意識層面並不自知),並使自己為對方做點什麼。當這個願望在對方面前實現的時候,對方會驚訝於此,“你怎麼知道我想要這個,難道我們真的有心理感應?”

現實中這種“潛意識的偵探”不僅會出現在相愛的人身上,也會出現在一些經常合作的拍檔身上,我們通常解釋為長期相處而形成的無意識的默契。當然,人的這種“潛意識偵探”的能力各不相同,也就是有的人心思敏感,有的人則大大咧咧。

二、心理(靈)感應可能是“倖存者偏差”造成的結果

“倖存者偏差”指的是人們對於一些發生的現象,只關注到了“倖存”下來的結果並得出結論,而忽視了那些大部分“陣亡” 的事情。或者說,我們只關注那些引起我們注意力的事情,那些沒有引起注意的事情則被我們所忽略。

也就是說,我們感到的一些“心理感應”現象,只是生活中的眾多事件的一種巧合而我們卻只注意到了這個巧合,那些絕大部分不是巧合的事件被我們忽視了。當這種巧合事件發生的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就會認為是彼此之間固有的“心理感應”。

為什麼相愛的人容易出現這種現象?這很好理解,因為兩人長期相處,發生巧合事件的幾率也就高於其他的人。我們很少聽說跟一個陌生人會發生心理感應現象,卻經常聽說情侶之間、孿生兄弟姐妹、母子(女)之間產生感應,一個顯著的原因就是,他們長期相處並關係密切。

這種現象也是一種“證實偏見”的表現,我們傾向於選擇相信那些我們所希望的事實支撐,那些不符合我們意願的證據則會被我們忽略。有一些事情本來只是一種普通的自然現象,卻可能因為我們的“證實偏見”被解釋為“心理感應”。

三、一些“心理感應”現象可能是一種“幻視”或“幻聽”

還有一種不太常見的現象被理解成為是“心理感應”,那就是幻視或幻聽現象。有時人會在某個時刻,突然“看到”或“聽到”某種信號,認為是與相愛的人的心理感應。這更多的是

一種基於內心強烈需求的心理投射

幻視和幻聽現象經常出現在一些具有“精神疾病”的人身上,常被歸為臆想症。我們排除器質性病變的情況,一個正常人在情感高度執著、緊張、脆弱的時候,也會出現這種類似的幻視或幻聽。

當相愛中的兩個人出現一些激烈的情感活動的時候,比如分手、移情別戀、強烈思念等情況,使人的情緒高度緊張和敏感,會把一些無關的景象或聲音錯認為是一種心理感應現象,並解讀成對方給自己的某種信息。

出現這種現象的話,需要讓自己放鬆,嚴重的要進行心理干預,避免走入心理極端。

一種社會心理學現象——心理感應

社會心理學上的心理感應,指的是心理上的感知和反應,是一種心理上的影響,會影響到我們的心理狀態、情緒情感,甚至行為決策

例如我們聽到家鄉的一首歌,就會產生思念家鄉的心理;我們看到某種特定物品的時候,就會想起某個人;還比如當我們處在眾人的某種情緒中時,我們也會產生相同的情緒。這些都是心理感應的結果。

因為心理感應的存在,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他人或環境影響的支配。心理感應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負面的。負面的情況就是我們會受他人影響而失去自我,而正面的應用,可以是通過心理感應來達到說教所不能達到的目的。

兩個相愛的人之間更容易產生心理感應,因為相處的更頻繁,彼此也更加在意。我們的情緒和狀態會對伴侶產生心理感應,影響到對方的情緒和狀態。這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


綜上所述,兩個相愛的人之間確實會有心理感應,無論是我們把它理解成是一種神奇的心靈現象,還是把他作為一種心理影響手段,都很容易在情侶之間發生。我們既可以把這種現象當成是一種美好現象的詮釋,也可以正面的應用它,來為我們的戀愛關係服務。(end)

歡迎【關注】大象生,專注解答情感、兩性、婚姻、家庭等問題。希望您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

大象生


心靈感應這種現象確實存在,但很多人喜歡把心靈感應歸為超自然或者量子糾纏。


心靈感應一般是出現在比較親密(比如相愛的人)的人身上。比如突然會出現預感,感到對方生病或者遇到重大變故,而和對方聯繫後確實如自己所預感的那樣。雖然心靈感應沒有影視劇上說的那麼神奇,但我們生活中確實有人有過這種感覺。就是會突然很難過,感覺了自己所關係的人出了什麼事情。當然了,並非所有人所有事都會產生心靈感應,心靈感應往往就像預感一樣,偶爾會有。


也可以這樣理解心靈感應,就是我們往往容易和自己最親密的人產生心靈感應。為何呢?因為我們時刻在關注著自己最親密的人,雖然我們工作的時候沒有想,但是我們潛意識裡面卻一直在關注和自己比較親密的人。所以,不管發生任何事情,我們都會下意識的和自己關心的人聯繫到一起。當然,平常這種聯繫也僅僅是下意識想一下而已,因為我們也知道不可能發生,或者打了電話驗證了沒有發生。但保不準那天我們擔心的還真就發生了,這個時候我們就感覺產生了心靈感應。其實說白了還是我們潛意識在一直關注著對方才導致的。

當然,也有人把心靈感應和量子糾纏聯繫起來。因為量子糾纏的特性就是處於糾纏態的粒子,一個發生狀態改變另外一個會立馬知道,這和心靈感應很相似。所以有些人就把心靈感應和量子糾纏聯繫到了一起。但這種說法是沒有實驗數據的,僅僅是人們的猜測而已。


科學探秘頻道


大家好,我是回想,我來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首先,互相喜歡的兩個人,肯定會很有默契。

喜歡一個人,就是任何時候的任何事情都會想到對方。你會願意為自己喜歡的人做任何事情,只要她能開心,只要你能做到,只要她想要。互相喜歡的兩個人,一定會有某種心裡感應。任何事物都有某種聯繫,最簡單的就像是蝴蝶效應。互相裝著對方的兩個人,會在很多地方為對方著想,也就肯定會有較高的默契。

其次,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句話說的一點也沒有錯。確實,眼睛可以表達很多種感情,對於喜歡的那個人,他總會有種特殊的感覺,看向對方的時候,裡面是摻雜著感情的注視,也是一種虛無的守護。很多時候,感情不需要語言,只需要意會就可以了。

再次,喜歡一個人不需要說出來,看就看得出來。

當你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可能自己還沒有感覺到,但旁邊的人可看得清清楚楚。你的注意力更多的是放在對方身上,甚至因為對方的情緒波動,都會影響到你的情緒。看到自己喜歡的人受傷,你會心疼!感情是相互的,如果是真正相互喜歡的兩個人,心理感應一定會有,還會很強烈!

最後,互相喜歡的兩個人,那才叫愛情。

愛情可以很複雜,也可以很簡單。複雜是因為裡面參雜了太多的東西,而真正的愛情就是很單純,簡單到一個微笑/一個吻都可以勝過千言萬語。我認為的真正的愛情,就是靈魂的共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