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一、二年級成績很好,但學習習慣不好、專注力差、做事磨蹭,後面會掉隊嗎?該怎麼辦?

十月影子


我作為一線教師教過1-6年級的來說說看法。

一二年級,如果成績差,肯定有問題。

一二年級,成績好,不代表沒問題。低年級,學習內容簡單,作業相對較少,光看成績好還真的會騙人。像你孩子身上的這幾種習慣,都是殺傷級別的,如果不糾正,我預估三年級就會出現問題。

作為家長,你在早期已經認識到問題了,有憂患意識,真的不錯。下面我來說說解決辦法:

1.參與勞動。比如說掃地、擦桌子、洗碗、洗自己的襪子或內褲等這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並持之以恆。勞動會促進他對學習的認知和感知,也會培養他的耐心和毅力。

2.做作業規定時間。根據作業量來定時間,當然也要保證質量。如果沒有達到的話,就一直做,直到達到為止,讓他知道磨蹭的後果。當然剛開始的時候,時間和質量都可以相對寬鬆點。達到了,就可以好好休息,讓他體會到高效率完成作業的好處,如果質量好,又高效,有時還可給點適當獎勵,我相信持續一段時間,磨蹭會改善。

3.關注力的培養,我瞭解到一個家長做得不錯,也準備用在我孩子身上:就是兩行簡單的話對比,只有一個字不一樣,讓孩子找,逐增增加文字量,然後過渡到聽,家長念,孩子通過聽找出不同點。可以交換角色,比比賽,作為遊戲來玩,孩子會比較喜歡。每天練一下,持續下去。

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希望能幫助你。


一線老師的教書心得


男生一二年級成績很好,但學習習慣不好。

先確認答案:

高年級時一定會掉隊。

一定肯定以及確定!

為什麼這麼說?

兩個原因:

一,小學一二年級的任務就是培養好學習習慣!

而非成績!

這個觀點,之前在我發佈的多篇文章中已經反覆詳談過很多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我的頭像瞭解更多內容。

我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兒子剛剛小學畢業,女兒又是小學一年級的新生。

在這方面,我相信還是有些經驗的。

二,小學一二年級的內容其實非常的淺!

所以,一二年級時的成績根本代表不了什麼。

這也是為什麼我經常在線上和線下都呼籲朋友們根本無需在一二年級去給孩子報什麼文化類補習班的原因之一!

關於這個話題,我同樣專門寫過長文,進行闡述的。

點擊的的頭像關注,可以看到相關的文章。

事實上,整個小學的內容,都是相對很淺顯的。

畢竟,小學也是屬於基礎教育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等。

那麼,應該怎麼辦?

還好,題主發現問題的時間還是比較早的!

完全有辦法來更正!

關於如何養好孩子的習慣,

養於小學階段應當培養哪些方面的好習慣,

我同樣寫過相關的文章!

是不是感覺我好像是在推廣自己?

不是的!

因為我兒子當時上小學時,也曾經走過很多的彎路,教訓也是非常的深刻!

在頭條新聞寫下很多類似的文章,其實也是在不停的提醒自己:

小學階段的習慣培養,最重要!

最重要,沒有之一!

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各種的好習慣!

小學階段的成績,重要麼?

我可以這樣來說:

除了能給孩子們帶來自信心之外,

小學的成績不重要!

小學的成績,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養好習慣!

從點滴做起!

拖拖拉拉,這個壞習慣,也是有方法的。

同樣,寫過微頭條,談過如何使用小紅花獎勵來改壞習慣的。

具體內容,我就不復述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閱。

但要注意:

該方法只適合於改壞習慣,而非常態的獎勵!

之前一週,我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在國慶假期後,同樣出現了拖拖拉拉的毛病,三天,只用三天的時間,通過獎勵小紅花兌換她喜歡東西的方式,就改了她的這個壞毛病!



笑狼生


我兒子就是這樣的孩子,說真的這樣真的影響成績。

1.上課會影響聽課,老師講的內容記一半算好的。我是他回來我還教一遍,所以勉強能跟上。

2.在學校不能好好上課,回來肯定一樣。做作業花的時間肯定比習慣好的同學多花一倍也許更多。

3.習慣不好,考試的時候肯定影響考試質量。能考100給你考個95,能考90給你考個85,也許更糟糕。我家能出現一整面空白的卷子。

4.習慣不好,慢慢的孩子做事情越來越被動,以後真的很難改正,一大堆問題出來,家長頭痛老師頭痛!

