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為什麼那麼毒?

BoBo胡說


因為蝙蝠被稱為堪稱“天然病毒庫”,自身會攜帶各種各樣的病毒,但自己不會患上這些病原體在其他動物中引發的疾病。

其實主要有這幾點:

1、蝙蝠種類太多,這就導致病毒攜帶豐富多彩。比如蝙蝠還是狂犬病的天然寄主和傳播者。

2、種群龐大,廣泛的分佈在世界各地,比如一個山洞的蝙蝠可能有幾千只到幾百萬只蝙蝠,這就導致病毒在它們相互之間互相感染與交流。

3、遷徙,龐大的種群加上習慣性的遷徙,助長了病毒的散播。

4、壽命長,蝙蝠活的非常長,這就導致了相互之間病毒傳播的機會更多。

5、蝙蝠與人類同屬哺乳動物,這意味著人類從蝙蝠身上傳播病毒,沒有難度。

7、超強的免疫力,這使得蝙蝠新陳代謝非常快,細胞的損壞速度也很快,它們進化出了強大的基因修復功能,並有著抑制入侵者的特殊細胞,使自身的免疫功能非常強大。

8、更恐怖的是在蝙蝠體內的病毒適應了蝙蝠體內的高體溫不被清除,所以人類感染了之後的發燒就沒有什麼用了,反而導致自己受傷。所以蝙蝠病毒有很大殺傷性,所以能感染人類的蝙蝠病毒都致死率高。


科技之窗


現在城裡很少看到蝙蝠了,我們小時候倒是常見。那時候窗戶不像現在封得嚴嚴實實,偶爾晚上有蝙蝠進到家裡來,大人說它們愛吃鹽,到家裡來偷鹽吃。有時候飛進來沒來得及飛出去就會縮成一小團,膽大的孩子把它拉開好長的翅膀,長相特恐怖。一般很少會傷害它,把它扔出去它會飛走。我們本地土話叫它:鹽老鼠。

那時候還不知道它有這麼多病毒,它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但聽說它吸動物血。我姥姥村裡老人們講曾經有頭牛被蝙蝠吸血後死了,那家人捨不得丟掉死牛,就把牛肉自己吃一部分、一部分給親朋,結果吃牛肉的人都死了。小時候我在姥姥家呆的多,從聽了那個傳說後就對蝙蝠特恐懼。還記得老人們講那頭牛是因為被蝙蝠咬了鼻子才死的,要是咬了別的部位不會死。現在想起來還是特恐怖。

蝙蝠在地球上存在了八千多萬年之久,它是地球上唯一進化出翅膀的哺乳動物。在進化的過程中,它的食物鏈不斷擴大,蔬菜、瓜果、昆蟲,吸動物血甚至吃同類。食物混雜以後自身攜帶的毒素不斷增多沉積,居科學家證實,蝙蝠身上攜帶博拉、馬爾堡病毒,SARS、MERS冠狀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等眾多病毒,堪稱自然界的毒王。而它自身卻在漫長進化當中產生超強的免疫力,它體內的病毒對它自身並無感染力。

然而,蝙蝠卻是益蟲,在維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各種食蟲類蝙蝠能消滅大量蚊子、夜蛾、金龜子、尼姑蟲等害蟲,一夜可捕食3000只以上,對人類大有裨益。

蝙蝠晝伏夜行,一般生存在野外,跟人類交集並不多。只要人類不去招惹它,它傷害到人類的幾率微乎其微。偏偏就有一些不知死活的人要去吃它,以身試毒,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害人害己的!

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界的生靈,對天地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不然會遭到自然界的報復,甚至是自取滅亡!人類是時候反省了……


幸福大姐


蝙蝠,老鼠可以歸為一類,有一些共同點。沒有人不討厭老鼠,看見活老鼠會驚嚇,想方設法把它打死。蝙蝠有著老鼠的模樣,只不過多了一雙翅膀,顯得更加邪惡,小時候聽傳說,蝙蝠是老鼠偷吃鹽變的,算得上是老鼠的近親。

