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迷局,曹操為什麼冷落張鬆,放棄主動投靠的劉璋?

歷史收銀機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問題吧,曹操為什麼冷落張松,放棄主動投靠的劉璋。

一、劉璋交好曹操

劉璋為何要交好曹操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個時候曹操“徵荊州,定漢中”,在劉璋看來,曹操此時已經呈現出了鯨吞天下的勢頭,下一步只要擊敗孫吳,曹操就可以統一全國了。劉璋本來性格就比較懦弱,不願意承擔與曹操爭鬥的事情,因此劉璋就想投降曹操了。

在這種情況下,劉璋越早去投降越好,因此劉璋開始了對於曹操的瘋狂討好。據記載:

“遣河內陰溥致敬於曹公。”“璋復遣別駕從事蜀郡張肅送叟兵三百人並雜御物於曹公”。

說實話,此時的劉璋已經表現出了對於曹操的歸順,其中最顯著的特徵便是劉璋接受了曹操的官職的任命。這個時候只需要曹操一點頭,然後進行政權的交割,益州就成為了曹操的勢力範圍了。因此劉璋派出了張松去拜訪曹操,想要和曹操談進一步接洽的事情。而正是這一接洽,讓曹操和劉璋的關係破裂了。

二、張松與曹操的接洽

我認為張松與曹操接洽,不僅僅談的是益州的交接問題,更是談的是未來的以張松為代表的東州集團的權力分配的問題。

劉璋的父親劉焉屬於過江猛龍一類的人物,空降益州,與益州本土的大族們鬥智鬥勇,最終成功在益州紮根立足。劉焉靠的是什麼呢?靠的正是東州勢力。這一批東州勢力是在黃巾之亂、董卓之亂中從南陽、三輔等地遷徙到益州的,劉焉挑取其中的精銳建立起了東州兵。此外,東州兵種很多人在劉焉的朝堂之上還有所作為。

劉焉死後,劉璋即位。說來有趣,擁立劉璋的人並非東州勢力,而是益州勢力。據記載:

“州大吏趙韙等貪璋溫仁,共上璋為益州刺史。”

投桃報李,劉璋自然不會虧待這一批益州勢力,在劉璋一朝,益州勢力逐漸復甦,開始與東州勢力的分庭抗禮。因為劉璋的闇弱再加上益州勢力的本土優勢,東州勢力節節敗退眼看就要退出朝堂了,無奈之下他們只得再次引入外力,攪渾益州這潭水,然後進行權力的再分配,東州集團首先尋找的便是曹操。但是結果不容樂觀,據記載:

“璋復遣別駕張松詣曹公,曹公時已定荊州,走先主,不復存錄松,松以此怨。”

翻譯一下就是劉璋派張松去見曹操,曹操這個時候已經平定了荊州,打跑了劉備,因此對於張松並不待見,張松因此非常怨恨曹操。《三國演義》中將其解釋為曹操認為張松長得太醜了,因此不存錄張松。有時候讀到這一段,我往往覺得很奇怪,曹操本人長得也不俊,甚至對於自己的長相頗有些自卑之意,因此曹操也注重才華過於品德和外表。而且在“連環計”裡面,龐統也很醜啊,為啥曹操不嫌棄龐統卻嫌棄張松呢?因此我認為僅僅歸咎於長相,不僅是罵龐統,更是罵曹操。

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我認為恰恰是張松和曹操在權力劃分上沒談攏。曹操的人才很多,不差張松這幾個人,雖然張松等人很有才華,但是面對著他們不合理的權力分配的要求,富有心機的曹操自然不會答應,與其讓這些熱衷於權力的人將自己的朝堂擾亂得不清淨,不如不接受他們的條件。

我猜測曹操與張鬆起了衝突,曹操讓張松回去,想要劉璋另外派人來談判,但是張松回去之後卻沒有說實話,那麼張松究竟回去說了什麼呢?

