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喜劇》:看別人的選擇與底線,我更加想要堅守做父母的初心

01

之前就聽了電影的主題曲《如果我不是我》,很喜歡,就想著找時間一定要看一看這部電影。衝著主題曲,也衝著任素汐。不管是《驢得水》,還是《無名之輩》,任素汐都讓我印象深刻,演什麼像什麼。

在看之前我就知道《半個喜劇》肯定不是喜劇,很多深刻都藏在嬉笑裡。就像《我不是藥神》,多少人在影片的開心笑的停不下來,可笑著笑著哭的猝不及防。還有《無名之輩》,很二,很傻,很搞笑,可很多人卻看哭了。

但我沒想到能把自己看的心情如此複雜,中間居然關掉電腦,看不下去了。過了一會兒又拿著手機把剩下的內容看完。

故事的情節並不複雜,三個單身未婚的年輕人,過著各自的生活,有人想擺脫單身尋找自己的愛情,有人生活無憂,吃穿不愁,明明有了即將結婚的新娘,還在在各路女友之間周旋,有人出生小城市,需要城市戶口,需要穩定的工作,想在 大城市站穩腳跟。因為一次出軌,三人扭結成了一團“嬉笑怒罵”的亂麻。當各種價值觀碰撞在一起, 選擇與底線考驗人性,他們慌亂的生活,像喜劇,像鬧劇,又像是活生生的現實。

兄弟,喜歡的女孩,暗戀對象,工作,戶口,保護誰,傷害誰,親情友情愛情,理想與現實該如何選擇,如何平衡,如何堅守底線。這是孫同的問題,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人生難題。

《半個喜劇》:看別人的選擇與底線,我更加想要堅守做父母的初心

所以,看完這部電影以後,我找8歲的小晗晗聊了會兒天,我把電影情節變成一個故事講給他聽,他最是喜歡聽故事。聽完故事,我們一起探討情節。

我問的第一個問題

我:鄭多多和孫同你喜歡誰,覺得誰好一點?問完,又急於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我討厭鄭多多,我覺得他是個渣男。我覺得孫同稍微好那麼一點點。


晗:我沒有覺得他們倆誰很好,誰很差,我沒有喜歡誰。他們倆都有做錯的事情。

我問的第二個問題

我:如果你長大了,你有個喜歡的女孩想和她在一起,可是如果和他在一起了,你就會失去一份特別好的工作,還可能會失去一個好朋友。你會怎麼辦?


晗:我還是要和她在一起,除非我不喜歡她。工作沒了可以再找,朋友也可以再找。


我:可是如果你沒有了工作,生活都會困難,吃不好住不好,更別提什麼大房子了,這些不想要嗎?


晗:活著不是為了吃好吃的,住大房子

我問的第三個問題

我:如果你媽不同意你和那個喜歡的女孩在一起,如果你們在一起,你媽就會很生氣,可能還會氣的生病,住院。你怎麼辦


晗:我媽為什麼不同意我們在一起啊


我:你媽也是為你好啊,想讓你找一個更好的女朋友,想讓你有好工作,想讓你過的好一些。


晗:我還是要跟喜歡的女孩在一起


我:那你媽你不管了,氣到生病住院也不管。


晗:(他想了一下):我媽我確實要考慮一下,畢竟我是她生的呀,我還是要關心她。可是關心一點就好了,我媽有我爸關心呢。我趕緊去找工作,找到工作我媽就不擔心了。


我:你真機智。不過你放心,我正在努力做一個不會逼著你和喜歡的女孩分手的媽媽,我會盡量支持你的選擇。


晗:我不擔心,我還沒有長大呢

《半個喜劇》:看別人的選擇與底線,我更加想要堅守做父母的初心

02

如果是看電影的時候心情是複雜的,跟這個8歲的小孩聊天是比較輕鬆的。甚至還有些欣喜。

在第一個問題的時候,他沒有被我的觀點所影響,而是有自己的見解,這在我們家是一直鼓勵的。而且他的回答讓我重新審視我自己的答案,我太在意個人的喜好了,確實是這樣。不管是看待某件具體的事情還是在工作中,還是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中,這其實不是件好事。會急於下判斷,會給自己設限,會失去了很多別的可能性,甚至是機會。

