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第6本:《我與地壇》


好書推薦第6本:《我與地壇》

我以為1991年的小說即使只有他一篇《我與地壇》,也完全可以說是豐年。

——作家韓少功

史鐵生寫的不是油滑遁世的逸情散文,不是速生速滅的快餐散文,不是自矜自吟的假“士大夫”散文,不是撒嬌發嗲的小女人散文,挫折、創痛、悲憤、絕望,固然在其作品中留下了痕跡,但他的作品始終祥和、安靜、寬厚,兼具文學力量和人道力量。

——廣州日報

《我與地壇》像是與整個人類精神的對話與探尋,字字句句昭示“生命偶然,但不能輕視”主題,那些同期作品也揭示了”人生是一個經受磨難的過程”。史鐵生曾經自嘲“被種在床上”,這句話中充滿了磨難和自我調侃,“幾十年病痛對他的折磨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和承受力,這種磨難早已融合進他的思想和靈魂。”

——作家曹文軒

作者史鐵生是在雙腿殘疾的沉重打擊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了的時候“走”進地壇的,從此以後與地壇結下了不解之緣,直到寫這篇散文時的15年間,“就再沒有長久地離開過它”。作者似乎從這座歷經400多年滄桑的古園那裡獲得了某種啟示,汲取了頑強生活與奮鬥的力量。在《我與地壇》一文中,除了我們在節選為課文的部分裡所見到的內容外,作者還寫了在古園中的見聞和所遇到的人與事,述說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還是抒發自己對於命運和生死問題的感悟。

該書總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自己在地壇中得到的生命啟迪和人生的感悟;第二部分寫自己對母親的後悔和無盡的思念;第三部分寫自己與地壇不可分割的情感。

好書推薦第6本:《我與地壇》


史鐵生(1951~2010)男,漢族,1951年生於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隊,1972年雙腿癱瘓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廠做工,七年後因病情加重回家療養。

1979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說集《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禮拜日》、《命若琴絃》、《往事》等;散文隨筆集《自言自語》、《我與地壇》、《病隙碎筆》等;長篇小說《務虛筆記》以及《史鐵生作品集》。曾先後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魯迅文學獎,以及多種全國文學刊物獎。一些作品被譯成英、法、日等文字,單篇或結集在海外出版。

2002年,史鐵生榮獲華語文學傳播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同年,《病隙碎筆》(之六)獲首屆“老舍散文獎”一等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