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為何一定要滅掉薛丁山一族?有何依據?

訫------流浪


說到薛丁山,我們一定不會陌生。在很多影視劇裡都出現過這個人物,薛丁山在歷史上的原型其實是薛訥,也就是“應夢賢臣”薛仁貴的兒子!當然,薛丁山的名字其實是小說演義里根據真實歷史人物杜撰的。

薛丁山一族的成員

薛丁山的父親是薛仁貴,也就是唐朝薛氏一族的開端。薛仁貴是李世民時期的將軍,李世民的的時間軸是(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而薛仁貴是(614年-683年3月24日),也就是說,李世民比薛仁貴大了16歲。

而武則天的時間軸是(624年-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又比薛仁貴小了10歲。而薛丁山是(公元649年—公元720年),這麼算下來薛丁山出生的時候薛仁貴已經三十歲了,做了平遼王!李世民正是在薛丁山出生的這一年去世的,李世民去世之後太子李治成為皇帝,武則天就是在李治成為皇帝之後才重新進入後宮到後來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

薛剛:薛剛這個人在演戲小說上也留下了相當濃墨重彩的痕跡,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薛剛曾有過反唐的事蹟!薛剛是薛仁貴的孫子,是薛丁山和妻子樊梨花所生的兒子。在演義小說裡,薛剛也是導致薛家滅門的前置條件,因為他一腳踢死了太子。

爺仨的主要功績

薛仁貴就不用細說了,李世民的應夢賢臣。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龍門陣一擺鬼哭狼嚎。有詩曰:家住遙遙一點紅,飄飄四下影無蹤。三歲孩童千兩價,保主跨海鎮西東。

薛仁貴因為徵東有功,被封為平遼王。後來因為和朝中大臣結怨,薛仁貴被冤下獄,後來因為西涼哈迷國犯境,薛仁貴又戴罪出征平西,但是卻誤入敵人的圈套。危急時刻,他的兒子薛丁山請纓,以無敵之勢奪得帥印,出征平西。後來遇到黎山老母的徒弟樊梨花,確定下了一份姻緣,也是因為有樊梨花的相助,薛丁山平西成功。也正因此,才有了薛剛的出場!

薛剛就是樊梨花的兒子,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標準的官三代。傳說薛剛乃青龍星下凡,天生愛打抱不平。一次元宵節燈會上,薛剛看到奸臣張泰之子張寶強幫著二太子李奇強搶民女。

這個薛剛在歷史上也是有原型的,這個人就叫薛嵩。薛嵩的父親就是薛楚玉,而薛楚玉的父親就是大名鼎鼎的薛仁貴了。雖說這個薛剛原型是有的,但是薛剛的故事卻是杜撰的。尤其是薛剛踢死的太子李奇,在歷史上也找不到對應的原型。

薛家是武則天登基的絆腳石

但是我們還是看一下時間軸就行,薛丁山比武則天小二十歲。如果按照古人二十歲就已經結婚生子來計算,薛剛出生的時候武則天已經40了。在加上薛剛成長為十六七歲的少年的時間,武則天剛好五十六七,而武則天登基的時間是67歲!也就是說,那個時候的武則天雖然地位崇高,一手遮天,但是終究還是沒有當皇帝!

薛家自薛仁貴起,一門忠烈都是好兒郎。而且身上都揹著相當重的戰功,對大唐也是忠心耿耿。這個時候的武則天如果想要登基自己做皇帝,那麼薛家肯定是要剷除的!在這說薛家手中也掌握著兵權,萬一對武則天不利,那絕對是一股強大的威脅力,所以武則天不得不除。

結束語:要不說嘛,最是無情帝王家。、!關於薛家最後的結果,薛家滿門被抄斬,樊梨花被她的師傅黎山老母救走成為了一個仙人。薛強則趁亂逃走,後來武則天退位之後,薛剛也慢慢的撐起了薛家第三代,並且於公元772年去世!