就像我急於給鄭多多貼上渣男的標籤,甚至都不想看他,想抽他。我覺得孫同要好一些。可仔細一下又覺得孫同也有渣的時候,也渣過。只不過兩種渣是不一樣的,表現不一樣。再一想,現實生活中,誰沒有渣的時候,誰沒有做錯過事情。高中哲學課就學過,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人也一樣。看待事物要多個角度,或許也會多一些發現,人也會多一些成長。

我就希望小晗晗能一直保持這樣的獨立,精神的獨立,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別那麼容易被別人左右,被這個世界的標準答案左右。

在他回答第二個問題,他堅持自己喜歡的女孩,沒有被物質所左右,沒有任何猶豫和遲疑。可是在第三個問題時,他遲疑了一下,他猶豫了一下。喜歡的女孩,還有自己的媽媽。我挺高興,他為我遲疑,雖然問題是個假設。又覺得他還挺逗挺機智的,媽媽有爸爸關心呢,自己趕緊去找工作。有了工作,媽媽的生氣就會少一點。既要和喜歡的女孩在一起,又要體諒媽媽的愛。儘管我不想讓他陷入兩難。我以為他還是會和第二個問題一樣,很乾脆的回答。看來,孩子真的比我們想象的更愛我們。

輕鬆和欣喜之中還雜著些許沉重,因為我知道,回答問題是理想狀態,而現實裡的選擇比這難很多,人生的難題比電影裡的故事情節更多,更復雜。

《半個喜劇》:看別人的選擇與底線,我更加想要堅守做父母的初心

03

成長是一道難題,育兒也是一道難題,做父母也是不斷的選擇,不斷的平衡。糾結,錯誤,遺憾和懊悔在所難免,但必須要守住底線,不忘初心。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獨立自主,有想法,有主見,有原則,又怕他我行我素,聽不進去別人的建議,不聽我們的話

我們希望孩子保持自己的個性,有質疑精神,不要活在別人的眼裡,又怕他在人際關係中受傷害,不受別人歡迎,不合群,又總是要求他聽媽媽的話

我們希望孩子能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走自己想走的路,又怕他走錯路

我們希望孩子能為別人著想,又怕他委屈自己

我們希望孩子能夠內心強大,能夠坦然的面對各種挫折,卻又擔心他受打擊受傷害,忍不住想要遷就

我們知道處處管著孩子不好,可又擔心不管了孩子徹底完了,總是不放手

我們知道真正的愛不是控制和改變,可我們又總是這樣去做

我們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是不一樣的,可我們又特別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自己心裡那個標準的,優秀的孩子

我也常常會糾結,會困惑,我尊重他,我理解他,我支持他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可我又害怕他變成不求上進的樣子,又害怕因為我的養育而耽誤了他本來可以有的無限肯能。所以,也會常常問自己,我這樣做真的是對的嗎?一次次的問,一次次的自我回答,我依然堅定。

《半個喜劇》:看別人的選擇與底線,我更加想要堅守做父母的初心

因為我知道,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只有自己能決定,自己能負責。一次次的選擇只有自己能做出,哪怕是錯的。誰也替代不了,即使是最親的人。而找到自己喜歡的,自己想要的,自己如何更這個世界更好的相處的方式,這都需要自己去體驗,去經歷。這也是我們每個人成長的方式。

在影片中有一個情節,就是鄭多多以工作,北京戶口威脅孫同,要求他和莫默分手;而孫同的媽媽以裝病大鬧醫院醫院的方式逼著他和莫默分手。而孫同明明知道了他媽媽是裝病的,卻依然分了手,還在醫院大發脾氣,責怪莫默不理解他,是因為家庭出身不同,雙方物質條件不同。看上去他是被逼做出決定的,特別無奈的。

再後來,在影片的結尾,孫同經歷了各種內心的掙扎和痛苦之後,在鄭多多的婚禮上,說出了事情。工作丟了,北京戶口也沒著落了,兄弟也鬧翻了,昔日暗戀對象高璐的婚禮也黃了,他的媽媽依然不同意。可他卻堅定的要做自己,要和莫默在一起。

