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主流相聲團體改為自負盈虧,全部人員都能養活自己嗎?

蓮花山山民


通常體制內的相聲演員被網友稱為主流相聲演員,他們一般都是有正式單位的,演出有工資有補貼。所以他們說相聲,完全不會考慮盈利問題。但如果真的讓他們在相聲市場中自負盈虧的話,會出現兩類情況。相信一部分主流相聲演員可能會改行,因為他們始終不怎麼會說相聲。另一部分相聲演員會改變相聲標準,會以票房、流量、迎合觀眾為基礎,因為這時候生存才是第一位的。部分主流相聲演員還是有一定的相聲基礎,所以自負盈虧後還是可以盈利養活自己的。

如今的相聲市場非常火爆,每年德雲社在國內的演出,不但場場爆滿,甚至有時會出現一票難求的場面。而且每年都會有世界巡演,在國外演出依然是滿坑滿谷。那麼主流相聲界的演出,通常都不以盈利為目的,主要是以弘揚相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繁榮相聲事業、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為目的。別看德雲社商演似乎很容易,但對於部分主流相聲演員來說並不容易。通常德雲社的相聲專場,如果演出名單上出現郭德綱的名字(給徒弟助演),基本可以確定了票房的保障。但換成其他人的名字,這就不一定了。例如:陳寒柏去年給徒弟助陣演出,帶領《笑掌室相聲社》不但票價低至11元,而且票還沒有賣出去多少。

陳寒柏國家一級演員,榮獲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號稱相聲界獲獎專業戶。但對於相聲市場的把握上似乎還是不夠準確,他為了扶持徒弟姜涵瀚的相聲社,每當笑掌室相聲社有重要演出活動時,無論是封箱,還是相聲專場,陳寒柏的名字都會出現在名單之上(領銜主演),以此來推動票房。但即使是這樣,笑掌室相聲社依然每年虧損100萬元。截止2018年底,已經虧損了400萬元。假如主流相聲團體改成自負盈虧的話,估計類似“笑掌室相聲社”的情況還會增加,尤其對於相聲基本功差的演員來說,無疑是災難性的。

根據天津衛視《笑禮相迎》官方微博數據顯示,全國登記在冊的相聲園子總共有917家(飽和狀態),相聲演員約有35萬。也就是說,將全部相聲演員分配到全國各個相聲園子的話,每個相聲園子需要接納大約400來個相聲演員。那麼相聲行業將會迎來一次大清洗,沒有相聲基本功的,和沒有實際劇場經驗的相聲演員將會被市場淘汰,因為競爭過於激烈。我們看,國內像德雲社這麼大的相聲園子,也只能容納400多相聲演員。號稱國內第二大相聲團體的青曲社,也不過容納200多相聲演員,其他相聲團體,容納過百人的相聲園子寥寥無幾,大多維持在是三五十人甚至會更少。

那麼接下來問題就比較嚴重了,就算每個相聲園子按照能夠接納200人來計算(嚴重超負荷了),大約還得有16多萬相聲演員失業或者得改行,這意味著業務差基礎差的相聲演員必須被淘汰。筆者在想,目前比較知名的主流相聲社有北京的《週末相聲俱樂部》、太原的《喜善匯文藝社》、天津《謙祥益相聲茶館》等,如果自負盈虧會是什麼樣子呢?下圖是今年(2019年5月份)喜善匯的演出情況截圖。

我們以《北京相聲俱樂部》為例,來簡單的分析一下。北京相聲俱樂部可以容納觀眾398人,要想自負盈虧的話,必須由原來每週一場演出,改成每天一場才行,票價由原來的20元,必須上調至30至100元左右。因為房租水電演員和工作人員等都需要資金維持,所以上調票價是必須的,而且還得需要大量裁員。目前該俱樂部演員約有200人,但演出場地只有一個,就算每天一場演出的話,一個人每月最多能演出兩次,這樣的演出頻率,很難保障演員的收入,所以至少要裁員4分之3的演員才可以正常運轉。這意味著這個相聲俱樂部需要退出150人自謀生路,在如此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相信留在相聲社裡的相聲演員,基本都是相聲界的精英了。

綜上所述,如果自負盈虧的話,筆者認為:部分主流相聲演員是可以養活自己的,例如:類似李菁、苗阜、高曉攀、楊議等這樣的演員基本養活自己沒問題。因為類似這些人不但經營著自己的相聲團隊,還有實際的小劇場經驗,知道如何經營小劇場。但類似侯耀華何沄偉這樣的相聲演員,可能會被提前淘汰,因為有的是基本功差,有的是藝德差,所以在相聲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這一部分相聲演員很難養活自己。不知大家是如何看的呢?


