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連打15個電話,向吳京拋來橄欖枝,吳京該去好萊塢發展麼?

用戶63863092660


該嗎?不該。吳京不該去好萊塢發展,而且他也不會去好萊塢發展。

好萊塢是什麼類型的電影?商業片啊!

吳京拍的是什麼類型的電影?愛國片啊!這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而且吳京打的是一張感情牌。說白了,吳京導的電影之所以好,有兩個主要原因。


第一是主打愛國情懷,剛剛上映的《攀登者》就是如此,畢竟這部電影是一部獻禮片,歌頌前輩的偉大精神無可厚非。這是很正常很好的一部電影,票房不高主要還是因為前面有《我和我的祖國》以及《中國機長》壓著呢!如果《攀登者》沒有和這兩部電影一起上映,我認為票房肯定會很高。


年初的《流浪地球》也和愛國沾邊,而且它也是吳京一戰成名之後的第二部電影,大家都是奔著吳京過去的。但是不得不說的是,作為一部科幻電影,在好萊塢可能算不上什麼,但是在我們這裡絕對是質量最高的科幻片。“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這個稱號可不是白叫的,只不過後來被別人關上了而已。

吳京最出名的《戰狼2》,那可真的是實打實的愛國片。相信很多人在看到軍艦把“家人”們接回去的瞬間都哭了。感情戲很飽滿,這也是它口碑持續發酵的原因。

吳京電影之所以好的第二個方面就是電影拍的確實不錯,動作戲是一個超級大賣點。

但是仔細想一下也能夠發現,就算吳京的電影票房很高,但是在當導演這方面,吳京還只能說是一個門外漢,想要達到八大導演的水平,還需要時間磨鍊,這就體現在很多人吐槽《攀登者》裡的感情戲上。

所以,如果吳京真的去了好萊塢,也只是演電影,那邊不一定會讓他當導演。而好萊塢看中的也是吳京身上的商業價值,說白了還是想賺我們的錢。就憑這一點,吳京就不該去。



當然,吳京也不會去,因為吳京拍電影可不僅僅只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導演夢,更大程度上是為了能夠將我們的電影產業發展起來,賺錢只是次要的。

我是七條娛聞,關注我,帶你撩最野的八卦

七條娛聞


好萊塢是商業電影的聖殿,本質上就是誰能搞錢就跟誰走,隨著中國資本的大量滲透,中國觀眾的電影市場越來越大,好萊塢的製片公司膝蓋開始軟了,以前中國最頂級的演員過去,也只能夠跑個不到一分鐘的龍套,回來就能吹噓自己是好萊塢頂級演員,而如今完全反轉。



把時間推回二十年前,張藝謀只能通過那種禁忌體裁才能得到國外電影的關注,成龍李連杰只能通過跳一個又一個危樓才能夠得到為數不多的放映屏幕,遠遠不如有本土支持的文藝片排片量,那個時候真的是慘兮兮的,但是樣樣不如別人,也實在沒話可說,再把時間推回到十年前,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中外合資片,亞裔人種出現的越來越多了,包括電影取景和裝飾,製作方也越來越討好中國觀眾,再到後來,中國公司的廣告也集體刻在了《變形金剛》系列和《速度與激情》等等經典影片中,這也是實力的體現。




一直到吳京《戰狼2》自導自演的爆發,才讓老外正確正視了中國電影的崛起發展,老實說,老外之前看不起我們的電影,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做的確實不咋地,另一方面是我們太喜歡跟從觀眾的需求了,圈錢的嘴臉太明顯,請幾個貴點的流量明星就能賺到更多的錢,完全忽視了電影的藝術性,《戰狼2》確實是一部很硬核的軍事片,票房也打進了全球電影史上前100,可以說得到了別人的尊重,吳京確實是很爭氣,所以別人願意給他拋了橄欖枝。



吳京應該去好萊塢發展嗎?我覺得未必,好萊塢的電影產業太成熟了,什麼東西都是製片人說了算,像張藝謀這樣的國際導演,都得聽製作人安排,不能自己隨意更改劇情走向,你看《長城》虧的跟什麼一樣,更何況是去做演員的吳京了,去了也只不過是因為他的臉討好中國觀眾,他自己發揮的空間很少,甚至可能說沒有,要認清楚好萊塢的本質就是利字為先,只有中國的投資,還有中國的導演,才能拍出中國特色的東西,如果什麼都是好萊塢式的,那框架是人家的,拍出來的東西也是人家的,只不過是一個分身的賺錢工具而已,所以我覺得他現在的優勢就是,做自己,好萊塢已經不再那麼高高在上了。



