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非常缺乏主見,怎麼辦?買東西時總是說“媽媽說好看就好看”?

孩子的那些事兒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我家大寶以前就是很缺乏主見,現在因為我一直在學習親子課程,所以我和孩子變化很大。二寶和大寶完全相反,也許是我引導的好,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孩子。

缺乏主見的大寶

大寶07年出生,當時先生都快四十了,所以非常溺愛孩子。當時我也因為育兒知識的缺乏,覺得孩子就應該寵愛。什麼事情都喜歡提前幫孩子安排好,六歲前都還在餵飯,總把他當嬰兒對待,當時一點都不覺得這樣做有問題。三年級後,大寶沒主見,不會處理問題等各種問題百出時,我們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很有主見的二寶

從懷上二寶,我就參加醫院的各種課程。因為有帶大寶的經驗,再加上育兒知識的學習,二寶帶的非常輕鬆。孕後期就經常給他聽音樂。出生後八個月就親子閱讀。現在二寶6歲了,親子閱讀一直在堅持二寶八個多月,就經常出選擇題給他。還經常帶他到處去玩,孩子堅持親子閱讀,聽的多,看的多,玩的多,孩子就會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

怎麼引導缺乏主見的孩子?

堅持親子閱讀,多給孩子講些關於有主見的故事,我印象中最深的是那個《狗熊種地》的故事,多給孩子聽幾次,也許有效果。現在書店也有專門針對孩子問題的各種書,買回來陪孩子讀,堅持下去,一定有效果。

多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機會:比如帶孩子去買菜,問孩子想吃什麼菜?並說出兩種菜名讓他選擇。早上穿衣服也準備兩套,讓孩子自己選擇,

並且及時鼓勵和表揚孩子告訴孩子你長大了,能有自己的想法了,真了不起。這樣就可以增加孩子的信心和興趣。下次公園玩或者爬山,也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

父母學習親子課:我家兩個孩子,也是經常問題百出,我並不覺得這是壞事,就找了很多類似的圖書或者音頻課去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其實對付孩子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父母需要學習

。我經常在圖書館找教育孩子的書,也能在書中找到最好的答案。喜馬拉雅的親子音頻課都是免費的。父母不斷學習和成長,才能解決孩子的各種問題,多學點兒童心理學,對孩子的成長也有很大的幫助。

我是王書霞,陽光愛學習的全職寶媽,如有別字,請多多包容。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別人的經驗也只能供我們參考。 育兒是一項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們要不停的學習和成長。碼字不易,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 努力像陽光,溫暖每個人;傳遞正能量,關愛每個孩子。

書霞育兒說


孩子非常缺乏主見怎麼辦?買東西時總是說“媽媽說好看就好看”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的。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

然而,卻有很多家長反映說,自家的孩子缺乏主見,沒有自己的思想,很多事情都是依賴自己做決定。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接下來,我們先來看下這兩位寶爸寶媽的切身經歷。

悠悠媽媽:那天,我帶孩子去逛商場,打算給她買一件新衣服。我牽著她來到了商品架前,看了幾眼之後,我挑出了一件桃紅色的裙子,然後轉頭問她,“寶貝,你覺得這件衣服好不好看?咱們買這件好不好?”。她回答我說,“媽媽說好看就好看”,然後就笑嘻嘻的看著我。我頓時就感覺孩子太依賴自己了。

果果爸爸:我基本上天天都會帶果果去游泳,他一直都很乖,每次我一喊他上游泳館,他立馬就會回應說好,並馬上換好鞋子,準備出發。然而,我昨天突發奇想,想著要不帶他去打打球,嘗試下新的活動。於是,想著徵詢下他的意見,“寶貝,咱們今天是去打球好呢?還是繼續去游泳好啊?”結果,孩子只是乾瞪眼,過了好一會才回答我說,“爸爸決定就好,我聽你的”

很明顯,悠悠和果果都特別依賴自己的爸爸媽媽,什麼事情都沒有自己的主見。

不過,他們真的完全沒有自己的想法嗎?如果有想法,他們又為什麼不自己做出決定呢?對此,悠悠媽媽和果果爸爸都產生了疑惑。

很多時候,面對孩子缺乏主見的這一問題,我們都不曾想過,這或許是自己教育上的失誤。

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幼兒時期是成長中最主要的時期”。

但在這一時期,我們認為孩子還小,所以通常都會給他們定下很多條條框框,這個不許他們做,那個也不許他們做。孩子稍稍越過“雷池”,則很可能會受到我們的責罵。

在無形中,我們在孩子的幼兒時期,就給他們蒙上了一層“陰影”,致使他們在思想中根深蒂固的認為父母的決定才是對的,要一切聽從父母的安排。

這樣的孩子,往往也就變得唯唯諾諾,沒有主見。

而我們也必須清楚的知道一點,那就是一個缺乏主見的孩子,未來的人生路將會是非常坎坷的,他們會遭遇很多挫折。遇到事情的時候,他們很難獨立思考,並且為自己做出正確的決定,就往往會受到很多挫敗。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就應該引導孩子擺脫缺乏主見的“困局”,別再讓他們深陷其中,毀了自己的一生。

