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可恥的?英國人說不

“孤獨是可恥的”,聽過這句話嗎?這是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美國心理科學協會主席約翰·卡喬波(John T.Cacioppo)代表作的中文版書名。當然,七零後的朋友可能更記得歌手張楚在九十年代的流行曲《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不管是學術著作還是流行歌曲,說的都是人作為一種社會性的存在,不能、不應孤立而活,別讓自己墮入孤獨,不然就會失去很多尊嚴。但偏偏作為最老牌帝國的英國,卻孜孜不倦地離群獨立,他們還自豪地宣稱,這叫“光榮孤立”,這種孤立讓英國人更具尊嚴,所以不可恥,還很光榮。這個禮拜的《皇牌大放送》,我們就來看看英國人為了追求光榮孤立,可以“作”到什麼程度——說的是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掙脫歐盟的故事。


英國在1973年加入歐盟經濟共同體;1993年,歐共體更名為歐洲聯盟,歐盟正式成立。英國與歐盟互利共生47年,隨著2020年1月31日的結束,從此一拍兩散。

孤獨是可恥的?英國人說不


“拖”歐塵埃落定 “脫”歐危機並存


2016年6月,約有1740萬英國人投下支持脫歐的選票,脫歐大戲就此唱響。當年投下贊成脫歐票的英國選民們萬萬沒想到,與歐盟的分手竟會演繹得如此一波三折,歷經三位首相,推遲了三次,延宕了三年半才最終成事。


進入2月1日,英國人面臨的是為期11個月的過渡期。所謂過渡期,也就是英國繼續留在歐盟單一市場、關稅同盟內、允許人員自由流動。但英國在歐盟各機構不再設有代表。換言之,英國需繼續向歐盟繳納會員費,但沒有了發言權和表決權。


過渡期用來做什麼呢?除了作為雙方貿易、運輸、人員往來安排等方面的緩衝時間帶,也為英歐未來合作關係談判提供時間。雙方需在過渡期內力求達成自貿協議,以及就運輸、人員流通、安全和防務等廣泛領域進行談判,否則,英國仍有“硬脫歐”的風險。


孤獨是可恥的?英國人說不


中英能否繼續譜寫“黃金時代”序曲?


英國人的外交向來以務實聞名,過去十幾年,隨著中國的發展和崛起,英國積極調整對華政策。中國也希望藉助英國倫敦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同時將倫敦作為進入歐洲市場的橋頭堡。


2015年10月中英兩國領導人在英國會晤,共同開啟持久、開放、共贏的中英關係“黃金時代”。來自中國官方和民間企業對英國投資均繼續近年勢頭不斷升溫,特別是來自中國在基礎建設等投資,包括正在修建的曼徹斯特空港城,高鐵,核電和金融合作等領域。


孤獨是可恥的?英國人說不


這首“黃金時代”的序曲也一直彈奏至特蕾莎·梅的執政時期。


如今中國已坐穩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位置,英國脫歐後為減少貿易談判不確定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或將成為英國未來環節經濟下行的重要突破口。


“光榮孤立”英國血脈裡的基因


有些人或許不解,英國為什麼要脫歐?

事實上,直到2016年脫歐公投前,對於歐盟其他國家來說,英國都是一個特殊的存在。英國人從未認為自己是歐洲人,英國人就是英國人。這種與歐洲若即若離的關係,既有現實考慮,也與英國人長期以來的自我認知緊密相連。


孤獨是可恥的?英國人說不


2016年的脫歐公投,並不是英國曆史上的第一次。1975年6月,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僅僅三年時間,英國就舉行了第一次脫歐公投,當時的民眾選擇留在歐盟。


但英國留在歐盟的意願,更多是經濟與安全方面的考量,一旦涉及到分享國家政治權利,就會產生強大的牴觸。


孤獨是可恥的?英國人說不


2004年5月,歐盟擴充會員國,25面國旗首次在總部布魯塞爾同時升起。歐共體的擴大,不僅讓更多的歐洲人走到了一起,也加深了英國人對這一組織的疑慮。


2008年的金融海嘯更將這種疑慮推上風口浪尖。2013年,大量難民湧入歐洲,許多英國人心生反感,最終成為掀起脫歐浪潮的導火線之一。


大英帝國時期的光榮孤立外交政策,至今影響著英國人的自我認同,以及看待歐洲各國的視角。這樣的民意基礎,也將繼續左右英國政壇,乃至整個歐洲的前途與方向。


孤獨是可恥的?英國人說不


2020年1月29日,歐洲議會通過英國脫歐協議,也代表了英國脫歐協議闖過了最後一個關卡。會後,歐盟議員們集體起立,高唱蘇格蘭名曲《Auld Lang Syne》(友誼地久天長)。而就在同一天,蘇格蘭議會也作出表決,支持舉行第二次獨立公投,再續與歐盟的友誼。歷經3年多的脫歐風波,到此並沒有結束,新的起跑線已經拉開。


今晚跟隨我們一起來複盤這場跌宕起伏的脫歐大戲。


星期六晚上21:40

鳳凰衛視中文臺《皇牌大放送》特別呈現

《光榮孤立——英國脫歐啟示錄》

敬請關注!


孤獨是可恥的?英國人說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