炭燒的菠蘿


《戰狼2》破46億了,看到這個數據大家有沒有很開心。劍指50億大關,指日可待。如今吳京創下了中國電影的新紀錄,同時還是話語電影全球最高記錄,以單一市場的票房表現來看《戰狼2》目前46億元人民幣(6.9億美元)的成績,已經進入全球前三甲,暫時排在全球第三位,這麼輝煌的成績,想必當初吳京拍《戰狼2》的時候自己也沒有想到過吧!

《戰狼2》如此火爆的票房表現,令gu國人振奮。但是卻令在太平洋另一邊的好萊塢開始擔憂了。美國《福布斯》雙週刊網站發文稱:好萊塢擔心如果中國自己能產出與好萊塢大片同等規模的商業大片,那麼好萊塢大片在中國的吸引力可能會下降。

很快,好萊塢精明的電影片商盯上了吳京。

近日,據在《戰狼2》中出演反派boss“老爹”的演員弗蘭克·格里羅透露,最近幾天他連續接到15個從好萊塢電影公司打來的電話,問“吳京會說英語嗎?”

面對好萊塢拋來的橄欖枝,吳京是怎麼想的,他是否該像當年的成龍、李連杰、周潤發一樣,去好萊塢發展?

以目前中國電影的市場環境和發展局面,早已和當年李小龍、成龍、李連杰和周潤發闖蕩好萊塢時大不相同。不僅中國內地電影市場已經躍居世界第二,而且中國電影在資本和技術硬件層面上,已經並不比好萊塢落後多少。在資本層面,好萊塢反而需要中國資本的支持。

但是,中國電影與好萊塢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人才、制度、觀念等軟實力方面,要知道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目前尚佔據世界主導地位的層面,這並非一朝一夕之功。

不管怎樣,中國電影早已過了單槍匹馬闖蕩好萊塢的時代。我們的頂尖電影人一定要具有國際視野,多與好萊塢和其他先進國家的電影人合作,學習他們的技術和經驗優勢,可以多多合作,但不一定需要去好萊塢發展~

用國際視野和頂尖技術,拍出反映和體現中國人生活和精神的電影,讓中國電影儘快走向全球電影市場,這才是吳京等中國優秀電影人的使命。


嗨聊爆炸廳


我認為吳京可以接幾部片,露個臉,混個臉熟,賺個人情,至於在好萊塢發展,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了!

舉幾個例子:

成龍,國家一級演員,大中華區影壇和國際功夫影星,在全球都有著很高的知名度。1982年,成龍便開始打入好萊塢市場。但他邁向國際之路並不順利,他首次進軍國際的作品是《炮彈飛車》,可惜票房失利,令成龍要相隔多年才再闖好萊塢。直到1994年,《紅番區》在美國上映,創下高票房紀錄,這才使成龍受到好萊塢的青睞,從此正式跨入好萊塢的大門。但成龍之後在好萊塢主演的多部電影,都遭到了票房的滑鐵盧,只有《尖峰時刻》1、2、3部,才獲得了不錯的口碑和票房。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並不好走,他自己也表示,其實好萊塢並不是他的天下,只有回到香港自己才是如魚得水的。但憑著自己的努力,成龍在2016年獲得了好萊塢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算是得到了好萊塢的認可。近些年,隨著國內電影市場的日益繁榮,成龍已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國產電影上,已與好萊塢漸行漸遠。

李連杰,號稱是“功夫皇帝”,其主演的《少林寺》《方世玉》《黃飛鴻》系列等,都是我們熟悉的功夫電影。李連杰也一度踏入好萊塢的大門,拍過致命武器4、致命羅密歐、龍之吻等中小成本的影片,但都不賣座。李連杰也曾說過:中國動作演員這些年在好萊塢努力打拼,現在最多也就是在C級片、B級片上下晃。可見,中國演員在好萊塢並不好過。近些年,李連杰迴歸中國電影,並在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擔任獨立董事。

