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4坦克在二戰中表現如何?

葉鏘鏘


在戰爭剛開始時,T-34雖有堅固的裝甲,但因為變速器有瑕疵而經不起長途行軍,被證明是一款優秀的步兵支援坦克。但它在戰爭初期的裝甲優勢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步喪失。到1943年底或1944年初,T-34已經成為比較容易被75毫米坦克炮和反坦克炮幹掉的目標,而虎式的88毫米炮、大口徑高射炮和PAK-43反坦克炮更是T-34一貫的剋星。

不過T-34設計中那些在戰前沒有得到適當關注或者沒有時間改進到合格水平的部分在戰時被逐步改進,有些情況下甚至被完全替換。動力系統和變速箱的升級尤其明顯,最終它們的性能近乎完美,而且保持了維護方便和操作簡單的優點。所有這些改進使後期的T-34能夠完成在戰爭初期無法想象的任務。“例如,”羅德金說,“在我們從葉爾加瓦出發穿越東普魯士的那次,我們在三天裡行進了500多公里。T-34在這樣的行軍中非常出色地堅持了下來。”而在1941年,500公里的行軍對於T-34坦克來說簡直是要命的考驗:在1941年6月朝杜布諾進發的過程中,D·I·里亞貝舍夫領導的機械化第8軍幾乎丟失了一半的車輛。曾在1941~1942年戰鬥過的A·V·博德納裡在比較當時的T-34與德國坦克時說了這樣的話:“從操作的角度看,德國的裝甲車輛更完美,它們拋錨的時候比較少。對德國人來說,開進200公里不算什麼,但是如果使用T-34,總會有車輛故障、總會有車輛損失”)。他們的裝備的技術部分比較好,戰鬥部分比較差。”

截至1943年秋,T-34已經成為擔負縱深突破和側翼包抄任務的獨立坦克部隊的理想車輛。它成了大規模進攻作戰的拳頭力量——蘇聯坦克集團軍的主戰車輛。開著駕駛員艙蓋而且經常打開大燈的長途推進成了T-34的典型作戰模式。它們往往躍進數百公里,切斷被圍德軍的退路。

1944~1945年的作戰本質上是1941年閃電戰的翻版。在1941年,德國國防軍使用裝甲防護和主炮威力遜於蘇聯T-34和KV但卻極其可靠的坦克打到了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在戰爭的結束階段,T-34/85反過來執行側翼機動和包圍任務,而試圖阻止它們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卻常因為故障而失靈,或者因為缺乏燃料被丟棄。此時的T-34擁有對付德國坦克優勢裝甲的手段——85毫米炮,同時還有可靠的收發兩用電臺讓它們能結隊對抗德國“貓科動物”。

戰爭初期投入戰鬥的T-34與1945年4月衝進柏林街道的T-34相比,不僅在外觀上差異顯著,在內部也有很大不同。不過無論是在戰爭末尾還是在初期,蘇聯坦克兵都把T-34看作可以信賴的裝備。他們最初的信心來自於能夠彈開敵人炮彈的傾斜裝甲、不易燃燒的柴油發動機和無堅不摧的火炮。而隨著戰爭逐漸迎來勝利結局,他們的信心則來自T-34的高速度、可靠性、穩定的通信和讓他們能自保的強大火炮。


鋼鐵城下的躍馬人


T-34中型坦克是二戰中最著名的坦克之一,開始研製的時間是在20世紀30年代末期。從技術水平、生產數量、裝備的國家、服役時間乃至在戰爭中所發揮的作用等幾個方面來看,T-34坦克當之無愧地成為蘇聯坦克中最著名的坦克,在世界坦克發展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它被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坦克","火力、機動、防護三大性能綜合平衡的一代名車",是"紅軍的驕傲"。T-34中型坦克是現代坦克的先驅。

1941年11月7日參加閱兵的T-34坦克


  關於T-34中型坦克,許多兵器愛好者耳熟能詳,讓我們來剖析T-34坦克的方方面面。   

首先,T-34坦克能在20世紀30年代末誕生在蘇聯,不是偶然的。從政治上看,蘇聯是當時世界上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處於資本主義的重重包圍之中。建設強大的蘇聯紅軍,需要大量的坦克。從軍事上看,20世紀30年代的蘇聯,是世界上經歷戰爭最多的國家之一。西班牙內戰、蘇芬戰爭、哈拉哈河之戰中,蘇軍均出動了大量的坦克。大規模動用坦克,顯示出坦克這種兵器的強大威力,也暴露出T-26、БТ等輕型坦克火力和防護力上的不足,成為研製T-34中型坦克的契機。從工業基礎上講,經過幾個五年計劃的建設,蘇聯已經打下工業化的初步基礎。鋼鐵、機械工業雄厚的實力,為坦克工業的發展,打下了物資基礎。從技術上講,到了20世紀30年代,坦克技術已經開始走向成熟,並開始從汽車、拖拉機技術中獨立出來。蘇聯人廣泛借鑑英、美等國先進的坦克技術,從"維克斯"坦克、"克里斯蒂"行動裝置等方面"汲取營養",為蘇聯坦克技術的飛躍,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1942年183工廠的T-34坦克裝配線
  