孩子這樣,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重視,習慣不好就是基礎沒打好,怕是以後學業上不能有所成就!

我是很難過,自己沒有以身作則,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小太陽829


現在一,二年級能看出什麼成績好不好的,我兒子他班,重點班,都四年級了,雙科滿分的還十多個人哪。但是你孩子的這些問題,要是不重視起來,往後學習會很費勁兒的,但是我感覺小學階段,先別給孩子什麼壓力,幫他養成好習慣是主要的,像是自己獨立完成作業,多看書之類的。學習成績嘛,我認為先不急,反正中學和小學,學的東西也不一樣。主要是讓孩子別厭學,儘量培養孩子學習興趣。中學跟上來就行。但是學習習慣家長真得用心。要不到了初二之後,會更累。


心態要好1314


男孩一、二年級成績很好,無非是全100。原因大概是:1、男孩腦瓜子尚聰明。2、幼兒園可能有些學前教育。3、家長和家庭有些超前的學習。

家長開始還是滿意的,但看到學習專注力差、磨蹭等壞習慣,有些緊張了。

其實如果前面的三點原因成立,則後面的壞習慣,就好解釋了:因果關係。

6歲前的孩子,主要的教育,是家長主導的家庭教育。而不是過早的知識超前。

家庭教育達到:做事專心、專注,這是在孩子做感興趣的事時,培養起來的。興趣是此時是最好的老師。

快樂而高效的完成任務,是在家長表揚、欣賞、鼓勵中完成的。

由於在孩子感興趣的活動中,不斷有專心、高效的行動,得到家長及時的欣賞和表揚。這樣的孩子是有榮譽感的,他享受榮譽。

有上面三大優點的孩子,不需任何超前學習,只要有正常的智商,到學校必是超群的學生。

小學三年級,將出現孩子學習成績的分化。家長及時解決不足,重要!


被叫作黃老師的1948


低年級學習的重點就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不好,專注力差,高年級肯定會影響學習,要引起高度重視!

一、為什麼培養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

對於低年級來說,培養學習習慣比考試成績好更重要。這是因為,低年級的時候學業負擔較輕,特別是因為學前教育的超前教育等原因,有的孩子雖然沒好好聽課或者完成作業,但因為早就學過,所以仍然能考出好的成績,有的時候掩蓋了問題的嚴重性。但到了高年級,學業會越來越重,講的會越來越難,課前不預習,上課不好好聽課,課後不能完成作業,日積月累,就會越差越遠,最後成了班級“小尾巴”!

二、怎樣培養好的學習習慣?

一是達成共識。要和孩子共同探討學習習慣差會產生哪些後果,共同制定糾正的方法和策略,明確分工。之所以咱達成共識,是因為孩子自主意識越來越強,如果只是家長單方面制定方案,就會被認為是“受懲罰”“被強制”,很難保證孩子配合。只有給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權,讓孩子感覺是自己管自己,才能保證效果。

二是及時糾正不良習慣。制定方案後,要嚴格按照方案執行,對於不切實際的方法要共同調整,定期對落實情況評估,哪天措施堅持的好,哪些執行的不好,再商量對策,形成良性互動的機制。要注意,對壞習慣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心態,絕對不能輕易放過,一次的動搖可能就增加了糾正不良習慣的難度。

三是要講求技巧。例如,尋求老師的幫助,老師也要加強監督,提出要求;對於磨嘰的孩子,還可以給他買個鬧鐘,及時提醒他定時完成學習任務;孩子在這一段時間有進步要及時表揚,給予獎勵,幫助他繼續鞏固;建立行為習慣臺賬,每天記錄小星星等等。

總之,好的習慣養成對孩子而言受益終生,所以家長要格外重視!


鴕鳥小姐的清晨


恰巧我是小學教師,你說的這種成績好,但習慣不好,專注力差做事磨蹭的孩子是存在的。

一二年級成績好,更需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提前預習,課堂專心學習,課餘及時複習。穩中求快,做事情要想法提高效率!

一二年級語文科目主要是認字,為了認字,一年會學拼音字母和音序查字法,二年級會學部首查字法。數學科目主要是學習簡單的加減法等基本知識。某些成績好的可能是前期努力學習的結果,萬不可掉以輕心!

