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上高一的兒子每天都是坐在電腦前玩遊戲,書也不看,說也不聽,怎麼辦?

一葉知秋FY


出現這種情況,家長首先應該分析一下這種情況是怎麼造成的。一、是不是厭學情緒嚴重,通過玩電腦逃避現實。二、玩電腦成癮,不把學習當回事。分析完原因,我們再對症下藥。

一、高中的學業壓力較大,學習科目太多。考上高中的學生一般不會太差,競爭非常激烈。再加上父母望子成龍盼女成鳳,也給孩子帶來了巨大壓力。學校以成績考核老師、劃分學生等級也會給孩子以巨大壓力。建議和孩子做一次深入溝通,瞭解孩子厭學的根本原因,對孩子及時鼓勵,肯定孩子的同時指出不足,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二、如果孩子玩電腦成癮,建議家長帶孩子及時找心理輔導專家解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越早解決問題孩子越收益。

孩子正在上高一,處於心理反叛的階段,做為家長應首先取得孩子的信任,彼此信任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不可打罵。

希望我的寥寥數語能給你帶來幫助。




愛又來


家有準高一新生,每天都是坐在電腦前玩遊戲,書也不看,說也不聽,看到這個話題,如同看到我自己,所以我們能感同身受!



家有準高一新生閨女一枚,我成天在網上看準高一新生應該如何準備,初上高一應該注意的事項,就昨晚我看到一篇很好的建議,就讀給閨女聽,閨女是這樣回我的:媽媽,你對我的信用度怎麼那麼低的,高中我自己是有計劃的,你不要干擾了我的計劃安排,好像離開你的建議我就不能過了一樣!




看看吧,題主是不是也受到過和我一樣的回懟呢,所以說,有一種冷叫家長冷,有一種擔憂是家長擔憂😔!這時候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做才好呢?


一、孩子自身很優秀,學習能力強,自己感覺不需要提前學習,這種情況家長不必擔心,保持沉默就好


這個時期的孩子都比較自我,喜歡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不管自己這樣做是不是正確,大人是擔心孩子上高一的時候跟不上趟,,受很多累,如果暑假能提前學習,開學可以相對輕鬆些,但是孩子的想法可能和我們不同,他們有自己的計劃和打算,你家孩子能考上高中,能力也不容小覷,說不定孩子自己感覺他不需要提前看書學習,趁著暑假先玩玩輕鬆一下,開學再好好努力,雖然會很累,但是是孩子自己選擇的學習方式,他就是再累也會努力做好的,家長就不需要過度擔心了。

二、孩子自己的路需要自己去走,家長的幫扶只能是暫時的,應該讓孩子經歷點風雨,這種情況家長要置之死地而後生


有的孩子需要提前學習,但是說也不聽,那麼開學後孩子肯定會吃苦,高中在班級的位次肯定要比初中低,其他考的好的同學都在暑假學習了,沒學習打遊戲肯定與其他同學之間的差距拉的更大,在班級裡學習可能就跟不上趟,會吃力,這時候孩子可能會有挫敗感,嚴重的會一蹶不振。

這時候家長就需要給孩子分析清楚情況,不帶抱怨,實事求是,別的同學在暑假裡已經學習了,而你沒學習,跟不上是正常的,所以要加倍努力,肯定能上去的。這時候切忌只是一味的抱怨孩子暑假打遊戲,而是引導孩子下次放假再不能只玩不學習了,因為高中的暑假不是隻有這一個不是嗎?不讓孩子吃點苦頭,不親身經歷,他怎會知道別人是如何努力的,而自己又是怎樣浪費時間的。


高中需要三年的拼搏,我們家長需要的是沉住氣,即使內心翻江倒海,著急上火,但是我們也不能替代孩子去完成高中的學業不是嗎?畢竟學習過程還要孩子自己親自去完成,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從外表看要置身事外,站在更高的角度看清孩子三年的整個成長過程,及時給孩子分析清楚孩子的問題所在,引導孩子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平衡一樣