三、張松回去說了什麼?

張松回去之後,跟劉璋說了這些話,據記載:

“會曹公軍不利於赤壁,兼以疫死。松還,疵毀曹公,勸璋自絕”

當時曹操正好在赤壁大敗,損兵折將,本來已經明朗的天下大勢一下子就變得更加混亂了,因此張松直接就跟劉璋說曹操這個人啊,非常高傲,對您不尊敬,你現在在益州可以稱王稱霸,但是後來到了曹操的地盤上,恐怕您就是菜板上的肉了。

為了保障東州集團的權力,張松換了一個人,即劉備,張松想要引劉備入川,擾亂益州局勢,然後完成權力的再分配,據記載:

“因說璋曰“劉豫州,使君之肺腑,可與交通”璋皆然之,遣法正連好先主,尋又令正及孟達送兵數千助先主守禦,正遂還。”

因此劉璋派出了法正、孟達、張松等人去結交劉備,想要借劉備之力去抵禦曹操。(說來有趣,孟達、法正、張松等人均是東州集團的代表人物)本來是一招驅虎吞狼的計謀,結果演成了引狼入室。而且張松還趁機黑了一波益州本土勢力,據記載:

“今州中諸將龐羲、李異等皆恃功驕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則敵攻其外,民攻其內,必敗之道也。”

結果反而真正心思不純的,確實張松等人。這樣在張松的一系列連環炮之下,迷迷糊糊的劉璋選擇了劉備,放棄了曹操,最終益州旁落他手。

因此並非曹操昏庸,只不過是沒談好價錢而已。政治是場博弈,層層加碼,只看誰出的價錢更高了。張松拿著主公的利益待價而沽,甚至不惜出賣主公換取自己集團的榮華富貴,說來真的是讓人不齒啊。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日航通鑑


三國迷局,曹操為什麼冷落張松,放棄主動投靠的劉璋?

我是臨石觀海,我來回答

曹操身為一代梟雄,深謀遠慮,愛惜人才,但他在面對張松時卻沒有了這一人設,冷落了張松,致使張松轉投劉備,益州易手。

那麼曹操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此時曹操已經拿下荊州,擊潰劉備,到達人生巔峰,已經在展望一統天下了,張松喪失了談判籌碼,錯過了示好的最佳時機,加上曹操看出劉璋動機不純,所以當時曹操會冷落張松,致使後來益州落入劉備之手。

曹操拿下荊州,擊潰劉備,信心爆棚所以冷落張松

事實上張松已經是劉璋派去的第三位使者了,劉璋在聽聞曹操要打荊州之後,馬上做出反應,先派了陰溥去向曹操表白,得到了曹操熱情的回饋,曹操封劉璋為振威將軍,封劉璋他哥劉瑁為平寇將軍。劉璋一看有戲,又馬上派出了張松他哥張肅帶了禮物出使,而曹操也很上道,封張肅為廣漢太守。

有了前兩次成功的經驗,劉璋又派出了益州名士,別駕張松前往示好,張松也信心滿滿的去了,可此時的曹操卻變了個人,相當冷淡,張松碰了一鼻子灰,狼狽的回了益州。

按這思路看,貌似是張松出了問題,難道真的是張松長得太過猥瑣,噁心到了曹操?不至於,以曹操的容人之量,再難看的人也能容忍,再說就算張松長得醜,曹操見了只會產生惺惺相惜之情。曹操的相貌連尊曹魏為正統的陳壽都不敢描述,可見也好看不到哪裡去。

那麼曹操態度由熱轉冷,其答案只有一個,其原因不在張松,而在形勢。那就是此時曹操已經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戰略要地—荊州,擊潰了人中之龍—劉備。拿下荊州,使得東吳引為屏障的長江被曹操共有,擊潰劉備,使得天下反曹者心驚膽戰。