瀚海說史


薛仁貴徵東、薛丁山徵西,薛家為大唐立下過汗馬功勞,然而薛氏一族285口卻被武則天斬盡殺絕,並在兩遼王府挖下大坑,將所有屍體堆埋,並用鐵水澆灌,命名“鐵丘墳”。

《薛丁山徵西》、《隋唐演義》和《薛剛反唐》版本

書中記載:薛仁貴有個兒子名叫薛丁山,後來作為二路元帥在徵西期間,娶下三個老婆,大老婆竇仙童,有子薛勇;二老婆陳金定,有子薛猛;三老婆樊梨花,有二子薛剛、薛強。而造成薛丁山滿被抄斬的“導火索”,就是三子薛剛。

原來,薛剛生性俠義、狂野,好打抱不平,在長安城闖下了不小的名氣,人送綽號“通城虎”。一年元宵佳節,唐高宗李治率領文武百官在觀景樓上觀賞城中燈景。在觀景樓的不遠處,皇子等人有欺壓百姓之嫌,正好從此經過的薛剛不管三七二十一衝了上去,抬腿就是腳,或許用力過大、或許對方身體羸弱,結果領頭男子被一腳踢死,更沒有想到的是,被踢死的這個人竟然是皇子。

這一下驚得城中人群四處逃竄,而逃竄的百姓又不斷撞擊在了觀景樓上,瞬間導致觀景樓坍塌,高宗皇帝也從樓上墜落,不久駕崩。

這可是踢死皇子、驚死皇上的大罪,因此薛剛、薛強兄弟二人急忙逃離京城。

當時,高宗皇帝臨死遺言長子說:“薛家有大功於大唐,只需追究薛剛一人的罪就可以了,不要連累他的全家。”但是,由於當年薛仁貴和張士貴之間結有仇恨,因此其子張臺(武)一直耿耿於懷,尋機報復,見有機可乘,當即面見武則天,對薛家進行攻訐。結果,武則天下令將薛丁山滿門285口全部抄斬,包括長子薛勇、次子薛猛。同時,又在兩遼王府挖一大坑,將屍體全部扔在裡面,用土掩埋,再用石板壓蓋,後澆上鐵水密封,因此被稱為“鐵丘墳”。傳聞,當時樊梨花有幸被其師傅黎山老母救走。

後來,便發生了薛剛“三祭鐵丘墳”,保駕廬陵王起兵反唐,最終報了血海深仇。

武則天之所以要殺薛丁山全家,因為薛家忠心大唐,威望極重,所以才乘機滅其滿門,為日後登上皇位掃清障礙。

正史版的薛丁山

據《舊唐書》、《新唐書》記載,薛丁山原型為薛仁貴之子薛訥,字慎言,絳州萬泉人,唐朝名將,性格沉穩悍勇。在武則天時期,多受重用,歷任幷州大都督府長史、檢校左衛大將軍(其父薛仁貴曾為右威衛大將軍),鎮守邊疆多年,累有功勳。

698年,後突厥阿史那默啜入侵河北,武則天提拔薛訥為武威衛將軍、安東道經略。不久,又拜其為幽州大都督府長史、兼檢校左衛大將軍。

713年,唐玄宗在新豐講武,薛訥任左軍節度,因其治軍嚴整,被玄宗皇帝盛讚“有周亞夫之風”。

714年,率軍抵禦吐番的入侵戰鬥中,於臨洮、渭州、蘭州等地大敗敵軍,被拜為左羽林大將軍,護衛京師,復封平陽郡公,

720年,薛訥去世,享年72歲,朝廷追贈為太常卿,諡號“昭定”。

雖說小說中的薛丁山和真實歷史原型有較大的出入,但是不得不說各類演義版本更加的精彩,而二者之間又有一個共同的主旋律,那就是倡導正義與忠心、勇敢與無畏,同樣令人心生敬意。


祥子談歷史


薛丁山是小說演義的虛構人物,其歷史原型為唐朝名將薛仁貴的兒子薛訥

薛丁山一共娶了三個老婆,分別是樊梨花、竇仙童和陳金定。

這三個老婆都是能征善戰的女將,特別是樊梨花,更是仙人梨山老母的徒弟,可算是半仙之體,民間傳說她後來沒有被武則天殺死,而是被梨山老母救走,成了仙人。

武則天:

李世民的貞觀年間,西涼番邦犯境,薛仁貴掛帥征戰,被困鎖陽城,為蘇寶同飛鏢所傷。

唐太宗見出征不利,徵召能人掛二路元帥。薛仁貴之子薛丁山奪得帥印,出征娶了女將竇仙童,殺死蘇寶同,救出薛仁貴。

番邦寒江關總後樊洪之女樊梨花,智勇雙全、武藝高強,帶兵與薛丁山陣前交鋒,一見鍾情。

樊梨花與薛丁山陣前訂親,在樊梨花相助下,薛丁山大破番邦,得勝回朝。

之後樊梨花與薛丁山生下兒子薛剛,生性好打報不平,元宵節上打死太子、驚崩聖駕,闖下大禍。

薛丁山:

當時奸臣張泰之子張寶強幫著二太子李奇強搶民女,薛剛正好在街上溜達碰到了這事,薛剛見義勇為,上去扇了張寶強一耳光,太子李奇護奴心切,上去揪住薛剛不放,薛剛只是輕輕踢了太子李奇一腳,誰知道太子不禁踢,一腳踢死了。

這時人群大亂,皇帝高宗李治當時也與民同樂看花燈呢,百姓一喧譁驚了聖駕,高宗李治從馬上摔下來死了,薛剛“踢死太子,嚇死皇帝”的消息不脛而走。

整個大唐帝國都在捉拿薛剛。樊梨花讓薛剛化裝逃脫,家中其他人都被武則天滿門抄斬,武則天還築了鐵丘墳,讓薛家永世不得翻身。

薛剛:

薛剛大難不死,與立志復唐反武的功臣之後三祭鐵丘墳,保駕廬陵王,起兵反唐成功,剷除了武后一黨,在鐵丘墳前,斬殺了奸臣張泰,挖開鐵丘墳為薛家平反 昭雪,報了全家的血海深仇,正義得以伸張。

薛丁山歷史原型為薛訥,是薛仁貴之子。他早年在擔任藍田縣令之時,就敢拒絕當朝酷吏來俊臣的不義之舉。

當時他僅為一縣令,皇帝寵臣來俊臣權勢傾朝,人們多趨之若鶩。

在這一案中,來俊臣因受賄草率斷之,但薛訥以民意為重,義正詞嚴,拒理抗爭,迫使來俊臣收回成命,從而以剛正秉直而聞名於世。

薛丁山夫婦:

後來突厥犯邊,薛訥與突厥征戰多年,力保大唐。後來突厥、契丹、奚聯合寇邊,薛訥戰敗被撤職。

不久吐蕃軍十萬犯境,薛訥被重新啟用,擔任隴右節度使。他連敗吐蕃於武階驛、長城堡,斬獲無數。薛訥一生征戰,年七十二而亡。

薛剛的歷史原型是薛仁貴之孫薛嵩。薛嵩為人豪邁,長於騎射,被封為鄴郡節度使、昭義節度使。

薛嵩於唐代宗永泰八年(773年)病死。 按演義上的內容來分析,武則天想當皇帝,她生怕李唐元老重臣們反對,因此對這些重臣們欲除之而後快。

剛好薛剛犯到自己手上,正是除去忠於大唐的薛家的最好時機。

說白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都是權力惹的禍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馮生


剛日讀史


武則天為何要殺掉薛丁山一家,原因很簡單:薛氏一家是武氏登基稱帝最大的絆腳石,另外也有殺雞駭猴之意。

武則天早就有稱帝之野心,而忠於李唐的那些老君們便成了她的眼中釘。而在此之前,像長孫無忌、徐世績、李敬等人早已被她扳倒。而像羅家的太宗乾兒子羅通已戰死,秦家的老駙馬秦懷玉也已變瘋,至於其他人,除了老國公程咬金外,戰功最大影響力最強的,也就數薛丁山一家了。

薛丁山之父薛仁貴,為太宗皇帝的應夢賢臣,跨海爭東十二年,被封平遼王,最後為國捐軀。薛丁山及其樊梨花,為平西涼也是爭戰多年,戰功赫赫,薛丁山被封兩遼王,樊梨花也被封侯爵,官威顯赫,且掌握兵權。還一心忠於李唐,武則天若想取李唐而待之,老薛家必須被除掉,既使沒有薛剛事件,也會找其它理由以除之,這是必然。

這樣一來,就沒什麼人再敢且有能力阻止武則天武周代李唐了。

這裡只談演義,想談什麼狗屁歷史的,請繞行。


無劍的劍客


真實歷史沒有薛丁山這個人,他是《薛剛反唐》書中虛構的人物。《薛家將》這本書講的是“三代人”的故事——1.薛仁貴、2.薛丁山、3.薛剛,這三代人的故事。



薛仁貴的兒子是薛丁山,薛丁山徵西講的是他一個人的故事;薛丁山有三個老婆,大老婆竇仙童,生子薛勇;二老婆陳金定,生子薛猛;三老婆樊梨花,生子薛剛和薛強。四個兒子連起來就是“勇猛剛強”。

