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明代坐鎮雲南200多年的“沐王府”是個什麼來頭?

熊掌大人


在明朝統治集團中,雲南的沐王府可謂是一個另類,不論皇宮兩大勢力如何爭鬥,沐王府也一直處於默默無聞的狀態,履行著自己駐守西南邊境的職責。那麼整個明代坐鎮雲南200多年的這個“沐王府”到底是個什麼來頭呢?

即使存在感較低,但沐王府的地位卻至關重要。明代世襲黔國公府,是明代雲南的權力中心,地位顯赫,由於該地百姓尊重愛戴府中黔國公,便擬他為親王,故又稱沐王府。該府中人云南沐氏家族,長期鎮守雲南,從開國國公一直延續到末代國公,確是做到了與國生休。

而沐氏一族的鼻祖,也就是明朝汗馬宣勞,純勤不二的開國功臣,沐英。據《明史·列傳第十四李文忠·鄧愈·湯和·沐英》記載:“沐英,字文英,安徽定遠人。少孤,從母避兵,母又死。太祖與孝慈皇后憐之,撫為子,從硃姓。年十八,授帳前都尉,守鎮江。稍遷指揮使,守廣信。已,從大軍徵福建,破分水關,略崇安,別破閔溪十八寨,縛馮谷保。始命複姓沐。”

沐英出身貧苦,八歲時父親病逝,且處於紅巾軍等農民起義與元朝政府廝殺的社會動亂階段。母親病逝後,孤苦伶仃的他投靠了紅巾軍將領朱元璋,其與妻馬氏十分憐惜他,在便收養他為義子,且從朱姓,又叫朱英,教他識字、打仗,跟從長子朱標一同接受教育。他十八歲時便擔任軍事要任,鎮守江蘇鎮江。後提拔為指揮使,鎮守江西廣信。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派水軍和陸軍取福建,沐英領兵自西進攻,攻破江西、福建交界處的分水關,佔領崇安,又攻破閔溪十八寨,俘虜陳友定部將馮谷保,此時朱元璋命他恢復了沐姓。

自元至正二十二年正式出宦,至明洪武二十五年辭世止,沐英一直從事仕途,出生入死,不負明太祖的重託。先是立下了“以一舉而開閩關,大業闢矣;再奮而運鬥樞,大政立矣;三厲而西略,自西徂南,大統一矣”平定西南,剷除大理割據勢力的汗馬功勞;後又與他的後人經營雲南,理順各少數民族土司政權,充實穩固了明政府對雲南地區的統治。朱元璋也稱讚他:“使我高枕無南顧憂者,汝英也。”

朱元璋逐鹿群雄,開國立績,沐英伴其左右,隨著功成名就,深受朱元璋信任的沐英也受封爵位西平侯,得分封土地。封誥時,太祖對他言及往事:“爾當是時八歲而逢難,罔知存活。朕憐其子孤而且幼。特撫育如兒。夜臥同榻,數番鼾睡於朕懷……今也不忘爾孩童之狀,與爾無異於爾父”。在沐英病逝後,朱元璋十分痛惜,且追封其為黔寧王,命其長子沐春襲父爵位,繼鎮雲南。

所以說,沐王府,不僅是軍功甚隆的開國功臣一脈,也算是半個皇親國戚的一勢了。他們歸附依靠明朝內廷,效忠支撐明朝內廷,相伴相生。他們嗣爵集田,駐守西南,攘內安外,又上貢中央,整個沐王府,也算是明朝總集團的雲南分公司了。謹遵先祖家訓,忠誠報國,治理雲南的沐王府,在最後一代國公沐天波維護流亡皇帝永曆帝奪刀抵抗而死後,這個依靠皇族278年的沐王府,逐漸隱匿在了歷史長河中。


鄧海春


沐王府又稱黔國公府,因始祖姓沐而得名。在明朝統治管理雲南長達200多年,這個神奇的沐氏家族到底是什麼來頭呢?

