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喜剧》:看别人的选择与底线,我更加想要坚守做父母的初心

01

之前就听了电影的主题曲《如果我不是我》,很喜欢,就想着找时间一定要看一看这部电影。冲着主题曲,也冲着任素汐。不管是《驴得水》,还是《无名之辈》,任素汐都让我印象深刻,演什么像什么。

在看之前我就知道《半个喜剧》肯定不是喜剧,很多深刻都藏在嬉笑里。就像《我不是药神》,多少人在影片的开心笑的停不下来,可笑着笑着哭的猝不及防。还有《无名之辈》,很二,很傻,很搞笑,可很多人却看哭了。

但我没想到能把自己看的心情如此复杂,中间居然关掉电脑,看不下去了。过了一会儿又拿着手机把剩下的内容看完。

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三个单身未婚的年轻人,过着各自的生活,有人想摆脱单身寻找自己的爱情,有人生活无忧,吃穿不愁,明明有了即将结婚的新娘,还在在各路女友之间周旋,有人出生小城市,需要城市户口,需要稳定的工作,想在 大城市站稳脚跟。因为一次出轨,三人扭结成了一团“嬉笑怒骂”的乱麻。当各种价值观碰撞在一起, 选择与底线考验人性,他们慌乱的生活,像喜剧,像闹剧,又像是活生生的现实。

兄弟,喜欢的女孩,暗恋对象,工作,户口,保护谁,伤害谁,亲情友情爱情,理想与现实该如何选择,如何平衡,如何坚守底线。这是孙同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人生难题。

《半个喜剧》:看别人的选择与底线,我更加想要坚守做父母的初心

所以,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我找8岁的小晗晗聊了会儿天,我把电影情节变成一个故事讲给他听,他最是喜欢听故事。听完故事,我们一起探讨情节。

我问的第一个问题

我:郑多多和孙同你喜欢谁,觉得谁好一点?问完,又急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讨厌郑多多,我觉得他是个渣男。我觉得孙同稍微好那么一点点。


晗:我没有觉得他们俩谁很好,谁很差,我没有喜欢谁。他们俩都有做错的事情。

我问的第二个问题

我:如果你长大了,你有个喜欢的女孩想和她在一起,可是如果和他在一起了,你就会失去一份特别好的工作,还可能会失去一个好朋友。你会怎么办?


晗:我还是要和她在一起,除非我不喜欢她。工作没了可以再找,朋友也可以再找。


我:可是如果你没有了工作,生活都会困难,吃不好住不好,更别提什么大房子了,这些不想要吗?


晗:活着不是为了吃好吃的,住大房子

我问的第三个问题

我:如果你妈不同意你和那个喜欢的女孩在一起,如果你们在一起,你妈就会很生气,可能还会气的生病,住院。你怎么办


晗:我妈为什么不同意我们在一起啊


我:你妈也是为你好啊,想让你找一个更好的女朋友,想让你有好工作,想让你过的好一些。


晗:我还是要跟喜欢的女孩在一起


我:那你妈你不管了,气到生病住院也不管。


晗:(他想了一下):我妈我确实要考虑一下,毕竟我是她生的呀,我还是要关心她。可是关心一点就好了,我妈有我爸关心呢。我赶紧去找工作,找到工作我妈就不担心了。


我:你真机智。不过你放心,我正在努力做一个不会逼着你和喜欢的女孩分手的妈妈,我会尽量支持你的选择。


晗:我不担心,我还没有长大呢

《半个喜剧》:看别人的选择与底线,我更加想要坚守做父母的初心

02

如果是看电影的时候心情是复杂的,跟这个8岁的小孩聊天是比较轻松的。甚至还有些欣喜。

在第一个问题的时候,他没有被我的观点所影响,而是有自己的见解,这在我们家是一直鼓励的。而且他的回答让我重新审视我自己的答案,我太在意个人的喜好了,确实是这样。不管是看待某件具体的事情还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这其实不是件好事。会急于下判断,会给自己设限,会失去了很多别的可能性,甚至是机会。

就像我急于给郑多多贴上渣男的标签,甚至都不想看他,想抽他。我觉得孙同要好一些。可仔细一下又觉得孙同也有渣的时候,也渣过。只不过两种渣是不一样的,表现不一样。再一想,现实生活中,谁没有渣的时候,谁没有做错过事情。高中哲学课就学过,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人也一样。看待事物要多个角度,或许也会多一些发现,人也会多一些成长。

我就希望小晗晗能一直保持这样的独立,精神的独立,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别那么容易被别人左右,被这个世界的标准答案左右。

在他回答第二个问题,他坚持自己喜欢的女孩,没有被物质所左右,没有任何犹豫和迟疑。可是在第三个问题时,他迟疑了一下,他犹豫了一下。喜欢的女孩,还有自己的妈妈。我挺高兴,他为我迟疑,虽然问题是个假设。又觉得他还挺逗挺机智的,妈妈有爸爸关心呢,自己赶紧去找工作。有了工作,妈妈的生气就会少一点。既要和喜欢的女孩在一起,又要体谅妈妈的爱。尽管我不想让他陷入两难。我以为他还是会和第二个问题一样,很干脆的回答。看来,孩子真的比我们想象的更爱我们。

轻松和欣喜之中还杂着些许沉重,因为我知道,回答问题是理想状态,而现实里的选择比这难很多,人生的难题比电影里的故事情节更多,更复杂。

《半个喜剧》:看别人的选择与底线,我更加想要坚守做父母的初心

03

成长是一道难题,育儿也是一道难题,做父母也是不断的选择,不断的平衡。纠结,错误,遗憾和懊悔在所难免,但必须要守住底线,不忘初心。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独立自主,有想法,有主见,有原则,又怕他我行我素,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不听我们的话