薛仁貴和薛丁山都是唐朝的有功之臣,薛仁貴徵東,薛丁山徵西,出生入死建立了不世功勳。但薛家攤上了一個牛逼的“官二代”薛剛。

話說正月十五元宵節,洛陽城喜氣洋洋一派節日的氣氛,薛剛在家裡喝了點酒,按捺不住寂寞上大街溜達溜達。說知道這一溜達溜達出事了。

奸臣張泰之子張寶強幫著二太子李奇強搶民女,薛剛正好在街上溜達碰到了這事,薛剛見義勇為,上去扇了張寶強一耳光,太子李奇護奴心切,上去揪住薛剛不放,薛剛只是輕輕踢了太子李奇一腳,誰知道太子不禁踢,一腳踢死了。這時人群大亂,皇帝高宗李治當時也與民同樂看花燈呢,百姓一喧譁驚了聖駕,高宗李治從馬上摔下來死了,薛剛“踢死太子,嚇死皇帝”的消息不脛而走。整個大唐帝國亂套了。

據說薛剛是黑虎星單雄信轉世,是投胎薛剛為自己報仇的。因為唐太宗李世民時殺了單雄信。他投胎薛剛,嚇死了李世民的兒子高宗李治,也算為自己報了仇。



▲薛剛

這事發生後,首先要確立“國家領導人”,國不能一日無主。按正常程序應該中宗李顯登基,然後再處理薛剛。然而此時武則天想奪了兒子的皇位,她考慮到薛家一脈忠心耿耿,肯定不允許她篡權。為了專權,武則天趕走了中宗李顯。採取了打壓和消滅一批宗室和忠臣良將辦法。

武則天害怕薛家反對自己專權,下令在薛府門前挖了一個幾丈深的大坑,滿門抄斬了薛家三百餘口,把屍體填埋在這大坑裡,上面加蓋了三層厚重的石板,然後將生鉛生鐵熔化到一起,澆鑄在墳墓上,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堅固無比,沒有辦法撬開的“鐵丘墳”。



薛家滿門抄斬只跑了薛剛和越強,樊梨花是被師父梨山聖母救走的。逃出來的薛剛招兵買馬準備反唐,後在徐茂公之子徐策的勸說下,得到了唐中宗李顯的諒解,在薛剛的幫助下,中宗復位,剷除了武后一黨,在鐵丘墳前,斬殺了奸臣張泰,挖開鐵丘墳為薛家平反昭雪。


秉燭讀春秋


薛丁山是演義小說中的人物,原型出自唐太宗名將薛禮薛仁貴的兒子薛訥。小說中的薛丁山因功高在唐高宗時被封為兩遼王,後因他與妻樊梨花所生之子薛剛酒醉誤殺太子而全家被殺。史實上的薛訥卻是長壽將軍,官至隴右節度使,曾經多次打敗過入侵唐朝邊境的吐蕃等少數民族軍隊,享年七十二歲才故去。

至於小說中的武則天為什麼一定要滅了薛家一族。原因就在於,薛家的存在是武則天謀朝篡位的巨大障礙,只有滅掉薛家,武則天才能安穩的改唐為周。



四野後人論歷史


如果武則天為什麼要滅掉薛丁山一族恐怕飾演因為權力,武則天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會滅掉一些反對自己的大唐老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且現在的演義和正史完全被混淆在一起。歷史上根本就沒有薛丁山這個人,這個人完全是虛構出來的人物。

他娶了三個老婆,分別是樊梨花、竇仙童和陳金定。

他的人物原型是薛仁貴之子薛納。

字慎言,薛仁貴之子。這個人可是一個忠臣,對於大唐十分的忠心耿耿。

在擔任藍田縣令之時,就敢拒絕當朝酷吏來俊臣的不義之舉。後突厥犯邊,武則天因薛訥為將門之後,將他調往幽州前線。

薛訥久駐邊關,他一直都在邊關為大唐堅守邊關,立下汗馬功勞。

玄宗曾於新豐操練唐軍,獨薛訥和解琬部進退有序。

突厥、契丹、奚聯合寇邊,薛訥力主出擊,得到唐玄宗許可,但因其餘諸將逡巡不前,唐軍大敗,薛訥被撤職。不久吐蕃軍十萬犯境,薛訥被重新啟用,擔任隴右節度使。他連敗吐蕃於武階驛、長城堡,斬獲無數。之後薛訥一直鎮守西涼,年七十二而亡。

