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多歲的老人每天早上5點起床出門走路90分鐘,約12000步合適嗎?

慢步夕陽88


人老不以筋骨為能

這句話估計多半人都在郭德綱相聲裡聽見過,它的願意就是“年老者不能憑筋骨逞能”。它原文出自於——元·楊梓《不伏老》:“老將軍,你那時年幼小,跨下神烏馬。腰懸著水磨鞭,弓開得勝,馬到成功。今日年紀高大了,便好道:‘老不以筋骨為能’”。這句話放到今天其實同樣也適用,畢竟身體機能終歸是熬不過歲月的折騰。咱們和少年郎比,人生閱歷豐富很多,又或者在性經驗方面會贏得過他們,但是這渾身上下的筋骨,恐怕真的是開不得玩笑的,歲月不饒人哪。

是,這些年是經常有關於一些老人甚至是耄耋之年的老者出現了一些不可思議的運動項目的新聞,比如說馬拉松全程。但是既然都當是新聞了,那麼它註定不具有普遍性,所以,咱們也不能盲目跟進。說起來現在60郎當歲的人其實真的算不上是老人,只要沒有什麼慢性疾病,基本上還都是活蹦亂跳的。但是,這並不說明咱們的身體機能還是很棒的,因為一般人其實從45歲之後,身體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否則現在很多單位組織員工體檢時也不會專門為50歲以上的人員增加一些額外的項目了,你比如骨密度檢測、頸動脈彩超以及男性的前列腺檢查等等。

當然啦,“生命在於運動”這句話同樣也算是“箴言”,無論什麼年紀的人,只要有能力的話,動起來也都是好的。但是,它必須要把握一個度,尤其是必須要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來進行合理的運動項目。這些年來,似乎跑步成了大眾首選的健身或者減肥的運動項目,確實它的效果也真的是不錯。但是對於大多數60左右的人群來說,跑步並不一定都適合,因為,咱們的骨骼、關節不見得都能抵得過運動所帶來的衝擊力和壓力。

所以,健走或散步式的行走,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也得考慮一個度的問題。很多人總喜歡在朋友圈中曬步數顯擺,這個很不可取,為了混個好看的排名,不少人都極盡所能的爭取多走幾步,而往往忽略運動可能帶來的傷害。年長了,骨骼筋脈都開始老化這是不爭的事實,過度運動,對於咱們腰部以下的各個關節、筋骨都是很大的考驗,假如只顧埋頭猛走,傷痛找上門來也是遲早的事。所以,假如為了要步數排名,你還不如花個十幾二十塊錢買個搖步器呢,這樣儘管是作弊,但是起碼咱們的身體機能可以得到保護哪。

而至於每天走多少步算是合適,恐怕也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來定奪,但是題主的12000步想必應該是過量了,尤其是在90分鐘內一次性走完12000步,這樣更不可取,或許分成三個單元完成相對會好一點。現在有所謂的專業人士認為,一般來說,每日的行走在8000步左右是比較科學的,當然,相信應該指的是實實在在的行走,而不是在辦公室或者家中廚衛客廳間的度步那種。此外,60掛零的長者,假如實在是喜歡運動的話,建議採用持杖健走,這樣最起碼兩根手杖可以分擔掉不少地面對於咱們關節的衝擊力。

總之,小心駛得萬年船,年紀大了,總歸是希望自己的體格棒棒、行動自如,這樣除了自身的生活質量高之外,關鍵還不用給子女造成困擾。像這個年齡段的朋友,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一旦身體有所不妥,鐵定給子女們造成壓力。何況,相信多半人恐怕都有孫子輩了,到時候自己的子女到底應該照顧誰都不知道。所以,無論身體狀況感受再好,也得注意不要過度消費和消耗,畢竟,咱們還有很久可以活呢。


潑嘞薩


我63歲了,2013年退休,退休後就堅持早上五點開始晨練,走一萬步,一個小時二十分鐘,睌上跳一個小時的舞,己堅持了7年,原來上班時身體不好,高血壓,中度脂肪肝,供血不足,每天都要吃藥,現在身體各項指標都正常,一粒藥不吃,己6年沒感冒,活力十足,精神飽滿,每天從早到睌都閒不住,也感覺不到疲勞,這就是運動的結果,而且還減重二十斤,生命在於運功,用良好的心態,去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把身體鍛鍊保養好,不讓生我的人牽掛,不給我生的人添麻煩,並且還要擔負起照顧老人,接送孫子的任務,只有身體好才能做的到,陽光健康快樂的去生活好每一天!