人們之所以沒有像討厭老鼠那樣討厭蝙蝠,是因為蝙蝠不常見,城市裡到處是地下空間,地下室,地下管道,地下井,都是老鼠藏身之處。而蝙蝠基本上群居在人跡罕至的山洞,森林,廢舊的建築,懸崖周邊,在人類的生活中不常見到,互不打擾,所以就顯得不那麼在意。

蝙蝠,老鼠都是白天休息,晚上出來活動,暗黑而邪惡,恐怖又討厭,應該要遠離人類的活動空間。





夏雨雪xyx


蝙蝠是出了名的多種人類病原菌及病毒攜帶者,蝙蝠在進化過程中似乎被設計成大自然微生物的完美載體,相當於自然界病毒的一個蓄水池蝙蝠攜帶至少60多種影響人類的病毒,狂犬病毒、拉沙病毒、埃博拉病毒、SARS、亨德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以及尼帕病毒等等,這些病毒都會對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但是這些病毒對蝙蝠本身沒有影響。

蝙蝠的壽命相對較長,儘管蝙蝠體型相對矮小,但它們可以活10年以上甚至達20年。蝙蝠是唯一的飛行哺乳動物類,飛行的能力使其有機會與許多不同的動物接觸,這增加了它們接觸到的病原體的機會。此外,蝙蝠也喜歡在棲息時互相依偎,這讓病原體在彼此之間輕易傳播。

儘管有許多危險的病原體在體內繁衍生息,蝙蝠卻長期不會生病被病原體殺死,這主要是因為蝙蝠已經進化出了複雜的防禦機制對病毒產生抵抗力,目前科學家的解釋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蝙蝠的飛行能力導致了防禦機制的形成飛行需要大量的能量,也產生大量的能量浪費,

為了防止多餘的熱量破壞DNA,蝙蝠進化出了對自身攜帶的許多病原體的免疫力。因為病毒完全依賴宿主來複制和生存,這需要特定的條件才能完成。然而當蝙蝠飛行時,體溫可以達到40攝氏,這種高溫可以殺死很多病毒,這使減少了蝙蝠體內的病毒丰度

其次,與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其他動物相比,蝙蝠對感染的炎症反應較低。在人類和其他動物中,感染引起高度炎症,炎症可以對抗感染,炎症的增加會導致內臟器官的損傷,加速衰老和與年齡有關疾病的發生。但是2019年發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即使在蝙蝠體內的病毒水平很高,其炎症反應蛋白NLRP蛋白仍然相當不活躍。結果導致蝙蝠的炎症和內部損傷都減少了,對病原體有更高的耐受性。

越來越多的蝙蝠新型病毒正在流行,這主要是人類對蝙蝠原始棲息地的入侵的後果。由於經常接觸人類宿主,病毒突變跨越了物種屏障,從蝙蝠傳播到人類身上,然而考慮根除蝙蝠是不可行的,也是愚蠢的,蝙蝠是農業生態系統重要的害蟲捕食者和授粉者。


科學閏土


蝙蝠為什麼這麼毒?毒的不是蝙蝠本身,而是蝙蝠身上攜帶的眾多的可怕的病毒,據瞭解,在蝙蝠的身上存在馬爾堡病毒、SARS、MERS、埃博拉病毒、漢坦病毒、狂犬病毒等一百餘種病毒,雖然身上攜帶了那麼多的病毒,但蝙蝠自身並沒有發病。據另一項研究報告,在全世界的200餘種蝙蝠身上共計發現了4100餘種病毒,這是非常驚人的,單從數據上來看,蝙蝠可以被認為是移動的病毒庫,蝙蝠確實非常的毒。

雖然蝙蝠攜帶了那麼多種病毒,但蝙蝠並不是害蟲,反而它還是益蟲,因為蝙蝠在吃害蟲方面食量驚人,蝙蝠有兩種,一種是食蟲蝠,一種是食果蝠,食果蝠專吃一些果實,食蟲蝠是食肉的,在食蟲蝠中還有一種吸血蝙蝠,吸血蝙蝠的壽命比較長,平均壽命可達12年,在一隻吸血蝙蝠的一生中,總計會吸食血液達100升左右。食蟲蝠會吃蚊子、夜蛾、金龜子等害蟲,那些食量大的蝙蝠在一個小時內就可以吃掉600只蚊子,在蝙蝠捕食的幾個小時裡,可以吃掉3000只蚊子以及其它害蟲。

蝙蝠為什麼可以攜帶那麼多病毒,自身卻沒有發病呢?