也許作者看不慣武則天當皇帝所以虛構一個人物來諷刺武則天一朝。


今天有些小事


薛丁山和樊梨花的故事,老一輩的人大不多數都聽過評書,四姑娘小的時候也曾跟著母親聽過這個故事(好像暴露年齡了),主要講的就是薛丁山怎麼和樊梨花認識的,兩人婚後徵西等等,現在很多內容已經記不清楚了,只有這幾個名字記得格外的清晰。

不過關於後面的故事,即薛家後來的結局,則是在看了《薛剛反唐》之後才知道的。薛剛是薛丁山和樊梨花的兒子,是楊凡轉世,這一世他會殺盡薛家的人。作為梨山老母的徒弟,樊梨花自然是對於未來之事多有了解,自然也就知道薛剛為薛家引來的禍患,但是身為人母,她只能用自己的愛來感化薛剛,希望能解除薛家的禍患,卻不知道她的溺愛讓薛剛無法無天,終於還是讓薛家三百八十餘口人盡皆被殺。

薛剛的前半生即薛家遭難之前,用現在的話來說完全就是一個混世魔王,誰也不敢惹,誰見了都得繞著走,橫行霸道,依靠祖父薛仁貴和父親薛丁山的蔭庇,小小年紀就有了爵位,和幾個同為功勳之後的少年郎混在一起。

薛剛讓薛家一族遭難的直接原因就是他大鬧花燈,踢死了七皇子,又驚擾了唐高宗掉落到了地面上,這一驚嚇直接要了唐高宗的命,因此薛家就被武則天給滅門了。但這件事本不至於鬧到滅族,畢竟薛仁貴和薛丁山以及樊梨花都是大唐的大功臣,即便真要問罪,薛剛一個人承擔也是可以的,完全沒有必要牽連三百八十多口人,當時剛剛繼位的皇帝本就有饒過薛家的意思,但是武則天卻在張天右和張天左的挑撥下對薛家趕緊殺絕,甚至死去的薛家人也沒有被放過。

而張天右和張天左之所以會在武則天面前極力促成薛家人的滅族,是因為薛剛將兩人得罪了一個乾淨,先是在晚上將在武三思家飲宴的張天右堵在半路上,打了一頓轎槓,打的張天右叫苦連天,他本想上奏武則天為自己討個公道,將這件事的主謀推到薛剛和程咬金的兩個孫子身上,誰知程咬金勸張天右忍下這件事,不能上奏,即便上奏,他也佔不到理去。

沒過幾天,薛剛又見到張天左私練禁軍,因此打了張天左四十大板。張氏兄弟告到程咬金面前。程咬金經過一番勸說,決定到薛家讓薛剛給二人道個歉,這件事就算完了。結果薛剛不在家,而樊梨花在家,她是一個火爆脾氣,認為張天左完全不佔理,私練禁軍,誰見了都應該管一管,薛剛完全沒錯,然後樊梨花就鬧到了皇帝面前,這樣張氏兄弟對薛家的恨越來越深,他們認為是兩遼王薛丁山放縱兒子薛剛欺人太甚,於是薛丁山就成了他們的眼中釘,又薛家對大唐忠心耿耿,勢必會在將來反對武則天。所以武則天在張氏兄弟的一番言語後決定將薛家趕盡殺絕。

薛家三百八十多口人都被殺死,還築了一個鐵丘墳,堅固無比。薛剛在這場大亂中逃走,後來扛起了反對武則天的大旗,並輔佐李顯、李旦恢復了李唐統治。

實際上,歷史上並沒有薛丁山這個人,但是卻是有原型的,其原型就是薛仁貴的嫡長子薛訥,薛仁貴去世後,薛家子孫雖然也是武將,但是很長時間內都沒有得到重用,武則天曾有一段時間重用薛訥,他常年鎮守邊疆,打過不少仗。到了下一代,也就是薛仁貴的孫子這一代,薛家已經沒落了,因此薛家對朝廷是有怨言的,後來薛仁貴另一個兒子薛楚玉之子薛嵩(薛剛的原型)就在安史之亂中投靠了叛軍,一度真正的反唐,但安史之亂被壓下去之後,薛嵩降唐並官復原職,做了一方節度使,封王。