引導孩子獨立思考,自己拿定主意

要知道,作為家長,我們是孩子人生的引路人,而不是決策者。他自己的人生,要讓他學會做出選擇。

孩子的主見是需要培養的。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儘可能讓孩子自己先加以思考,然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說是做出判斷和選擇。

當然,我們還要和孩子進行交流,這時即使發現孩子的決定有誤,也不要馬上否定孩子。要先肯定他的想法,再以提出建議的方式和孩子談談自己的想法。

最後,讓他做出選擇,看他是要堅持個人的想法,還是聽從一下自己的建議。但

千萬不能去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否則,下一次,他就不會再願意把他的想法表露出來了。久而久之,他也就會變得很沒有主見了。

任何事情都不要替孩子包辦

要想培養孩子做一個有主見的人,除了多讓他自己獨立思考,並拿定主意外,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要替孩子包辦,要讓孩子積極參與進來

不要讓孩子產生依賴性,如果我們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做好了,他們就會覺得說,反正依賴我們幫他們想好了、做好了就行,沒必要那麼麻煩,自然也就在思想上產生了極大的“懶惰性”。

這樣的孩子,往往都不是沒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他們習慣了依賴,也就懶得去思考。可以說,他們是“強制性”喪失了主見。

賢思媽媽有話說

最後,我想和各位寶爸寶媽們說,主見並不是孩子天生就有的能力,這是需要在日常的鍛鍊中才能培養出來的。所以,我們要給孩子多一些耐心的引導,才能讓孩子變得獨立,成長為一個有主見的“小大人”。


賢思媽媽


不知道你的孩子幾歲了。不過既然你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還是為時未晚。

這位媽媽在說孩子沒主見之前,應該先審視一下自己平時是如何對待孩子的,我來說個身邊朋友的事,你應該就明白了。

這個朋友家裡是個女孩子。我們認識時候的,她家女兒上小學五年級了。可以說她是非常注重孩子教育也非常想跟孩子玩在一起的媽媽。孩子所有要學的東西她都會親自學一邊,然後教給孩子,但是她也經常被這個問題困擾,說孩子很不自信。但是我注意到,她經常對孩子說,你想要什麼跟媽媽說。比如去買條裙子,孩子說喜歡紅色,媽媽卻開始各種否定,最後媽媽說我們還是買白色吧。可以看得出,孩子臉上寫滿失望。這只是其中一件小事,可以說這個媽媽每天都在和孩子重複這樣的對話。

我曾經跟這個朋友說,既然你讓孩子自己選,為什麼又要否定她呢,即使她選的真的不適合自己,也不能總是剛說完讓她自己拿主意最後又替她做主,想培養孩子的自主性,最後卻總讓孩子妥協,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覺得,你讓她自己做主不過是說說而已,反正她選的你也看不上。

想要讓孩子有主見,也要預料到孩子會有選錯的時候,大是大非面前家長可以否定孩子。有一些小事情孩子選錯了又何妨。

所以問出這樣的問題的朋友應該好好回想一下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不是也有像上面那位媽媽的做法。



白夜裡前行


我家孩子是說話當兒戲。比如他說去姥姥家,然後我們坐火車12個小時候到了他姥姥家,他說天黑了咱們回奶奶家吧。

來北京我問他報繪畫班還是英語班,他說繪畫,報完了,錢交了,他說換英語班。

週末問他去爬山還是去看電影,他說爬山,爬完以後他說還不如去看電影呢


中年耗子


孩子非常缺乏主見,怎麼辦?買東西時總是說“媽媽說好看就好看”?

我來回答:逛商場時一對母子對話。

媽媽:幼兒園老師說要買色筆是嗎?

兒子:是啊,老師提幾次了。

媽媽:買什麼類型的?是水彩的還是蠟筆的?