新高一的孩子,16歲左右,現在只知道玩遊戲,不聽勸,不看書,家長著急。其實,遠離電腦的方式有很多,下面就給你介紹幾種。

一、旅遊

比如他可能也很感興趣的事,就是旅遊。家長沒時間,可以報個團。自駕遊,也不錯。在浙江,就有很多同學和家長,在暑假時出國旅遊的。這樣既增長見識,開闊視野,能防止孩子一些不良行為的產生,兩全其美。

二、體育館

第二種就是報個游泳班。我弟弟就是體育教練,每一年暑假就有好多小孩,報名參加長跑,熱的時候,就去游泳,他說一般都是有錢的家長才有這種意識,這不僅能把壞習慣給斷了,還會讓孩子鍛鍊身體,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一個暑假孩子的身體也會健壯不少,平時在學校,孩子沒時間鍛鍊,也沒有這種意識。同樣,美術、音樂班也同樣是這道理,讓他玩既開心,又還健康,或就是和同學打打籃球了也可以。

三、文化學習

第三類很常見,就是佔用他的時間——補課,這種補課的目的很簡單,就是不讓他玩遊戲。補課時,即使孩子在機構裡什麼都不學,就是睡大覺,也不會在電腦上,玩遊戲的。對了,別忘了,讓上課老師收走他的手機,在上課之前。實際上,孩子在輔導班還是多多少少能學點東西的。

現在,玩遊戲也是一種職業,年薪百萬的大有人,在上海很受歡迎,前天新聞聯播還報道它的。當然這是題外話,就是說家長也不要太擔心。再說了剛經歷中考,在暑假玩玩放鬆一下,也不為過,不上癮就可以,開學自然就會好些了。

還有一個月就開學了,他應該軍訓才對啊,讓他受受苦。

多彩的生活,他在現實中過得快樂,就不會沉迷於電腦,即使玩手機電腦又不會沉迷。


江蘇考英語


你想讓孩子怎麼樣?你覺得三年的高中學習是什麼樣的?我家孩子今年也高一,我沒給他報任何補習班,而他卻只有十五天的假期,他也天天玩,但是我控制他的時間,擔心他眼睛近視。高中三年拼的是體力腦力,還有我們家長的關心,把道理說清楚,學就好好學,不能玩物喪志,玩就開心玩,給孩子一點兒自由吧。你有那時間多想想怎麼關心關心孩子的高中生活,你還一天天刷手機呢。我家孩子成績一直不錯,我就是負責他起居和督促他,多給孩子些關心,體諒,理解和空間,不犯大問題就可以了,適當降低點兒標準。


妞兒21230178


回答題主的這個問題前,我覺得首先應思考清楚“為什麼”的問題。

孩子準備上高一,說明孩子中考成績不錯,學習挺努力,學習的行為習慣也很好。為什麼現在會每天坐在電腦前打遊戲,不看書、不學習?我認為根本原因是思想放鬆。就孩子而言,經過中考這場緊張激烈的奮戰拼搏,夜以繼日,披星戴月,確實累了;且取得了戰果,想通過暑假好好地放鬆一下,結果一發而不可拾,正應了一位網友的那句話:“由吃苦到安逸易”。就父母而言,何嘗不是如此?心疼孩子累了一年,脫皮掉肉,沒日沒夜,就讓孩子痛痛快快地玩玩吧。結果,失了“度”的把握,讓孩子玩過了頭,造成了現在難以控制的局面。



如何解決?

