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哪些重要的傳統文化?

洪浩江蘇南通


傳統文化,中華民族傳承至今的精神文明,物質文明的勞動成果即是傳統文化。其內容主要有:宏偉的文學文藝精典作品;其詩詞歌賦,地方戲曲,音樂舞蹈,曲藝繪畫,書法丹青,對聯燈謎,民俗故事,神話,寓言,民間傳說等。





老話兒說


1、古詩

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它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後仍按古式創作的詩。以唐朝為界限,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唐前詩歌,均為古體詩;其後,古體詩漸漸式微,逐漸消亡

2、京劇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場景佈置注重寫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3、國畫

國畫一詞起源於漢代,漢朝人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稱為中國,將中國的繪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

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知。

4、書法

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書法和英文書法等。其“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

5、對聯

對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







傾城文化娛樂


孔廟即至聖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禮制廟宇。位於曲阜城正中,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築特色、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築群,被古建築學專家稱為世界建築史上“唯一的孤例”,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三大古建築群。1961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即孔子逝世的第二年,以其故居三間為廟,內設孔子的衣冠禮器,歲時奉祀。隋時開始擴建,至唐代,已有正殿、兩廡等建築30餘間。北宋天禧年間建為三路佈局四進院落,殿堂廊廡316間。明弘治年間奠定現有規模。清雍正八年(1730年)火後重建。佔地21.8公頃,南北長約1公里,仿皇宮之制,三路佈局,九進院落,貫穿在一條南北中軸線上,左右對稱排列,有建築104座,466間,古樹1250株。院內蒼松翠柏,森然排列,殿宇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各類碑刻2000餘塊,為中國罕見的大型碑林之一。

仰聖門

曲阜城的正南門,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移縣城衛廟。以孔廟為中心營建新縣城。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於孔廟前開闢仰聖門,以示對孔子的敬仰。舊時,仰聖門只有在迎帝王、接聖旨或重大禮儀才準敞開,門上城樓1930年戰爭中被毀,1989年重建。仰聖門楣上鐫刻明代胡贊中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現存為清乾隆重書。“萬仞”既象徵了孔廟的雄偉莊嚴,也象徵了以孔子思想為代表的儒家學說在封建社會至高無上的地位。

泮水橋

泮水橋建於康熙十六年,單孔橋,龍陛雙階,橋下清水呈半圓形,稱為泮水,過去凡科舉中秀才者稱進學,雅稱“入泮”。泮水橋後東西各有石碑一幢,刻“官員人等到此下馬”,人稱“下馬碑”,公元1191年(金明昌二年)立。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必須下馬過橋,以示尊嚴。

北京故宮博物院,是明清兩朝的皇宮。位與北京城的中心。明清時稱紫禁城,1925年始稱故宮。佔地面積極分子2萬平方米,現存建築980餘座,有屋8700餘間,建築面積15萬平米。是全世界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宮建築群。也是中國古代建築最高水平的傑作。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承德避暑山莊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承德市。曾是中國清朝皇帝的夏宮。距離北京230公里。是由皇帝宮室、皇家園林和宏偉壯觀的寺廟群所組成。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它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89年建成。山莊的建築佈局大體可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苑景區又可分成湖區、平原區和山區三部分。內有康熙乾隆欽定的72景。擁有殿、堂、樓、館、亭、榭、閣、軒、齋、寺、等建築100餘處。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園,園中有山。

避暑山莊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為中國著名的古代帝王宮苑,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於乾隆五十五年,歷時87年。避暑山莊佔地564萬平方米,環繞山莊婉蜒起伏的宮牆長達萬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相當於頤和園的兩倍,有八個北海公園那麼大。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一、古建築中體現的傳統文化精神

古建築的發展,一直是隨著社會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發展而變化的,以建築的形態反映著文化的演變。

首先,傳統建築體現出傳統的倫理觀念。(P224)

其次,中國傳統建築很重視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人與自然的統一,建築與自然的有機結合,在自然環境中揉入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風貌。

再次,中國傳統建築體現出傳統文化追求多樣性統一的特點,即所謂“和合不同,奇偶結合”。中國傳統建築重視建築群體的組合,重視空間序列的安排,善於將功能多樣,風格迥異的建築單體,根據實際的使用要求組織起來,既滿足使用上的要求又取得合諧而統一的藝術效果。

