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相聲兩“反三俗”但德雲社依然一家獨大,隨即有人發文說“相聲完了”,你信嗎?

九月晴天


以下是我個人觀點。

我不知道什麼是主流相聲,也不知道三俗的定義是什麼。我只知道郭德綱的相聲是我每天晚上睡覺前必聽的。我也知道我身邊的人也是每天晚上睡覺前要聽的,包括我50多歲的表姐也常說不管白天多累不管晚上多晚睡覺,都要聽上幾段郭德綱的相聲才能入睡。我覺得這就是好的相聲演員,讓大家愛到骨子裡的人。

我今年快40歲了,1981年出生的。在我的印象裡,小時候聽過侯寶林大師的相聲,聽過侯耀文先生的相聲,聽過馮鞏牛群的相聲,聽過馬季唐傑中的相聲,聽過石富寬的相聲。但是那都是很久遠的記憶了。好像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事情。在90年代中後期也就是我十七八歲以後一直到我差不多30歲之間也就是2010年前這十年間真的沒有什麼相聲演員讓人一直記得。那個時候德雲社雖然成立了但是沒有現在有名氣,郭先生也沒有現在有名氣。一直到後來那些所謂的主流媒體,那些所謂的大家都抵制郭德綱的時候,我才開始看他的相聲,才不能自拔。雖然沒有經濟條件聽現場,但是我會從電視上看,從網絡裡找視頻看。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的經歷。但是我只想說,能讓人記住的並且喜歡的才是最好的。現在相聲團體和相聲演員也不少,但是能讓大家像喜歡德雲社裡的演員那樣喜歡其他相聲演員很少。


固執的安冉


說相聲完了,我是不信的。等新週刊完的那一天,相聲都還沒完,立貼為證,讓時間來檢驗。

這個作者為了寫文章看了很多書,收集了很多資料。不過我敢肯定,這個作者基本沒怎麼聽過相聲,特別是德雲社的相聲。

小辮兒張雲雷一首探清水河,今年火得不像話。粉絲們拿著熒光棒聽相聲,把這幫人急得跟什麼似的。這個專家說,探清水河是窯調;那個媒體說,要做偶像就別說相聲了。新週刊更狠,直接在生死簿上對相聲畫了叉,拖往菜市口斬首了。

相聲要完了,曲協主席也不會答應。相聲完不完,媒體說了不算,專家說了也不算。人民群眾說了算,觀眾會用腳投票。

相聲藝人能夠靠自己的手藝,紮紮實實得到觀眾喜歡,不是一件好事嗎?張雲雷如果只是好看,絕對達不到今天的成就。

小辮兒從一個太平歌詞老藝術家蛻變成小鮮肉,也不是一蹴而就。德雲學藝十餘載,練就一身好武藝。沒有一點真功夫,郭班主是不會放他出來的。

文章還拉上了德雲女孩。這個作者不知道德雲女孩有多努力,鎖鈴囊、乾坤帶等曲子,大段大段的背,在傳統曲藝如此衰落的今天,這難道不是一件大好事嗎?

接著說到岳雲鵬,作者還停留在五環之歌、“說學逗唱”只佔一個忠字,這些好幾年前的判詞。

看過2018年11月岳雲鵬孫越北展專場的人就會知道,岳雲鵬不知道比幾年前進步了多少?

八扇屏、拆西廂、送情郎、一回生二回熟,哪一個不是場面火爆,嶽孫二人表演張弛有度,與觀眾互動親切自然。

這些都是岳雲鵬努力的結果,他對得起觀眾的那份厚愛。我都看感動了,小嶽真的進步了,還沒有忘掉自己的初心。

再來說說郭德綱和德雲社。

當初人家在山下要往上爬的時候,有人就橫擋豎攔。如今人家終於爬到山頂了,自然看到了更廣闊的天地。自己不努力還怪人一家獨大,很讓人無語。

相聲自古就是一門接地氣的藝術,通俗點觀眾喜歡。那些喜歡高雅的去聽話劇、聽古琴好了。

反了這麼多年的三俗,反出什麼成果了沒有?一個能打的沒有,把自己反到人民群眾的對立面,好尷尬。

相聲從衰落到今天能有一席之地,郭德綱當然功不可沒。至於他和馬三立、侯寶林比怎麼樣,就留給後世評價。

現在市場上只有一家德雲社,危機感肯定是有的,德雲社之後呢?所以這些年,郭德綱主要重心放在培養學生、為學生鋪路上了。即使郭德綱死了,也有人能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能為相聲續命,郭德綱也算功德無量。

