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是我的,不準動!”孩子佔有慾強怎麼辦?智慧父母這樣處理

閨蜜家的兒子奕奕4歲了,這段時間,閨蜜發現兒子最近越來越孤僻,總是霸佔著自己的東西,不讓任何人碰。

在奕奕過生日那天,閨蜜邀請了小區和奕奕差不大的幾個孩子和他們的媽媽一起到家裡做客。

閨蜜拿了很多玩具出來,讓孩子們一起玩,這時出現一尷尬場景,奕奕用手在前面攔著,不讓其他的孩子過去拿玩具。並大聲說:“這些玩具都是我一個人的,你們不準動。”

“玩具是我的,不準動!”孩子佔有慾強怎麼辦?智慧父母這樣處理

閨蜜趕緊來哄奕奕,說“小朋友們第一次來我們家,讓他們來玩一會兒。”但是奕奕根本不聽這一套,死活不讓。

閨蜜心想,總不能讓其他的孩子們就這樣待著,於是打開電視,放了動畫片給孩子們看。“我要看這個動畫片,你們都出去。”奕奕又喊了起來。

其他孩子的媽媽擔心又惹奕奕不高興,紛紛帶著孩子離開了閨蜜的家。一次小小的生日會,鬧得不歡而散。

這種尷尬的情境,想必很多媽媽都曾經歷過,也煩惱過。“這些玩具都是我一個人的,你們不準動。”“巧克力、蛋糕、是我愛吃的,你們不可以吃。”

很多媽媽難免會憂心仲仲,自己的孩子佔有慾太強,他們不懂得、不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物,有時甚至顯得有些“自私自利”。

“玩具是我的,不準動!”孩子佔有慾強怎麼辦?智慧父母這樣處理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東西呢?

  • 孩子對“你的”、“他的”分不清

其實,1歲的孩子往往無法區分主體和客體,雖然他們已經有了自我意識,但是對“你的”、“他的”等概念仍舊比較模糊。當週圍的事物令他們感興趣時,他們便認為那些事物是自己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

2-3歲的孩子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開始知道你的東西、我的東西、他的東西,但又處於自我中心化的階段,自己的東西不想分享給其他人,還喜歡搶別人的東西,只要自己滿意就好,不考慮別人的感受。

  • 佔有慾

孩子在1歲半到2歲開始出現佔有慾,認為看到的就是自己的,認為搶玩具、拿玩具是在拿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的。對東西佔有欲強。

“玩具是我的,不準動!”孩子佔有慾強怎麼辦?智慧父母這樣處理

  • 自我控制力不足

還有的孩子即使到了3歲以上,自我控制力也不足,還是不能把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進行區分,認為只要他喜歡或者需要的就是自己的,沒有徵得別人同意的意識,也沒有形成“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的觀念

一說到分享,很多媽媽可能會錯誤引導孩子:“乖孩子,把你的玩具給其他小朋友玩一下。”“來,把兜裡那些好吃的拿出來和小夥伴一起吃。”

一般情況下,孩子會以實際行動反抗,有些敏感的孩子甚至會“看不懂”家長的想法,很多孩子會想: “媽媽,你怎麼只想著別的孩子,一點都不關心我呀!哼,我就不給她,我還要打她呢。”

很多時,父母這種分享教育往往以慘敗收場。這是因為,父母這種的“剝奪手法”令孩子感到“不快樂”。這是一種錯誤引導方式。這裡和大家談談“分享教育”的五大“不要”。

“玩具是我的,不準動!”孩子佔有慾強怎麼辦?智慧父母這樣處理

什麼是“分享教育”的五大“不要”?

(1)不要強迫孩子分享

我們想像一下:如果你把孩子手中的玩具強行拿走,遞給其他孩子時,你認為孩子會有何感受呢?

再比如你在公司,上司突然從你手裡拿走您的東西,並把它送給另外一個同事,你是否會心平氣和?是否會甘心和你的同事分享?