沐氏家族創建者叫沐英,與朱元璋一樣是安徽人。因戰亂,年幼的沐英流浪在濠州一帶,恰巧被在老家濠州起義的朱元璋發現,朱元璋收留沐英當兒子並讓他改姓朱。從此,沐英的一生就從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沐英聰明好學,很快長大成為一個傑出的軍事人才,創建了很多功績。明建立後,沐英升任鎮國將軍、大都督府僉事,做事條理清晰。在沐英可以獨當一面後,1381年,沐英南征雲南的元朝舊勢力,勝利後,朱元璋把沐英留在了雲南。在沐英的帶領下,雲南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得到了百姓的愛戴。

1392年,沐英因幼時夥伴太子朱標的去世傷心欲絕,臥床不起,不久離開人世。之後,朱元璋追封沐英為“黔寧王”。沐英的兒子後來也建立了很多豐功偉績,可謂是一個顯赫的家族。

1386年,沐英在昆明修建了西侯平府。西侯平府在他兒子沐晟受封是改名為黔國公府。因為沐氏家族在雲南威望很高,百姓成黔國公府為沐王府。直到1660年,沐王府被吳三桂佔領。


關河南望


明太祖朱元璋坐上皇位之後,就開始了他的清除異己,削藩殺功臣的舉動,為後世之君做準備。但是,遠在雲南的西平候沐英卻幾乎沒有受的什麼牽連,依然悠哉樂哉的安享晚年,而沐家在雲南屹立不倒270年。

同樣是開國功臣,為什麼沐英沒有在朱元璋的誅殺的功臣之列呢,還在雲南有那麼大的聲望,一個侯爵竟被民間稱為王爺呢?

其實我們知道的,沐英是朱元璋的義子,家境也是非常貧寒的,8歲就跟著朱元璋。後來跟隨朱元璋征戰沙場,為大明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少的汗馬功勞。大明成立以後,朱元璋就派沐英去鎮守雲南,沐英就勢請求朱元璋將他的封地定在當時還是很偏遠貧瘠的雲南,向他表示我不追求權利,只想好好過日子。雖然沐英的功勞遠不止被封雲南地區,由於沐英跟隨朱元璋日久,比較瞭解這個義子,認為他沒有什麼威脅,對這個義子還是很滿意的,就同意了他的請求,賜封他為西平候,讓他去了雲南。沐英從此避開了朝廷繁複的紛爭。

沐英到了雲南後除了鎮守雲南的邊境外,他還組織軍民開荒種地,興修水利。增大商業開發;廣建學堂,讓更多的人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一系列的措施為邊荒之地變得繁榮興盛了,所以,沐英在當地受人尊敬,尊稱他為王爺,那麼他的府邸也就成了沐王府了。

沐英的好名聲傳到皇帝的耳中後,皇帝並沒有怪罪他的曁越,反而在沐英死後真的追封他為黔寧王,並且可以世襲罔替的。沐英的後人也沐英令朝廷和沐英失望,很好的治理了雲南兩百多年,沒有出過大的亂子。黔寧王的爵位也變成了黔國公,流傳後世子孫。

明朝滅亡後,沐王府的人拒絕投降清軍,扯起反清復明的大旗與南明一起對抗清廷,雖說這對歷史的潮流起不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沐家人認為不能做對不起明朝世代的恩典。隨著最後一代的沐王沐天波父子的緬甸遇難,首位大明王朝南疆270年的沐王府徹底的消亡了。世上再無沐王府


新不二說


1381年朱元璋命令藍玉等人南征雲南,經過兩年的戰爭,平定雲南全境,雲南梁王巴匝刺瓦爾密兵敗身亡,在1383年藍玉等人班師回朝,朱元璋的義子沐英,留守雲南。

當時的沐英已是西平候,穩定下來之後,沐英開始修建昆明城,建造了自己的府邸,西平候府。沐英在翠湖西岸屯兵種柳,建造“柳營”,這就是大明時期沐王府雛形。

不久之後,沐英去世,他的兒子沐春承襲他的候位。在沐英建造的“柳營”的基礎上,進行改造,造成了沐氏別墅。至此,真正的沐王府就算建造完成,還不過那個時候還不叫沐王府。