有人很懷念04年、05年的郭德綱,我也很懷念,但我們不能苛求一個演員永遠保持在巔峰期。

我現在倒是很期待六十歲的郭德綱,他那個時候也折騰不動了,看會不會出現又一個高峰,至少把濟公傳之類坑填了吧。

一個人,有很多人喜歡你,就有很多人批評你。在掌聲、批評聲面前,張雲雷、岳雲鵬應該冷靜下來,多磨練自己的基本功,拿出更多的好作品,奉獻給喜歡的觀眾。


黑貓視界


主流相聲第一次反三俗是在2007年,那時候的郭德綱剛剛火起來,大眾非常喜歡這個相聲作品貼近百姓生活又接地氣的小黑胖子!最火的時候200人的劇場坐了400人,就差賣吊票了。觀眾在聽相聲的時候都不敢去廁所,因為一回來就會發現座丟了。這個時候就有人舉報過郭德綱,後來郭德綱不敢多買票了,因為多一個人會被罰款2萬元的。


主流相聲界在對郭德綱進行各方面的圍追堵截後,發現收效甚微,郭德綱反而越來越火了。於是就有人提出,德雲社的相聲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的現象,於是反三俗就應運而生了。

德雲社也因為反三俗而進行了停業整頓,電視上不讓播的在相聲中就不說了。不過,經歷過第一次反三俗的德雲社反而越來越受廣大相聲迷的歡迎了。


如今,德雲社在相聲界一家獨大,難免會有人心聲妒忌,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所謂樹大招風,德雲社以後還會面臨第三次、第四次反三俗……

有人說“相聲完了”更是無稽之談,相聲不但沒有完,而且還有復興之勢,如今的年輕人願意花大價錢進劇場聽相聲;各地相聲社團遍地開花,不都是在說相聲的春天已經來了嗎?


於小小


謝敬!

郭德綱扛著所謂的三俗相聲,一直撐到今天,也實屬不易,今天看來德雲社是火了,不僅能掙到豐厚的財富,還贏得了名譽尚好,不得不承認,郭德綱是成功的,當你看到郭德綱坐在評論席上,有時覺得郭德綱德雲社的相聲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正逐步的被廣大觀眾所喜愛,

因為它能夠給我們帶來了笑聲,在我們什麼都不缺的時候,能讓我們一笑,實屬難得,今天我沒有權力指責誰,

僅個人認為!相聲本就是雅俗共賞,葷素搭配的,說學逗唱裡的“逗”是它的本,不說點兒昏俗的話,你能樂嗎?!這就是說,也沒有必要抨擊德雲社的相聲都是三俗的,

尤其是在我們新時代,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就有可能新的東西隨之取替舊的傳統習俗,打破墨守成規的模式,未必不好!

其實郭德綱的相聲也不是俗的不可救藥,能時不時的加一點俗,渲染一下氣氛這也是劇情的重要環節!調侃一下,施展一下誇張的手法與表情,能把你逗樂了,這才是相聲的魂!

如果郭德綱把相聲小品的內涵多加一些正能量,減去一些俗的東西,稍加修改,完美呈現給我們廣大觀眾面前,喜聞樂見定會大快人心!不但拯救了相聲,還要發揚光大!


有說“相聲完了”的,那隻能是秋風瀟瀟!再回首,已成往事!歷史的車輪是滾滾向前的!是凡在法律允許的框架之內的,我們都是擁護的!不必驚乎!!



我的回答完畢!(謝友!謝閱)🙏🙏!


轉運中的幸福


首先說相聲完了,不太相信,你看德雲社的相聲有多紅火,國內,國處商演,到處都滿坑滿谷的,他們有l億兩百多萬的龐大粉絲團′,這足以說明,有多喜歡他們的相聲,別總是把三俗掛在嘴上,做出點成績來,有個好的良性競爭,也是對相聲事業的促進和發展,不是隻有你們老幾位是高雅的,那麼龐大的粉絲團的粉絲們,不都是三俗之人,也都是和你們一樣都是高雅之人


用戶109626732230


我感覺這就像是美國和中國的關係,郭德綱就好比是中國,姜昆就好比是美國,不斷的給中國找事,就是見不得中國強大起來,這也不對那也不對,到處打壓,就是不想讓中國強大,超過自己,郭德綱一路走來,真心不易,這幾年身體不好,心情一直不好,自從看到郭德綱的相聲,我發現我心情好多了,所以我迷上了相聲,每天必聽一段,慢慢的喜歡上了德雲社,喜歡上了岳雲鵬,張雲雷,張鶴倫,等等,現在不管遇到什麼事,也不心急上🔥了,也不鑽牛角尖了,遇事也想開了,也不生氣了,身體也好了,能吃能睡的,每天開開心心的,生活才有了樂趣了,不過看到德雲社不段的被排擠,打壓,為德雲社感到不公


散散步274226706


要不是郭德綱,相聲早就完了。以前的馮鞏為什麼不說相聲?劉威為什麼不說相聲?于謙年輕那會只是客串相聲,說白了,要不是郭德綱,哪兒有這麼多人知道相聲。現在相聲看著有積極的趨勢,那些個所謂的藝術家,所謂的前輩出來bb了,特麼相聲沒落你們在幹嘛?更有甚者還出言或者動用關係壓制郭德綱。這些人真特麼有臉啊,一個個人模狗樣的,你哪怕不支持郭德綱,好歹為相聲事業添柴加火啊!看著人家賺錢眼紅了,然後一逮準兒上電視開始各種作範兒,相聲在你嘴巴你說出來到底怎麼樣心裡沒點數?