這個還要從蝙蝠的演化過程中找答案,蝙蝠是哺乳動物,從不能飛到能飛是有一個演化過程的,而恰恰正是由於這能飛的本領才導致了蝙蝠可以攜帶這麼多病毒而不發病。

由於蝙蝠能飛導致了蝙蝠需要提高新陳代謝率以維持體溫,提高新陳代謝率之後導致的結果是氧化應激水平也會升高到很高的水平。氧化應激又是怎麼回事呢?氧化應激是生物體內氧化與抗氧化出現失衡的表現,生物機體表現出氧化,而氧化是生物機體出現疾病的一個重要因素。蝙蝠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為了對抗氧化應激,蝙蝠在演化路途上具有了DNA損傷修復能力,我們知道,DNA是細胞的基礎,細胞又是生物體的基礎,當DNA發生損傷時,機體往往就會出現毛病,比如癌症,衰老也是導致的結果之一。

當蝙蝠具有了DNA損傷修復能力之後,就像是增添了一個BUFF一樣,蝙蝠不僅很少很少得癌症,壽命也顯著地增加了,就蝙蝠這個種類來講,平均壽命可達10-20年。

由於蝙蝠的能飛而導致的一系列問題最終被DNA修復能力解決了,這時候蝙蝠也就沒有了負擔,體溫可以始終維持在40攝氏度左右,40攝氏度對於人類來說那就是發高燒了,應該緊急送醫的,但是對於蝙蝠來說,這就是家常便飯了,這樣對蝙蝠也是有好處的,因為那麼高的體溫對於病毒可以起到抑制作用。

不僅如此,蝙蝠還擁有超強的免疫應答系統,在微妙的平衡下使病毒存在但不會發病。

為什麼蝙蝠身上可以攜帶那麼多種病毒呢?

這與蝙蝠自身的特性有關,比如蝙蝠的壽命很長,又喜歡群居,一個山洞裡可能會住著成千上萬只不同種類的蝙蝠,種群間的交流以及蝙蝠還存在遷徙的習性,這同樣也導致了病毒的交流,這使得蝙蝠成為移動的病毒庫。

雖然蝙蝠是移動的病毒庫,但是蝙蝠是益蟲,它吃害蟲的本領就連殺蟲劑也比不了,而且蝙蝠也是食物鏈中不可缺失的一環,是生態位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科學船塢


大實話:蝙蝠本身到不毒,只是攜帶的病菌太多了。

最近冠狀病毒的事情真的可以說是搞得大家心情都很低落,而目前來說,最有可能的病毒源頭就是蝙蝠了。很多人不禁要問,為什麼野生動物那麼多,偏偏就蝙蝠身上有這病毒呢?這其實解釋的話也是挺好解釋的。


其實蝙蝠早在恐龍時代就已經存在了,並且在哺乳動物中,蝙蝠是僅次於齧齒類動物的第二大哺乳動物類群,不過,由於蝙蝠的生活習性問題,所以大家平時也都看不到他們。但是,所以對蝙蝠的瞭解也就比較少了。

那麼,為什麼蝙蝠會攜帶這麼多病毒自己卻沒事呢?這個其實就是蝙蝠長期進化的結果了,因為蝙蝠一般是沒有人養殖的,大多也都在野外生存,在自然選擇的情況下,蝙蝠體內就會對這些病毒產生抗體,這些病毒自然就對它無可奈何。比如說,我們會看到老鼠就能夠在骯髒的下水道里生存,但是,人就不能,這是一樣的道理。

然後就是蝙蝠的活動範圍非常大,因為蝙蝠是有翅膀的,這就決定了蝙蝠可以像鳥一樣飛到很遠的地方,而對於一般的爬行動物來說,頂多也就是在某地區的一片林子裡面活動,但是,蝙蝠則可以跨越各種界限。所以就導致了蝙蝠會在其他地方攜帶上病毒進入另一個地區進行傳播。