周潤發,我最喜歡的香港演員之一,演技不用多說,其塑造的賭神、小馬哥等經典形象,至今依然被不少電影人模仿。發哥在上世紀90年代也嘗試進軍好萊塢,主演了幾部中小成本電影《替身殺手》、《再戰邊緣 》、《安娜與國王》,都以票房的失敗而告終,發哥的好萊塢之路也進入低谷時期。這時,一部影片改變了發哥的窘境,那就是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該片獲得當年奧斯卡十項提名,並最終捧得最佳外語片等四項獎項,將華語電影帶入一個口碑上的新境界;而在票房上,《臥虎藏龍》更是以北美票房1.28億,全球總票房2.13億美元的成績掀起了華語影壇新一波武俠電影風潮,樹立了華語電影票房的新標杆。發哥也開始明白,還是華人電影世界最懂他,還是中國的電影可以讓他大舒拳腳,於是他決定重新回到中國,重新開始拍起中國電影。


通過以上三位中國電影大咖的好萊塢經歷,也許能夠說明中國演員在好萊塢的發展窘境。

畢竟好萊塢是美國的好萊塢,是西方人的精神殿堂,中國影星再優秀,也是外來文化的標誌。西方觀眾漢堡、披薩吃膩了,偶爾點個中餐換換口味還行,讓他們一直吃,他們可不習慣。

況且隨著中國電影的蓬勃發展,中國現在已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並且趕超第一的趨勢。中國電影需要自己的代言人,需要自己的標杆,而吳京作為近年來拍主旋律電影的第一人,我認為其有資格扛起中國電影的發展大旗,帶領中國電影走向更大的輝煌!


電影淘克斯


其實吳京並不需要去好萊塢發展。吳京作為當今中生代影星、功夫明星的代表人物之一,從出道至今已經有20年,無論是之前的功夫小子還是現在的鐵血硬漢,吳京皆保持了自己的特色。雖然在前半段歷程中吳京的發展並不是很順暢,然而隨著《戰狼》系列的上映,吳京更是成為了當下最紅的明星之一。



《戰狼2》不僅點燃了國內觀眾的愛國情懷,更是打破了國內電影的票房記錄,這也說明了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吳京的電影之路是正確的。如果吳京願意在國內電影圈持續發展,他必然會走愛國題材和軍事題材的路線,這也是他能獲得流量、人氣和票房的關鍵。


但是,吳京的電影模式並不適合好萊塢。好萊塢經過多年的類型片發展,電影票房更傾向於大IP 與大製作,像戰爭類的電影早已經在美國不吃香。而且去了好萊塢之後,吳京的體格在西方人以及硬漢叢生的好萊塢並不突出。最後在類型取向上,好萊塢是製片人中心制,即便吳京是一部電影的導演和主演,他也沒有話語權。

鑑於國內的受眾群體和愛國情懷,吳京在這一兩年內拍攝《戰狼3》也是大概率事件,畢竟有票房、有人氣,後面吳京當然也不必去好萊塢看別人的臉色了。


關注頭條號小俠萬人敵,我陪各位一起聊影視娛樂動態。


伯德小姐


一,好萊塢不會打電話。好萊塢是個地名,hollywood的音譯,就像上海不會給賈斯丁比伯打電話一樣。

二,正常人不會連續打十五個電話給同一人。電話裡已經拒絕了,剛掛就又打電話問同一問題,神經不正常。

三,連打十五個電話恰恰是誠意不足,只為試探。給重要的人打電話,事前必有多番預案,甲方案不行馬上來乙方案。打了十五個電話,即使每次都有加價,更顯得誠意不足,為何當初不一次給足誠意價呢。

四,打電話的人地位不高做不了主。每一次電話代表一個新方案,可見打電話的人無法在吳京拒絕後現場拿出新方案,而只是一個聯絡人角色,需層層請示幕後金主。

綜上:一個做不了主的無名小卒(好萊塢打電話,連公司名字都沒有)十分不禮貌(連續打電話)地給吳京打騷擾電話(價錢低地位低),我是吳京才不理。


人人踢豬


好萊塢電影無疑代表了全球最先進的電影產業。時間倒退五年,國內有多少一線明星擠破頭也要去好萊塢打個醬油。但現在,中國電影市場已經成為全球發展最迅猛的市場,好萊塢片商紛紛來到這裡掘金,將橄欖枝拋給中國明星。吳京的電影《戰狼2》去年暑期檔成為華語影史票房冠軍,令好萊塢片商瞠目結舌。片中出演大反派的好萊塢演員弗蘭克·格里羅透露,他最近接到15個從好萊塢電影公司打來的電話,希望吳京去好萊塢發展。那麼吳京該不該去呢?

