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拼命的存錢重要還是教育孩子重要,你怎麼看?

德雲郭超傑


教育孩子肯定是比拼命存錢更重要。給你講個我身邊的故事吧。我表哥家的小孩子13歲了,他從1歲起就和爺爺奶奶留在了老家,表哥和嫂子常年在蘇州打工。

這幾年暑假,哥嫂都會把孩子接到蘇州玩玩,可小侄子明顯對哥嫂愛答不理,總是拿著手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我嫂子給他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動不了幾筷子,卻愛吃垃圾食品方便麵啥的,13歲的孩子因為挑食長得很瘦小。也不愛學習,玩起遊戲來飯都不吃。



哥嫂儘自己一切可能想彌補孩子,可是缺失了十幾年的東西,真的是一下子可以補回來的嗎?

作家龍應臺曾說:“做父母是有有效期限的。”所以,過了期限的教育,是很難補回來的。

你現在拼命存錢就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如果孩子未來不學無術,沒有教育好,那您拼命存再多的錢也沒有意義,也買不回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教養,而只有健全的人格和教養,才會讓孩子擁有獲取幸福生活的能力。



孩子童年期的養育和照顧很重要,很多小時候養成的好習慣,會對孩子一生產生積極影響。所以,小時候接受良好的教導和養育,對孩子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所以孩子小的時候,教導和養育最好由爸爸媽媽承擔。如果把孩子留在老家,交給老人教育,說實話,大部分老人因為思想和見識有限,無力承擔這麼重的教育責任。孩子的教育結果也不會盡人意。

所以,針對要不要外出打工,把孩子留老家,我有以下建議

1、只要不是吃不上飯,就留在老家照顧孩子吧。孩子的成長和教育離不開父母悉心教導和培養,老人畢竟年紀大了,體力心力都跟不上。

2、如果實在經濟有困難,可以留一個人在家。就是媽媽留在家裡會好一些,只爸爸一個人出去打工。這樣既兼顧了家庭支出,也兼顧了照顧和教育孩子。

給孩子留下金山銀山,不如良好教育的綠水青山。共勉~

~歡迎您在評論中發表自己的不同觀點~

我是格格鬥,2歲男孩的媽媽,喜歡讀書,熱衷兒童心理學研究,育兒路上與寶寶共成長。歡迎你關注我的頭條號@格格鬥愛baby

格格鬥愛baby


教育孩子最重要,孩子的黃金時期只有幾年,一旦失去,用多少錢也買不回來,對此,我深有體會。

我家兩個孩子,老大正需要陪伴時我們卻在外打工,最終他因屢次逃課上網而被學校請退,從此與上學失之交臂,如今走向社會才知沒文化有多可怕,可悔之晚矣。輪到老二,我再也不敢掉以輕心,再也不總想著掙錢,給他最好的禮物就是陪伴,現在老二成績優異,乖巧懂事。

曾看到一句很有哲理的話:在年老的時候,一切榮譽和金錢都是過眼雲煙,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淡。可見教育孩子是多麼的重要。



自強不息cc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今年我就體驗了半年出差在外,拼命掙錢,我的想法是和題主一樣,趁娃娃上小學,出來多存錢。正好單位派我出差,我就欣然前往。

在出差的180天裡,頭30天孩子沒覺得什麼,往後他發現媽媽回來少了,開始每天心情不好,經常凌晨一兩點起來,打電話給我,不是想媽媽,就是有難題要我解答,久而久之,我倆都睡不好覺,自然影響學習和工作。

我們一家從來沒有分開過,就是今年這180天,讓我想明白,錢可以再賺,孩子的陪伴過了就再也回不來,我即使給他再多錢,他都是抱怨我,咋整。我不想給孩子留下抱怨,因此,我毅然決定回家,做好辭職的打算了。

回來後,孩子本來可以獨立睡了,但他想我,居然又天天要我陪他睡,孩子多大都需要媽媽。我雖然沒有出差賺得多,但我很開心,兒子說省著花,媽媽就不用出去辛苦賺錢了。

因此,我的建議是,回到孩子身邊,錢在哪裡都可以賺,欠兒女的不能欠。


大海中的漂浮者


我們老家有個男孩父母都外出務工了,一直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男孩上了初中,就迷戀上了網絡遊戲,成宿成宿的泡在網吧。爺爺奶奶給的零用錢不夠用,他就在小賣部賒賬,先是幾塊幾塊的賒,後來幾十幾十的賒,小賣部老闆後來都不賒給他了!還讓他還錢,他一時拿不出那麼多錢,老闆就鬧到學校,學校老師通知了家長。家長到那一看都傻眼了,一個初中生欠了小一千塊錢。


家長把他賒的賬還了,男孩痴迷上網,說什麼也不上學了,家長打也打過、罵也罵過,不得已把他帶回家了!男孩初中還沒有畢業,將來也不知道做些什麼工作?