而從萬物相生相剋的原則上來說,一個東西在原產地會有天敵,但是,在其他地方可能就沒有天敵了,所以蝙蝠就很容易攜帶各種病毒在各種地區進行傳播。不過,一般情況下,蝙蝠的生活範圍都是在深山曠野的洞穴裡,是遠離人類生活區的。所以,只要沒有人故意去將其帶進人類的生活圈,也不會有什麼事。

但是,就是有一些喜歡獵奇的人會去招惹這些玩意兒,因此也邊有了我們最近看到的景象。所以,還是希望大家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要圖新奇,吃一些稀奇古怪的動物。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關注:大實話。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


大實話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蝙蝠上了黑名單,成了萬惡的小動物。

其實不然,蝙蝠並不壞,也不是什麼有害的小動物,恰恰相反,打從小時候開始,我就知道蝙蝠是一種歸類算得上好的小動物,因為它可以吃害蟲,可以吃蚊子。在我們老家,蝙蝠和燕子一樣,是堅決不能吃的東西,我們老家的老話講,吃了這些東西會“傷天理”,就是因為它們是有益的,它們不禍害東西,而且還吃老鼠吃害蟲等。

蝙蝠和其它的野生動物一樣,它們自身就會攜帶大量的病菌,並不是說蝙蝠這種動物本身就毒性大,而是有些病菌喜歡侵入它們,就像登革熱喜歡依附於蚊子,鼠疫桿菌喜歡到老鼠身體一樣。只要是野生動物,都是病菌喜歡藏匿的溫床。非典選擇了果子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選擇了蝙蝠,未來或許還會有新病毒選擇其它小動物,這個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說,為什麼我們提倡不要食用野生動物,原因也是基於此,食用野生動物,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範疇來講,是一種不文明的表現,從健康的角度來講,它也潛伏著大量的風險,和人相比,野生動物更容易被病菌感染,更容易傳播,因為它們不像我們,可以有醫療保障,可以有免疫檢疫,防範新型病毒的能力強,野生動物永遠是不會有檢疫的,因此風險性就大。


元芳有看法


哺乳類動物給人的印象是不會飛。

但知道這個冷知識:蝙蝠屬於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後,應該改變這個印象了。

蝙蝠有哪些毒?

第一毒,有眼睛但幾無視力卻能“看見”,這個其實不是毒,而是蝙蝠的生物特性。正是因為這個特性,決定了它的基因在進化中對病毒有天生的免疫能力(機理複雜不贅述)。

第二毒,由於蝙蝠棲息在陰暗潮溼角角落落,這些地方極容易滋生病毒和細菌,蝙蝠自身具有天然的免疫抗菌能力,但同時也成了多種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能夠攜帶數十種病毒,而自身幾乎不受感染。

相對於人類健康來說,這是對人類健康有危害的真正的毒。

2017年12月7日,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新發傳染病中心主任稱,蝙蝠是SARS病毒源。

新近發生的新冠病毒(2019-nCoV),有研究人員發現其進化鄰居和外類群都在各類蝙蝠中有發現,由此推測2019-nCoV的自然宿主也可能是蝙蝠。

蝙蝠身上的毒不會直接傳給人類。傳給人必須要有中間宿主,這個中間宿主就是與蝙蝠經常生活在一起的某些野生動物。

這些感染了蝙蝠身上某類病毒的野生動物,在感染後還可能導致病毒發生變異。

帶著病毒的野生動物與人接觸,就會讓人發生病毒感染。

蝙蝠有毒,但並不直接危害人類,而是通過與蝙蝠共生一起的野生動物與人類接觸,再傳染給人類。

蝙蝠有毒是天然的屬性,這也是廣大科研人員在對蝙蝠的深入研究後獲得的認知。

我們老祖宗由於認識能力有限,把蝙蝠當作“福星”吉祥物。

現代人類在上世紀研究蝙蝠,雖沒能發現它帶毒,但發現它有利用回波探測距離功能,根據這,發明了雷達。


布衣吳新建


蝙蝠是最古老的哺乳動物之一,在大約500萬年的漫長進化過程中並沒有發生太多的變化。

而蝙蝠所攜帶的一些病毒,如亨尼帕病毒、狂犬病毒等的起源可以推測到那個時候,這可能意味著,蝙蝠與這些病毒抗爭和共存的歷史已經非常久遠,它們彼此之間有了很好的適應。

同時蝙蝠是一種群居動物,且種群數量非常巨大,這種高密度的種群之間的接觸也使得病毒在蝙蝠之間能夠迅速的傳播,而由於數量巨大,在淘汰了對病毒比較敏感的蝙蝠之後,依然會有很多對攜帶的病毒具有耐受性的蝙蝠存活下來。