人心不古,只要有利益,絕對有矛盾。何況本來已經夕陽產業的相聲。

縱觀老郭一路走來,學到的傳統機巧以及沉澱的底蘊,是那些所謂的藝術家能比的?一天天不尋思怎麼說好相聲,怎麼樣服務大眾讓觀眾開心笑,就特麼尋思搞死做大的同行。這些個垃圾,真特麼噁心。

有能力的活的狼狽,沒能力的站在制高點道德批評,指點江山,各種抵制。郭德綱也說了,就算有一天德雲社不在了,那些個相聲名家依然賣不出票去。本來死水一潭,因為老郭泛起漣漪,如果連這點動靜兒都要抹殺,那所謂的傳統相聲可能到我們下一代就沒機會欣賞了!


娛聞早茶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問一個問題:你們覺得二人轉屬不屬於三俗?

先來科普一下,什麼叫“三俗”,三俗即庸俗、低俗、媚俗。

在我看來,二人轉似乎更符合三俗的標準,但你知道二人轉是怎麼在全國火起來的嗎?是因為姜昆。
姜昆因為看了趙本山的表演後,被逗的前仰後合,便把趙本山介紹到了中央臺,才使得趙本山能夠有相當長得一段時間出現在春晚的舞臺上,也把本來只屬於東北範圍的二人轉帶到了全國。二人轉的火,姜昆功不可沒。

那他們為什麼不批二人轉呢?可能有人會認為都是說相聲的,所以會更加嚴格的對待。這些說出來你信嗎?不過就是看不得別人火罷了。


德雲社能發展到今天的規模,確實不容易,而且德雲社也在不斷的汲取新鮮的血液,不斷完善自己,才讓德雲社有了良好的觀眾基礎,也是因為現在有如此龐大的根基,德雲社才不會在主流相聲三言兩語之間崩塌,而且德雲社不會去限制其他的相聲,所謂一家獨大,那是人家的本事,有本事你也大個看看。

倘若德雲社真的完了,沒有可以與主流相聲抗衡的,那相聲才是真的完了。


菩提是隻貓


個人覺得吧,沒有郭德綱,相聲可能零幾年那會就完了。

我是零九年開始聽郭德綱的相聲,從他身上找到了以前中央電視臺放的老前輩們說的相聲的感覺。到後來再聽老郭的單口,就更一發不可收拾了。最早聽的是善惡圖和槍斃任老道,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後來又聽我叫白小平,君臣鬥,探地穴,槍斃閻瑞生,白宗巍墜樓,今古奇觀,馬壽出世,張廣泰回家,張雙喜捉妖,濟公傳,醜娘娘,等等。善惡圖聽了有不下十遍,老郭相聲說得是真好。



一一寶寶他爹


不足為奇,分工不同而已。有人負責開會、批判、反三俗,然後將發言稿發表在行業融媒體上,然後散會、各回各家、各找各媽,月初記得領薪水。

民間相聲團體要靠賣藝生存,觀眾為衣食父母,不得不起早貪黑、苛刻鑽研藝術、賣命演出,為的就是對得起觀眾的票錢。

觀眾眼睛是雪亮的,分得出好壞,花錢賣票都是心甘情願,為的是圖個樂。你反你的“三俗”,不妨礙我聽相聲就行。因為錢花得值,慢慢的就捧除了一枝獨秀的德雲社,市場規律使然。

2005年以前,德雲社默默無聞之時,表演的也都是很“三俗”的傳統段子,怎麼沒人想起要反三俗呢?郭德綱一夜成名,就招來了指責和謾罵。是真心反三俗呢、還是既得利益受到了威脅?

德雲社全球商演大獲成功,並首次登陸英國倫敦脫口秀劇場,張雲雷在國內開啟了“熒光棒相聲”之旅,紅得發紫。這時,又站出來“反三俗”,真中了郭德綱那句話:哥哥反的不是“三俗”,而是寂寞!

有人發文說“相聲完了”嗎?確實有,前幾天還看過一篇文章,洋洋灑灑估計得有幾千字吧,最終的結論就是:相聲必亡。理由很符合某些主流的腔調:相聲被德雲社之流的三俗藝人帶入了死衚衕。

不要懷疑這是水軍所寫,真正的水軍也就知道破口大罵郭德綱,肚裡沒什麼墨水。應該是某位“專家”或“學者”當了槍手,而我們的土地上最不缺乏的就是這類“專家”。

其實“專家”說的也有道理,相聲確實必亡,歷史上也沒那門曲藝能流傳千年,更何況相聲原本就是街頭文化。時代發展及更替,淘汰和演變很正常。

可是“專家”忘了一點,自己根本看不到“鏗鏘有力的論點”成為現實,反而很快化作

一抔黃土,而相聲還在繼續前行、傳承。

想想都覺得很滑稽,你指著一顆樹詛咒其必亡,最終成為了大樹的有機肥料,甚至轉世投胎成了大樹的樹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