家長如果不努力掙錢養家的話,那麼孩子的奶粉、衣服、零食、補習班錢從哪裡來?可能為了孩子的一件新衣服,家長就幾個月不買新衣服;為了孩子每天喝瓶牛奶,家長就扣扣索索買個菜都東挑西撿;為了孩子的補習班錢,家長就省下幾件化妝品的錢。這樣的生活,作為家長、作為孩子都不免辛苦!


可如果家長只顧著掙錢養家,家長就變成了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即使以後家長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彼此也不知道對方喜歡什麼、想要什麼,甚至尷尬的手都不知道放哪裡。明明觸手可及,心卻距離很遠!孩子童年缺失的溫暖與安全感,成年後很難再彌補,只能帶著一身的傷痕生活!


所以有條件還是儘快把孩子接到家長上班的地方吧!這樣掙錢養家與教育孩子二者就可以兼得,實在不行的話,爸爸或媽媽在家一人陪著孩子也好啊!


倆寶娜媽mn


請邀!其實這種情況是中國萬千個家庭都有的,我家也不例外。說說我吧,我已經在家裡留守六年了,老公在外面打工,我在家裡照顧小孩上學,順便照顧老人。曾經有人對我說你傻啊,出去打工在家裡強多了,在家裡能有多少收入?我說有一個人在外面打工就好了,自己生的小孩自己不管,等他長大了你再也管不住了,哪像你老人家一樣,你這樣帶小孩我還不放心,就是撿來的小孩也不給你帶。為什麼呢?因為我看到你的孫女兒,整天在馬路上晃來晃去的,就像那些沒人管小狗一樣,你老人家忙著幹活,你這樣帶小孩,如果真的出了什麼問題真的不好想呢。再說你忙你的,你家裡面農活多你也輔導不了小孩子讀書。這樣你讓他爸媽在外面多找多少錢,那有什麼用?那你的孫女長到十五六歲又要出去外面打工嗎?結果是老人家被我駁得啞口無言!再怎麼也讓一個人回來照顧小孩吧,小孩要你管的時間,只有那麼幾年,過了那幾年,小孩就不大需要你了。錢是掙不完的,要一個人去打工,有零用錢花就好了。


廖姓女子


作為一名老師,發現很多問題兒童都與父母的缺席有關。之前看過一句話,沒有非掙不可的錢,只有瞬間長大的孩子,覺得很對,在掙錢與教育孩子兩者的重要性對比中,我傾向後者。雖然父母掙錢也是為了孩子。

我始終相信每個孩子生來都是優秀而單純的,他們之所以變得不好,家長有很大責任。

我有一個學生,男孩,成績不好。自從他轉到我班裡之後就沒有停止過麻煩,不聽課,各科老師經常告狀,撒謊,經常跟同桌鬧矛盾,有一次哭著跟我說,老師,他一說我我就頭疼,同桌是小組長,負責檢查監督作業。賒賬…其實從一開始家長送來的時候我就感覺到了,這父母不太靠譜,果然,以後的任何事情,我第一時間能夠聯繫上的就是他的姥姥,小姨,還有一個初中畢業在學美容的姐姐。孩子的未來都快看不見了,你們賺那麼多錢還有什麼意義嗎?

作為父母,不僅僅是為了給孩子物質上的富足,高質量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可能有人會說,說的倒輕鬆,沒有錢拿什麼陪伴,都活不下去了還會去計較這些……如果你沒有準備好這些,為什麼要生孩子,就只是為了傳宗接代嗎?父母,可以一個去打工,留一個在家陪孩子,或者是在家門口找份工作哪怕工資不高,比起物質的匱乏,孩子更怕的是爸爸媽媽從小就離我那麼遠。



莞爾手工坊


^_^昨天我帶著女兒續了畫畫班的費用,一年學費6800元,對於我老公我們兩個來說,這其實也算一筆不小的支出。

女兒喜歡畫畫,每次去畫畫,她是快樂的,並沉浸其中。

不上課的時候,她會想念畫畫課堂。這說明孩子真心喜歡,那我們哪怕節衣縮食,也願意為孩子去花費。

教育孩子需要錢,但花錢也並不見得一定能教育孩子。有很多孩子專注力不夠,不管做什麼事情總是三分鐘熱度,或者說習慣養成不好,那就算是投入再多的

錢,可能也無多大幫助。

錢,花在刀刃上,

教育,並不見得就必須是花錢,

教育,它在於日常的點點滴滴中,也在父母的一言一行裡。

教育孩子,更多的是培養孩子內在的驅動力與專注力。


石榴樹媽媽


“我年薪80萬,卻養出一個2年敗光200萬的巨嬰”