兒子:你決定,我聽你的。

幼兒園裡一對好朋友放學,相約一起玩小寶問大寶。

小寶:我們玩什麼好呢?

大寶:你話呢?

小寶:玩捉迷藏好,還是玩跳跳繩好?

大寶:你決定。

……

為什麼我們會把小孩養成了這樣一個沒主見的人呢?

我們有這樣做過嗎?當小不點說要自己拿勺子吃飯時,可是正值嚴冬,你怕他自己吃會弄髒衣服,更怕弄髒地板,增加你的煩惱,於是幫他作了選擇:不行,你會吃得滿地都是的,當小寶寶想穿一件紅色的背心,你會說:不行,那件太短了。……慢慢地,咦,不論我說什麼,好像你總有理由,那我聽你的好了。於是,我們就這樣變為只“執行指示”的小孩了,被你們稱為:沒有主見的人。

那現在這樣了,如何做才能獲得這種主見力呢?

(一)打造一個民主的家庭氛圍。

1不要堵住或用你的權威制住我說話,讓我暢所欲言吧2即使我選擇錯了,得到某種不好的結果,請不要落井下石,引導我下次遇到這種事的正確選擇。這兩點很重要喔,掃除我會被責罵的心理負擔,為我打造了一個良好的溝通平臺,我會勇往直前喔。

(二)培養我的自信心。

1強化我積極樂觀的認識,鼓勵我去嘗試,相信能做好;2對我用一些榜樣的例子,告訴我就算是天賦平平,就算是身處逆境,也能通過努力來獲得。

(三)培養思考型的主觀知識。

怎麼理解呢?

曾在簡書上看到一篇《缺乏主見,到底是缺什麼》講到:知識分三大塊:客觀知識,共享知識和主觀知識。客觀知識是指數學,物理,化學等硬科學,共享知識就是指全人類或某一個族群或圈子的人共同認可的知識,如宗教,社會習俗,民族節目等,而主觀知識就是“主見”,以第一人稱出發,持有獨立於其他人的知識。

一個幾歲的小孩,不具備客觀知識和共享知識,形成不了自己的主觀知識,只是根據自己本能來判斷,父母認為錯的,於是就替他去作出選擇。

那怎麼辦?

引導小寶去思考。如一個兩歲小寶要拿勺子自己吃飯,當他拿反了勺子,或是掉了盤子等等狀況,你不要煩燥,耐心一遍遍地教他正確做法,並一邊教一邊說,給他時間去想,去領悟。


鎮鎮媽媽


孩子缺乏主見,這位媽媽要反思下了。

危害極大的5種親子關係有以下幾種:

①溺愛型,孩子任性自私不禮貌

②干涉型,孩子易缺乏主見難獨立

③期待型,孩子易膽小畏縮少自信

④矛盾型,孩子易逆反焦慮,易強迫

⑤忽視型,孩子易消極冷漠愛自閉

第二類父母對對孩子事物插手太多,孩子的事情一手操辦,不捨得放開,一場“控制與順從”的遊戲就此展開。遊戲的結果可能是:孩子缺乏主見,只知道服從,缺乏思考能力

拿我自己舉例。我小時候是屬於比較聽話的乖孩子,但是一直沒什麼主見。父親比較嚴格,小時候不敢違揹他的命令,媽媽大部分時候傾向於順著我的意願,但僅有她單方面的指導,我依然還是缺乏主見。

龍應臺在《目送》裡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們的孩子,終將有一天會離開我們,而我們也不會一直看著他們,所以家長們應該:

1、應該適時的放手

黃磊和孫莉可以說是一對開放式教育的父母,與中國大部分父母不一樣的是他們不會給孩子過多的管束,反而是耐心的講道理,以至於從小黃多多就非常懂事。

多多八歲參加《爸爸去哪兒》中就燙了頭髮,如今打耳洞染頭髮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凡事都有自己的觀念,就不會導致孩子缺乏主見。

2、等孩子尋求幫助

在孩子需要你幫助的時候,給他自己說出來的機會,你來給予陪伴和鼓勵,並給出建議和支持。而不是在你覺得他陷入麻煩的時候立馬就去幫他解決好,這樣孩子就沒有思考解決問題的機會。

3、給孩子表達的機會

工作日早上時間很緊張,為避免後面因為吃什麼鬧矛盾,我通常會在給女兒穿衣服的時候就問她,早飯吃什麼,餃子還是餛飩,給她選擇的權利,女兒吃到她想吃的早餐,最後大家都很開心。

