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房子、現金或不再重要,“風波”過後,3樣東西更珍貴

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說,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有人說是現金。

這話擱在20年以前是沒錯的,當時人均收入不過幾百元,周圍出個萬元戶,就稱得上“榮耀”了,現金的購買力非常強,物價低廉,儲蓄率高企,一個家庭裡,存摺最重要。

有人說是房子。

最近20年,房價躥升的速度前所未有,從1998年房改至今,自從房地產確定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樓市的體量便迅速擴張。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居民部門總資產有358萬億,其中有164萬億是房產,佔比高達46%,接近居民總資產的一半。

2008-2016年間,居民總資產增量中,有45%是房產貢獻的,相比之下,金融資產只有180萬億,其中一半以上是現金和存款(94萬億)。

這還只是2016年的數據,2017-2018百城房價指數漲了13%,按中指研究院公佈的數據,去年百城房價又漲了3%,這麼算下來,最近幾年,存量房產的浮盈就將近30萬億。

未來10年,房子、現金或不再重要,“風波”過後,3樣東西更珍貴

也就是說,把所有人的房產加一塊,佔到了國民財富的5成以上。

只要這些年能夠乘上房價上漲的東風,身家少則數百萬,多則上千萬甚至數千萬,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

但是,筆者覺得,從最近發生一系列的事情來看,從2020年起,包括未來十年,無論是房子還是現金,或許都不會再像以前那樣重要。

原因有三。

第一,現金的持續貶值壓力。

經濟學家姜超舉過一個例子,過去這些年以來,由於貨幣每年增長15%-20%,所以大家默認貨幣每年對內購買力減少了15-20%。

雖然貨幣可以印出來,但房子是印不出來的,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土地就那麼多,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把15-20%的貨幣增速看做是買房的潛在收益增速。

因此,長期來看,現金的貶值壓力依然存在,即便最近兩年M2增速已經降到了10%以內,未來10年,貨幣的購買力相對於實物來說,依然會持續走低。只是“縮水”的速度會減小罷了。

未來10年,房子、現金或不再重要,“風波”過後,3樣東西更珍貴

去年利率體系也出現了變化,LPR報價取代了基準利率,根據國際上的經驗,低利率乃至負利率是大勢所趨,把家庭素有收入都換成現金顯然是不明智的。

第二,房子長期來看“供過於求”。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去年曾發佈了《100城住宅庫存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國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為47359萬平方米,環比增長1.9%,同比增長5.7%。

從同比數據看,當前庫存規模已呈現了連續12個月的正增長態勢,庫存壓力開始增大。

也就是說,在售樓盤庫存總量,已經達到了4.7億平米,不管同比還是環比,都是增長狀態,而且已經連續保持了12個月。

這樣的趨勢顯然會得到延續,按照西南財大此前的統計,目前我國城鎮空置房數量已經達到了6500萬套,大量的三四線城市房屋出現空置現象,很多人在縣城買了房子卻不住,反而還要去大城市打工。

這就會造成樓市事實上的“供過於求”,因為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掰著手指頭就能數得過來,而大量的三四線城市,長期卻面臨人口淨流出。

未來10年,房子、現金或不再重要,“風波”過後,3樣東西更珍貴

因此,對全國600多個城市來說,大部分區域的房子,未來的“重要性”會越來越低。

第三,2020年發生的事,或將形成“分水嶺”。

為什麼說從2020年開始,人們的理念會發生變化?

相信經歷過這個春節的人,都會有深刻的感受,當生命、安全、健康遇到考驗時,不管有多少套房子,家裡的存款有多少,都無濟於事。

於我們平時的生活來說,現金足夠多,可以過上品質更高的生活,房子足夠大、足夠好,可以在城市裡享受優質的學區和醫療。

但是,過去這些年以來,我們對於錢和房子的追逐太過於熱情了,以至於很多人忽略了生活的本質。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一方面未來10年房子的供求關係逆轉、現金的貶值壓力持續,另一方面今年發生的事件讓大部分有房族、購房者都得以“清醒”,未來人們對於家庭資產的規劃理念,也會發生轉變。

有失必有得,用最近看到一個內行講的話來說:這一場“風波”過後,3樣東西更珍貴。

1,健康。

未來10年,房子、現金或不再重要,“風波”過後,3樣東西更珍貴

健康到底有多重要,用多少詞來形容都不過分,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看到了很多觀點,諸如“996是福報”,“加班買房才能逆襲”,似乎只有買房、賺錢、透支身體健康,才能稱之為成功。

這樣的觀點不能說不對,但是,經過這次的事件後,我們應該認識到,錢賺的再多,房子買的再寬敞,比起一副健康的身體,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或許,在沒有特效藥,只能靠自身免疫系統抵抗自愈時,人們才能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

2,教育。

想起一個段子:什麼是格局?一個媽媽說:“你不努力長大了就跟那個乞丐一樣。”另外一個媽媽說:“你好好努力,長大了就有能力幫助他們。”

我相信,對大部分父母來說,都會選擇第一個答案。

未來10年,房子、現金或不再重要,“風波”過後,3樣東西更珍貴

但是,經歷了最近這件事後,當大家看到一線醫護人員付出的血汗,看到鍾南山院士的付出,我們才明白,對子女來說,教育的意義不僅是提升階層,更是為了幫助別人,造福社會,實現人生價值。

3,孩子。

有句話說得好,17年前,我只是個孩子,所以對周圍發生的事沒有感覺,依然故我。17年後,我已經有了孩子,所以不可能無動於衷。

馬雲說過,再過10年20年之後,要養8個老人,手裡拿著至少5套房子,2019年的新生兒數據跌破了1500萬,其中57%的新生兒都是二胎,也意味著現在年輕人越來越不愛生孩子了。

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房價的高企是重要原因,從這個角度看,現在房地產市場短暫“遇冷”,某種程度上也是好事,至少能讓廣大購房者清醒一下:在健康、教育、孩子面前,房子夠住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