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義前至北平淪陷後的那段往事:齊白石拖欠28年的課後作業

那株號稱長沙城第一高的海棠樹,卓爾不群,遠遠高出了周邊所有樹木。此時她花開正盛、嬌豔欲滴,盼顧著浩渺的江面,向著隔江相望的遠山、浩蕩無情永遠奔騰不休的流水,展示自己一生中最最美好的時光。

對於三層樓上那些正欣賞著她的風流名仕們來說,這何嘗不是他們自己最值得記憶的一段時光呢?

武昌起義前至北平淪陷後的那段往事:齊白石拖欠28年的課後作業

題圖:齊白石《超覽樓禊集圖卷》局部

公元1911年,舊曆辛亥年。這年清明之後兩日,齊白石在長沙應老師王闓運之邀,參加了在前軍機大臣瞿鴻禨宅第內超覽樓上的一次聚會。

齊白石不僅見到了前軍機大臣瞿鴻禨,也“得見超覽樓諸公子”,日後與齊白石長期交往的就包括瞿鴻禨小兒子瞿宣穎(號兌之,1894-1968年),他同樣也是王闓運的門生,算起來應算作楊度和齊白石的小師弟。

而從畫學淵源來看,這位瞿宣穎與齊白石的文化交往圈有著另一層更近的關係。

瞿宣穎早年曾拜尹金陽為師,學畫梅花,據齊白石回憶說他“會畫幾筆梅花,曾拜尹和伯為師,畫筆倒也不俗”。在本號此前文章中,已經介紹過這位尹金陽(1835—1919年),他字和白,另字和伯,號和光老人。尹金陽與楊度為姻親關係,他是楊度弟弟楊鈞的岳父,齊白石也曾受教於他。尹金陽的弟子還包括曾國藩之子曾紀澤、以及日後齊白石的大伯樂陳師曾。

在超覽樓的這次聚會上,王闓運為齊白石佈置了一項任務:“瀕生足跡半天下,久未與同鄉人作畫,可為畫超覽樓禊集圖。”

武昌起義前至北平淪陷後的那段往事:齊白石拖欠28年的課後作業

《超覽樓禊集圖卷》局部之一

武昌起義前至北平淪陷後的那段往事:齊白石拖欠28年的課後作業

《超覽樓禊集圖卷》局部之二

意思是要齊白石將本次聚會場景畫出來,就像北宋時期蘇軾、蘇轍、米芾、黃庭堅、張耒、晃補之等一干人在駙馬王詵家舉行過“西園雅集”之後,李公麟所作的那樣。

蘇軾等人的西園雅集是為仿效王羲之等人的蘭亭“修禊”,這兩場風流聚會一直為傳統文人所仿效。李公麟所作的《西園雅集圖》成為後世諸多畫家臨摹的範本,這些畫家包括南宋馬遠、明朝的仇英、唐伯虎、清朝的石濤,以及近代的張大千等等。

王闓運為齊白石佈置的課後作業,便是繪製一幅類似的《禊集圖》。禊讀音為xì,指我國古代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的一種清除不祥的祭祀活動。

然而,在1911年長沙那個春天,看過櫻花、賞過海棠、喝過美酒後的齊白石卻未能完成畫作。他解釋稱:“璜因事還鄉,久未畫圖報命。”

這項課後作業,過了28年,經瞿宣穎的提醒後齊白石才補上了這幅畫。

壹 淪陷

1911年春天,與47歲的齊白石在長沙聚會時,這位瞿宣穎才17歲。

瞿宣穎早年拜王闓運學詩文,後又進入北京譯學館學習。辛亥革命爆發後,其父瞿鴻禨遷居上海,瞿宣穎也應是隨父親,進入上海的教會學校聖約翰大學就讀五年之久。

1917年6月,他在聖約翰第二十一次畢業典禮上獲國文科大學畢業證書,並獲得“國文最優”等多種獎章。按照聖約翰學制,他本將繼續學業,不久即可順利拿到文學學士學位。但他因個人原因而從聖約翰退學,於1918年上半年轉入復旦學習,次年6月畢業後留校,直到1920年離開復旦北上。【注1】

在復旦期間,瞿宣穎曾擔任了校刊《復旦》雜誌的中文主編,還參與編撰過《復旦年刊》。此後瞿宣穎曾擔任國民政府國務院秘書,國史編纂處處長,印鑄局局長、河北省政府秘書長等職。後任南開大學、燕京大學講師,解放後任上海市政協委員。其留下著作有《漢代風俗制度史前編》、《中國社會史料叢鈔》等。