結語: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觀念一定要統一,否則會讓孩子對事情的是非對錯失去判斷標準。長此以往,會造成孩子特別依賴父母中的一個,尤其喜歡比較“寬容”的一方,而較為嚴格的一方會在孩子心中失去權威。孩子在失衡的教育下,逐漸變得缺乏自信、沒有主見。


彤媽育兒小記


孩子缺乏主見,錯在家長

孩子為什麼買東西時總是說“媽媽說好看就好看”?因為他覺得,媽媽的意見很重要,自己決定不了事情的發展。

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切都為了孩子好,一切都要給孩子最好的,所以就不知不覺的一直在幫孩子做決定。

媽媽:“小紅,最近去練拉丁舞了,挺不錯的,我也給你報了名,週末就去上課啊,你們兩個還有個伴。”

孩子:“可是,媽媽,我不喜歡跳拉丁舞,我看學校六一節目裡的中國舞,倒是有意思些。”

媽媽:”練拉丁舞好,多有氣質呀,跳出來又漂亮又洋氣,看上去也不難學。你跳幾次就會喜歡了。“

孩子:”好吧……“


媽媽:”寶寶,這件衣服你想要什麼顏色的呀?“

孩子:”媽媽,我喜歡那件黃色的。“

媽媽:”寶寶,我覺得你穿紅色的更好看哦,襯著臉色還好。”

孩子:“哦……”

父母有時看似在問孩子的意見,可是最終決定權卻沒有給孩子,“他還是個孩子,他懂什麼。”這是大多數家長心裡的潛臺詞。孩子的意見、想法在一次次被否決後,漸漸就喪失了主見和決斷能力。

應該給孩子自己做主的權力

孩子是還小,他們的選擇是可能不成熟,可能不是最佳選擇,但他們同樣應該有選擇的權力,必需學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買件衣服,按他自己的喜好買了,即便是這次並不合適,那又能怎麼樣呢?當他穿著不合適的衣服,自己覺得不好看,意識到選錯了的時候,他就會吸取教訓,下次他的選擇可能就會更好,考慮的更全面。孩子總要在挫折中汲取教訓,在失敗中成長、提高。

家長們應該要給孩子犯錯的機會,小錯犯了還可以有機會糾正,但如果沒有小錯的歷練,那大錯可能就在不遠處等著了,那時挽救更難。

非原則性的問題,要鼓勵孩子自己做主,他有錯,家長再做出指導、傳授他經驗。孩子如果現在已經是沒有主見的表現,家長就要積極主動的引導孩子勇敢的做出選擇,一旦孩子說出想法,家長不要反駁不要試圖糾正。“好吧,媽媽尊重你的選擇。”是最應該家長說在嘴上,刻在心裡的臺詞。


元寶爸爸聊育兒


首先孩子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先反思自己,是不是平時對孩子管教太嚴了。
從小到大,都幫孩子包辦,做好一切安排。
所以孩子已經沒有了自我,不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麼。

我有一個朋友,她很懂事,能力也很強。但是每次人家問她要什麼,喜歡什麼時,她總是說:”隨便。“

我覺得這真的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世界那麼美好,怎麼能隨便呢?應該有很多喜歡很多想得到的東西才對啊。

所以在對孩子的養育過程中,我反思了一下,應該做好一下幾點:

不管我們覺得事情應該怎麼做,我們都可以和孩子說出我們的想法,然後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在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前面。可以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這樣孩子才會覺得自己才是主角,自己在整件事情是有參與權的。會很願意去探討去思考,去希望得到某些東西,然後付出努力。

如果什麼都包辦,什麼都不允許插手。

孩子只會覺得:”其實我不可以“或者”這件事情我沒有決定的權力“

我是【因為是麻麻】八年幼教一線工作者,家有三歲萌娃小久久。我手寫我心,育兒路上你並不孤單。歡迎關注!


因為是麻麻



為什麼你的孩子沒有主見,不會自主解決問題?


一個小笑話:

聯合國給幾個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們出題:

請談談對於世界上其他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自己的看法?

非洲小朋友:什麼是糧食?

美國小朋友:什麼是其他國家?

歐洲小朋友:什麼是短缺?

中國小朋友:什麼是自己的看法?