而此時的曹操信心爆棚,奪取天下指日可待,等滅了東吳,益州還不是唾手可得,給張松臉色,就是給了劉璋不要太高看自己,現在的形勢是我為刀俎,你為魚肉了的信號。

璋復遣別駕張松詣曹公,曹公時已定荊州,走先主,不復存錄松,松以此冤。—《三國志》

其次,曹操看出劉璋示好並非真心實意

劉璋作為益州之主,其標籤就是闇弱,而當時的劉璋日子相當不好過,外面是有血海深仇的鄰居張魯,內有東州集團,益州集團的相互博弈,加上自身能力有限,已有力不從心之感。

璋累遣後羲與璋情好攜隙,趙韙稱兵內向,眾散見殺,皆由璋明斷少而外言入故也。—《三國志》

而劉璋向曹操示好無非是借當時風頭無兩的曹操之威名震懾內憂外患,以求自保。

而英明神武的曹操當然明白此間深意,因此在沒打下荊州,形勢不明之時,也欣然接受劉璋的示好,但在他認為大局已定之時,劉璋就失去了討價還價的資格。到了踏平江東之時,劉璋也沒機會再嘰嘰歪歪了。

總結:綜上所述,曹操之所以冷落張松,是因為他當時剛剛拿下了戰略要地荊州,擊潰了心腹大患劉備,意氣風發,整個天下都已經是囊中之物,當然也包括劉璋的益州。

所以曹操冷落了張松,暗示劉璋不要討價還價,加上曹操看出劉璋並非真心實意投誠,故而準備等打下東吳,滅了劉備之後再來收拾益州,那時候就是予取予求了,但沒想到他遭遇了赤壁之敗。


臨石觀海


漢末時期戰火紛飛,是中國古代史上第二大亂戰時代。其戰火延續了近百年之久,割據諸侯數不勝數。然而,打仗就跟我們當今社會的各行各業一樣,弱肉強食、優勝劣汰是最基本的法則。弱者要想求得生存,就必須去討好強者,或者說依附強者。

說白了,劉璋雖然也是一路諸侯,但其人生性懦弱、目光短淺,不懂得知人善任,不懂得如何審時度勢。毫無雄才大略。雖然他愛民如子,算得上是位仁君。但是益州在他的帶領下,數十年內只敢自保,從來都不敢進取,甚至連一個小小的張魯都搞不定。

曹老闆基本統一北方後,一路氣勢如虹,有併吞天下之勢。劉璋的益州或將面臨倒閉破產的風險,因此他多次派人去跟曹操接洽,希望可以跟曹操搞好關係。

前兩次的接洽非常順利,但是當他最後一次派出使者張松,準備跟曹操討論收購問題的時候,竟然被曹操一口回絕了。是什麼原因導致曹操不待見張松呢?具體有以下幾點:

第一、時機選擇錯誤

劉璋派張松出使曹營的時候,恰好在曹操統一北方,並且征服荊州期間。

原內容如下:

璋復遣別駕張松詣曹公,曹公時已定荊州,走先主,不復存錄松,松以此怨。

這時候的曹操是非常自負的,對益州劉璋壓根就不屑一顧。如今北方已經統一,荊州劉琮也已經投降,劉備更是狼狽奔逃。勉強能跟曹操抗衡的,只有一個東吳。只要再拿下東吳。天下再無曹操的對手。

曹操自認為天下勢在必得,已經沒有人能夠阻擋他的步伐。正如謀士賈詡勸他“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是一個道理,曹操壓根就聽不進去。他以為天下就是他的了。所以就區區益州來說,曹操已經不那麼在乎了。