薛嵩有這樣的結局是由當時的大環境決定的,安史之亂中,唐廷損失極大,根本沒有能力真正解決安史之亂,而且它還要收買人心,迅速恢復元氣,因此像薛嵩這樣的降唐之人,都讓他們官復原職,管理本地區的事物,當然這也導致了後來河朔三鎮的割據,這就是另一件事了。


尚宮女史


這是一段上古玄學,記載於《鏡花緣》

權當妄言。

上古伏曦女媧建立人倫,伏羲帶領人類勞作,女媧負責養育子女,

後來伏羲昇天,女媧就成了人間母性的榜樣。

紂王繼位,女媧宮庇護下的一幫正靈與邪靈紛紛現世,

宇文家,獨孤氏,兩個女兒以木材商楊氏,和水果商李氏出嫁,建立隨,唐,

星心狐妖本是山林中的小妖,

楊妃是李唐妃子,楊廣之後,

隨唐打仗時,唐軍借了幾萬張狐狸皮當冬衣,大概沒給皮商錢,這個皮貨商就是武家,

李世民還人情,恩准武家女兒入宮。就是武媚娘了,出來混總要還,武家的狐皮賬就造就了小武,武家知道這女兒軸,擔心她太貪,又給武家小哥起名武三思,三思而後行,

可武家閨女她太軸,不甘心這麼一大筆狐狸皮生意不結款。

李世民就把她給了李治。樊家也是大戶。樊梨花在山裡野慣了,看上了薛剛,家裡人干涉,就把父親和哥哥乾死了跟了薛剛。有錢任性。

夫妻二人生了個熊孩子,這熊孩子好的不學,惹禍的本事更出格。沒辦法,有錢,任性。

薛子為"孽"進了字典了,比周處牛x,

星心狐投胎轉世,大批正靈邪靈經歷一場鏡花水月的大唐劫。

汪明荃為何能演活?因為宇文老師,把狐去掉狐心改成汪了。

劉X慶演戲不看黃曆,偷稅進監獄,

範x人亂動狐心,成了犯人。正所謂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袁天罡牛逼。


AUTUYG


這都是因為薛丁山有個好兒子薛剛,害死了一家人。多說一句,薛剛向來是正面人物,我倒覺得他一無可取之處。這廝提著鐵棍到處花天酒地、惹是生非,為喝酒打死了當朝丞相張君左之子張保,快處斬時又被一幫“軍二代”小流氓劫了法場,驚死了當朝皇帝唐高宗,逼得程咬金也反出長安。就這樣的一班玩意兒,居然好意思稱英雄。皇帝一死,武則天上位,於情於理都必須捉拿薛丁山一家,使他一家三百餘口陪葬。而薛剛這個膽小鬼,藏在天雄山,還跟沒事兒人似的。

一、沒事別亂發誓

1、薛丁山的毒誓

徵西本是薛仁貴掛帥,薛丁山下山之後,便正式搶走了主角戲份。寒江關上,樊梨花喜歡薛丁山,不惜三擒三放。薛丁山打又打不過,逃又逃不掉,在屢屢欺騙樊梨花不成,最後萬不得已又發重誓:

我此去負心,合門死於刀劍之下。

樊梨花叫他回去請媒人來說親,她這邊也要勸家人投降,合力並討西番。

然而薛丁山回去就告訴薛仁貴:

若要與此女成親,孩兒情願與她決一死戰,定必不從。

這邊樊梨花無心弒父、有意誅兄,連殺父兄三人,之後就屁事沒有一樣,高高興興和薛丁山成親了。

洞房之夜,兩口子大打出手,薛丁山休棄樊梨花。後來又經過程咬金三請梨花、樊梨花帶髮修行等事,最後才奉旨完婚。

連寫書人都看不下去了,說薛丁山是“忘恩負義”。

2、薛剛的毒誓

兩人生了個好兒子,就是薛剛。

薛剛能耐不大,三十六鐵棍連NPC伍雄都打不過。他別的沒學會,把他爹的隨口發誓學了個全。

他想離家去白虎關看姑丈姑母(薛金蓮、竇一虎),所謂知子莫若父,薛丁山知道他好吃酒生事,不要他去。可是奶奶跟他三位母親都同意。好吧,薛丁山怕他飲酒,讓他發個誓來。

薛剛滿嘴裝了大糞,張口就來:

從今後開了酒,殺我全家。

丁山大怒,斥以胡言亂語。

他的好兒子又說:

不要慌,殺盡了還有吾報仇。

發了毒誓後,薛剛上路去白虎關。走了沒兩天,在天雄山遇到伍雄,不打不相識。什麼父命在身,什麼奶奶想女兒了,全拋一邊,當下打發家人自去白虎關,自己先耍段時間再說——直到全家被殺,他也沒再去過白虎關。

當天——

伍雄:喝點酒吧?

薛剛:不了不了。

伍雄:伯父只不過怕你惹事,現在就咱倆,喝點怕什麼!

薛剛:那……少來點。

一頓喝。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

看看都啥玩意兒。

真的,有這麼可愛的孩子,還是……打死算了。


二、潑天大禍

又結識了雙雄山雄霸,三人你來我往,日日飲酒,日日大醉。

看看快到年底,薛剛壓根兒沒想起回家。

有一天劫了花燈,薛剛不由想去京城走一遭。

在京城跟一幫狐朋狗友(都是軍二代至軍N代)又喝得醉醺醺看燈,最後也不擇路了,隨意逛,逛到皇城裡、五鳳樓前。內監見他們要衝撞聖駕,叫人拿下,又是薛剛,趕上前用鐵棍將兩個內監打死。皇帝受驚,下五鳳樓時失足,跌下樓去。還好沒受傷。

丞相張君左要拿薛剛,高宗皇帝不準,武后又要召薛丁山進京問罪,高宗依然不準。李治惟一表示追究的作法是,讓使者去山西老家問了問薛丁山,薛剛去哪了?

薛丁山答說去西遼白虎關了。

李治就再未追究,反而斥責了張君左一頓,並且“賜黃金千兩,綵緞千疋,差官出京,欽賜丁山”,皇帝做到這份兒上,真的很夠意思了。

說實話,無論《薛仁貴徵東》還是《薛丁山徵西》,裡面的李世民和李治都還是不錯的,比《楊家將九代英雄傳》裡的宋太宗、真宗……直到徽宗等這幾代祖孫要強何止十倍,那裡面潘仁美、王強這些奸臣要害楊家將,皇帝立刻點頭同意,說啥準啥。

薛剛在大鬧花燈後,立刻就逃回天雄山了,可見他完全就是個敢做不敢當的鼠輩,但他惹禍的本事可比他的擔當強多了。

回山後薛剛依然天天喝酒吃肉,此外啥也不考慮。沒多久又因為看到有人押解花木進京,薛剛再次決定單槍匹馬去京城走走。

這次連伍雄、雄霸兩個沒心沒肺的都勸他別去,薛剛哪管你那些?堅持要去。

那就去吧!

又和鬧花燈那幫子軍N代聚到了一起,這次他們決定去武則天的御花園走走。

喝完酒從秦府出發,薛剛就像餓死鬼投胎一般,見到美酒佳餚、大魚大肉還哪裡走得動道,書中寫道:

薛剛不知厲害,吃得大醉。眾英雄勸他不要進去。他不依從,竟走進去。秦紅等俱已外出,恐其連累。

接下來的事情,用第七十三回的回目已經可以概括,“御花園打死張保,劫法場驚死高宗”

張保是誰呢?他首先是武則天的面首,其次才是他爹丞相張君左的兒子,張家的先人張士貴與薛仁貴有仇而被殺,兩家本來便是仇深似海。張保曾經強搶民婦,又以身許武氏,怎麼說都絕對不是好人,但薛剛借酒裝瘋,打死張保,惹是生非,無理取鬧,他們兩人誰又比誰更高貴、誰又比誰更正義呢?

薛剛犯下大罪,被擒獲,午時處斬,此時皇帝李治還說:

虧了薛家父子平東西二路,今日要斬他,心中不忍。但是律法上實不得已,朕只斬薛剛,以免父母之罪。

薛剛有取死之道,高宗有赦免之心,而且禍不及其父母,不得不說,真的很夠意思了。

薛剛但凡還有點人性,就該一人作事一人當,為他無故殺死的人償命,但他又回報了李治什麼?