我们希望孩子保持自己的个性,有质疑精神,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又怕他在人际关系中受伤害,不受别人欢迎,不合群,又总是要求他听妈妈的话

我们希望孩子能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走自己想走的路,又怕他走错路

我们希望孩子能为别人着想,又怕他委屈自己

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内心强大,能够坦然的面对各种挫折,却又担心他受打击受伤害,忍不住想要迁就

我们知道处处管着孩子不好,可又担心不管了孩子彻底完了,总是不放手

我们知道真正的爱不是控制和改变,可我们又总是这样去做

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是不一样的,可我们又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自己心里那个标准的,优秀的孩子

我也常常会纠结,会困惑,我尊重他,我理解他,我支持他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可我又害怕他变成不求上进的样子,又害怕因为我的养育而耽误了他本来可以有的无限肯能。所以,也会常常问自己,我这样做真的是对的吗?一次次的问,一次次的自我回答,我依然坚定。

《半个喜剧》:看别人的选择与底线,我更加想要坚守做父母的初心

因为我知道,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只有自己能决定,自己能负责。一次次的选择只有自己能做出,哪怕是错的。谁也替代不了,即使是最亲的人。而找到自己喜欢的,自己想要的,自己如何更这个世界更好的相处的方式,这都需要自己去体验,去经历。这也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方式。

在影片中有一个情节,就是郑多多以工作,北京户口威胁孙同,要求他和莫默分手;而孙同的妈妈以装病大闹医院医院的方式逼着他和莫默分手。而孙同明明知道了他妈妈是装病的,却依然分了手,还在医院大发脾气,责怪莫默不理解他,是因为家庭出身不同,双方物质条件不同。看上去他是被逼做出决定的,特别无奈的。

再后来,在影片的结尾,孙同经历了各种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之后,在郑多多的婚礼上,说出了事情。工作丢了,北京户口也没着落了,兄弟也闹翻了,昔日暗恋对象高璐的婚礼也黄了,他的妈妈依然不同意。可他却坚定的要做自己,要和莫默在一起。

都是孙同,同一件事同样的后果,他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其实,真正左右我们自己的,唯有自己,其他人都是借口。孙同提出分手,是因为自己放不下,是因为他已经做出了选择,选择了工作,选择了北京户口,他以为这就是最重要的,是他想要的。让孙同成长的,改变的,依然是他自己,是他的经历,他也渣过,也犯过错,也伤害过别人,也被伤害过,后来终于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如果说莫默,最多也只是影响,是推力。

《半个喜剧》:看别人的选择与底线,我更加想要坚守做父母的初心

前一段时间看了鲁豫的一档访谈节目《豫见后来》,其中一集采访了几年前刷屏网络的女教师顾少强,就是那个写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顾少强。她现在已经是一位妈妈了,我又被她圈了粉,作为妈妈,育儿观也很硬核。在跟鲁豫的交流中,提到对孩子的教育,她就说到,只要孩子自己觉的好就行,她只是会引导孩子去发现好的标准,但这个标准依然是孩子自己定义的。她希望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快乐,这个快乐也不是被别人定义的。

其实,即使父母想去定义也定义不了,都是徒劳。我们能做的就是而是的引导和影响,教会他独立的能力,教她做好独自应对未来的准备。未来到底会怎么样,还要去经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何况我们教的未必是真理。这个世界最大的不变就是一直在变,而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管我们是多么的想为孩子选择一条无比正确的道路,选择一个稳定的人生,都很难以实现。

所以,经历各种不确定性,应对各种意外,各种坏事件,经历各种挣扎和痛苦才是唯一确定的事儿,也是我们的孩子必然会经历的。

所以,我知道我最该做的,就是在我能陪伴她的时候,在我对他很容易产生影响的时候,教会他如何独立,如何做选择,如何应对坏事,如何定义自己的标准,好的标准,成功的标准,快乐的标准。然后希望他从家出发,终有一天成为自己。这就是我心中的育儿标准,也是我在纠结时,困惑时会出现的那根线。

《半个喜剧》:看别人的选择与底线,我更加想要坚守做父母的初心

就像昨天,有个邻居故意逗小晗晗,让他说瞎话,就陪他玩扑克牌。那个时候他正是无聊,想找人玩,明明知道不应该那样说,还是说了。当时,我就把他喊小房间谈话,我问他,我很缺钱,能不能去偷别人的钱,他说不能。我说为什么不能,他说偷钱时不对的。我说我知道不对啊,可我能得到钱啊,我能实现我想要的东西啊。他说,想挣钱可以找工作,但不能偷。我说,你说的对,非常对,我们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去做那些自己明明知道是不对的事情。那你刚刚是不是做错了事情。我们俩接着聊了刚刚的事情,他说他知道了,他知道不对,只是方式太想玩了。

8岁的孩子会这样,就像影片中的孙同,在发现莫默在郑多多家时,他明明知道莫默是受骗的,郑多多是很快就要结婚的人,他却没有说。因为他不想跟兄弟翻脸,不想丢了工作和户口。因为这一个选择,后来发生了一连串的麻烦和痛苦的抉择。

我们的孩子将来一定也会遇到很多很多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不能让他回避,也不能替代抉择,但我可以从小引导他自己建立自己的标准,以此来判断。然后遇到千变万化的事情,不断的修正自己的标准,但能够守住内心的底线。

我觉得,这就是我的初心,这就是我想给他的陪伴和爱。不管教育环境如何焦虑,我要守住自己的初心。

《半个喜剧》:看别人的选择与底线,我更加想要坚守做父母的初心

我是晗晗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8岁男孩的妈妈,也是职场达人。欢迎关注@小晗晗爱阅读,与你分享我的育儿故事,我的成长经历,让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做优质父母,遇见更好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