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心跳每分鐘1000次,為什麼還有30年的壽命?

東北味道


因為進化過程中蝙蝠選擇了飛行,而飛行時需要非常高的新陳代謝速率,蝙蝠飛行時心率可高達800~1000次每分鐘。飛行導致的代謝升高,導致氧化應激水平也會升高,為了對抗飛行帶來的這些結果,在500萬年前的一次基因突變中,蝙蝠演化出獨都DNA損傷修復的能力,它們的體細胞有極限的的分裂次數(5000次),遠超人類的體細胞通常分裂次數的50~100次,DNA修復使得細胞分裂從不出錯,不會誘發癌症。

這種演化使得蝙蝠壽命有逆天的30年,而題主提到的倉鼠心跳次數才500次,壽命卻只有3年。


科技斯基


首先,蝙蝠的心跳只有在飛行時才最高達到1000次每分鐘。其實蝙蝠的心跳並不是一致保持這個節奏,如果是這樣,到冬天它就會被餓死,因為冬天沒有充足的昆蟲可以供食用,而無法滿足這麼高強度的代謝需求,所以一直這麼快,這麼高強度的代謝,會被活活餓死,可能活不過一個冬天,所以蝙蝠有冬眠,冬眠時蝙蝠的心跳可以慢到一分鐘只有幾次。所以可以大大的降低消耗讓它順利活過冬天,來年春暖花開,又是一條好漢。

其次,蝙蝠在長達萬年的進化中,適應了飛行中高速的心跳,及高速代謝的過程,讓它的細胞複製過程中的DNA的修復功能達到了動物界最強,基本上經歷幾十年的分裂而幾乎不出錯,所以它極大可能的保證了蝙蝠自己不會得癌症,而死於癌症。

最後,蝙蝠強大的免疫力,讓它幾乎免受一切病毒的感染,因為蝙蝠的身上可以攜帶多大上百種病毒而不致病。這也是長期進化的結果,因為蝙蝠的食性比較雜,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爬的,樹上結的,沒有它不能吃的,所以它可以將幾乎半個自然界的病毒種類集一身。這樣在上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就進化出了這個全天24小時免疫功能全開的怪物,保證了其不被感染,不會生病。

綜合以上三個原因,保證了蝙蝠可以長達30年的壽命。

最後,歡迎大家留言評論,我會一一回復,同時請大家關注我,可以瞭解更多病毒,細菌等微生物的小知識。


大釗Eleven


蝙蝠的壽命可達30歲。在6—7歲成熟之前,雌蝙蝠是不會產崽的。成熟後,它們通常每年產一崽。

蝙蝠喜歡群居,最多時巢中每平方米竟有3000只。它們群居在一起的原因王今還是一個謎。  西班牙科學家指出,人們最初以為蝙蝠擠在一起,可以提高棲息地的溫度,但經研究說明這不是主要原因。後來,科學家發現,群居的蝙蝠在冬眠之後,平均體重超過散居的蝙蝠,因為有些營養不良的蝙蝠群居時能與健康的蝙蝠分享食物。至於大量群居的小蝙蝠,當它們的媽媽出去捕食時,這些小編幅聚集在一起可以相互保護,防禦掠食者的攻擊。

據國外媒體報道,專家指出,由於蝙蝠的冬眠和抗感染能力,它們體內也許隱藏著解開長壽奧秘的關鍵,美國馬里蘭大學開展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人類能掌握蝙蝠的這些能力,壽命可達240年之久。

科學家指出,有四種蝙蝠進化出了“極度長壽”的特徵,因此它們的壽命可以比其它蝙蝠至少長四倍。菊頭蝠、長耳蝠、常見的吸血蝙蝠、以及至少一種鼠耳蝠的壽命都比同等體積的哺乳動物長四倍以上,通過研究已知蝙蝠種類的進化特徵,科學家發現,冬眠時間更長、或能夠更有效地保存能量的蝙蝠的壽命最多可延長八倍。

動物壽命往往與體型大小密切相關,大型動物的壽命通常比小型動物要長。例如,非洲象的壽命可達70年,而普通家鼠通常只能活一到三年。人類算是壽命相對較長的動物,壽命通常為同等體型的其它動物的四倍,但考慮到蝙蝠相對較小的體型,它們的長壽就更令人驚異了。有些蝙蝠可以活40年之久,比大小相似的哺乳動物長8倍之多。

馬里蘭大學教授、本次研究的主要作者傑拉德?威爾金森(Gerald Wilkinson)指出:“如果我們能像蝙蝠一樣長壽,按體積換算後,我們可以活240年之久。我們都想知道這些動物怎麼能活這麼久。而這類研究工作能幫助我們找到答案。”

