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下,餐飲生意人該如何自救?


“肺炎疫情”下,餐飲生意人該如何自救?

“肺炎疫情”下,餐飲小生意人該如何自救?

2020年的春節必定會載入史冊,止損的關鍵時刻和疫情帶來的行業洗牌,以及產生的嶄新機會都隨時可能出現,並且稍縱即逝。

二種選擇:要不就在贏利情況下提前止損,要不就一定要堅守到天明。

這兩種方法都是明智的,第一種選擇無需說,下面重點說說第二種方法餐飲企業應該如何生存:

戰略上:準備六個月的現金流,守住生命線。

1、能談降租的談降租,不能談降租的先不付租金,總之也要降。

2、員工工資保證基本工資,減少工時,但不要裁員,大家輪換著休息。

戰術上:

1,每天可考慮提前停業,推後開業,

2、適當的購買屏風,餐廳堂食增加屏風,加強食客之間的空氣隔離,保障食客的安全。

3,每天停業前或開業中狠抓公共衛生,讓客人感受到你對衛生的重視(員工戴口罩,每日消毒提示,客人測體溫)

4、員工每日上崗前必須測體溫,並記錄。勤洗手,必須佩戴口罩。

5、宿舍每日消毒、通風,員工配備體溫計,起床測體溫,發現咳嗽症狀及時報備,記錄。自覺遠離人群,每隔半小時做體溫測試,體溫升高馬上去醫院。

6、對員工加強疫情防控培訓,加強自我觀察和防範意識。

對年後的預判:

團餐堂食會大幅下降,外賣會大幅上升。做好外賣準備,有可能外賣騎手會運力不足,有富餘的員工可以考慮去自已外送。平臺運費會增加,可以適當降低外賣活動力度,保證合理利潤。該病毒不喜歡高溫,當年非典是在5月初停止漫延的,到六月就基本消除了,所以理論上到夏天就會自動消除,做好半年準備。希望我們餐飲同仁攜手努力,共同應對。

接下來,我想說一些也許可以死中求活的經營策略,也許有用。

首先還是希望天佑我中華,疫情短時間內就能控制住,虛驚一場,大家以後提高衛生意識。如果不幸這次考驗非常嚴格,需要三四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控制住疫情,而消費習慣復甦需要大半年以上的時間,那麼各行各業必受重創,時間越長,我提供的建議效力也許就會越低,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熬過寒冬,備用金儲備將是唯一決定生死的標準。

隨著疫情的變化,很有可能我說的這些就都不管用了,但這是我目前情境下能夠想到的全部方式:

首先我說門店和品牌的策略,之後談個人和團隊的機會。

作為門店和品牌,餐飲行業的”黃埔軍校“給我們打了個好樣,無論店大店小,我們未必能學習他們做得那麼細緻,但求上得中是非常明智的選擇。我們看到了麥當勞的應對策略積極且正面,很有借鑑意義:

員工,上班前測體溫,有感冒症狀的員工暫停工作,提高洗手消毒頻次,全員佩戴口罩(一般我們習慣看到後廚員工佩戴口罩,但前廳服務似乎很少看到,但疫情當前,相信每一個消費者都能理解。

餐廳門店提供免洗洗手液,通風系統強化消毒(這一點很多小店其實是不具備相應條件的,但增強通風,甚至加設其他消毒設備還是可以做到的),增加消毒頻次(目前似乎酒精對病毒滅活有一定積極效果,餐飲門店可以嘗試,另外,喝高度酒是不管用的,不要傳謠)。

外賣,全國送餐員佩戴口罩,外賣箱回到餐廳立即消毒。(這一點小店不可能養自己的配送員,建議可以採取包裝升級,二次拆封的形式,提高安全感和信任感,會增加相應成本,但確實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外賣過度包裝一直都是餐飲圈的一個話題,這次,我覺得是該真的重視包裝的時候了)

武漢和周邊地區所有餐廳暫停營業。(如果有朋友的店在武漢之類重點疫情區域及周邊,建議不要硬撐了,及時止損,潛龍勿用,以待來時。餐飲是很辛苦的行業,我們休息下,安心過個年吧,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麥當勞的這一套操作之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負責任的餐飲企業該有的樣子,也許我並不會因為他的員工帶了口罩,就在疫情嚴重的時候上門去吃漢堡,但當疫情結束後,我走在街上需要快速吃個快餐繼續工作的時候,我會想起他在非常時期的表現。

就像我們說人無信不立,餐飲也已經進入了品牌和心智之爭,樹立陽光品牌形象並不是讓你立刻消費我的產品,但你消費我產品的頻率必然會增加。就像做一個靠譜的人不一定是要你立刻和我合作,而如果我決定做什麼事你正好感興趣,我們合作的機會可能會增加。