專家的口頭禪是:改變孩子要從改變父母開始。孩子沉溺於電腦遊戲不全是孩子的原因,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在這個棘手的難題面前,父母首先從反省自身開始,是自己在一開始沒有監督管理好孩子,放任了孩子的行為。所以父母要解決這個問題,父母必須直面自己的錯誤,不要將過錯一古腦兒地推到孩子的身上。如此,在和孩子溝通時,就不會盛氣凌人、理直氣壯,而會放低姿態,主動向孩子承認自身的失責,從而為和孩子的有效溝通走出成功的第一步。父母的如此行為,本質上是尊重孩子的表現。記得北師大教育專家錢志亮說過,孩子都想得到父母的尊重,尤其是叛逆期的孩子。



有了這樣的認識,父母要做的自然是和孩子進行一番心平氣和的談心了。父母用不著給孩子講太多的大道理,這些孩子比我們都懂得多得多。主要是雙方談談各自的想法,比如父母可以先從分析自身的問題開始,說說導致孩子沉溺遊戲的原因,並向孩子表明決心和孩子共同糾正“遊戲成癮”的毛病;然後讓孩子說說他內心的想法,特別是對自己整天沉溺遊戲行為的認識,以後該怎麼辦。最終和孩子商量著制定出一個日常作息規劃,讓孩子執行,父母監督。



特別強調的是,在玩遊戲時間的規定上,一定要把握一個“度”,堅持由多到少、逐漸擺脫的原則,不要一下子杜絕,不可操之過急。

改變孩子游戲成癮,父母一是要狠下心來,二是要付出切實的行動。在孩子玩遊戲的規定時間結束後,絕不能遷就孩子,必須堅持原則。最好安排立即和孩子進行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戶外活動,比如打打球,遊游泳;或帶孩子散散步,爬爬山,以此轉變孩子對遊戲的注意力。堅持一段時間後,帶孩子作一較長時間的旅行,以進一步強化孩子擺脫對遊戲依賴的效果。



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可以給孩子報“高一預科班”,一方面可提前瞭解、學習高中的新知識,避免開學後的“高一不適應症”;另一方面可以恢復孩子學習上的時間概念,從而讓孩子擺脫“只是玩”的不良習慣。

結語:電腦遊戲或手機遊戲是荒廢孩子學業的最大殺手。父母要時時警惕,不可疏忽大意。只要在開始時加以控制,就不會讓孩子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否則,就得歷經抽絲剝繭般地艱難過程。北大教授說得好:“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通常需要20-30天不等;一個壞習慣的更改,往往需要更長時間的堅持。”人之父母,不可不慎啊。


浮塵微草


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關於孩子假期圍繞手機電腦轉圈圈的問題絡繹不絕。可見這些孩子的假期作為已經讓家長頭疼並自覺難以制止了。

那麼,我們先分析一下為什麼會這樣子?

第一,壓力突然釋放。一旦脫離正規學習生活,瞬間壓力釋放造成的空虛,剛好手機電腦這些電子產品能夠填補,並且相較於學習更加容易帶來感官的刺激,虛擬的成功感和滿足感更加導致孩子沉迷其中難以自拔。

第二,缺乏必要的規劃能力。學期內大部分家長會替孩子安排好一切,只需要孩子按照家長的要求做好一切即可。一到假期,由於家長沒能及時做出安排,從而導致這種事情發生,而且年齡越大,時間越久,糾正就越困難。

第三,缺乏興趣愛好的支持。平常以學習為主,假期難得有空,卻發現沒有自己喜歡的事情可幹,活潑好動的年級不找點事情做怎麼行,結果發現比學習“有趣”多了,又怎能不沉迷其中。

那麼如何去糾正這種現象呢?

1、拿點設備:無論如何一定要拿點手機或者電腦,孩子在鬧騰也要拿點。如果實在是尋死覓活的讓你害怕,那麼就限制時間。

2、找尋替代:拿點的同時一定要給他一定的替代物,至於是什麼,以你對孩子的瞭解,應該可以找到。實在不知道,就送去學習一項技能吧,比如游泳,攀巖等等,最好是同齡人相對較多的場所。

3、三人同行:鼓勵孩子走出家門參與社會實踐,可與有意向的同伴聯合進行,實踐過程就是磨合過程,也是學習過程,再者實踐隊伍以後融入社會有些積極的作用。

最後如何去提防這種現象發生?

