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演員有沒有上臺後忘記自己在說什麼話的時候啊?

圈外扒姐


相聲演員表演不同的段子,要背很多東西,在臺上輕鬆自在的表演不能露出背誦的痕跡,一時語塞忘詞是常有的事,關鍵是怎麼把它圓回來,變成一個大包袱,提升現場效果掩蓋忘詞的尷尬。

相聲貫口,比如地籍圖,哪怕背的再熟,大段的也容易忘詞,藝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背地理圖的時候到哪裡忘了就在那裡停,直接說最後一句,坐著飛機回北京,因為觀眾也不知道這地理圖到哪兒是一段,有一位演員在一次演出的時候就背,走清河,沙河,昌平縣,南口,青龍橋,康莊子,懷來,沙城,保安,下花園,辛莊子,宣化府,就忘詞了,得,我就坐著飛機回北京,哈哈

相聲演員忘詞觀眾有的時候是可以感知到的,比如張鶴倫有一年的封箱還是開箱,最後結尾要唱一首新創作的《小妹聽我說》,然後就忘詞了。我可以感受到他當時在舞臺上的緊張和尷尬,祈求的眼神看著郎鶴焱,但是可能郎鶴焱也不熟悉這首歌所以沒有辦法幫助他,最後張鶴倫強行唱了一首《妹妹來看我》找補回去的。


忘詞有時會收到意外效果,郭德綱于謙有一段汾河灣,于謙宿醉未醒,動不動就忘詞、串詞,郭德綱急的上竄下跳,比正常的更搞笑。


相聲本來就是輕鬆愉悅的,沒那麼嚴格,演員現掛的就很多,修補忘詞方法很多種,只要演員靈活應變相互配合,就能把節目順暢的表演下去。


平常心談娛樂


相聲演員上臺,或多或少出現忘詞現象。如果從未有過忘詞,要麼是理科學霸,要麼就是一直沒上過臺。

相聲演員忘詞現場一:

去年還是前年來著,岳雲鵬和于謙在臺上搭檔,一起表演相聲。

說了一段倫理哏,當時印象還是蠻深刻的。

說到一半,于謙回過頭來望著岳雲鵬,說道:“你想說什麼呀?”

小嶽嶽一臉尷尬,我好像忘詞了是吧?剛才說的都不成立啊。

于謙:廢話,你還這麼有理,把我都唬住了。

當時配合著于謙那誇張的表情,臺下樂成一片。

相聲演員忘詞現場二:

這個印象還是很深刻的,是于謙和郭德綱曾經搭檔的段子。

郭德綱:今個,我請您吃飯。

于謙:吃什麼?

郭德綱:吃番茄炒西紅柿......

底下一陣噓聲,熱鬧得很。

于謙:“換換口味,這是洋番茄”

然後郭德綱說道:“我用你給我遮?錯了就是錯了。”

當時幾乎所有人都笑了,一個忘詞場面看起來也很是有趣。

忘詞是正常現象

相聲演員忘詞,並不是說演員不好活著沒有藝德。畢竟長篇大段可能一表演就兩個小時。誰能把所有的詞都記住?即便都記住了,和對口晚報有什麼區別?

忘詞,但是能把場面圓回來,那才是真本事。

之前郭德綱說過,相聲就是吃閒白,圖的就是開心。

小心翼翼講相聲,生怕出了半點差池,這也太遭罪了。


蝦仁兒談娛樂


相聲演員也有忘詞的時候,這時候就是考驗演員現場應變能力的時候了。相聲術語叫“現掛”。現掛的好,那恭喜你,有眼福了!

一個成功的救場往往成就一段經典!

“逗哏配合捧哏”經典!

那天于謙喝多了,沒按照詞來,這可累壞了郭德綱。郭德綱配合著喝多的于謙,不僅在於謙說錯的時候小聲提醒,還說了很多現掛來爭取時間。為了能讓于謙清醒,郭德綱甚至翻起了跟頭。從演出效果來看,現場觀眾不僅沒發現于謙喝多,還多次被郭德綱的包袱逗得笑暈。這段表演成為經典,每看一次,都想對郭德綱實力點贊。 一個成功的救場換來觀眾的稱讚!

孟鶴堂濟南演出說錯詞下跪救場,

觀眾反而誇他有情有義!

原來,孟鶴堂的《當行論》中,當鋪裡的人是邢文昭邢老先生,孟鶴堂說了好多年了。因為邢先生3月份去世了,孟鶴堂為了表示對老先生的尊重,就把邢先生改成了周九良的爺爺。但邢先生陪伴了德雲社將近二十年,濟南演出時記憶讓他脫口而出了邢先生。周九良一聽不對,示意孟鶴堂說錯了,孟鶴堂反應過來後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直接在舞臺上給邢先生跪下了,雙手合十,向邢先生道歉。孟鶴堂的這一跪,跪下去的是面子,抬起來的是“尊師重道”這四個大字。讓觀眾大為感動,發出“人間不值得,德雲社值得!”的感嘆!