劉璋這時候派使者去討論歸降的問題,去跟曹操講條件,等於自討沒趣。所以劉璋在選擇時機上,把握得很不到位。

第二、劉璋誠意不足,三番五次找曹操討論這個問題,卻猶豫不決,不導入正題,投機取巧,嚴重引起了曹操的反感。

曹操征討荊州初期,劉璋就派了陰溥去向其表達敬意,但並沒有談到歸降一事。不過曹操自認強敵沒有完全清除,所以對劉璋的主動到來表示歡迎。並且給其加官進爵。

不久後,劉璋又遣張肅出使曹營,並送上了三百“老弱”士兵,還送了一些七七八八的雜御物品。曹操身為堂堂的北方霸主,劉璋只給了三百老弱殘兵以及些許雜御物。對曹操來說,劉璋此舉簡直是一種侮辱。不過此時荊州還沒有拿下,曹操雖然內心不悅,表面上仍然表示歡迎,並封張肅為廣漢太守。

劉璋前兩次跟曹操接洽,但並沒有表示投降曹操,他實際上在等,等待荊州的戰報。如果曹操贏了,就舉州歸降,如果曹操輸了就繼續割據。這點曹老闆肯定是清楚的,所以他對劉璋的做法非常反感。

——第三次,劉璋又派張松前往

曹操拿下荊州後,劉璋明顯有點慌了。眼看天下大勢都傾向於了曹操,劉璋立馬派張松出使曹營,希望可以討論歸降的問題。但此時的曹老闆,好像並不熱衷此事,壓根就不給張鬆開口的機會。

一方面,如今的曹操以為自己所向無敵,已經不把益州放在眼裡了。另一方面,對劉璋之前的搖擺不定略施懲戒。

曹操冷落張松的目的,並不是說他拒絕了劉璋的投降。前者張肅等人都有加官,唯獨到了張松這裡就是“不復存錄”實際上是拒絕劉璋講條件。你願意投降可以,但是你不能跟我講條件。如果你不願意投降,那麼等我擊敗了孫權,就不會再給你投降的機會。

——這就是一個強者的姿態,一個勝利者的姿態。


愛尚文史


小背景

:張松求見曹操,曹操拒不相見。在程昱的再三勸說下,曹操終於同意接見張松。丞相府內,曹操再三羞辱張松。翌日,曹操又令軍隊操演來震懾張松,張鬆氣憤而走。

個人覺得,曹操之所以冷落氣走張松,主要基於這幾點考慮:

1·曹操已採取休養生息政策,不宜開戰

曹操在兩年內,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氐,虎步關右,涼州地區基本平定。然而此戰也極大消耗了曹操的兵力和實力。

平涼州之後,曹操確立了休養生息的三大政策,以求積蓄力量、徐圖霸業,暫時不宜開戰。


2.曹操覺得得不到大的實惠,不想摻和

張魯與劉璋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多次交戰,都有贏又輸,互相之間誰也滅不了對方。

曹操心裡很清楚,幫助劉璋攻打張魯,得不到大的實惠,張魯這邊沒法一口吃下,劉璋那邊也是一反覆之人,只是在利用自己而已,不會真心實意將益州拱手想讓。

曹操的策略就是誰也不幫,讓張魯與劉璋一直打下去,互相消耗實力,待到時機成熟了,一舉殲滅之。



3.曹操推測張松來是求救,沒想到還有獻圖

張松過來拜見曹操,曹操推測是過來求救的,想利用自己去攻打張魯,牽制張魯的兵力,緩解劉璋的軍事防禦壓力。

曹操不想見也不想幫,只能用計把張鬆氣走。張松受到冷落,心裡很不爽,根本就不打算再獻圖了,若曹操知道張鬆手上有益州軍事佈局圖,肯定會改變做法,先把圖騙到再說。



4.張松面相醜陋,說話刻薄,曹操不太喜歡

曹操不太喜歡這個張松,心裡也不夠重視。首先,身份不對等,曹操高居丞相之位,張松一區區益州別駕,還沒啥名氣;其次,張松面相醜陋,曹操看著就不太爽,覺得劉璋求人辦事還派這麼醜的人,這明顯做事考慮不周全;再次,張松與曹操後,與曹操聊天過程中,曹操譏諷張松,張松正面硬懟回去,惹得曹操很不爽。