☞培養孩子的興趣,一定要從小開始,長期堅持,不問成績,只為閒暇時刻有自己消遣方式,而不是隻能手機電腦。

☞培養孩子的規劃能力,從做好假期安排開始,什麼時候幹什麼事情?幹多長時間?成果是什麼?怎麼呈現?等等,剩下的家長監督就行了,時間長了,你會發現,你操的心都是多餘的。

☞與良人同行。鼓勵孩子結交三五好友,志趣相投的那種,相互欣賞,相互鼓勵,同學習,共提升。

手機碼字不易,希望能夠幫到你,也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小小師者


先說結論:全家一起行動,營造好的家庭軟硬環境,樹立榜樣,幫助孩子建立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一,原因分析:高一學生在假期容易沉迷於遊戲的問題是很普遍的,特別是男孩子,很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興趣發展,具體原因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1.現實生活中沒有持續的興趣愛好,和能一起浪的玩伴:現在的城市生活環境不比我們之前的農村,記得筆者小時候放暑假最高興的就是呼朋喚友到河裡游泳,捉魚逮蝦,打鳥摸瓜;再則,例如跳舞,畫畫,書法,樂高玩具,機器人,編程,無人機等,往往家長是作為一時的玩具給孩子的,孩子玩一下就扔下了,而沒有真正考慮孩子的身心持續發展需要。說到底,就是中國的大多數家庭教育普遍缺少系統科學的對孩子教育的規劃。家長們更多的是把這種責任交給學校,乃至社會,家長們因為工作,因為應酬,“”沒有時間”學習,不願意動腦筋、下決心、費心力去解決這個問題,更多的是看別人家的怎麼做,然後複製粘貼給自家孩子;所以,導致孩子在現實中找不到成就感和目標方向,而遊戲中各種皮膚,道具,等級,成就,好友系統,打敗他人的快感正好填補了孩子的虛榮心,方向感和交友的需求!

2.家庭沒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和榜樣:當孩子一個人在書房學習,寫作業。您及家人在聊天,看電視,打麻將,休息睡覺,孩子會覺得是自己孤獨的在完成作業,把學習當成一種壓力、一種能敷衍就敷衍的任務。我們可以想想,當自家的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您大多數時候在做什麼?您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我們不應該把自己沒有完成的夢想,強加給孩子,而應該把自己打造成孩子的正面榜樣!

3.眼界不夠,沒有好的志向:高一這個年齡,抽出時間帶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各行各業人們的工作對這個世界的意義,好的、壞的都看看,讓孩子對我們生活的環境有一個直觀的感知,而不僅僅是用旅遊作為獎勵,要讓孩子知道她/他可以從小事情做起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清華附中王殿軍校長提出的:為領袖人才奠基!我深以為然,北大才子陸步軒賣豬肉都可以改變世界,千萬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卑微!要給她/他自信去改變世界!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和他母親的故事,遇到孩子教育問題的朋友可以看看。

二,解決辦法:其實前面說的已經很清楚了

1.孩子18歲前,把家裡營造成學習和向上的環境,把自己和愛人打造成孩子學習的榜樣!電視需要嗎?電腦什麼條件下可以用?哪些書?什麼時候看?都需要科學系統的費一番功夫去做;

2.帶孩子外出開拓眼界,真正體驗人們做的工作,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和敢為天下先的志向!

3.下決心,系統科學的規劃,現在開始行動!只有勇敢走出第一步,才能持續走下去!

最後,決心改變,並有需要幫助的家長可以給我留言或私信,我將無償提供力所能及的建議。裝修不光是實物的房子裝修,更重要還是內在的心理感受,一個好的家庭教育,確實能影響孩子一生,甚至影響子孫後代的成長!看看曾國藩家書對曾家後人的影響就知道了!