樂樂阿惠


這個問題我可以發表一下我自己的觀點,我是50後,今年60多歲了。我在60週歲之前每天堅持跑步🏃,一般跑步🏃在8公里左右,用時大約在45分鐘左右,(下雨下雪天除外)。60週歲以後由於子女的反對我跑步,讓每天的跑步改成每天的快走,據我初步通過儀器計算,快走大約每分鐘130~140步之間。不管是60週歲之前還是60週歲之後,鍛鍊身體是必須滴。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使人健康,運動使人精神,運動使人充滿活力。60週歲之前,我夏天每天早上起床時間大約是凌晨4點,起床洗漱後,喝一大杯溫開水,吃個水煮雞蛋,4點30開始出發跑步8~9公里。秋天每天起床時間大約是凌晨4點20,必須的程序做完後,4點50準時出發,每天快走7.5公里。冬天的起床時間是5點20,5點50準時出發,快走7.5公里,用時大約一個小時左右。每天早上下來的步數一般都在10000步以上,這麼多年下來也沒感到不合適,而且身體健康,體重由原來的160斤減少到130斤左右。至於你提出的“你每天早晨5點起床,出門走90分鐘,約12000步合適嗎”?這個問題,我的看法就是看你怎麼走,走的速度如何,步子多大?如果你是散步、慢走、閒逛逛,12000步這個步數太少了,肯定是起不到鍛鍊的效果,你也只是散散心而已。如果你是快走、跑步、快走12000步以上,已經達到鍛鍊的目的和效果了。生命在於運動,但運動的量要自己掌握,生命不可禁止,但生命不能禁止運動,為了你和你的家人,咋們一起運動起來吧!以上只是我個人的觀點,僅供參考,如有不當,請網友勿噴!


遠航寧靜港灣


我今年七十二歲,十年前因糖尿病酮酸中毒住院,當時身高一米七o,體重九十八公斤,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因剛退休生了重病,出院後開始鍛鍊最基本的健步走。從每天走一公里慢慢發展到現在每天走七點五公里騎自行車一小時,每天的2個半小時的鍛鍊現在體重己減了二十公斤。四高基本還可以了。堅持了十年的健走,所以我認為健步走確實能給人帶來健康,特別是近幾年幾乎沒有什麼感冒之類的小毛病,雖然七十多歲了但仍承包了家裡的買,汏,燒,洗之類的家務活。每天精神很好,


Zomin008


在我六十五歲剛退休時,每天清晨除下雨刮大風外會堅持5公里的跑步。三個月後兒子知道了(二家相隔8公里)希望我為了自己的健康,不應該作劇烈運動(因為我有中度的高血壓病)。現在的問題是聽從了兒子的勸導,真的是無事可做。

半個月前又買了一套專業高端的佳能相機,以此來打發時間。雖然上海少有風景名勝,但上海黃浦江的外灘日出日落也不錯,特別是外灘的浦西和浦東的夜景燈光更是絕無僅有。浦西的百年世界各國特點的建築,配上沉重富有歷史感的燈光讓我們回味無窮。浦東的現代化高樓配上五光十色的燈光,顯示的是中國改革開放、海納百川的象徵!

各地區和各種人員的興趣愛好有所不同,但追求美好、追求為了身體健康所採取的休閒方式方法更不相同。

讓我們老年人有一個和睦的幸福家庭,有一個休閒時光,各地的政府部門為我們努力的創造!而我們老年人也應該快樂健康的渡過這夕陽紅!


夏明8234


我七十七歲每天走2萬步左右已有近十年有餘,風雨無阻(下雨天在地鐵車站🚉走)。効果還是很好的。談談我的體會:1、5點太早冬天的話天未亮空氣不好,看不清楚老年人安全第一,最好是太陽昇起後,我是8點到10點就當年輕時上班一樣;2、走前要熱身,特別是膝蓋即給膝蓋加註潤滑油,不能路是走了但卻傷了膝蓋那就得不償失了;3、不要在馬路上走既不安全空氣又不好,最好在公園裡走既安全、安靜、空氣又好;隨身帶杯溫開水特別在夏天隨時補充水分;4、走路不能憑自己的興趣,高興走不高興就不走,即二天打魚三天曬網,最好每天定時定量的走成習慣,這樣效果最好。



常何村


我今年64歲,前幾年就是因為天天走路,每天要走一萬多到兩萬步。久而久之,腿膝蓋感覺不舒服。有段時間腿疼的不能走路。去醫院看了,醫生說走路走多了傷了膝蓋。讓不要多走路,後來就不多走了,現在慢慢好了。但還是要走路,只是每天走6千到7千多就可以了。每個人身體素質都不一樣,走路要因人而異。


莫多言


我今天62歲,2013年退休後,每天早上五點多就起床了。七點左右出門,到戶外運動一小時左右,然後回家裡做器材運動,加強體能訓練。退休六年來,無論是酷暑還是嚴冬,我的運動從未間斷過。自我感覺體質良好[贊]。以下是我2019年7月份至11月份的照片








袁慶鳳


我69歲,每天走路15000一20000步,低於1萬5千步時候很少,偶而也有超過2萬步的時候。今天就走了2萬1千多步。另外每天下午打一個半小時乒乓球,不計算在走路步伐內。

我喜歡運動,晨練幾十年沒斷過,年輕時籃球羽毛球乒乓球都打,現在只打乒乓球了。有人說我快70了,活動量大。可我每天都這樣,也沒覺得累,膝蓋關節腿腳也沒覺得有什麼不適。

每個人情況不同,如果覺得身體受不了過於勞累或腿腳關節不適,就趕緊把運動量降下來。


微塵6373273040166


我今年六十七週歲!從年輕時起,夏天四點半;冬天五點起床跑十公里以上。隨著年紀漸大,由快步替代跑步(偶爾也跑個兩、三公里),一年四季,風雨無阻;下午看天氣和心情,再步萬餘步!也有人說,起太早不好,有霧霾,等太陽出來再去鍛鍊!我說,扯淡,太陽出來,汽車也都出來了,霧霾更大!

鍛鍊身體,因人而異!自己感覺好就行。高興一天是一天!

身體好的不一定走的晚,有人病病秧秧反倒活大歲數!關鍵是要有質量,有尊嚴地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