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聲樂發展道路難嗎?

洋愉丹


學過聲樂的人都知道,唱歌光有一副好嗓子是不行的,還需要對聲音進行有效開發。除了極少數(幹萬分之一)天然高音獲得者以外,絕大多數人的音域在經過聲樂老師指導訓練之前都具有其侷限性。即便是天然高音獲得者,一開始也難以勝任花腔、戲劇高音角色,仍然需要在聲樂大師的指導下進一步訓練,摸索前行,精雕細琢,方能成家。




我們平時所講的某個人嗓子真好,其實是指他具有比較好的音準、較為明亮的音色、比較高的聲音位置、比較好的樂感,以及比較結實圓潤的音質,基本上是我們對他的中低音區聲音的感受。擁有上述條件的人也就擁有了歌唱的"本錢",是一塊聲樂之材,可以引導,加以塑造。這僅僅只是發現聲樂人才的第一步。



前段時間,有幸參加我國著名聲樂教育家、男高音歌唱家晁浩建教授在合肥舉辦的聲樂大師班的學習。從學習訓練的情況來看,大多數人一開口聲音的確漂亮,但唱著唱著就出現了疲態,氣息越來越淺,聲音越來越包喉,高音越唱越吃累。參訓的大多數同學都來自於專業文藝團體和藝校師生。他們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一般聲樂愛好者呢?由此可見,長期練聲還是非常必要的。這次大師班最大的感受是聲樂藝術真的需要長期堅持,多多磨鍊,甚至是活到老學到老。



記得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雙江老師有一次在節目中提到,自己年近八旬仍然每天堅持發聲練習,針對嚥肌機能退化長期進行哼鳴訓練,以便在有生之年將自己的歌唱心得傳承給儘量多的熱愛聲樂藝術的年輕人。我們知道,聲音的訓練,需要通過哼鳴練習才能提高和鞏固。幾十年的哼鳴練習,是十分枯燥乏味的,這其中的酸楚只有歌唱者才會知道。



音樂學院期間,聲歌系學生除進行系統的音樂原理(包括聲樂基本原理)學習外,重點就是進行發聲方法的校正和突破並穩定高音的訓練。畢業後,光唱不練還是不行。因為歌唱功能肌肉群的訓練一放鬆,聲音的彈性功能或高音功能或樂感記憶等就會慢慢弱化,歌唱能力和水平就會下降。我們平時說"曲不離口",道理也就在這裡。同時,上學4年時間,時間有限,學教有限,得到的基本上都是方法性的、帶有普遍性的東西,需要通過走出校門之後長期的再訓練,進行消化吸收和鞏固提高。歌唱演員通常無特殊情況每天都要堅持發聲訓練,道理就在於此。

我們對舞臺上那些歌唱者非常羨慕,總覺得他們光鮮亮麗,無尚榮光,而實際上,他們成功的背後,真的是付出了極大的艱辛。

回答就是這些,希望能幫到你。


吐溫勒斯


說難就難,說不難就不難。但你如果想成為大明星的話就有點難啦!寫歌自己唱很簡單,就算你什麼音樂底子都沒有也可以作曲的!音樂是從人的心裡產生的。根本不必太過在意它,它隨時都在你身邊。就差你用心去了解它而已!

音樂是一種淨化心靈的靈藥。等你真正瞭解音樂時你就會知道,就算是付出沒回報你也會心甘情願的護著它!現在真正瞭解音樂的人太少了,他們只把音樂當做一種增加收入的手段。而忘了音樂的真諦!

如果你對一樣東西有興趣, 你一邊玩一邊學都能學精, 如果你對它沒有興趣 ,那麼你付出的努力很大, 或許會有很大的收穫, 也沒有你選擇一個讓你感興趣的東西更好一些 !

你認同嗎!?



桃花美韻


首先你要認清你自己的潛質,在這方面有多大的發展,你能堅持多久,每一條路都不好走,都有幸苦和枯燥的一面,如果你真的喜歡,那你就要至少會一樣樂器,懂樂理,這樣你才能有發展,不然也只是愛好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