都是孫同,同一件事同樣的後果,他卻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其實,真正左右我們自己的,唯有自己,其他人都是藉口。孫同提出分手,是因為自己放不下,是因為他已經做出了選擇,選擇了工作,選擇了北京戶口,他以為這就是最重要的,是他想要的。讓孫同成長的,改變的,依然是他自己,是他的經歷,他也渣過,也犯過錯,也傷害過別人,也被傷害過,後來終於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如果說莫默,最多也只是影響,是推力。

《半個喜劇》:看別人的選擇與底線,我更加想要堅守做父母的初心

前一段時間看了魯豫的一檔訪談節目《豫見後來》,其中一集採訪了幾年前刷屏網絡的女教師顧少強,就是那個寫下“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顧少強。她現在已經是一位媽媽了,我又被她圈了粉,作為媽媽,育兒觀也很硬核。在跟魯豫的交流中,提到對孩子的教育,她就說到,只要孩子自己覺的好就行,她只是會引導孩子去發現好的標準,但這個標準依然是孩子自己定義的。她希望孩子擁有屬於自己的快樂,這個快樂也不是被別人定義的。

其實,即使父母想去定義也定義不了,都是徒勞。我們能做的就是而是的引導和影響,教會他獨立的能力,教她做好獨自應對未來的準備。未來到底會怎麼樣,還要去經歷,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何況我們教的未必是真理。這個世界最大的不變就是一直在變,而每個人的人生都充滿了不確定性。不管我們是多麼的想為孩子選擇一條無比正確的道路,選擇一個穩定的人生,都很難以實現。

所以,經歷各種不確定性,應對各種意外,各種壞事件,經歷各種掙扎和痛苦才是唯一確定的事兒,也是我們的孩子必然會經歷的。

所以,我知道我最該做的,就是在我能陪伴她的時候,在我對他很容易產生影響的時候,教會他如何獨立,如何做選擇,如何應對壞事,如何定義自己的標準,好的標準,成功的標準,快樂的標準。然後希望他從家出發,終有一天成為自己。這就是我心中的育兒標準,也是我在糾結時,困惑時會出現的那根線。

《半個喜劇》:看別人的選擇與底線,我更加想要堅守做父母的初心

就像昨天,有個鄰居故意逗小晗晗,讓他說瞎話,就陪他玩撲克牌。那個時候他正是無聊,想找人玩,明明知道不應該那樣說,還是說了。當時,我就把他喊小房間談話,我問他,我很缺錢,能不能去偷別人的錢,他說不能。我說為什麼不能,他說偷錢時不對的。我說我知道不對啊,可我能得到錢啊,我能實現我想要的東西啊。他說,想掙錢可以找工作,但不能偷。我說,你說的對,非常對,我們不能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去做那些自己明明知道是不對的事情。那你剛剛是不是做錯了事情。我們倆接著聊了剛剛的事情,他說他知道了,他知道不對,只是方式太想玩了。

8歲的孩子會這樣,就像影片中的孫同,在發現莫默在鄭多多家時,他明明知道莫默是受騙的,鄭多多是很快就要結婚的人,他卻沒有說。因為他不想跟兄弟翻臉,不想丟了工作和戶口。因為這一個選擇,後來發生了一連串的麻煩和痛苦的抉擇。

我們的孩子將來一定也會遇到很多很多類似這樣的問題,我不能讓他迴避,也不能替代抉擇,但我可以從小引導他自己建立自己的標準,以此來判斷。然後遇到千變萬化的事情,不斷的修正自己的標準,但能夠守住內心的底線。

我覺得,這就是我的初心,這就是我想給他的陪伴和愛。不管教育環境如何焦慮,我要守住自己的初心。

《半個喜劇》:看別人的選擇與底線,我更加想要堅守做父母的初心

我是晗晗媽,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8歲男孩的媽媽,也是職場達人。歡迎關注@小晗晗愛閱讀,與你分享我的育兒故事,我的成長經歷,讓我們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做優質父母,遇見更好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