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將息曉寒天,腸斷又今年。納蘭荷葉杯,以景喻相思,如泣如訴


一聲將息曉寒天,腸斷又今年。納蘭荷葉杯,以景喻相思,如泣如訴


荷葉杯(簾卷落花如雪)

簾卷落花如雪,煙月①。誰在小紅亭?玉釵敲竹乍聞聲,風影略分明②。化作彩雲飛去,何處?不隔枕函邊③,一聲將息曉寒天④,腸斷又今年。

註釋

①煙月:雲霧籠罩的月亮,朦朧的月色。②風影:隨風晃動的物影。③枕函:中間可以藏物的枕頭。④將息:調養休息、保養,這裡是珍重、保重的意思。

賞析

寫景一向都是容若的強項,這首《荷葉杯》以景喻相思,將落花與月夜結合的相得益彰,清幽淡雅之處隱隱透著些許沉鬱,容若這首詞,讀起來如泣如訴,耐人尋味。詞如其名,荷葉杯,這是很清麗的詞牌名,來源於隋朝人士殷英童《採蓮曲》中"荷葉捧成杯"一句,故此後便有了此名。

一聲將息曉寒天,腸斷又今年。納蘭荷葉杯,以景喻相思,如泣如訴

這首詞的情感力量十分強大,雖然只讀字面,並不覺得如此。但多留在心底回味幾遍,便能感覺到這首詞的宛轉悠揚,連綿之美了。這是一首寫景詞,也是一首抒情詞,抒發滿腔抑鬱、悶悶之情。

上闋寫幻象,在落花如雪的月夜裡,朦朧中是誰佇立在小紅亭裡,偶爾傳來幾聲玉釵敲竹般的聲響,看去她身影歷歷,佇立風中。那身影驀然化作彩雲飛逝,要飛往何處?一切如夢如幻。然而與她在枕邊的情義總是無法隔斷,難以忘情的,道一聲珍重,又將天明,斷腸人又要在愁苦中度過一年。

唐人以荷葉為杯,將其稱之為碧筒酒。古人喜歡附庸風雅,他們"接天蓮葉無窮碧,淡妝濃抹兩相宜。"容若將此風雅延續,煙水迷朦,可以讓人們聯想到許多豔美之事,"簾卷落花如雪,煙月。誰在小紅亭?"

一聲反問拉開詞的序幕,遙遠的故事重回心頭,容若這首詞的意境可謂美到了極致,"落花如雪",落花猶如雪片一樣紛紛揚揚飄落,而在月色下,顯得十分悽迷,容若用一個"煙"字去襯托"月",使得月夜下這場落花雪更為動人心魄。

一聲將息曉寒天,腸斷又今年。納蘭荷葉杯,以景喻相思,如泣如訴

在一場華麗的雕琢佈景之後,容若的心事隆重出場,"誰在小紅亭?"一聲疑問讓後人讀詞時也疑惑不解,究竟是何種女子,竟然讓容若如此神醉心迷。按照容若寫這首詞的時間推算,他應當是在懷念盧氏。

盧氏與容若的感情至深,感天動地。他們二人都是絕代佳人,真可謂的上是人似落花如雪,情如煙月。二人之間的情感一直被後世傳唱。容若的痴情,盧氏的溫婉,這二人似乎成了神仙眷侶的代言人,看到他們就看到了完美伴侶。

但是,越是完美的就越容易碎。盧氏的死帶給容若很大的傷痛,他寫了無數的悼亡詞,只為紀念自己這位妻子。在這首詞中,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容若內心的傷痛,他帶著深深的懷念,寫下和盧氏有關的詞句。

"玉釵敲竹乍聞聲,風影略分明。"這是虛寫,是容若的想象,他彷彿看到妻子的玉釵在敲動竹竿,發出聲響。風聲掠過,人影憧憧,妻子似乎就在眼前不遠處,向他微微一笑,鮮活的畫面讓整首詞彷彿都活了起來。

但這畢竟是幻境,是容若自己的想象。妻子已經去世,怎麼可能會在人世間留下任何一點影蹤呢?容若自然也是明白這點的,於是,他的哀慼,好似天邊的雲彩,飛往遠處,無法回還。

一聲將息曉寒天,腸斷又今年。納蘭荷葉杯,以景喻相思,如泣如訴

漫漫藍天,小樓輕上,回憶往昔,那些過去的日子讓人心裡竟是如此的安定。日子曾經是那般溫順,在北方這個荒蕪的都市裡,也曾有過一對眷侶,雙宿雙飛,可是而今,一切都不再了,過去的再也回不來了。

"化作彩雲飛去,何處?"都化做了彩雲飛去,飛往何處呢?放眼望去,找不到蹤跡。世間的事,莫非就是如此,紅顏命薄,黃沙掩埋玉體,僅僅三載光陰,便天人相隔,永無相見之日了。

在落花如雪的月夜裡,容若的心思裡全是朦朧的想念。盧氏綽綽的身影,彷彿就在眼前。一聲嘆息,天邊盡是斷腸人。到底是誰寂寞?是去世的盧氏,還是仍然在世間苟活的容若?抑或是,這人世間,種種痴情的男女。

"不隔枕函邊,一聲將息曉寒天,腸斷又今年。"月夜訪竹,在一片夜色中思念故人。就彷彿這高潔的竹子,清潔如許,那份情感,天地可鑑。這些竹子,就好像容若的感情,日夜站在那裡,千年不變。

這世間的情誼竟是如此不穩,忽而就永久的失去,再也看不到蹤跡。但也正是如此,才更讓那些痴情的人懂得情之艱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