武昌起義前至北平淪陷後的那段往事:齊白石拖欠28年的課後作業

《超覽樓禊集圖卷》細部

1938年,瞿宣穎在北京【注2】再次拜訪了齊白石。當年的翩翩公子已經是一位不惑之年的中年人,定居京城的齊白石已是76歲的老人。此處需要簡略交代下這段時期齊老的年齡算法,他早年曾聽信算命先生所言,因避禍從1937年起用“瞞天過海”法,開始自稱77歲,也因此齊老畫作中的年款署75的很少,更沒有署款76的。

號稱77歲的齊白石的確在他75歲時遇到了一場“大禍”,這便是77事變。1937年7月,北平、天津淪陷。此前齊白石在藝術學院和京華藝術專科學校教授數年,而自北平淪陷後,他便辭去教職,閉門家居。

在其自述中,詳細描述過當時的心情,如今讀起來依然令人為他、為那個時代的所有人而揪心:

“我們的軍隊,終於放棄了平津,轉向內地而去。這從來沒曾遭遇過的事情,一旦身臨其境,使我膽戰心驚,坐立不寧。怕的是:淪陷之後,不知要經受怎樣的折磨,國土也不知哪天才能光復,那時所受的刺激,簡直是無法形容。”

武昌起義前至北平淪陷後的那段往事:齊白石拖欠28年的課後作業

插圖:齊白石《孤舟渡海立軸》湖南省博物館藏

在這期間,齊白石唯一參加的一次重要社會活動是悼念陳師曾、陳寅恪的父親陳三立(字伯嚴,號散原),這是他自北平淪陷後第一次“出大門”。

這位愛國詩人於當年九月逝世。盧溝橋事變爆發後,陳三立表示“決不逃難!”在北平、天津淪陷後,日軍欲招致陳三立,他絕食五日,憂憤而死,享年85歲。

齊白石為其所作的輓聯為:“為大臣嗣,畫家爺,一輩作詩人,消受清閒原有命;由南浦來,西山去,九天入仙境,乍經離亂豈無愁。”

貳 往事

齊白石為1911年那次長沙禊集所補作的圖畫,正是完成於北平淪陷次年秋天。他在畫後提款稱:“已卯秋九月大病後,手不應心,強塗塞南。白石齊璜。”

這幅《超覽樓禊集圖卷》曾於2018年北京畫院舉辦的齊白石大展中亮相,網絡資料顯示該圖為紙本設色,縱36.3釐米、橫132.4釐米,藏於故宮博物院。

武昌起義前至北平淪陷後的那段往事:齊白石拖欠28年的課後作業

齊白石:《超覽樓禊集圖卷》故宮博物院藏

卷末有齊白石所題長款,介紹了此次聚會以及補作此圖之原委。齊老寫道:“前壬子春,湘綺師居長沙,予客居譚五家,一日湘綺師箋曰:明日約文人二三,借瞿氏超覽樓宴飲,不妨翩然而來,是日飲後,瞿相國與湘綺師引諸客看海棠,且索餘畫禊集圖,餘因事還鄉,不及報命。後二十七年,兌之公子晤餘於古燕京,出示相國及湘綺師超覽樓禊集詩,委餘補此圖。”

——此處的壬子春,應為辛亥春。齊白石《白石自狀略》中亦將此次聚會時間向後錯了一年,若是對照王闓運等人的記載,此次聚會應是辛亥年,即1911年。也因此,齊老題款中所謂“後二十七年”,實際應為“後二十八年”。

通過這段題款,也為我們補充了另一信息:齊白石當年在長沙盤亙月餘,應是“客居譚五家”,也就是說他住在譚澤闓家,譚澤闓為譚延闓的弟弟,排行老五。

參與這次聚會的主要人物,通過前文我們已經做過大致瞭解,分別是:瞿鴻禨、王闓運、齊白石、金甸臣、瞿宣穎等人。另外還有一位便是譚澤闓,在王闓運和齊白石的記錄中,譚澤闓參加是次聚會。但在瞿宣穎留下的文字

中(庚子年題跋)中,卻說譚澤闓當日未能出席。然而,瞿宣穎也在自己的日記中敘述了在這次聚會後一日,“十一日 陰。瀕生、祖同、周生來。”

由上述信息觀之,譚澤闓是否參與過十日的聚會,也許並不關鍵,這些信息足夠告訴我們這一事實:他是齊白石社交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有關譚澤闓的介紹,另文細表。

武昌起義前至北平淪陷後的那段往事:齊白石拖欠28年的課後作業

卷末齊白石所題長款之一

武昌起義前至北平淪陷後的那段往事:齊白石拖欠28年的課後作業

卷末齊白石所題長款之二

瞿宣穎登門拜訪時,齊白石不僅補畫了28年前老師為他留下的課後作業,還題了三首絕句。

其中之一,更是為了補上王闓運在34年前為他留下的另一份課後作業:

早在1904年(農曆甲辰年),齊陪同王闓運遊覽南昌時,正值七夕節。王闓運感慨南昌自從曾國藩去後,“文風寂然。今夕不可無詩”,於是出了上聯:地靈勝江匯,星聚及秋期,讓齊白石等人對。當時在座的包括木匠齊白石、鐵匠張仲颺,銅匠曾招吉,但這“王門三匠”都沒有對出來。

對於這次事件,齊白石覺得“很不體面”。當年中秋節回到湘潭的梅公祠後,依然心有愧疚,於是將“借山吟館”中的“吟”字刪除,只名為“借山館”。齊白石對於“吟”字的取捨,表露出他在努力蛻變為一位“文人畫家”過程中對於詩文的格外重視。

而在34年後,齊白石因詩文功底的不斷增強,完成了從不自信到自信的“文人身份”的轉換。他衰年變法所取得的藝術成就,也讓他成為被公眾所接受的一代大師。但是他依然沒有忘記王闓運當年在南昌為他佈置的作業。

這幅《超覽樓禊集圖卷》後題絕句中第一首,便是為了紀念王闓運:“憶舊難逢話舊人,阿吾不復夢王門。追思處處堪揮淚,食果看花總有思。”在其後齊白石用了小字作注:前甲辰(1904年)予侍湘綺師遊南昌,七夕師以石榴啖諸門客,即席聯句。

雖然時隔34年,齊白石仍念念不忘老師當年的教誨,更不怕揭示自己當年未完成對聯的窘況,這反映出齊老的真誠、執著和質樸。

叄 海棠

齊老留下的絕句之二,是對前軍機大臣瞿鴻禨的致敬,其內容更是直接和畫面相關。

當年瞿鴻禨宅邸中的超覽樓到底什麼模樣?他們家的櫻花、海棠又開得如何美妙?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通過了一張老照片已經從具象、寫實的角度近距離地感受了下這次聚會的場景、以及櫻花盛開的氛圍,那麼從齊老此圖,我們便能感受到他心中的那座理想化了的超覽樓,也包括當時江邊的美景以及樓前的海棠。

武昌起義前至北平淪陷後的那段往事:齊白石拖欠28年的課後作業

照片:1910年瞿鴻禨第內超覽樓前合影

齊老第二首絕句中寫道:送老還鄉清宰相,居高飛不到紅塵。一日樓頭文酒宴,海棠開上第三層。其後注稱,當時瞿鴻禨自詡自己海棠樹高花盛,在長沙應數第一。

其第三首絕句,便是贈給瞿宣穎的。同樣,齊老將28年的時光少記了一年:

“清門公子最風流,亂世詩文趁北遊。二十七年渾似昨,海棠開候卻無愁。”

回到前文所提到的李公麟所作《西園雅集圖》,米芾在《西園雅集圖記》中曾描述說:李伯時效唐小李將軍為著色泉石,雲物草木花竹皆妙絕動人,而人物秀髮,各肖其形,自有林下風味,無一點塵埃之氣。

——我們可比照下齊老的這幅《超覽樓禊集圖卷》,他用色大膽,但同樣超凡脫俗,又極具自己的風格。那株號稱長沙城城第一高的海棠,正盼顧著浩渺的江面,她卓爾不群,遠遠地高出了周圍所有的樹木,此時花開正盛、嬌豔欲滴。她正向著隔江相望的遠山、浩蕩無情永遠奔騰不休的流水,展示自己一生最美好的時光。

對於超覽樓三樓上那些正在飲酒作詩的晚清風流名仕們來說,這何嘗不是他們人生中值得記憶的一段美好時光呢?

【注1】此處內容參考了《澎湃新聞》網頁版2016年2月21日文章《瞿宣穎與復旦:曾和于右任並列的人物,為何被校史遺忘》 作者田吉。

【注2】有關北京、北平等地名沿革——辛亥革命後,如今的北京地區延續清制,為順天府;1914年,袁世凱改順天府為平津,首長稱平津尹。直到1928年,國民政府設立北平特別市,此後日偽時期稱作北京,1945年恢復北平市;1949年9月,再次更名為北京市。

本文為《齊白石“衰年變法”之謎》系列文章,未完待續。相關閱讀:

附錄:南宋馬遠《西園雅集圖》,供各位網友對比欣賞,以下請橫屏——

武昌起義前至北平淪陷後的那段往事:齊白石拖欠28年的課後作業

南宋 馬遠 《西園雅集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