同樣的道理,對孩子來說,家長的強迫是一種傷害。

所以,在實際生活中,父母千萬不可強迫孩子跟人分享。一旦使用強制手段,不僅無法使孩子學會分享之道,有時更會令孩子誤以為父母也要“強佔”他的東西,反而引發孩子更強烈的佔有慾。


“玩具是我的,不準動!”孩子佔有慾強怎麼辦?智慧父母這樣處理


(2)不要對孩子不公平

一般來說,小孩子總喜歡向大孩子看齊。

比如,在我們家,當大寶在跳繩時,一旁的二寶也會鬧著要玩。很多時候,不管大寶手裡的是什麼,哪怕二寶原本不感興趣,她也會想要一個同樣的。

這時,想必大多數父母都會做同一件事,會勸告姐姐把手裡的繩子讓給妹妹。傳統思想認為,大孩子就應該讓者小孩子。

然而,這其實是非常不公平的。如果這個讓球的姐姐是個敏感的孩子,那麼她就會質疑低級對她的愛,內心就會受到傷害。而妹妹在這種“被寵愛”的環境中,也將難以體會到分享的快樂。


“玩具是我的,不準動!”孩子佔有慾強怎麼辦?智慧父母這樣處理


(3)不要強迫孩子“輪流玩”

讓孩子輪流玩一個玩具,這是很多父母教孩子分享時最常使用的招數之一。可是,有用嗎?

然而,細心的父母有沒有發現,孩子總是會在其他小朋友剛拿到玩具的時候就急不可耐地將玩具搶奪回來。

對3歲以下的孩子而言,由於他們的時間概念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因此,“輪流玩”絕非有效解決孩子之間爭端的好方法。

(4)不要隨意搶走孩子手裡的東西

當孩子之間因為爭搶玩具面前引發矛盾時,父母千萬不要為了儘快解決問題,搶走孩子手裡的玩具交給另一個哭泣的孩子。

因為這種做法,無異在向孩子傳達一種錯誤的信號:只要哭鬧就能夠達到一切目的,只要使用蠻力就能夠解決一切難題,顯然,這種做法產生的負面效果是非常大的。

“玩具是我的,不準動!”孩子佔有慾強怎麼辦?智慧父母這樣處理

(5)不要因為“小氣”而懲罰孩子

父母不要因為孩子喜歡“吃獨食”、“霸道”、“小氣”而“收拾”孩子。如果你責罵孩子小氣,並強迫孩子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拱手相讓,只會令孩子爆發出怨恨情緒,而不是你所希望的慷慨大方。

讓孩子學會分享應從正面去引導,而非懲罰或責罵。切記,孩子實在不願意割捨自己的所愛,不用強求,隨著孩子的成長,他會慢慢懂得分享比獨自擁有更快樂。

雖然,現實中,那些不喜歡分享的“小氣”孩子並不少見,而且“小氣”也不算是什麼大的缺點,但如果一個孩子什麼都不願意與他人分享,獨佔意識很強,他是很難與別人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的,這對於孩子今後的發展也是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的。

我們作為父母,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個能力不強,又不懂得分享、不願關愛、冷漠自私的人。


“玩具是我的,不準動!”孩子佔有慾強怎麼辦?智慧父母這樣處理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教導孩子學會分享呢?