最後,中國傳統建築中體現著傳統文化與其他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這種“會通”精神體現於古建築中,就是建築技術和藝術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以及傳統建築對外來優秀文化的兼容幷蓄。

二、傳統建築的四種主要類型及其文化內涵

1、宮殿與城市建築是傳統建築的重要類型

中國最早的宮殿,是商代初期的偃師(今河南省偃師市)二里頭宮殿遺址。它所採用的前殿後寢和沿南北向縱深對稱佈局的模式,一直為後來歷代宮殿所採用。

早期的都城是在宮殿的基礎上擴展而來。西周都城豐鎬(今西安市西)和東都洛邑(今河南洛陽)的佈局,體現了“禮”的要求和觀念。這種周王城式的佈局模式一直影響著以後歷代都城的規劃和營建。

中國曆代的宮殿與都城。

2、中國古代園林藝術

中國自古以後就有崇高自然的文化傳統。熱愛自然親近自然,推崇自然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在這種文化傳統的影響下,師法自然的造園藝術不斷髮展,講究詩情畫意的園林藝術取得了光輝燦爛的成就。

中國古代的園林藝術發展與成就。

3、中國古代宗教建築

我國曆史上曾出現過多種宗教,比較有影響的有佛教、道教和伊斯蘭教等。其中,佛教對我國古代傳統文化的發展,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從佛教建築的演變和發展,最能看出傳統文化汲取融合外來文化的會通精神。而道教及伊斯蘭教的建築史充分體現了中國本土文化的特色和與外來文化的融合。

中國古代宗教建築的藝術成就。

4、中國古代民居建築

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居住點,在自然條件和風俗習慣,以及文化傳統方面是有很大差別的。民居建築與人民日常生活關係密切,最能體現這種差異,表現為多姿多彩的建築風格和形態。

中國各族人民風格紛呈的民居建築。


亮哥看世界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長期以來對人、對自然事物的理解,各種精神觀念、文化思想的總和,它有著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今天總結如下:

1.思想文化。我國傳統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他的包容性,萬流同源,衍生出了各種各樣的流派思想,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秦朝時期的諸子百家就像黑夜中群星爭輝,每一顆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文化,我們比較常見的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道家思想,這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並不會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漸漸沒落,反而會歷久彌堅。

2.琴棋書畫。這裡的琴棋書畫並不指單純的“琴棋書畫”,我國對於文化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文章敘述到高深的曲藝內涵無一不令人歎服。中國是真正在文字上做到面面俱到的國家,筆墨紙硯各有章法,文學作品中最典型的四大名著引人深思。詩詞絕句的創作更是開創先河,成為了世界的獨一份。成語和歇後語是中國文化智慧的結晶,能夠用它來提醒世人。

3.風俗文化。端午節、清明節、重陽節,每一個節日都有它本身的含義,清明悼念故人,端午包粽子系五絲,重陽思念遠方親友。每一項人生大事的習俗,婚假紅妝、三年孝期、春節放鞭炮吃水餃守歲,風俗中透露出對自然的敬仰與和諧。傳統的剪紙、刺繡、歌謠、京劇都是重要的非物質傳統文化。




ZHENG能量


親親得相首匿是漢代刑罰適用原則之一,具體指漢代法律所規定的直系三代血親之間和夫妻之間,除犯謀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可以相互包庇隱瞞,不向官府告發;對於親屬之間容隱犯罪的行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責任。這種親屬之間隱匿犯罪不負刑事責任的原則,來源於孔子宣揚的"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論語·子路》),也是孔子"親親相隱,直在其中"的倫理觀念在法律中的直接體現。到漢宣帝時該原則進一步在法律中細定, 但凡遇謀反、謀大逆等直接危害統治的重大犯罪, 則引儒學另一觀點"大義滅親"為據, 而不再適用"親親得相首匿"。

漢宣帝地節四年(前66年)下詔明確規定:"父子之親,夫婦之道,天性也。雖有患禍,猶蒙死而存之。誠愛結於心,仁厚之至也,豈能違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孫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孫,罪殊死,皆上請廷尉以聞。"(《漢書》卷八《宣帝紀》)據此,卑幼隱匿有罪尊長,不追究刑事責任;尊長隱匿有罪卑幼,死罪上請廷尉決定是否追究罪責,死罪以下也不追究刑事責任。這一刑法適用制度自漢宣帝以後成為中國古代重要刑事法律原則之一,並一直為後世歷代所沿用。