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約140種蝙蝠病毒,尤其是2009年以後,新發現的蝙蝠病毒更多,涉及了21個科23個屬,除了我們所熟知的狂犬病毒屬、亨尼帕病毒屬、冠狀病毒屬等,還有蝙蝠肝炎病毒、逆轉錄病毒、瘟病毒、輪狀病毒、流感病毒等等。一種蝙蝠不僅能攜帶多種病毒,而且一種病毒可以存在於多種蝙蝠體內。

蝙蝠作為自然界巨大的病毒儲存庫與公共衛生有著密切的關係,隨著SARS以及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發生,大家在遇到新型傳染病時都會聯想到蝙蝠。的確,我們也在蝙蝠體內找到了這些相關病毒,但蝙蝠在這些病毒的傳播和儲存上所扮演的角色並不十分明確,也就是說,傳播鏈究竟是什麼樣的我們不清楚。


那麼我們能做什麼呢?

其實很多蝙蝠的自然棲息地原本同人類距離較遠,可以說是井水不犯河水,但由於人類活動範圍無限延伸,人類不斷的探索和開發自然使得蝙蝠棲息地不斷縮小,甚至逐漸融入人類的活動範圍內,這種交叉和融合,毫無疑問的增加了蝙蝠病毒散播的機會。

不僅僅是蝙蝠,我們應該始終對自然存有敬畏之心,保護自然環境的平衡,還蝙蝠一個自然寧靜的棲息地。


謝謝,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所幫助。


咚咯隆咚


我是九歌,給你不一樣的觀點。因為本科是學新聞的關係,對各科有一定涉獵,不然沒辦法搞採訪。

看了許多答主的答案缺少一定的數據支撐。下面蝙蝠所攜帶的病毒遠超過你的想象。

蝙蝠是世界上僅次於齧齒類的第二大類哺乳動物,其分佈於除兩極以外的地方,同時也是許多病毒的自然宿主。

通過乳鼠接種動物實驗,發現該病毒接種劑量為 500 TCID50【大概0.1毫升】 時對乳鼠具有 100%的致死率,說明該病毒具有潛在的公共衛生威脅。
蝙蝠在為與人類接觸之前,他所攜帶的病毒並不能夠直接傳播到人體。

同時蝙蝠,在維持生態平衡方面中,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控制昆蟲數量,散播植物種子傳播花粉等。

但更多的是蝙蝠身體上攜有大量的病毒,蝙蝠是重要的病毒宿主,攜帶的病毒超過 130 種,其中半數是烈性病原體,可引起人
的重大傳染病,如埃博拉病毒、尼帕病毒、狂犬病毒、SARS 冠狀病毒以及新的MERS 冠狀病毒等。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從蝙蝠體內檢測到的病毒至少有 30種,其中包括 SARS、

樣冠狀病毒、狂犬病毒屬中的伊庫提病毒、漢坦病毒、乙肝病毒等人獸共患病毒。


在上述的病毒中,其中乙肝病毒造成全球約 20 億人感染,每年約 60 萬人死於肝硬化和肝細胞癌。

而且目前,乙肝病毒上沒有有效能治療它的手段。

此外,SARS病毒 自從 2002 年爆發以來,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裡,造成全球 5 大洲 30 個國家感染,全球共有超過 8000 人的病理,同時造成 774 人死亡,死亡率接近10%。

這使得 SARS 成為 21 世紀以來第一個全球性的流行病。直到今天,仍有許多人對他有心理陰影。

參考資料:《蝙蝠病毒組學及新病毒的發現與鑑定 》、《中國部分地區蝙蝠所攜帶的病毒宏基因組學分析》

@蕭中九歌:一個學新聞的板磚歷史持有者。關注我,這裡有現象背後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