明辨是非123


最好是改革,所有藝人都得自食其力,老一輩的人有幾個是國家養著的,藝人就得憑本事吃飯


言必信行必果敢做敢當


主流相聲改叫非遺相聲了,文化遺產,就得納稅人養著,京劇等戲曲都是國家補貼養著,不然藝術家們都沒飯吃了。關鍵是相聲界出了個德雲社,靠市場和票房養活自己,還掙了大錢,動了養尊處優的某些人的利益,那還得了啊。羨慕嫉妒恨啥結果?


用戶2160165381992


哈哈哈哈,那樣估計要餓死一大堆大師了。[大笑][大笑][大笑]


平常心想入非非


不管有沒有郭德綱,主流相聲團體如果改為自負盈虧,他們全部的人員一個都養活不了自己,從前、現在、將來都是。

郭德綱走紅之前,相聲已經瀕臨失傳

在郭德綱走紅之前,中國的傳統相聲已經一片哀嚎。本來有很多人從小出生於相聲世家,喜歡說相聲,但卻沒地方說,賺不到錢,只得改行,要不然孫越也不會去動物園養大象。

後來,孫越因為認識了郭德綱,有機會進德雲社繼續說相聲,才改變了命運。

那時候,即使是體制內的相聲演員,有工資拿,但他們也沒有說相聲的地方了。沒有笑點,沒有好的相聲演員,觀眾不喜歡看。加上沒市場,慢慢沒有了傳承,老祖宗留下來的這門手藝快要失傳了。

主流相聲演員毫無奮鬥之心,完全就是混日子,從來沒想過為相聲做貢獻。而這幫人到今天仍然和以前一樣的心態,如果讓他們自負盈虧,他們很快會餓死的。功夫不行,還不認真,就不會有市場。

郭德綱走紅之後,主流相聲更沒市場

郭德綱走紅以後,相聲界才有了主流和非主流之分。主流相聲就是拿著體制內工資,過一天算一天的所謂著名相聲演員,而非主流就是郭德綱帶領的德雲社,完全草根班子,自負盈虧,沒人發工資。

郭德綱是自己賣票吃飯的,所以他表演很賣力,才會創造一些比較俗的段子來迎合觀眾的需求,但有笑點也有賣點,觀眾喜歡。所以他越來越火,商演很有市場。

而主流相聲就不一樣了,他們始終不求上進,風格又不改變,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說一些歌頌類型的相聲,遠遠脫離了民眾,所以一直不受歡迎,更沒有市場。

現在的年輕人紛紛喜歡相聲,就是因為德雲社,聽相聲只聽他們的。儘管相聲很火,實際上是一種虛假繁榮,因為德雲社沒有競爭對手。雖有一些其他民間團體興起,但他們比德雲社差的太遠,很多人到今天仍然養活不了自己。

而主流相聲也有在搞巡演,但他們都是政府補貼的,靠自己一張票都賣不出去。

前段時間,某京劇院的院長就爆料,現在國內的京劇院,沒有那一個不靠政府補貼能養活得了自己。唱戲和相聲都是相通的,相聲也一樣。

目前看著德雲社的商演門票賣的很火爆,但讓那些主流演員隨便拉一個人出來開專場,絕對開不起來。所以那幫人才死皮賴臉待在體制內,不敢出來,因為他們怕丟飯碗。



主流一直打壓郭德綱,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主流相聲演員明明比不過郭德綱,卻又不甘心,一直在想辦法打壓他。最近德雲社的幾場風波就能看出來,郭德綱搶了某些人的飯碗和江湖地位了。