馬克,吐溫說道:“悲傷可以自行料理,而歡樂的滋味如果要充分體會,你就必須有人分享才行。”

如果孩子懂得分享才能帶來快樂,而分享應該以快樂為前提。讓孩子分享自己生日蛋糕的同時,也是在得到歡樂。

  • 不嬌不溺,不要對孩子特殊化

父母不要溺愛孩子,讓孩子吃獨食,這樣嬌慣下的孩子是不願意與他人分享的。有的父母出於對孩子的愛,就把那些好吃的好玩的全讓給孩子,即使孩子想著與父母分享,父母也會推辭,讓孩子一個人獨享。

時間長了,強化了孩子的獨享意識,孩子就理所當然地把那些好吃的好玩的佔為己有。


“玩具是我的,不準動!”孩子佔有慾強怎麼辦?智慧父母這樣處理


所以,父母不要嬌慣和溺愛孩子,也不要以孩子為中心,甚至無限制、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任何需求,而要讓孩子們學會感恩,學會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拿出來與家人共享,讓孩子體會到分享的快樂。

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父母要形成一種“公平”的態度,這對防止孩子滋長“獨享” 意識有積極的意義。

父母要教導孩子既要看到自己也要想到別人,懂得人與人之間相處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之上的;讓孩子明白好東西應該與大家一起分享,不能只顧自己而不顧別人。

  • 對孩子的東西保持尊重態度

沒有人願意把自己愛惜的東西,分享給一個不愛惜它們的人。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孩子覺得讓你接觸那些東西就會使它們遭殃,他一定不會心甘情願給你。

所以媽媽不妨主動對孩子發出分享的請求,讓孩子自行判斷是否同意。如果孩子同意了,媽媽在使用時一定要表現得同樣愛惜,並在歸還時對孩子表達謝意。

當孩子學會這種尊重的態度後,對別的夥伴也會如此,這在孩子中間會互相影響,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玩具是我的,不準動!”孩子佔有慾強怎麼辦?智慧父母這樣處理


  • 讓孩子提前做好分享準備

讓孩子懂得分享,並不是讓孩子絕對毫無保留地將所有東西都與夥伴分享。如果孩子對某些東西很珍視,理由正當的話可以讓孩子保留起來。

所以,當別的小朋友來家裡玩之前,可以讓孩子自己選出哪些東西是不願意與人分享的,媽媽可以幫忙收起來。

這樣孩子心裡會更明晰分享的概念,做好分享的準備。如果前來家裡做客的小朋友也能帶著玩具來,就更好了。因為當孩子感受到來自小夥伴的分享時,他也會變得大方起來。

  • 讓孩子在分享中獲得互利

許多孩子之所以不願意與別人分享,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分享了就意味著失去,這時候,父母應該理解孩子這種不願意失去的心情,慢慢引導,讓孩子明白分享並不是失去而是一種互利,分享體現了自己的大度與關懷。


“玩具是我的,不準動!”孩子佔有慾強怎麼辦?智慧父母這樣處理


自己與別人分享了,別人也會回報自己的大度與關懷,這樣就會在分享中獲得一種快樂。一旦孩子在分享中獲得了互利與快樂,他就會樂於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

  • 鼓勵孩子學會與他人分享

父母可以積極創造機會讓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讓孩子在與同齡孩子的遊戲中變得大方,教給孩子與人交往的技巧,幫助孩子養成關愛他人、謙讓友好的行為習慣。

另外,還要鼓勵孩子與他人分享,當孩子表現出分享的行為時,父母應該給子及時的鼓勵和讚賞,讓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樂,讓孩子看到來自父母的肯定與認可。


“玩具是我的,不準動!”孩子佔有慾強怎麼辦?智慧父母這樣處理


  • 教孩子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果孩子緊緊拽著小夥伴想要的玩具不放,他心裡或許正在想:“這個玩具要麼歸我,要麼歸他。”所謂的分享玩具,孩子可能根本沒有概念。

這時,媽媽可以鼓勵孩子和小夥伴一起比賽,給他們一個計時器,看誰玩得好。這樣,孩子就會明白,分享並不是把東西送給別人。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如果和小朋友分享玩具,小朋友也會願意拿出自己的玩具出來一起玩。”

結語:讓孩子學會分享,首要任務就是要讓孩子體會到分享的快樂, 讓他在與他分享中獲得幸福感。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主動與他人分享東西,也就養成了喜歡分享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