一直到沐英的孫子沐晟被大明皇帝加封黔國公,死後被追封為定遠王,這個時候才算真正的沐王府。

大明時期,皇帝對各個地方的藩鎮管控很嚴格,因為自朱棣開始,便開始削藩,但是對於遠在天邊的雲南好像沒有什麼影響。

沐王府的存在是貫徹整個大明王朝的,各個皇帝都沒有對錶示對沐王府擔心,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地方偏遠,各種勢力錯綜複雜,少數名族比較多,管理起來很麻煩,加上雲南地區民風比較彪悍,所以沐王府的存在就是為了限制雲南的其他勢力,從而形成一種平衡。這樣的話,沐王府不會有多餘的資源參與朝廷的鬥爭中,而朝廷也因離得遠、關係複雜,事務雜,讓沐王府自己管理,也算是省心。

二是,沐英本來就是朱元璋的義子,是朱元璋給了他這一切,作為沐氏後人,一直都是對大明心存感激,時代擁護大明王朝,大明各個皇帝對雲南沐氏也是相信、放心,雙方自然也就不會相互猜疑。


滋溜一下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傅友德、藍玉、沐英率大軍遠征雲南,三戰三捷,擊敗鎮守雲南的元朝殘餘勢力梁王,其後梁王跳入滇池自盡,明軍平定雲南。第二年,傅友德、藍玉班師回南京,沐英留守做鎮雲南。

其後,沐英在昆明大興土木,建造自己的西平侯府,這也就是後來雲南百姓口中所說的沐王府,共傳18代,歷280年而亡。

沐王府的建立者沐英,很早就父母雙亡,一直顛沛流離,等到他8歲時,被朱元璋和馬皇后收為養子,並被改姓為朱。當時朱元璋和馬皇后都還沒有孩子,在那種兵荒馬亂的年代,兩人收養沐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將他作為自己的接班人,這就有些類似於劉封對於劉備的意義。

等到沐英十二歲的時候,他就開始朱元璋攻伐征戰,開始軍旅生涯。這一年,朱標出生才剛滿三個月。等到沐英十八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軍中擔任要職,並被提拔為指揮使,鎮守江西重鎮上饒。其後,沐英又跟隨朱元璋平定江西、福建、浙江等地,戰功赫赫。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此時的沐英已經在軍中擁有非常高的威信,如果他是朱元璋的親生兒子,或者朱元璋若還沒有親生兒子,那沐英作接班人的地位,基本上可以說是不可動搖。但可惜的是,此時朱元璋早已經有了兒子,而且長子朱標也已經到了13歲。

在這種背景下,沐英的身份和地位就變得有些尷尬,所以朱元璋在正式登基之前,就下詔讓沐英恢復沐姓,不再姓朱,同時讓他移師到福建建寧鎮守。其後,朱元璋正式在南京開國稱帝,立長子朱標為太子。等到洪武九年,沐英又以副帥之職隨鄧愈征討吐蕃,因軍功被封西平侯,賜丹書鐵券。

其後數年,朱元璋陸續平定了整個北方,只剩下盤踞在西南的雲南。由於雲南地理位置太過偏僻,朱元璋本來不打算直接派兵進入雲南,按因為雲南本地還有堅持抵抗明朝的元朝梁王勢力在蠢蠢欲動,逼得朱元璋不得不派出傅友德、藍玉和沐英率三十萬大軍進軍雲南。



當時的雲南,雖然在元朝時被征服,但元朝對其的管理制度也非常鬆散,根本算不上一個統一的行政單位。在雲南境內,除了屬於元朝貴族的梁王勢力外,還有之前大理國的段氏王族後裔,繼續擁有大片的領地和權勢。在他們兩者之下,又有眾多地方上的土司,有的甚至也很有勢力。

在這種背景下,等到朱元璋征服雲南後,如果只派遣政府官員來雲南經營,很顯然是沒有辦法來應付眾多的地方實力派。所以,必須要留下一個有實權有軍隊、又能讓朱元璋放心的人來坐鎮雲南,這樣才能有效震懾地方實力派。

最後,鑑於沐英與朱元璋的特殊關係,再加上他的身份又確實比較尷尬,如果繼續留在中央政府,最後能不能善終,實在是個未知數。所以還不如讓他留守雲南,一方面他和朱元璋好歹也算父子關係,由他鎮守,朱元璋相對而言也比較放心些。

