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喝中藥好嗎?

歡迎與我一起探討。



黃藥師手記


  • 很多人用中藥來調理身體、預防或治療慢性疾病。其實,喝中藥是有很多規範的。那麼空腹喝中藥好不好?

1藥液溫度:一般湯劑應在溫而不涼時服用,但熱性病者應冷服,而寒性病者應熱服。如發散風寒藥,最好熱服,服後避風寒,遍身微微出汗為宜。

2服用次數:每劑藥物一般煎藥汁兩次,分頭煎和二煎,有些滋補藥也可以煎三次。也可將兩次所煎藥汁頓服,分數次服等等,需看病情不同而分別對待。若遇到患急性病或者高燒不退、四肢冰冷等病情危急的病人,應以重劑量急救,可一日2~3劑,並晝夜觀察酌情增減。嘔吐的患者或者小兒宜少量頻服。遇到複雜病理變化,需根據醫囑或特定服法,以適應病情的需要。

3服藥時間:由於治療疾病有不同的特點,根據病情和藥效,服藥時間有飯前、飯後和早晚的區別。一般藥物宜於飯後服,滋補藥宜飯前服,驅蟲和瀉下藥宜空腹服,安眠藥宜睡前服,抗瘧藥應在發作前一至二小時服用,健胃藥和對胃腸刺激性較大的藥物應飯後服。無論飯前或飯後服用,均應略有間隔,以免影響療效。重病者不拘時間,迅速服用,有的也可以煎湯代茶飲。昏迷的病人吞嚥困難,可以用鼻飼法。

4湯劑的煎出量:一般年輕力壯,病勢較輕的病人,其胃氣上強,每帖方劑可以分兩次煎煮,每次煎得藥液250~300毫升服用。如果是年老體弱久病多年,及幼童由於胃氣較弱,藥汁應該少些。

所以喝中藥應該根據病情需要,決定是否空腹喝,免影響療效。


中醫精典分享


可以空腹服用,大多數中藥湯劑均在飯前1小時服用。對疾病性質的不同、部位的不同及藥物治療作用的不同,應該結合患者自身情況以及所選用的藥物確定,使藥物發揮它最大的治療效果。如果服用的是安神藥物,可以放在睡前服用,但在睡前15-30分鐘服用。服用藥物過於苦寒辛涼,對消化系統胃腸道黏膜有刺激性的放在飯後服用,可放在飯後30分鐘後服用。對於補益性的藥品,可以空腹服用。代茶泡飲的中草藥可以隨時頻頻服用,沒有具體的時間限制!



半邊君


空腹可以喝中藥嗎,其實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其實對於空腹可不可以吃藥,很多西藥在說明書中都有明確的介紹,在服用西藥時只需要按照說明書服用就可以了。

但是對於中藥來說,由於並沒有說明書可供參考,所以,很多人在服用時就可能就存在疑惑了。

那麼對於該怎麼喝中藥,怎麼喝和什麼時候喝才可以充分發揮中藥的藥效呢?其實喝中藥也是很有講究的,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

1.服用中藥的時機與中藥藥性相關

服用中藥的時間要根據病情和藥性來分,對於不同疾病的服用方法可能不同,並且與中藥的藥性息息相關。

中藥的藥性,通常是指中藥的四氣五味,這裡我們先了解一下四氣五味。

中藥的四氣確立以藥物對人體的反應為依據,所謂“入腹則知其性”,四氣指中藥的“寒熱溫涼”四個特性,五味是指中藥的辛、甘、酸、苦、鹹五種常見的味道。

比如,寒涼藥可以清熱解毒,養陰生津,適用於陽熱證,溫熱藥可溫陽散寒,回陽救逆,適宜陰寒證。《黃帝內經》提出,“寒者熱之,熱者清之,清者溫之,是為中藥四氣治療原則。五味首見於《黃帝內經》,本義是指經口嘗或鼻嗅的五種滋味,即“入口則知其味”。《黃帝內經》指出五味的陰陽屬性,日“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洩為陰,歸納五味的作用即“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軟”。

四氣和五味之中,寒涼的藥物和五味偏重的藥物都會的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損害,所以一般不推薦空腹服用,一般都建議飯後一個鐘服用。

2.服用中藥與患者病情也相關

除了前面說的中藥四氣五味對服用時間的影響外,患者的不同疾病對服藥也有不同的要求。

對於不同的疾病,服用時間也應不同。

用於治療一些肝、腎、腸類疾病,宜飯前服藥。

治療眩暈、咽喉疾病適宜飯後服藥。用於瀉下、滋補的藥適宜空腹服。

此外,用於治療失眠症的安神藥最好選擇睡前一個小時服用。

那麼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藥適宜空腹服用呢?

一般來說,對於溫補藥、瀉下藥、驅蟲藥、制酸藥、逐水藥等或者需要快速發揮藥效的湯劑都最好空腹服用。

3.飯前、飯後、隨餐服用,空腹服用到底是什麼意思?

根據我國大多數人一日三餐的習慣,服藥時間可基本劃分為三個情況:

1.飯前服用是指用餐前30-60分鐘服用目的是使藥物較快進入腸道,利於腸道的吸收,減少食物對藥物利用度的不良影響,利於藥物的吸收和利用。

2.飯後服用則是在飯後30分鐘左右服用,主要是為了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

3.餐中服藥是指在用餐過程中服藥,目的是藉助於食物中的油類促進藥物的吸收或利用藥物阻止食物中糖分的吸收,加速血糖的轉化。

而“空腹服”則是指在胃排空後服藥,一般情況下,飯前一小時和飯後2小時,胃基本排空了,這個時間段沒有進食的情況服用,目的是避免食物的干擾,讓藥物快速進入小腸發揮藥效。

更多中藥藥知識,請關注作者!


小叨健康匯


空腹時喝中藥是完全可以的,尤其適合胃腸功能比較好,沒有胃炎、胃潰瘍等胃病的患者。在臨床口服中藥時,建議最好還是根據口服中藥的性質以及身體的情況,確定是否可以空腹時口服中藥。對於補益類的中藥,比如補氣養血、滋陰等功效的中藥,最好是空腹時服用,能夠避免食物對藥物的吸收造成影響,從而影響到藥物的療效。而對於活血化瘀、祛風除溼、對胃腸道有刺激性的藥物,建議最好是飯後進行服用,以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


東宮豪哥


最好是不要空腹吃中藥,因為中藥對於胃來說多多少少都是存在傷害的,早上將藥吃下直接作用於胃,長久來是會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的,最好是吃完後再吃藥。中藥飯前服還是飯後服是有講究的,有的中藥宜飯前服有的中藥宜飯後服。比如補益類的藥物及一些寒涼對胃刺激比較大的藥物就要飯後服用。而一些助消化或治療胃病的藥物就要飯前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