01

最近看到的一則新聞,再一次刷新了我的三觀:

22歲的晨宇沉迷遊戲,失去了與人交流的能力,對家人只會開口要錢。

18歲那年,他出國留學,花光200萬元卻沒有畢業,家人不得已把他接回國,送他到大專院校求學,沒呆兩個月他就執意退學,回家玩遊戲。

孩子的媽媽劉女士陷入絕望中,面對記者的採訪,她邊抹淚邊重複地說:

“事業再成功,也無法彌補教育的失敗!”

02 溺愛,是毀了孩子的第一個劊子手

劉女士本來是一家企業的高管,年薪七八十萬元,妥妥一個女強人,可是在教育孩子上,她卻採取放任由之的態度,把孩子完全丟給了奶奶。

隔代親的溺愛,讓這個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奶奶老寒腿犯病了,還堅持到下著鵝毛大雪的外面買了3袋麵包,只因晨宇的麵包被表妹吃了一片。

父母更是為了彌補不能陪伴的遺憾,對晨宇有求必應,毫無原則地滿足。

但越是這樣的溺愛,越讓孩子有恃無恐,性格孤僻,眼裡只有錢和遊戲。

細思極恐,慣子如殺子,寵愛的牢籠,禁錮了孩子的一生。

來看看這個案例:

案例中的孩子因為母親不讓他買玩具,受不了這種委屈,竟然死死拽著母親的頭髮,母親痛苦的樣子他一點都不心疼,後來,這個孩子還伸手掐住了母親的喉嚨。

無奈的母親沒有辦法,只能再一次屈服,給孩子買買買。

一次次的妥協和退讓,孩子越來越囂張。

再來看看這個小男孩,15歲的他跑到居民樓頂樓的窗臺上‚左手扶著窗框‚右手拿著一把鋒利的菜刀,怒氣衝衝,只為了要挾母親買一部電腦。

圖片來源網咯

孩子會做出這種極端的行為逼迫父母就範,因為他們從平時總結出來一條經驗:我不怕,鬧到最後,投降的一定是父母,他們一定會縱容我的……

溺愛是一種“無痛截肢”,經年累月,孩子真的會成為蠻橫無理的廢物!

為人父母最大的心酸,就是起早貪黑辛苦掙錢,讓孩子吃最好的用最好的,最終卻養出一隻只白眼狼。

有家長就說:“我就不溺愛,孩子不聽話,一個字揍,兩個字暴揍!”

子不教父母之過啊,在教育孩子上要狠,但也不能信奉棍棒教育。

賞罰並存,凡事掌握一個度。

家中有老人過分溺愛孩子,千萬不能一笑而過,而應該跟老人溝通一下,委婉地提出一些育兒意見,實在不行,千萬記得親自帶孩子。

03 為孩子操辦一切,是為他埋下了無數深坑

回國後的晨宇,奶奶加倍溺愛,到了飯點,親自把飯送到孩子跟前,甚至一口口喂,晨宇除了貓在臥室裡上網玩遊戲,其他事情他都覺得沒意思。

孩子不獨立,奶奶、孩子父母都會全程幫他代勞所有事情,最後孩子一事無成,成為啃老一族,成為社會上的寄生蟲,成為一個毫無價值的社會巨嬰!

圖片來源網咯

一項數據表明,在城市裡,我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費。

孩子此刻越依賴你,將來啃老的可能性越大,你幫他操辦一切,總有一天,他會像吸血鬼一樣把你榨乾。

因為職業的原因,我經常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家長,一度讓我非常感慨:這屆家長,真的很怕麻煩。

因為怕麻煩,所以主動幫孩子操辦一切,跳過苦口婆心的說教,跳過循循善誘的開導,直接幫孩子解決了一切麻煩。

一年級的孩子起不來床,媽媽抱著她到衛生間,擠好牙膏,放好水,幫她刷牙洗臉換衣服;

二年級的孩子有一天放學自己回家,忘了拎書包,原因居然是書包一直是爸爸拎的,在他眼裡,拎書包就是爸爸的責任。

三年級的孩子不想吃雞蛋,只因在場沒有媽媽幫他剝雞蛋,在平時裡,書包杯子都是父母幫忙收拾整理……

有的孩子遇到麻煩事,喜歡用“掉眼淚”這招,父母受不了,也就出手幫他們解決了麻煩。

相對孩子來說,父母親手解決孩子的事情,省錢省時省力,從短期來看似乎是一種明智的選擇,但實質上是一種剝奪孩子獨立能力的行為。

新聞裡,經常會出現“某省高考狀元因生活無法自理讓父母陪讀”這種讓人啼笑皆非的鬧劇,笑過之後,我們也不得不承認:

為人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培養他們獨立的能力。

父母應該適當放手了,著名作家海明威在四歲那年,父親就在有意無意中培養他的獨立能力。

父子兩人去釣魚,父親不想讓孩子當自己的跟屁蟲,於是狠了狠心:“孩子,別老跟著我,自己活動去!”