趙軍律師


中國古文化指的是四書五經,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經典的書籍。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在之前,還有一本《樂經》,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六本書也被稱做“六經”,其中的《樂經》後來亡佚了,然後就只剩下了五經。《四書五經》是南宋以後儒學的基本書目,儒生學子的必讀之書。


才哥有話說


我國古代的傳統文化太多了,比如飲食文化、地域文化、詩詞文化、民居文化、磁器文化等等,中華文化的厚重和豐富真是說也說不完。我個人很喜歡的一種傳統文化是戲曲文化。

中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戲種大約三百多種,比較流行的著名的就有五十多種,可謂異彩紛呈,百家爭鳴。戲曲的起源大概可以上溯到漢代的百戲,到唐朝戲曲基本成形,到宋代就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民間歌舞、說唱、滑稽戲等相繼融合,至元代,進入了戲曲發展的成熟期,也到達了一個藝術的高峰。清乾隆年間,“四大徽班”進京,標誌著京劇開始成形,最終發展成戲曲大觀園裡的一株奇葩,被世人稱之為國劇。

京劇角色分生旦淨末醜幾種,我最喜歡看的是旦角戲,京劇文戲裡的女一號還有個稱呼,叫作青衣——特別好聽的名字!

感動於那朗朗上口的戲文——“碧雲天,黃花地,北雁南翔,問曉來誰染得霜林絳,總是離人淚千行”;驚豔於那清麗的戲裝——湖藍色,暖玉色,粉紅色,象牙色,淺青色……飄飄的,淡淡的,襯出了旦角的風華絕代,儀態萬方;傾心於那異常的端淑作派,明眸善睞,顧盼生輝,輕啟朱唇皓齒,便是“亂愁多怎禁得水流花放……可憐我女兒家有口難開”曼起蓮足即是風拂水上,那柔荑也總是有一半藏在寬大潔白的袖子裡。貴妃的醉態又使人心旌搖盪,最後的臥魚,博盡了無數采頭;更不論那天女,嬌嬈步步蓮,把個奼紫嫣紅都舞落在人間……

京劇的美,無以言表。可是喜歡她的現代人越來越少。好在現在政府有意匡扶傳統文化,我亦眼見許多“戲曲進校園”活動,傳承傳統戲曲從娃娃抓起,我們的戲曲文化一定能得以發揚光大。



濟滄海291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中華文化本身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是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徵和民族特徵,又具有時代特徵。在歷史性意義上,中國文化既包括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也包括中國文化傳統發生劇烈演變的近代文化與現代文化。


王靜5591042156402


春節,元宵節,龍抬頭,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











塵勞無住


提起我國傳統文化,主要有有三個方面:

一是祖先崇拜和宗法文化。對祖先的崇拜是傳統文化的重要方面,也是華夏民族綿延發展的重要源泉之一,海內外華夏兒女,不論走到哪裡,都是炎黃子孫。另外,基於宗族的祖先崇拜是次生文化。這兩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和促進催生了華夏文明的淵遠流長。宗法文化則是傳統文化社會制度化體系的重要內容和保障,對於維繫傳統文化的進步發展起到較好助推作用。

二是對天地的尊崇。這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精髓。基於對天地的崇拜,導致傳統文化敬畏自然,尊重規律,尋求人與自然共生共榮,不論是對於生產力的發展,還是對於生產關係的進步都有深遠影響。天壇等優秀建築遺產便是這種文化的傑出代表。

三是尊卑有別長幼有序觀念。傳統文化注重尊卑差別和長幼之序,對於維護社會穩定,構建文明進步的社會管理秩序產生了重大影響,也使得中華文明在發展過程中能夠自成一脈,生生不息。

傳統文化是華夏民族歷經數千年而保持強大生命力的源泉所在,在今天仍然在深刻影響者廣大炎黃子孫,雖然因為歷史的原因,存在著一些不合時宜之處,但總體而言,其所具有的強大生命力也絕非偶然,而是歷史形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