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回頭金不換”,已到中年的你對此怎麼看?

黃蜂二師兄


人到中年,人的一生也基本走到一半了,相比年輕而言,真的是過的橋比年輕人走的路還多,好多是隻是看淡了,不太在乎了而己,不太愛計較了,看慣了人情冷暖,還有什麼“浪"的,不就那麼回事呀



流失的歲月193170456


 答:“浪子回頭,金不換”出自一個典故:曾經有一個姓金的員外,中年上的人,已經50多歲了得了一個兒子。他非常的高興,還給兒子起名叫“金不換”。金員外老來得子自然對不換非常的寵愛,甚至到了溺愛的地步。而這樣一來,使得不換從小性格就囂張,長大了更是跋扈,且花錢如流水,很快就將家底給徹底敗光了。

不過呢,不換身旁有一位好妻子。她對不換不離不棄,而且還教誨他改掉自己的錯誤和壞習慣,做一個全新的人,正所謂浪子回頭、為時未晚。於是,便有了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句話。

現在這句話,主要就是用來勸誡做了錯事的人們,能夠及時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能夠改過自新,從頭開始,全新出發。

不管是堅持不懈還是有錯能改,都是很難得事情。不過,歷史上也不乏兩者都能做到的人,因此有了目標的你一定要努力去實現啊。有了錯誤,希望你也能夠及時改過。

有錯就改。與年齡無關係!謝謝閱讀![祈禱]


李育廷728




我來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

首先來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字面意思大家應該都知道,我個人覺得在什麼時候浪子回頭都不晚,只要你肯回頭,不管你是到了中年也好,就是到了晚年也好。


這是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如果大家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瞭解更多的相關知識!

謝謝大家的觀看!


感人悟生


人生越早領悟這句話益處越大!早受罪、早領悟、早回頭是件好事,越往後越難回頭,因為中年就像上了發條的鬧鐘即使發現路越走越窄、勁越來越小也停不下來。
老了就像大船調頭

這句話難就難在“敢回頭”,有句話叫圓一句謊言要付出十倍以上的代價,硬著頭皮硬撐要付出更大代價,三國時劉備帶著他的關張二弟,到處幫別人打架幹仗,還以為自己了不起,屢次失敗還硬死撐著,要不是遇到高人指點一番請諸葛亮出山,後面還不知道要倒黴到什麼時候。


劉邦劇照

因此敢承認自己的不足,敢自我反省、自我批評、自我約束、自我改正才是最難得的!歷史上能晚年成功的也是因為勇敢的回頭,因此這句話對中年也有用,不過難度加大了!
劉備劇照


左宗棠3次進京考試都不怎麼樣,41歲時作湖南巡撫的謀士首長沙,才顯露出自己的手段。劉邦在陳勝起義後才率領一千多人相應,很快發展到三千人,當時已經48歲了,他的後人劉備在208年打贏赤壁之戰有了落腳地的時候也是48歲了。
司馬懿60多歲才等到機會


黃蜂二師兄


長篇吳歌《金不換》,說的是錫東羊尖鄉靠近鵝湖邊上有個金員外,五十得子取名不換,視為掌上明珠,百依百順。不換聽見碗碎聲發笑,金員外便命家人用碗摔地讓兒取樂,結果碎片堆積如山。不換長大後十分浪蕩,為了尋歡取樂,花萬金在宛(碗)山上造了個“石幢”,歌詞唱道:

“宛(碗)山石幢勿多高,下粥黃豆吃忒十三廒。

長年(長工)吃豆有規矩,只許揀勒勿許抄。”

金不換幾乎敗光家業,淪為乞丐,在妻子的幫助教育感動下,終於醒悟,改邪歸正,耕讀傳家。從此,“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句話便傳遍各地。

解放前,《金不換》有山歌、有寶卷、有拜香誥,版本不同,長短不一,而內容大同小異,勸人走正道,頗有影響。

另有一故

“浪子回頭金不換”是出自近代文學大家張恨水《八十一夢·第32夢》。也是用來比擬社會上一些失足男女青年洗心革面、幡然悔悟的一句名言。[666]


財子57709793709


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句話傳下來好多年一定是有道理的。雖然說是金不換有點誇張,但是在如今這個需要正能量的社會,不管“浪子”犯過什麼錯,都是需要回頭的,儘管有些錯是不能夠原諒,因為“浪子”的行為至少會影響好多周邊的人。


吃貨天下華哥


這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景吧,有些時候有些事是回不了頭的。


愛釣魚的鳥


要想,浪子回頭,首先是以前太張揚吃了大虧,或栽了跟頭。這樣他才能回頭,要不他不會清醒的。


用戶4858208181685


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常懷寬容心態,必有更多回報


手機用戶趙國武


關在屋子裡拿手機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