小諸葛歷史觀


這問題我來答。

曹操從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到赤壁之戰前,用9年的時間,消滅了袁氏三兄弟、幷州高幹以及打垮了烏桓,成為北方獨一無二的霸主。

接下來,曹操趁劉表病死,準備南下奪取荊州,當曹軍走到新野的時候,劉表不肖的兒子劉琮竟然舉手投降了,曹操就這樣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荊州。與此同時,有三方勢力比較緊張,那就是寄居樊城的劉備、江東的孫權和益州的劉璋。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結果劉備與孫權結成聯盟,共同抵禦曹操。益州劉璋那邊也派來了張松來見曹操,甘願做曹操的小弟。對於這種送上門,不用戰爭就能把益州納入自己勢力範圍的好事,曹操居然一反常態,冷落了張松,拒絕認劉璋這個小弟。曹操為什麼拒絕到嘴的肥肉呢?

曹操志在奠定一統大勢,益州暫不考慮

曹操拿下荊州後熱血沸騰,決定立即東下擊敗劉備、孫權。曹操為什麼決定先打劉備?因為劉備是當年曹操“煮酒論英雄”認定的大英雄,最具稱雄的實力與威脅,是曹操統一天下的最大絆腳石,所以曹操的當務之急是消滅孫劉聯盟,奠定天下一統大趨勢。反觀偏安一隅的劉璋卻沒什名氣,曹操壓根沒把他放在眼裡,益州只不過是打敗孫劉聯盟後的囊中之物而已。謀士賈詡勸曹操先安定荊州局勢後,再圖謀天下。

但曹操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對孫劉聯盟志在必得,完全聽不進去勸告,自然也是對益州的張松愛搭不理的。

益州方面誠意不足,似投機分子

劉璋一開始結交曹操甘願當小弟的想法,是在公元205年,確切的說,張松是益州方面的派出的第三批使者。

漢中的張魯一直對益州虎視眈眈,劉璋有深深的危機感,於是想拜曹操這座山頭,以尋求保護,其目的就是讓曹操出兵滅了張魯,劉璋第一次派出使者聯繫曹操。當時曹操正忙著對付袁譚,哪有時間收拾張魯。對於主動投懷的劉璋,曹操既然暫時幫不上忙,但也不想失去一個盟友,於是就儘量安撫,封劉璋的兄長瑁為平寇將軍。

2年後,曹操正討伐烏桓,北方馬上就要徹底平定。劉璋雖然沒多少能力,但總有深深的危機感,又第二次派張肅(張松的哥哥)結交曹操。送給曹操300老弱病殘士兵,就這誠意明顯不足啊,把曹操當成了養老院!曹操還得陪笑臉,又給張肅封官了,反正天子在手,封誰都是一句話的事。劉璋略顯誠意不足,益州方面似乎就是來要官的。

208年曹操拿下荊州,不光劉備、孫權慌了,劉璋也慌了,於是第三次派別駕張松來結交曹操。這一次曹操對益州方面很反感,對張松愛理不理,直接封他為一個縣令的芝麻官,你要知道張松是益州的大官,別駕相當於州里二把手。這樣的結果就是張松很生氣,勸劉璋放棄曹操的大腿,改換劉備。

張松矮矬醜,正逢曹操對士人的反感期

張松是三國史中記載的一個醜八怪,史載張松身材矮小行為放蕩,還居然能言善辯!曹操當時剛殺死孔融,彌衡也曾經討曹操的反感。對於這種能言善辯,耍嘴功夫厲害的士人,曹操唯恐避之不及,所以曹操對張松也很討厭。看來以貌取人的例子古已有之。

總之曹操最後冷落了張松,就代表冷落了劉璋,把劉璋推給了劉備,為後來奪取益州提供了便利,造成三分天下的局面。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曹操也沒想到赤壁之戰會以失敗收場!