另一方面,憑雲南這種偏僻荒蠻的地區,沐英就算有異心,也很難翻起什麼風浪,再加上雲南這種地方勢力太過強大的地方,也需要一個有一定軍事能力的人才鎮得住,而在朱元璋的親生兒子中,有這樣能力的人,就那麼幾個,讓他們來雲南鎮守,實在是太材小用,朱元璋實肯定不捨得。

所以,朱元璋思前想後,也只有沐英最適合。而對於沐英來說,他的這種身份,如果繼續留在朝廷,遲早會出事。因此還不如退一步海闊天空,主動離開這個權力的是非之地,到雲南這種中原王朝有些鞭長莫及的地方坐鎮,也算是一種自我保全,也正因為此,在征服雲南後,沐英和他的後人便從此留在雲南鎮守,直到永曆皇帝流亡緬甸時,最後一任王爺沐天波在緬甸被殺,整個沐王府就徹底中斷。


我是趙帥鍋


沐王府的秘密。



1.沐王府的來源。

沐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是沐英。我們來看一下沐英是誰?沐英,字文英,安徽省定遠縣人,明朝開國功臣,明太祖朱元璋的養子,明朝著名的大將軍,作戰風格彪悍,勇猛無比。朱元璋平定天下後,負責鎮守雲南邊陲,是明朝鎮守雲南邊陲的定海神針。作為明朝統治雲南的代表人物,自1383年沐英受命鎮守雲南開始,到沐天波隨永曆皇帝逃入緬甸身死為止,前後長達282年,影響了雲南近三百年。可以說,沐王府的發跡就是從沐英駐守雲南開始的。



2.沐王府昌盛原因。

沐氏家族在近三百年裡能夠始終在雲南擁有無與倫比統治力,以至於皇室勢力都無法有效滲透,成為明朝統治史上的奇特現象,那麼,明朝沐王府的權力究竟有多大呢?

朱元璋派大軍出征雲南時,沐英被封為徵南右副將軍,沐英用其彪悍的戰鬥力平定了雲南各族反叛勢力,雲南平定後,沐英得以繼續鎮守雲南,因為雲南屬於邊疆地區,夷漢雜處,民風彪悍,沒有彪悍的政府軍把守,很難形成穩定的發展局面,這也是朱元璋把沐英留在雲南的根本原因。沐英當然也不負眾望,他勵精圖治,高度參與雲南地方事務管理,積累了豐富的統治經驗,在軍事方面,沐英更是絕對的控制者,因此,他在雲南積累了很大的威名,成為穩定雲南局面的擎天柱。沐王府的開創者沐英,他與朱元璋如同親生父子,沐英出身貧苦,自幼顛沛流離,八歲時被朱元璋收為義子,起名朱英。一直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可以說為明朝建立立下了不朽的戰功,後朱元璋在南京稱帝,明朝建立,朱姓成為國姓,於是朱元璋幫朱英改姓名為“沐英”。朱元璋依然把沐英當兒子一樣對待,一直作為自己的親信,正是因為這層親密的關係,才使得沐王府昌盛近300年。


智者說歷史


【文藏來答】“沐王府”並非真正的藩王府邸,而是黔國公府。因為在整個明朝,雲南都掌控在沐家人手中,從第一代沐英到最後一代沐天波,前後共有18位黔國公,其權勢和傳承甚至超過了明代很多藩王,老百姓才稱黔國公府為沐王府。

翠湖柳營(沐英洗馬)

當年朱元璋派第一代沐(黔)王(國)爺(公)沐英鎮守雲南,從此沐氏就在雲南紮根了。

沐英是明朝開國六王之中最年輕的,能與徐達、常遇春這種大將並稱,可見沐英的實力。

此外,沐英是朱元璋的養子,他對朱元璋和馬皇后極盡孺慕之情,對朱元璋的孩子們情同親生兄弟。馬皇后去世時,在外征戰的沐英聞訊,悲傷過度而咳血。皇太子朱標去世時,沐英因過度傷心而病逝。可以說,沐英是朱元璋最信任的人之一了。因此,當沐英鎮守雲南多年後回京朝見朱元璋時,朱元璋拍著沐英的肩膀說:“能使我放心西南、高枕無憂的人,就是你沐英啊!”