該研究團隊對已知與壽命相關的特徵進行了分析,包括體型大小、是否有在巖洞中生活的習慣、是否冬眠等等,還包括一些之前未考慮過的信息,如雄性和雌性之間的體型差異。

威爾金森教授補充道:“在最長壽的幾類蝙蝠中,有三種都有冬眠習慣,還有一種是吸血蝙蝠。吸血蝙蝠可以調節自己的體溫高低,這在哺乳動物中非常少見。這種能力讓吸血蝙蝠能夠在無法吸血的情況下保留能量。科學家此前還提出,這種能夠忍受體溫變化的能力也許能提高哺乳動物的抗感染能力,人體內也會發生程度有限的體溫調節。當免疫系統試圖殺死病毒或細菌時,就會升高體溫、引起發燒。”

此外,雄性體型大於雌性的蝙蝠壽命相對較短,雌雄體型相同、甚至雌性更大的蝙蝠則壽命較長。在大多數種類的蝙蝠中,雌性的體型都比雄性大。但部分熱帶蝙蝠則與之相反,雄性的體型更大。在這類蝙蝠種群中,為爭奪雌性蝙蝠,雄性蝙蝠往往會進行“一對一決戰”。從進化角度來看,雄性體型更大顯然更佔優勢。雖然這對追求交配的雄性蝙蝠是件好事,但由交配引發的衝突也會導致雄性蝙蝠死亡率大幅提高。長此以往,種群總體壽命也許會因此縮短。

威爾金森教授表示:“科學家對尋找親緣關係相對較近、但壽命相差較大的物種有著濃厚興趣,因為這種現象說明,其中一種物種之所以更加長壽,可能是由較近期發生的一些變化導致的。”


甜鍋鍋生活記


很多人不太關注蝙蝠的存在,也不太瞭解蝙蝠這類動物,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和蝙蝠碰面交集的機會還是很少的。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它們的生活習慣都是晝伏夜出,白天的時候只會找到一個隱蔽的位置吊起來睡覺,晚上才出門去捕獵填飽肚子。二是蝙蝠的活動範圍和人類重疊面積還是很小的,一般都是在偏僻樹林或者山洞中。


蝙蝠這類生物是很特別的存在,在哺乳綱下目前已知有5686個物種,常見的如齧齒目、食肉目、食蟲目、靈長目等等,但唯獨有翼手目下的成員具備飛行能力,哺乳動物想要在天上翱翔是非常困難的事情。當然人類通過聰明的大腦,製造出了工具,帶著我們飛上天空。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下僅次於齧齒目的第二大類群,共包含2亞目19科185屬962種,它們都可以被稱為蝙蝠。

這類動物有特點一是奇醜無比(想不通為什麼有人下得去口),第二就是它們非常的“毒”,當然這裡的毒指的是攜帶的病毒,科學家到目前為止已經在200多種蝙蝠身上,發現了4100多種病毒,其中大家非常熟知的就有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等等。



蝙蝠攜帶大量病毒但是卻非常高壽,它們的壽命有的可以超過30年,這與大多數哺乳動物相比都是比較長的了。蝙蝠因為需要飛行因此消耗的能量既多又快,因此蝙蝠的新陳代謝是非常快的,平均溫度38-41攝氏度,就是人類高溫時候的狀態。而心跳次數每分鐘超過1000次,由此可知蝙蝠就是時時刻既發燒又心跳加速。


一般都是體型較大的動物壽命長,心跳速度較慢的動物壽命長,例如藍鯨體型既大同時潛水心跳可以低至每分鐘2次,它們的壽命差不多可以達到80歲。而蝙蝠就是不太尋常了,心跳每分鐘千次以上,壽命竟然可以達到30年,不走尋常路自然啊!

主要原因還是進化過程中具備了超高DNA損傷修復能力,即使新陳代謝速度再快,細胞分裂的速度再快,也不用害怕基因損傷了。這就是蝙蝠的超能力了,任何動物都無法比擬,24小時40攝氏度高溫,每分鐘超過1000次的心跳,就像是一個渦輪增壓發動機,連續不停的運轉30年,同時身懷數百種病毒,可以說蝙蝠真的很強大。



蝙蝠已經盡最大努力讓自己長的不像是一個食材,每天晝伏夜出同時生活在偏遠山洞避開人類,我們就不要再去主動招惹了。去超市買塊“正經肉”來吃,它不香嗎?



科學黑洞


恐龍嫩大嫩壯為什麼還會滅絕,萬物存在都有他們的道理,萬物滅絕也是定律,地球本來就是個大雜燴,共生是最好的


坡坡78


因為,本來蝙蝠有七十年壽命的。


天黑請閉眼145580147


自然選擇的結果。動物之間有區別,不能對比,這是自然規律,適者生存。


棒子哥


蝙蝠反問你:老子為什麼寫《道德經》?答案:老子願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