在生活中,類似的情況經常發生,孩子們因為他自身知識的匱乏,所以當遇到質疑時很難對自己的意見堅持到底,當面對長輩時,又對權威有一種依附心理,所以更不會對權威有聽懷疑。


有些孩子與家長相處得融洽,所以在與家長意見發生分歧時,孩子可能會堅持自己的觀點,但是家長有時卻不善引導,用一些不恰當的行為或話語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古人有云“學貴多疑。”“疑”就是說人要有自己的見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尤其是在現代社會更是如此,個人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得到發展。而一個沒有主見的人是很難創新的,沒有創新就容易被社會淘汰。


一個有主見的人是從小培養的,如果一個人在小的時候沒有在這方面得到引導和鍛鍊,那麼他就很難有自己的見解,也不能堅持自己的想法,長大後會容易迷失自我,產生從眾心理,當和別人意見不合時,他就會放棄自己的意見。這不利於他自身在社會.上的發展,會使他很難跟上時代的步伐。

那麼應該怎樣幫助孩子做到堅持已見呢?

1、鼓勵孩子質疑權威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是信仰權威,很少有人去質疑權威,孩子尤其如此。在家裡,家長是權威;在學校,老師是權威。很多孩子對家長言聽計從,對老師深信不疑,以為長輩總是正確的,一旦自己的思想和長輩矛盾時,不是和長輩交流,而是去改變自己,希望自己和權威站在一起。

生活中,孩子會有一-些奇怪的想法,特別是面對一些新鮮事物時。這時,孩子可能會因為害怕自己的思想和長輩的不一樣而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家長對孩子的這一舉動不予理睬,就會使孩子禁錮自己的思想。這時,家長們應該鼓勵孩子去實踐自己的想法,必要時還應該和孩子一起印證他的想法。

家是孩子心靈的港灣,有了家長的支持和鼓勵,孩子會覺得底氣十足,勇敢地去完成事情。孩子自己的觀點一旦得到認可,又會得到更大的鼓勵,如此下去,孩子會漸漸地有自己的思想,敢於表達和堅持自己的想法。


2、鼓勵孩子堅持自己的看法

主見對一個人的成功成才是很重要的,家長要鼓勵孩子堅持自己的看法,凡事要有主見。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要相信自己,堅持自己的看法,不要去盲目地從眾。

3、鼓勵孩子保持自己的特色

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自己的特色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家長要鼓勵孩子保持自己的特色,不要盲目跟從他人。生活中,有些孩子會容易迷失自我,不知道什麼適合自己,只是一味地盲目從眾,慢慢地失去了自己的本色,隨之也漸漸地沒有了主見,這有礙於孩子將來的發展。


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家長應該跟他談談,去了解他心裡的想法,向孩子分析事物的情況,如果改變是孩子自我認識的需要而不是為了迎合大眾,就鼓勵孩子去改變,如果不是就鼓勵孩子去做自己,保持自己的本色。

覺得我的分享有用的,可以關注一下我的公眾號:一度甄選(eduzhenxuan),全部都是這些有用的育兒步驟拆解。


一度甄選


看到這個問題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個母親對孩子做了什麼?是對孩子關愛的太多還是過於嚴厲?孩子沒有“主見”,只是個片面的描述,其實應該是缺乏對孩子責任感的培養。孩子出現的問題其實很多都是父母造成的,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你的行為直接反映在孩子身上,只是我們不願承認罷了。

當今社會家長對孩子總是以愛的名義給予太多,認為父母的責任就是要保護孩子免受挫折和失望,不讓孩子犯自己犯過的錯誤,因此他們包攬孩子的一切,剝奪了本該是他們需要經歷的事情,同時也剝奪了孩子以負責任的方式作出貢獻來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機會,然後反過來埋怨孩子,嫌他們沒有“主見”。

  • 當父母對孩子太過嬌縱,孩子培養不出責任感;當父母對孩子太嚴格和控制太多時,孩子也培育不出責任感。過度關愛會讓孩子產生他所獲得一切是理所當然的,甚至無需自己付出和努力就可以得到,從而產生“不滿足我的要求就是不愛我”的心理;而過度嚴厲會讓孩子因為做錯事而招來羞辱和懲罰,而認定自己“不夠好”。慢慢這些孩子都不再嘗試或者認為不該嘗試,就會成為只會依賴和接受的人。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給孩子一個開放的空間,讓其能參與自己的成長。不要怕他犯錯或者失敗,我們不也是這麼長大的麼,我們需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和善、堅定、有尊嚴、受尊重的氛圍,讓孩子多參與家庭的事務,學校的事務,給他們參與的機會,給他們一些正確的指導,可以與孩子並肩去做,邊幹邊學,保持平等尊重的心態與孩子溝通交流,慢慢的孩子就會自然而然的培養出感知力和技能來,這些感知力和技能會增加他的自信,從而變得有“主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