溫潤如玉辮哥哥


劇場相聲和電視相聲的一個最大區別在於,前者表演時間比較長而後者時間短。總時間一長,正活開始之前的墊話部分也就變得很長,如果一段十幾分鐘的墊話沒有事先周密的安排和設計,就很容易越說越散,說到一定時候就不太容易與正活進行勾連,因此把正活內容忽視的情況也曾出現過。

高峰忘記要說什麼段子

有一年的德雲社開箱演出,還是在北京展覽館的幾千人商演,我到現場去看。高峰、欒雲平當天所說的段子是《學外語》,這個段子整體有30分鐘,但光前邊的墊話部分,倆人就說了十幾分鍾。就像往常一樣,高峰拿欒雲平和家屬進行調侃,越說越散,越說越飛,到十幾分鐘的時候高峰忽然來了一句,“咱們今天是要說什麼來著?”臺下鬨堂大笑。

不是很確定,高峰當時是真忘了段子內容,還是藉著輕鬆的氣氛現掛一個包袱兒,不過從當時的情境來看,他忘記段子名字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高峰那時候除了大型商演,幾乎每天都在小劇場說相聲,每個傳統段子都說過很多遍,前面的墊話部分也不可能永遠是新的,因此說著想不太起來主體內容,也是可以想見的事情。

四大原因導致情況發生

這其實也設計相聲表演規矩的問題。怎樣情況下容易出現忘記正活是什麼的情況呢?

一是表演之前準備不足,兩人沒有規規矩矩一字一句地對一遍臺詞,很多時候靠演員上臺後想起什麼墊話就說什麼,由於這些墊話內容並不與正活內容形成遞進和呼應關係,因此說著說著就有些不著邊際,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

第二,從很多傳統段子來看,什麼樣主題的正活就應該配什麼樣的墊話。比如一個人在墊話中形容自己有錢,很有可能接下來就是要說《誇住宅》,這兩者是有關係的,不是拿來一個墊話就隨便使,否則表演過程中就容易發矇。尤其現在很多墊話,就是針對最近出現的一些新聞進行點評,這就更不容易與正活產生聯繫。

第三,很多人還是缺乏表演經驗,就算一時找不到正活,但至少需要知道他需要一個什麼樣的瓢把兒,也就是過渡,巧妙地從墊話部分過渡到正活部分。找不到合適的過渡,倆人就只能圍著墊話轉圈,怎麼也轉不出去。

第四,演員缺乏傳統基本功。很多演員並不擅長表演正活中真正見功夫的內容,比如貫口,比如學唱,就只能在要求不那麼高的墊話部分多停留一段時間。因此這才造成有些演員前面電話說了一二十分鐘,到正活不到十分完事兒。這都是不講相聲規矩的表現。

郭德綱的節奏值得學習

我非常注意聽郭德綱,在一些表演中墊話和正活如何過渡的細節。他前面說于謙家裡的事兒說得也非常散,但節奏從來不亂,也基本沒有忘詞或者語無倫次的情況出現,總體來說非常穩,就像那些話他已經在腦子裡過過無數次。從墊話引向正活的時候,郭德綱運用得非常嫻熟,有時候簡單兩句話,非常自然地就把話題扭轉,而後進入正活部分。

郭德綱的那些徒弟們,或者德雲社的演員們,除了耍帥耍賤賣萌逗笑觀眾之外,最應該學習的就是郭德綱的表演節奏,還有那種輕鬆自然的狀態。當然這需要磨練,也需要時間。



鄭捕頭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我算是個資深相聲迷了,對於你提到的相聲演員上臺會不會忘記臺詞?我覺得是有可能的,下面我來分析一下。

一、相聲本來就是娛樂大眾的一種表演形式,觀眾聽相聲主要就是投個樂,相聲演員在表演時即興表演的成分比較多,就是忘記準備好的臺詞,他們也會把詞圓過去,觀眾也聽不出來。

二、能上臺表演的都是經過臺下多次排練,正常情況不會出錯。一些第一次上臺表演的演員有可能由於緊張可能會出錯,而且被觀眾聽出來,這也是他們必須要經歷的階段。

三、單口相聲相對於對口相聲來說,更容易忘記臺詞,因為對口誰忘記臺詞時,搭檔可以幫著捧過去。而單口就是忘記臺詞,也只能是靠自己圓過去。所以單口相聲更能表露出演員的功底。