那麼,T-34坦克的先進之處,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採用動力-傳動裝置後置的總體佈置方案。二戰前及二戰中的中型坦克,多數採用發動機居後、變速箱在車體前部的總體佈置方案。儘管它有許多優點,但傳動軸通過戰鬥室,使整車的高度增高,是一個重大的缺陷。時至今日,動力-傳動裝置後置,已成為當代主戰坦克的主流佈置方案。   第二、率先採用大功率柴油機為動力裝置。儘管日本和波蘭也是最早採用柴油機為坦克動力裝置的國家,但是,用到中型坦克上,T-34坦克是頭一家。甩掉了汽油機,使坦克不再成為"活棺材",使T-34坦克成為"燒不著的坦克"。如今,主戰坦克已經實現柴油機化。   

維修T-34坦克的B-2柴油機


第三、成功地應用克里斯蒂式行動裝置,提高了坦克的越野行駛能力。

第四、率先採用專門設計的大口徑坦克炮。實戰表明,在當時,37mm~45mm口徑的坦克炮的威力已經明顯不足。而採用76.2mm火炮,進而採用85mm坦克炮,使T-34坦克具有強大的反坦克威力。

第五、結構簡單,便於大量製造。在戰時,這是一個突出的優點。乘員的訓練也相對容易些。

維修坦克電臺


  至於T-34坦克在二戰中發揮的作用,可以說,沒有任何一種坦克能比得上它。儘管赫赫有名的德國"黑豹"坦克、"虎"式坦克、美國的M4"謝爾曼"坦克在一些方面有突出的表現,但從參加戰役之多、參戰時間之長、生產數量之多、戰果之大等幾個方面來看,它們都比不上T-34中型坦克。

1945年3月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的T-34坦克群


  在德軍執行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作戰"時,蘇聯紅軍僅有1225輛T-34中型坦克,發揮的作用有限。但到戰爭的中後期,T-34坦克大量裝備蘇聯紅軍的坦克部隊。從斯大林格勒大血戰、庫爾斯克會戰,直到"十次殲滅性打擊"、攻克柏林,T-34坦克和"喀秋莎"火箭炮,成為置德軍於死地的"兩記重拳"。T-34中型坦克及其變型車在二戰中的生產總數達5萬輛,成為二戰中生產數量最多的坦克之一。

1945年8月在哈爾濱的 T-34-85坦克


榮華之武器堂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T34是二戰中綜合性能最優秀的中型坦克中。

我們對比德軍數量最多的4型中型坦克。

T34使用的是76毫米主炮,可以輕鬆4型坦克的正面垂直裝甲。

T34採用傾斜式裝甲,相當於70毫米垂直裝甲,可以輕鬆抵抗早期4型坦克的75毫米短管火炮以及3型坦克的50毫米反坦克炮。

T34的機動性非常優秀,自己的60升油箱,和車身兩邊外掛的容量39升後備油箱,T-34的行程可達驚人的540公里。這個性能讓以機動性著稱的德軍3、4型坦克都瞠目結舌!

實戰中,T34發揮極為強悍的戰鬥力。

在蘇德戰爭爆發以後,德國裝甲部隊開始遭遇T-34坦克,第一次雙方遭遇是在在白俄羅斯格羅德諾。此次德軍大量坦克部隊,被少量T-34坦克重重了修理了一通,由此也開始了所謂的T-34惡夢。

實戰中,德軍發現他們的主力3型和4型中型坦克完全對不不了T-34。3型坦克的37毫米和50毫米火炮,從任何角度都無法擊穿T-34的裝甲。

戰鬥中,德軍的37毫米坦克炮打在T-34上除了發出噹噹的響聲以外,根本無法擊穿它,它被德軍裝甲兵怒斥為“敲門磚”。

德軍第42坦克殲擊營的37毫米炮組提交一份日期1941年7月8日的報告內容: “從未見過的坦克出現在我部面前。我部立即開始炮擊,射距縮短到200米之內,無法貫穿裝甲,100米之內才可以擊穿……”