李躍汗青


引言:

曹操在佔領荊州後已經志得意滿,曹操本就沒把劉璋當做和自己一個級別的敵人。在曹操眼裡能稱的上對手的無非就是袁紹、劉表、孫權,劉璋根本不值得曹操顧慮。而且曹操深知只要大軍壓境劉璋必然投降,所以接不接受根本無足輕重。

曹操是劉璋為囊中之物

曹操在統一北方後趁劉表去世率軍征討荊州,劉表次子劉琮放棄抵抗率荊州之眾投降,曹操兵不血刃就接收了荊州。曹操滅袁紹平荊州,消滅了兩大敵人正是志得意滿的時候,這時劉璋派遣張松前來向曹操乞降,曹操怎麼會把他放在眼裡。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就是這個道理。

劉璋只是天下諸侯眼中的一塊肥肉

曹操在接收荊州後,意欲順勢平定東吳。當時的局勢只剩下曹操、孫權、劉璋、張魯及劉備五股力量,其中曹操、孫權是最強大的了。劉璋雖然手握天府之國,但是劉璋過於闇弱無能了,在當時而言連劉備這種小股勢力都把劉璋當成一塊肥肉,那麼劉璋向曹操這樣的梟雄乞降怎麼會得到重視,更何況來的只是草包的一個手下。

總結:

劉璋手下並不是沒有強將,只是他太沒有主見,導致他無能是天下眾所周知的。曹操並不是放棄了劉璋的投降,曹操心理很清楚滅掉東吳劉璋、張魯之輩必然望風而降。而且曹操也是有傲氣的,無能的劉璋和曹操完全不能比肩,那麼劉璋手下必然也不會受到重視。


感謝大家閱讀,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討、學習歷史。


青梅煮酒品三國


當時曹操兵不血刃就得到了荊州,此時的他是躊躇滿志,他把劉備打的丟盔棄甲,所以他內心有點膨脹,曹操膨脹確實是有資格的,但是他沒想到的是赤壁之戰他會大敗,他認為南下之後,天下就是他的了。所以他看不起張松,而張松對曹操識記恨之心。

其實,說到底還是曹操認為張松才能平庸,他認為有張松和沒有張松自己一樣能夠得到天下。但是曹操沒有想到的是就是張松阻礙了他統一天下的步伐,因為張總為劉備入川打開了通道。

從當時的環境看,曹操統一天下,已經沒有什麼懸念了。在那種環境下,劉璋當然要投奔曹操;因為當時如果要投靠曹操,劉璋和曹操談判的空間還比較大的。如果等到曹操拿下江東之後,再和曹操討價還價,恐怕就沒有什麼餘地了,於是劉璋就趕緊派張松和曹操談判。

按照劉璋的想法,即使投奔了曹操,肯定能賣個好價錢。意思是,益州願意接受曹操的統治,允許曹操派兵進駐益州,而劉璋必須是益州牧,益州的政治格局不會改變。

從歷史的記載來看,劉璋確實是想投靠曹操,但是按照張松的意思,張松希望曹操能讓他來當益州牧。換而言之,我投靠你曹操,你讓我當益州牧,我是你治下的人。

但是,沒想到,曹操竟然看不起劉璋和張松,他認為等我拿下江東,你益州早晚是我的,曹操被他眼前一片大好的形勢所迷惑了,所以才拒絕了劉璋。因為,從當時的環境來看,曹操拿下江東,已是勢不可擋,到時,順便耐下益州,可謂是手到擒來。在那種環境下,面對前來投靠的張松,曹操自然不想和他談什麼條件。

如果當時曹操,接受了劉璋的投降。然後隨便給劉璋和張松封一個益州的什麼官職,估計曹操也不會慘敗。但是,曹操卻被眼前一片大好的形勢所矇蔽,所賜曹操認為益州的劉璋才敢提出不合理的條件和他談判,他認為劉璋太把自己當根蔥了,所以才讓人把張松給攆了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