燃燒的軲轆


準備上高一的兒子,也就是說孩子高中已經考上囉。按照現在50%多的普高錄取率來看,孩子平時成績應該還是說得過去的,至少算中上或者更好吧。

我經常會聽到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我跟他說什麼他都不聽。每次看到或者聽到這裡,我都特別想問一問家長們,你究竟是怎麼跟孩子說的呢?你是不是在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或者他正玩得開心的時候,突然冒上一句:你怎麼還不去看書?可是,孩子對你這樣的話並無感,於是你就生氣,然後就是雙方的爭執,弄不好還會引發激烈的爭吵,以至於後果越來越嚴重。

那麼,對於孩子,我們應該怎麼來跟他們說?

孩子中考結束很長時間了,高中錄取通知書也拿到了。你應該在他拿到通知書的那天,趁著他高興的時候,與他面對面的來一次深談:你馬上要上高中了,接下來你有什麼打算?爸媽想聽聽你的意見呢。現在的孩子大都有思想,有自己的見解。你用這種態度跟他說,他也會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等他說出來了,你覺得還不錯,那麼,鼓勵他列一個學習計劃吧。看是在家裡買書自習還是出去上銜接班,徵求他的意見。對他的想法中不夠全面或者不夠合理的部分加以補充或修正。這樣讓他感受到你跟他是平對話,你是尊重他的,他也願意傾聽。這樣就有了交流和溝通的基礎。

最最要命的就是,父母平時並不跟孩子談將來談打算,只在每一次看到孩子自己在玩的時候,就冒出來一句你怎麼還不去學習或者讀書。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孩子煩,久而久之,把家長的話當成了耳旁風。你再想跟他溝通就溝通不下去了。

其實,孩子如此,大人間也如此。那些天天如此唸叨孩子的家長,我估計他們在家夫妻相處也不會好到哪兒去。學會尊重,學會平等交流,不管對方是誰,這些都是我們應該遵循的原則。


蘇老師聊教育


打一頓一頓不夠就兩頓


擺渡人追風箏的人


你好,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孩子一旦沉迷遊戲,隨後就會出現厭學、逃學等各種問題,因此,家長對孩子打遊戲,異常緊張。針對沉迷遊戲這個嚴重問題,提供幾個方法:

1、勸導法—明確讀書的重要性

中二少年叛逆期,你越是反對他就越堅持。堵不如疏,不用全面反對打遊戲。和孩子詳談一次,讓他明確讀書的重要性及對人生的影響,明白遊戲只是一天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孩子很聰明,知道怎麼選擇。

2、獎罰法—明確打遊戲時間

坐下來,拿一張紙,一起寫“遊戲時間自律公約”。孩子和家長一起參與、一起制定,這時,家長朋友請注意,這個公約要充分考慮孩子的建議,尊重孩子的想法。他的建議越多,之後他越能自我遵守。寫好了,貼在最明顯的位置。越是正規,有儀式感,越有成效。(遊戲時間、遵守有的獎勵,沒有遵守得到的懲罰都得明確。)

3、替代法—培養孩子其他愛好

換一個習慣,替換比刪除更有效。打球、唱歌、爬山、出去玩都可以,有愛好就支持,我們不逼他學習,我們讓他出去玩。如是愛好培訓班就不要了,一定是他樂意玩的愛好。

4、陪伴法—營造一個學習的氛圍

孩子寫作業的時間,媽媽在旁邊玩手機,你讓孩子怎麼會想去寫作業。為什麼在圖書館想看書,有讀書氛圍。為了孩子,儘量在孩子寫作業期間,自己能不玩手機。有時間的爸媽,最好能陪伴在旁邊。你在旁邊看書,孩子也能靜下心來寫作業。

總之,不管用什麼辦法,溝通很重要。還有一點,公約制定了,實行時家長也要明確,給了孩子游戲時間,那這段時間就讓他玩遊戲,不要再讓他做其它事了。遊戲也能考驗孩子的智力和反應能力,還能社交。孩子就算打遊戲,那也要是技術好的。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謝謝大家看完小編的這個回答,希望給你帶來有益的信息。我會定期發一些育兒方面的知識,也希望你對小編有更多的支持,我會因為你們的支持而更加努力,也請支持一下我的頭條號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