坦克作戰區域至少在300米以上,想逼近T-34幾十米,幾乎是不可能的。

50毫米短管坦克炮也無力在正面擊毀T-34,即使在側面射擊,炮彈也往往被T-34坦克的傾斜裝甲彈開。該火炮也被德國裝甲兵視為無用之物,它的外號叫做“木頭樁”。

德軍坦克車長回憶到:我軍坦克的前部被敵彈命中,裝甲板開裂。3型和4型坦克的指揮塔被打飛。我們的裝甲厚度不夠,而指揮塔的安裝方式也需要改進。另一方面,說明敵軍 T-34坦克的76.2毫米炮威力巨大。我記得很清楚,斯崔普中尉的坦克在50m距離向T-34發射4枚40型穿甲彈(PzGr.40),20米距離又發射一枚,一點效果都沒有。無論我們怎麼反覆攻擊,T-34都毫不畏懼地緩緩接近,我們的炮彈在它的裝甲上彈飛。我們的坦克兵戰士知道自己的坦克將在射程之外被敵軍坦克擊穿,我們的進取心和戰鬥精神正在因此減退,強烈的不安和 自卑籠罩著戰士們。

直到戰爭結束,T34-76或者85仍然是讓德國裝甲兵做噩夢的武器。

看看他們的回憶。

1.1944.4.2號早上,3輛T34\\85中型坦克在波蘭的南部和2輛德軍4型H帝國軍騎坦克在600米的距離交手。T34 \\85坦克在15分鐘內將2輛4型坦克全部擊毀,4型坦克向蘇聯坦克的正裝甲開火14次,沒有一次是有效的,幾乎全部被反彈(1發75毫米炮彈打穿了 T34坦克的正面副裝甲,)而T34\\85中型坦克向4型坦克開火時,最多隻用3炮就可以將其粉碎。

2. 1944.9.11號早上,8輛 T34\\85中型坦克在華沙市區和6輛德軍4型G坦克展開了巷戰,僅僅10分鐘就將德軍坦克全部擊毀(距離為560米左右),而自身只損失了一輛坦克,4型G坦克向他們開火45次,只有不到12次是有效的,而T34\\85坦克的攻擊沒有一次是無效的

3.1944.8.5號於基輔北部 德軍中型坦克營長說:我不敢相信,這種蘇聯人的坦克竟然可以在1200米時就打爛我們的坦克,我們除了虎式坦克和黑豹坦克外,幾乎沒有坦克能頂住它他攻擊。


薩沙


T-34坦克是二戰時期蘇聯使用的一款中型坦克,為蘇聯衛國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1940年,第一批t-34坦克完成被派到芬蘭進行實戰實驗,但是沒有參加戰鬥,直到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大舉入侵蘇聯,蘇聯已經制造了大量的T-34坦克,在莫斯科保衛戰之前,蘇聯已經擁有了1853輛t-34,另外還有數量眾多的t26,t35等重型,輕型,中型坦克,在數量和戰鬥力上碾壓德國,德國在蘇德戰場初期,僅僅投入了3600輛坦克,而且多為輕型坦克,坦克大軍無法和蘇聯抗衡,德軍第一次見到T-34的時候,因為它圓形的雙炮塔艙蓋經常被同時打開,所以被稱為“米老鼠”,而德軍之所以可以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取得部分勝利,主要是在戰術上佔了便宜。



由於德軍坦克在蘇聯吃了大虧,所以德國不得不加緊研製重型坦克以應對蘇聯坦克獨大的局面,在此期間,德國和意大利都會使用繳獲來的T-34,並且還會對坦克進行改進,以便於符合自己的使用要求,為了避免被德國空軍誤傷,德國通常都會在坦克上噴上大大的鐵十字或者納粹標誌。

後來德國將因製造的虎式坦克,黑豹坦克投入戰場,t-34的優勢越來越弱,只能改裝火炮,加厚裝甲,並且增設一名炮手,車長可以專心指揮作戰,不必一邊觀察敵情,一邊開炮。



t-34坦克雖然看起來並不精緻,但是非常皮實,比德軍坦克耐用,其傾斜裝甲增加了跳彈的幾率,而且製造簡單,易於生產,安裝起來非常方便,最快的時候下了生產線幾分鐘就直接和德軍交戰,雖然個頭不大,但是經常會採取“群狼戰術”,多輛t-34圍攻一輛虎式或者豹式,整體作戰能力碾壓德國,作為二戰時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坦克,他的設計理念深刻的影響了後世坦克的發展,為蘇聯衛國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卓越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