但是,德雲社是民心所向,別人越打壓,德雲社越火,觀眾越支持。從此以後,苗阜、姜昆等人名聲掃地,包括那些所謂的京劇名家,他們更不會有市場。



苗阜帶領的青曲社,接下來的生存都是一個難題,實在太招人反感。

主流相聲演員心理太陰暗,拿著納稅人的血汗錢,不幹正經事,還欺負別人,遲早有一天會被淘汰掉。只有郭德綱這樣的,真正把觀眾當衣食父母的,才能長久發展下去。


R娛記


為何稱其為“主流相聲演員”,就因為他們是體制內的演員,拿著國家的工資,在國家的專業團體,就要肩負起國家賦予的文藝服務於政治的工作使命。所以他們創作和表演的終極目的不是以市場為導向的,作品上有諸多限制,沒法去迎合市場口味,這類演員只能圈養。常言說,屁股決定腦袋,在體制內的主流相聲演員不說或者很少說傳統活,所以傳統段子,傳統戲曲雜類,包括本工太平歌詞是不是必修的專業課程,傳統基本功也就差了一些。他們的工作是要完成單位組織上的工作任務,比如主題晚會,送溫暖慰問等等,不是商演,只要規規矩矩把作品演完就可以了,只要會一兩段相聲,就可以演出好幾年,觀眾是政府,單位組織的,也不需要考慮門票和上座率。相聲行業本身從業者就不多,各專業團體給的編制也有限,就這麼一小撮人卻代表了一個行業甚至曲藝領域,自然除了正常演出外,地方,單位上還能兼任一些領導職務,很大一部分精力就要分散到職務工作上。綜上原因導致了主流相聲新人進不來,老人沒進步的大趨勢,讓相聲行業沒落。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讓主流相聲團體改買票自己養活自己是個不成立的問題,體質不改革,如何市場化?不符合市場規律,能賣出票去這不是就是奇談了嗎?客觀說,現在體制內的主流相聲演員基礎起點都是很高的,如果真的要是放開了讓他們去創作和表演,不敢說個個都行,但至少會有一部分人絕對能適應的了,而且不會比德雲社的二三代演員差,只是人家端著鐵飯碗,幹什麼吆喝什麼,犯不上砸了自己飯碗去自謀出路。不管如何詬病主流相聲,只一點,他們把郭德綱排除在體制外絕對是相聲的一大幸事,如果當年真的招安了,也應了郭德綱一開始就混體質的初衷和理想,那麼世上真的少了以為相聲奇才。老郭有現今的成就,德雲社能夠開枝散葉繁榮相聲,都是主流相聲和體制逼出來的。引用老郭的一句臺詞,“他們負責歌頌,我們負責搞笑,”分工不同都是為人民服務,挺好的。


劉軍易溯科技


主流相聲演員改為自負盈虧,能否養活自己?那就看他們可不可以吃苦受累,因為拿工資的日子很舒服,不用考慮吃飯穿衣等問題,而且還很高冷,見不得民間藝人們那麼拼命。

關鍵在於自身利益問題,有一天必須這樣的新政實施,他們也就認頭:不拼怎麼養家餬口?主流的生活是這樣,演出歸演出額外有補貼,工資是工資,有級別的還有級別補貼(而且不低)。

吃慣了公家飯的人一但失去這些待遇,估計都得抓瞎,再加上平時不考核業務,有的沒的、掙的錢一分也不少,一但失去所有國家給的津貼,只能喝西北風,要不然學習一下德雲社自給自足試試。

想慣了清福鴻福怎麼願意自食其力?這就是為什麼主流界對於業務不用鑽研,成績也不突出的原因之一。回答:夠嗆……離開現成的白拿工資的日子,就是靠自己養的活自己,憑藉沒點真本事,也養不活他的家人!





蘭竹ZLZ


真到那時,他們“高雅”和“三俗”的標準馬上就變了。他們會齊聲高喊郭德綱的相聲是“雅俗共賞”。


彤彤老爺


什麼叫主流相聲,我不知道。我就覺得郭德綱的相聲就是好,它既能給人帶來歡樂,又能學到很多生活當中學不到的知識。你在主流得有人看,沒人看,叫什麼主流(腫瘤)?


心存感恩18


國家應該把所有的演出團體都要推向市場化運作,自食其力。國家不養閒人,使每個藝人都有緊迫感,這樣才能提高文藝水平,才能推動文化產業的良性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