四、大家都知道,相聲演員的肚子是雜貨鋪,對於一個優秀的相聲演員,就是出點錯,他們也會以一種幽默俏皮的方式帶過去,說不定還是效果不錯的哏。

五、還有一種演員,比如像郭德綱于謙,聽他們講臺下就簡單對下詞,臺本都沒有就一大綱,臺上基本都是即興發揮,這也充分突出了他們的功底深厚,配合默契。





馬上封侯168


有啊,太多了。

岳雲鵬年輕的時候,有一次說相聲,表演一個當鋪的先生,不認識顧客帶來的東西,瞎起名字。本來說“救火用的銅草帽”,結果說成了“旅行用的銅草帽”。

孫越也有,說三國故事,相府獻壽桃之類,是一個傳統的老段子,結果臺上忘詞,被岳雲鵬帶頭叫“退票”。返場的時候,岳雲鵬又拿這個說事兒,後臺的燒餅還專門跑上臺來大叫“丟人了,給你倆師父丟人”。

我認為比較經典的,是嶽越組合在天津的表演,好像叫“有花沒葉”。岳雲鵬列舉有花沒葉的事物,被臺下觀眾起鬨,非說雪花也有葉,哄得岳雲鵬忘了詞。這次是孫越在旁邊,舉重若輕、輕描淡寫地說一句:“忘了?哎呀,第一個節目就這麼坎坷。”岳雲鵬笑場,然後找回了詞。

要說孫越的捧哏水平,真不是蓋的。幾乎不著痕跡。


棲鴻看紅樓


相聲演員表演不同的段子,要背很多東西,在臺上輕鬆自在的表演不能露出背誦的痕跡,一時語塞忘詞是常有的事,關鍵是怎麼把它圓回來,變成一個大包袱,提升現場效果掩蓋忘詞的尷尬。

相聲貫口,比如地籍圖,哪怕背的再熟,大段的也容易忘詞,藝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背地理圖的時候到哪裡忘了就在那裡停,直接說最後一句,坐著飛機回北京,因為觀眾也不知道這地理圖到哪兒是一段,有一位演員在一次演出的時候就背,走清河,沙河,昌平縣,南口,青龍橋,康莊子,懷來,沙城,保安,下花園,辛莊子,宣化府,就忘詞了,得,我就坐著飛機回北京,哈哈

相聲演員忘詞觀眾有的時候是可以感知到的,比如張鶴倫有一年的封箱還是開箱,最後結尾要唱一首新創作的《小妹聽我說》,然後就忘詞了。我可以感受到他當時在舞臺上的緊張和尷尬,祈求的眼神看著郎鶴焱,但是可能郎鶴焱也不熟悉這首歌所以沒有辦法幫助他,最後張鶴倫強行唱了一首《妹妹來看我》找補回去的。

忘詞有時會收到意外效果,郭德綱于謙有一段汾河灣,于謙宿醉未醒,動不動就忘詞、串詞,郭德綱急的上竄下跳,比正常的更搞笑。

相聲本來就是輕鬆愉悅的,沒那麼嚴格,演員現掛的就很多,修補忘詞方法很多種,只要演員靈活應變相互配合,就能把節目順暢的表演下去。


隨心侃


相聲的忘詞,讓我想起趙本山小品忘詞、丟詞、加詞、減詞都有著不同的乎應之感,不管是相聲或小品及歌手,如果表演的過程不圓滿,都會為此糾結萬分,這裡面歌手的忘詞最為明顯。


(圖片來自外站)

關於相聲表演不但有時候會忘詞,也會遇到現掛改詞,只要所要表達的東西完整也無大礙。特別是郭德綱的相聲,因為他屬腦筋急轉彎型,于謙跟著變的也快,基本不露痕跡,使聽眾們在笑聲中依然充滿祈盼。

就看合作的默契成度的空間有多大?我個人認為:相聲或小品在表演的過程中,會有忘記不知道該說哪句臺詞,但反應快就成,回去後也很重視,下次得注意,不能頻繁的出現此類情況。


(圖片來自外站)

最倒黴的是歌手,忘詞會發愣,觀眾一看便知,所以不管是哪種類型的藝術表演,都很在意別演砸嘍,排練不但時間長,走臺都會反覆N多次,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不是白給的,對自己職業特別愛好的,出錯機率很低。


蘭竹ZLZ


哈哈 這也是每個演員的通病

在正常不過了

電影裡的拍攝 完整的呈現出來 但後期製作部知道要重複重複在重複的拍無數遍

把最完整的一次剪切出來

但相聲演員基本都是在臺下無數次的背臺詞

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啊

可還是有些演員也會忘記臺詞

面對臺下的觀眾 克服自己的心理壓力以外 還要更好的展現自己

所以內心的壓力很大 往往就會忘記臺詞

但相聲演員的隨機應變能力絕對是一般的演員無法匹敵的

畢竟是專業玩嘴上功夫的 哈哈

所以說很多時候出現了忘詞 捧哏的也會完美的配合

處理的你看不出來


亞洲娛樂在線


參考郭德綱和于謙汾河灣。于謙喝多了,相聲說的是什麼,自己都不清楚。把老郭快急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