即使我們開的只是一個小店,面對這次危機,我們也要儘量展示出態度和姿態,製藥行業有句老話”修合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但實際上,門店的一言一行都逃不過消費者的眼睛,他們也許不會說什麼,但會用錢包投票。

說完門店的運營,個人和團隊的選擇就會更多一些可能。

比如前邊說的止損的時間節點,個人建議,根據自己的備用資金做個預估,我重新查了非典時期的資料,那時候我還太小,體會不深,查完資料真的心驚膽戰,非典對實體經濟的打擊也是春季前後爆發,持續到了7月份才逐漸好轉。備用金是否能支持自己撐過這段艱難的時間,而撐過去之後,是否還有可能保持競爭力,繼續廝殺。(別忘了營銷也是要花錢的)

對於止損,我個人的經驗是,要麼一開始就快刀斬亂麻,要麼就咬緊牙關撐到黎明。千萬不要撐到一半中途放棄,你會遭遇太多艱辛,消耗太多物力,消磨太多意志卻什麼也得不到。

當然,這是我一家之言,大家姑妄聽之。而且現實生活中也沒有進度條給你參考,唯一能做的就是根據備用金情況綜合判斷。必要的時候及時止損保存實力。

另外就是可能出現的新商機,比如前文說的,麥當勞員工提高洗手頻次,可問題是各位你們的員工真的會洗手嘛?我曾經在某日系餐飲企業接受過短期培訓,他們後廚是超級標準化的,幾乎不需要技術,只需要按SOP 標準操作,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洗手的流程有10個步驟,要求洗到手肘,在他們店裡學習的時間是我這輩子雙手最乾淨的日子。

你們肯定能理解,洗手只是我舉的一個例子,是滄海一粟,是冰山一角,很重要的東西還有太多。我國的餐飲品牌,整體體量世界第一,創新能力也遠超同輩,但的真正的體系化管理能力和意識,還和國際領先的餐飲品牌相差甚遠,甚至川渝的品牌對比上海的品牌,體系化標準化都要低至少兩三個檔次,這也是為什麼成都品牌往往走出去容易活下去難。

餐飲體系化知識,是一個值得長期學習的專業領域,這個領域的人才目前整體來講都是缺失的,全國的餐飲品牌浩如煙海,而真正有品牌連鎖落地實戰經驗的人卻少之又少。

這篇文章是我做過的一些實踐,本來沒打算這麼快作為主業發展,但如果疫情影響持續,我會選擇快刀砍掉手裡門店,投入其中學習。其他老闆如果門店止損關閉,一時半會也不建議開新店,多學習一下正規軍的體系化東西,未來一定派得上用處。大洗牌之後,一定是專業餐飲人吊打不專業的人。

除此以外,餐飲行業還有其他技術需求,比如廚房設計,很多小老闆開店,廚房設計找個普通工裝公司,他們的設計師都沒幹過餐飲,設計出來的東西,一句話概括就叫幹不了活。所以如果有設計裝修公司的朋友,花點時間深入瞭解下廚房動線設計,也許很快就能殺一條血路出來。最近接觸到的一個網紅設計公司,幫一家餐飲店設計好看是真心好看。可所有懂餐飲的人都覺得浪費了太多寶貴面積動線詭異。超專業的餐飲設計公司早就有了,但太貴了,小餐飲店用不起,但小餐飲綜合體量其實遠超大店,這塊需求很大但供給端空白,我覺得能養活不少人。

另外,如果疫情時間久,會有大部分小餐飲店過不了這個冬天,等經濟恢復,又會出現太多新人想繼續開店,那時候空出來的商鋪和需要開店的人之間的匹配,就是一門很好的中介生意。我說的中介不是房產中介那種帶著人看完自己挑,而是更傾向於選址諮詢服務。至少我社群裡找我諮詢過選址問題的人不在少數,但出了成都的我無論時間成本問題還是專業度考慮沒辦法接就是了。

接下來就是消殺公司,之前餐飲找第三方防鼠滅蟑很常見,但消毒這件事其實真正重視的並不多,消殺不止是內功,做得好其實是一個品牌展示機會,讓消費者看到態度,放心消費。經過這次考驗,相信很多餐飲人都會更加重視這個板塊,會不會有更多需求和機會產生?

這些都是我的猜想,不一定靠譜,但總之有抱怨的地方就一定有商機,我們做餐飲不一定非得在一線開店。為門店和品牌提供服務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總結一下,作為餐飲生意人,面對這次疫情:

我們首先要管理好人員,注意用人安全,其次要管理好食材,平時這也是重點,現在更加重要,接下來管理好場地,包括就餐環境和員工宿舍等。最後就是整個門店的綜合sop,凡事有標準,有尺度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