專注力差可以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入手,由他專注於自己想做的魔方,積木,畫畫或者手工等方面,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做事磨蹭的直接到點就結束,吃飯吃慢了,一到預先規定的時間,就停止吃飯,肚子自然會給他懲罰;寫字慢了,一到點結束,自然有老師或者同學等人批評他……


黎老師Mary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孩子專注力差,做事磨蹭,這些習慣的孩子,如果不能及時改掉這些壞毛病,後面掉隊的可能性是十分大的。根據教育心理學的觀點,孩子的習慣養成有兩個關鍵期。其中一個在十歲前後,另一個在十三歲前後,而十三歲前後是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習慣的最後一次機會(一旦到了這個時期,習慣再想改,家長要比小學時付出幾十倍的努力,收效還不一定明顯)。據我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我看新接手的初一的學生,看這個孩子以後在學習上能不能有長足的發展,看的就是這個孩子的學習習慣。一二年級,由於學習的知識還是很少的,孩子靠著自己的小聰明,能容易把那些知識學好,看起來很理想。我想告訴家長的是,千萬不要以現在的孩子學習成績好,來預測以後孩子一定能學習好,最終決定孩子能否繼續學習好的關鍵性因素核心還是學習習慣。所以在小學三年級之前,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至關重要的。而專注力和學習的效率,在學習習慣當中,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專注力決定了孩子上課的聽講狀態,聽講狀態不好,直接影響孩子的聽講效率。做事拖拉,往往制約著孩子做作業的速度,考試時的答題速度。有研究調查表明,板栗學習優秀的孩子往往都是第一個能迅速找出上課需要東西的孩子。可見,動作迅速的孩子,往往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孩子的思維比較傲敏捷。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做事不拖延的習慣呢?我認為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一、巧治專注力差。

1、首先要分析孩子對什麼事物專注力差,往往孩子對自己越是感興趣的內容,專注力越好,相反,如果孩子對所做的事情不敢興趣,往往專注力就會下降。培養專注力

首先應該從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入手進行引導,比如孩子喜歡下棋,那就以此為突破口。在孩子專注的時候,給於孩子表揚和獎勵,當然這個獎勵可以上物質的,也可以是非物質的(比如讓親吻一下孩子的額頭或者給孩子買他喜歡的書籍)

2、多引導孩子讀書,讀適合孩子年齡的讀物。

讀書不僅能夠是孩子增進知識,促進大腦的發育,還能夠使孩子養成專注的習慣。因為當孩子讀自己喜歡的書時,往往都是很認真的,無形之中,孩子的專注力就得到了訓練。

3、通過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做事不專注導致的事故,警醒孩子,不專注有多大的危害!

孩子自身專注力差,可能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其危害性,通過現實生活中真實發生的故事,往往更能對其有所促動。

4、購買訓練專注力方面的書籍,有意識的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二、巧治拖延症

1、督促孩子做好計劃,規定時間內完成,並給於一定獎勵

2、幫助孩子找出拖延的原因。

如果孩子做作業拖延,要分析原因是因為不會拖延,還是有其他的誘惑拖延。比如是不是有遊戲或者其他事情,孩子一直想做,心裡癢癢。但又不能做,迫於家長的壓力才去做一些事情。如果是這樣的情況,可以和孩子約法三章,做事不拖拉,迅速完成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往往有一定的效果。

3、給於孩子信心,鼓勵孩子。

對於有拖延的孩子,再讓他做事之前,一定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對孩子說,媽媽相信你,這次你一定能做的更好。

對於孩子一二年級養成的不好的學習習慣,亡羊補牢,一點不晚,但是千萬不要錯過三年級前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不後悔莫及!


地山論教育


說說我的看法。

一、二年級的孩子,年齡小,愛玩,注意力不集中,是普遍現象。這裡男孩子尤其突出。但隨著年齡和年級的增長,大部分孩子會改掉這些壞習慣,只要他繼續努力,那麼,他的好成績會保持下去。如果他沒有改掉壞習慣,隨著知識的加深,肯定會慢慢掉隊的。所以,從小讓孩子養成好習慣非常重要。


愛小豬的媽媽


家長先看向知識,認為學習知識對孩子很重要,給孩子灌輸正確的知識,告訴孩子知識改變命運,朝著知識努力,上課專心聽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於孩子學習知識,有了知識吸引,孩子也能高效完成作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