仔細看了其他人的回答,有的支持他去一展國人威風,有的則完全不希望他去,說為什麼要給他們面子。但其實這件事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回顧之前去好萊塢發展的明星,除了李小龍和成龍之外,周潤發、李連杰、楊紫瓊等都是曇花一現。而如李冰冰、范冰冰、楊穎、吳亦凡等等,不過就是隨便露個臉,需要他們的票房號召力罷了。因為在好萊塢電影的語境中,並沒有太多好的角色能留給華語明星。李小龍和成龍的成功都是趕上了香港動作片的巔峰期,好萊塢需要他們的功夫秀吸引票房。如今香港動作片式微,華語明星很難在角色類型上有更好的突破。好萊塢之所以看中吳京,一方面是他在華語影壇的影響力,另一方面當然還是他的功夫。這種邀請真的很簡單粗暴。

不過也不能因為邀請簡單粗暴,就簡單粗暴的拒絕這個機會。如果說好萊塢提供的劇本和角色是有所突破的,吳京當然可以去嘗試一下。和過去不同,現在因為中國電影市場的影響力,華語明星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主動權,角色好就接受,角色不好就拒絕。吳京這樣有實力的男演員,為什麼不能去好萊塢展示一下如今中國明星的風采呢?


捕魚小分隊


好萊塢就一定好麼

不可否認,好萊塢出品,電影票房大多有保證。因為好萊塢是面向世界的,背後更是有諸多大老闆,媒體的支持。吳京去了好萊塢,可能會讓更多人看到他的身影,賺更多的錢。



然而。正因為是好萊塢,吳京在中國的電影地位不等同於世界上地位。他有可能不再是電影導演,他沒法再能按照自己的心思拍電影,他可能不會被世界人民所重視。




好萊塢是個平臺,但中國這個平臺一樣不小

!!!!!

?????

一,市場的問題。

雖說好萊塢是世界的,但每年好萊塢能進入中國的能有幾部,除了一些特別優秀的。並不是隨便一部都能進來,廣電總局還是要保護中國的電影市場的。

而,在中國的話,只要電影賣點好,宣傳正能量,演技精湛。國人自然會看,而且,就像《流浪地球》一樣,國家都挺你。還能不火咋的?



二,國外拍電影也要外語差不多的好吧

在國外拍電影,我覺得比在中國要麻煩,語言的溝通是個問題。不是每個演員,外語都很牛逼。

此外,花費時間在語言的交流上,還不一定能有成果。為啥還要去國外呢?並不是人人都像成龍大哥一樣,走向世界的。

三,國內照樣不差勁。

因為中國這些年電影正出於起步,騰飛的階段。而且,大家也都不缺一顆愛國心,只要自己電影拍的好,國人肯定先挺自己的電影。

誰沒有一顆小心心呢?

國內有著巨大的潛力,未來,誰說不定,中國也有自己的中萊塢呢?所以,國內其實也蠻好的嘛。




當然。這只是我的看法,我們都沒法代替吳京做選擇。但我覺得,他會留下的。





月下清風黑小魚


其實看看現在整體的形勢就不難得出結論,吳京還是應該留在國內發展。

首先,看看之前去好萊塢發展的中國演員,除了成龍是成功的,其他人的發展都不是很如意,即使周潤發、李連杰、楊紫瓊等人也並不能算作成功。

其次,吳京在《戰狼2》之前的人氣本就不高,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更是幾近為0,所以他去好萊塢發展也只是出演一些小配角,這樣不僅不會在好萊塢獲得良好的發展,還會失去在國內取得的成就。

再次,好萊塢之所以邀請吳京並不是因為看中他這個人,而是想借著他的熱度來賺取中國觀眾的票房,現今社會流量就是錢,所以他們並不是誠心邀請吳京去好萊塢發展。這點和李連杰受邀出演《敢死隊》,景甜受邀出演《金剛骷髏島》等等都是一樣的。

最後,現在我們國家無論各方面的發展都是突飛猛進,電影業也不例外,而且我們國家近幾年的電影市場那麼火熱,為什麼要放棄這麼好的資源去好萊塢呢?再說句俗點的,其實也是更實際的,哪裡還有比我們國家現在的電影市場更賺錢的麼?