那幫子軍N代劫法場救他,監斬官和劊子手(又是兩個無辜的)被殺,薛剛呢?

薛剛看見這班小弟兄,掙斷繩索,奪過腰刀,殺散眾人。

然後跟條狗似的逃回天雄山。

高宗聞聽法場大亂,大驚之下,大叫一聲而死。

在一聲大叫出口之時,李治想了些什麼?

國無體統?君失顏面?愧對張家?

我不知道,想來他一定也曾後悔多此一舉,薛剛打死張保,醉倒御書樓,睡在龍床之時,便該直接殺掉算了,何必專門去法場處斬?


三、鐵丘墳

薛丁山知道兒子幹出的好事,還是欽差官來到山西召其赴京之時。

家人都勸他反了,薛丁山以一門忠良、受國厚恩,拒絕。

他決定承擔這件事的後果便是他及三位夫人,兩個孩子薛勇、薛猛,加之薛家一門三百餘口,全部拿下,押解長安。

當晚四更,武三思、張君左監斬,將薛家滿門斬首。

將威寧侯王府夷為平地,把薛家一門屍骸,剁成塊埋在下面,上面用生鐵鑄上,形似饅頭,永世不得翻身。

這就是鐵丘墳。

很殘酷,很無情。

然而這就是政治。

昔年司馬懿徵遼東,殺公孫氏一萬人;誅曹爽,殺七千人;殺王凌,又是三千人(據《軍師聯盟》,有誇張)。

照小說裡來說,薛仁貴、薛丁山父子兩代,徵東加上徵西,都是主帥,建立了不世功勳,又都被封王。其在軍中及家族勢力,應該說比之藍玉或曹爽等猶有過之而無不及。武則天只斬其三百餘口,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已經法外開恩了。

這能怪武則天嗎?

她一要正國法律令,二要替丈夫報仇,三要替臣子出氣,四要向萬民宣威。

看來怪不了他。

只能怪薛剛,喝點神酒,闖出潑天大禍,害死了薛家滿門。他如果也被連著一起被殺掉多好,可是呢,他闖完禍就跑回了天雄山,照樣喝酒吃肉,啥也不管,要不是雄霸告訴他全家被滅,他可能還打算過幾天回家一趟。

當然薛家並不是逃不掉,樊梨花能翻江倒海,薛家上下至少有數十人得異人傳授,法術高強不說,單憑一身武功已足以反出天牢。

然而,薛丁山終究愚忠,說:

今日父死為忠,你死為孝,母死為節,僕死為義,忠孝節義出吾一門。

看書至此,我承認尊敬薛丁山的敢於承擔責任,但卻也覺得,道德綁架的人也太多了些,付出的代價太沉重了些。但書中也說了,這個代價正好與其發誓相符,況且他的死是金童星歸位,符合天意。

那就啥話也不說了。

其實要承擔責任,只該他和樊梨花兩人而已。

養不教,父之過。

薛剛殘暴不仁、魯莽憨傻,這就是一頭猛虎,隨時都要噬人,當父母的不應該不知道,但他們依然把薛剛放了出去。

樊梨花仗著法術高強,逃了。

後來薛剛反唐,武則天退位,武三思、張君左等皆被殺死,薛家逃生者滿門團聚,薛剛撐起薛家第三代。


我完全搞不懂這本書的價值觀和邏輯,它比《水滸傳》三觀更歪更反動。薛仁貴殺子,薛丁山殺父,薛剛嚇死皇上,樊梨花殺父兄,似乎無人不可殺,李逵也沒惡劣到這個程度。徵西時,薛仁貴剛從牢裡放出來,就公報私仇幹掉李道宗,這點比宋江惡劣多了;薛剛見到酒,就把探望親人的事忘了,更是連李逵背母、戴宗送信都不如。

一言以蔽之,一幫混帳東西,丟了正史的臉!

要看薛仁貴真正的風采,還是推薦大家看新舊《唐書》。


————完————

率意談噱,靡所不包。想把《封神演義》背後的歷史及故事寫一寫,會寫很多期,會寫很久很久……認真扯淡,認真考證。歡迎點贊、收藏、評論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