他把一根釣魚竿遞到孩子手上,並不住地鼓勵他:“自己去幹吧,你肯定行!”

你儘早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相信我,他會感激你的,因為他在這獨立中,實現了自己的價值,而你能做的,就是把自己所有的生活技能,毫無保留地教給他。

圖片來源網咯

鄰居家有個孩子,才十歲半,就已經學會了洗菜做飯,打掃整理自己的房間。

有一次我去她家,發現父母不在,孩子招待了我,在燒水的時候不小心燙傷了自己,她沒有哭鬧,而是第一時間把手伸到水龍頭下面,自己解決了燙傷這個意外插曲。

整個過程持續了五分鐘,孩子不好意思地看著我說:“對不起,讓你久等了,我媽媽跟我說要衝五分鐘,效果才最好……”

接著,她還給我安利了不少急救妙招,看著她一副小大人的模樣,我真佩服鄰居的教子有方。

聰明的父母,都不怕麻煩,在戰略上用功,在行動上偷懶,都懂得把主動權交回到孩子手上。

04

在《育兒基本》中有一段很中肯的話:

父母與其把精力放在緊盯孩子的學習細節上,真不如多花時間,搞清楚孩子的困難到底在哪裡,然後幫助孩子解決,引導孩子成為會自主學習的孩子。

前者容易,但對孩子學習不奏效;後者很難,但幾乎一勞永逸。做父母,真是不能捨難就易,那樣只是表面上盡了責任而已。

學習上如此,生活上更是如此,別在戰略上偷懶,那樣只會治標不治本。

生兒育女,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兩手一攤和甩手嬌縱,好孩子都是耐心教育培養出來的。

如果不聞不問讓孩子自生自滅,那麼你當初為什麼要把TA帶到這個世界?


樂朗樂讀


我跟你的孩子有著相同的經歷,回過頭來再看,有人說不衝突,那是你沒經歷過。其實非常衝突,但可以有一箇中和的辦法,就是拼命掙錢的同時,把孩子也帶到你打工的城市上學!

爸爸媽媽在我六歲時去北京打工!我同年在村裡上小學,農村的教育條件真的很差,一個老師教全部的課程!學校的基礎設施就不吐槽了,在老家接受教育的時候,就是一種沒有開化的狀態!


後來在四年級時,我媽媽把我接到北京,我媽媽非常忙,每天工作時間都是早上6點到晚上10點,我每天放學都是直接去單位,在媽媽的工位上寫完作業,沒有一天例外。

在北京三年,我看到爸媽的辛苦,我懂得了努力的意義,我懂得了感恩。我會早早的完成作業,大部分的晚飯都是我做的。每次花錢我都會考慮再三。每次的成績也都是在年級前20。

雖然爸媽沒有專門的時間陪我,但這就是命運啊,我只能看著爸媽在忙,我看著他們,力所能及的幫他們。他們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全力支持我!教育我!


這樣的家庭教育給了我強有力的支持,初一時,我回老家了,我一個人能夠有很強的自我管理能力,從初一時,我就開始了一個人生活,直到高中、大學、工作,現在變成了兩個人,我和女朋友!

父母的陪伴至關重要!讓孩子陪著你吧,孩子要的是家的陪伴。長大後的空虛是金錢彌補不了的,多少人一生都在追尋愛,可是永遠追尋不到,那種遺憾,我不希望你的孩子感受。


教育這回事兒


錢存再多都不夠花,你也存不住,教育孩子也就是最關鍵的那幾年,如果這幾年教育缺失,孩子性格養成,再改是不可能的,而且前期基礎打不好,後面學習費勁,你也教不會,對我來說,錢賺再多都不夠花,但是教育缺失,是一輩子的遺憾,錯過了重要的那幾年,這輩子都補不回來,我沒選擇出去打工,就在家教育孩子,還好,我女兒很爭氣,各個方面表現得都特別好,沒讓我失望,我的選擇也是正確的,有這樣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