所以說,明智的選擇就是留在國內,現在已經不是以前了!


九米媽媽


親愛的們,這裡是今日頭條優質影視領域創作者【映畫臺灣】

1、如今的世界影視格局,和成龍周潤發吳宇森等老大哥開拓的好萊塢淘金潮,已經完全不同了!

當年,1990年代中後期,成龍、周潤發、吳宇森等華語電影人到好萊塢去闖蕩,雖然成績斐然,但最後還是打工而已

比如吳宇森導演在好萊塢拍了《斷箭》、《變臉》、《碟中諜2》、《風語者》等成功的好萊塢商業片,在好萊塢站穩了腳跟,但他也只是幫好萊塢的大電影公司打工,收了導演酬勞而已


後來,吳宇森先生覺得還是要做中國人自己的電影,所以成立了自己的電影製作公司,以自己的影響力,製作國際化的影片,比如《赤壁》《賽德克巴萊》《太平輪》等等,依舊被世界所矚目


成龍大哥也一樣,1990年代中期後受好萊塢邀請,拍攝了著名的《尖峰時刻》系列、《上海正午》系列、《神奇燕尾服》等,成為在全世界最受矚目的華人明星,但他還是隻是為好萊塢打工,直到後來他就要求成為《環遊世界80天》的製作人,才真正在好萊塢有話語權,不過大哥很有個性,最後還是回到自己最熟悉的華語電影發展,一樣延續輝煌


2 世界真的不同了,好萊塢邀請吳京,肯定不可能再是很多年前只為好萊塢打工的合作方式了,與其說吳京去好萊塢發展,還不如說是好萊塢和吳京合作,比較貼切


目前還不知道吳京和好萊塢的合作方式是如何的,但有一個女演員和好萊塢的合作軌跡,倒是可以看出如今中國演員和好萊塢合作的不同之處

那就是剛剛過了40歲生日的國際章章子怡


當年章子怡進入好萊塢的形式,是拍了轟動世界的《臥虎藏龍》,這其實是一部華人資本拍攝的片子,被好萊塢買了美國發行權,在美國推廣得特別好,章子怡就順勢進入好萊塢

後來她主演的《英雄》《十面埋伏》,都是如此的形式進入好萊塢,更為她在好萊塢打出名氣


章子怡在好萊塢的首秀是成龍主演的《尖峰時刻2》

之後以領銜主演的方式,出演《藝伎回憶錄》,當年,章子怡、鞏俐、楊紫瓊三位中國女演員,主演一部好萊塢投資的日本歷史題材電影,也是相當轟動呢

那個時候簡直是國際章的高光時刻啊,那一年的《名利場》找了當時最被期待的好萊塢演員拍了一個群照,中間就有章子怡,十年過去,中間很多人都成了巨星


但章子怡卻遭遇了人生低谷,那就是想自己在好萊塢拍片,由於資金等問題,得罪了人,才有2007年前後章子怡人生中的至暗時刻。於是,她離開好萊塢,回到華語影壇,勵精圖治,以《一代宗師》的宮二贏得大滿貫影后,在華語影展牢牢站穩超一線位置

儘管多年來,章子怡已經不靠近好萊塢了,但好萊塢自己卻找上門來了啊,2018年她出演了派拉蒙公司的《科洛弗悖論》,算是十年後重新回到好萊塢


不過,如今的章子怡和十年前的章子怡是截然不同了,因為世界電影的格局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好萊塢現在找中國演員,都是為了這個龐大的市場啊

於是2019年的《哥斯拉:怪獸之王》,也有章子怡

預告片裡的短髮真是好評


3 其實還有更厲害的,那就是如今的中國資本,進入了好萊塢電影領域,所以在演員的選擇方面,有更大的話語權。其中最值得一說的就是李冰冰,她去年和郭達斯坦森主演的《巨齒鯊》,就有中國公司參與投資,在全世界票房很不錯

據說李冰冰自己還參與了和漫威合作的《虎影俠》項目,如果這個電影能成功,那將是中國資本和好萊塢合作的新範例


所以,如果好萊塢發出邀請,吳京應該要去好萊塢發展,但不是普通打工,而是以自己公司投資合作的方式,拍攝擁有自己自主權的電影,藉由好萊塢的全球發行能力,在全世界上映,這個也可能是京哥樂於見到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