沐英自幼父母雙亡,年僅8歲的他在戰亂中無依無靠。朱元璋為了生存當過乞丐、和尚,當他見到四處流浪的沐英就勾起傷心往事,馬皇后也十分善良,因此夫妻倆所幸收養了小沐英,不僅在戰亂中給他一個安全溫暖的家,還教他讀書習字和武功兵法。

沐英的實力那是相當強悍,12歲就跟著朱元璋出征;18歲時獨當一面,駐守鎮江;23歲攻下號稱“閩東北門戶”的分水關,奪取崇安城,連下十八寨;26歲因功封為鎮國將軍,爵位僅在親王、郡王之下……而後,沐英已經成為真正統領一軍的大將,6年內先徵吐蕃,在攻西番,追擊北元,橫掃雲南,都大獲全勝。

洪武十六年(1383年),沐英與藍玉、傅友德基本穩定了西南局勢,朱元璋讓藍玉、傅友德班師回朝,卻讓沐英留下來繼續鎮守雲南,從此開啟了一段長達200多年的雲南“沐王府”傳奇。另外一提,從雲南回朝的傅友德後來被朱元璋逼迫自刎,藍玉也被以謀反罪誅殺,牽連致死者達一萬五千餘人,史稱“藍玉案”。沐英家族能在雲南平安享福,也真是夠幸運的。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文藏


估計很多看過《鹿鼎記》的人都對韋小寶的那七個老婆之一——沐劍屏有印象。她來自雲南沐王府,而且在小說裡,沐王府和天地會還為”擁唐擁桂“掐得不亦樂乎。似乎”沐王府“是個不可小覷的地方,它在明末清初的”反清復明“大業裡舉足輕重。

金庸老爺子筆下的”沐王府“還真不是空穴來風。

沐王府,實際為黔國公府。明初平定雲南後,朱元璋令其養子沐英鎮守雲南,並封其為黔國公,沐英死後,朱元璋追封其為黔寧王。由於沐家世鎮雲南,當地老百姓尊重它的權威,就稱其居所為沐王府。

沐家世鎮雲南,自1386年沭英築昆明磚城始,至1661年末代黔國公沐天波(即小說中沐劍屏的父親)進入緬甸被殺止,前後約275年。

沐王府的存在,貫穿整個明朝歷史,這在明朝誅殺功臣、強力削藩的進程中,確屬異事。

沐王府這麼牛,還是有它的特殊原因的。

沐英忠心於皇室,自不用說,他救過朱元璋的命,與養父母感情深厚。這是一重原因,但這個原因其實不足以動帝王心,常遇春、藍玉哪個不是功勳卓著?且與皇帝共過生死?所以這重原因倒不是主要的。

主要的是雲南情況特殊。雲南在元朝手裡,就是一個較為寬鬆的統治地區。當地有大理國段氏,還有眾多土司政權,可以說,一定程度上,雲南是自治區域。明朝在此地設官立府,實際上主要職責是打壓和限制地方勢力。

再者,雲南的戰略地位雖然重要,但是它的自然環境很是惡劣,夷漢雜居,民風彪悍。沒有人願意去這個地方。沐家願意在此處為天子守西南門戶,帝王們也樂見其成。

雖然沐家鎮守雲南,只是起一個協調和限制的作用,但明廷對其並不是很放心,並沒有給沐傢什麼兵權,遇事調兵,要去明軍在西南部署的衛所,而衛所,並不直接聽命於沐府。

所以,鑑於雲南的特殊情況,又加之對沐府實行了一定的兵權限制,所以沐王府得以世鎮雲南。

直到崇禎帝死後,南明小朝廷還跑到雲南這塊地方來。由於天地會所擁唐王(紹武帝)與沐天波所擁桂王(永曆帝)立場不同,天地會與沐王府發生爭執,這一段就被寫進《鹿鼎記》了。而所謂沐劍屏,估計是老爺子杜撰的。

最後,沐天波隨著他擁立的永曆帝逃往緬甸,君臣皆被殺身亡,明朝徹底消亡,沐王府也不復存在。


錢多多讀文史


我是河邊小牛。對於明代坐鎮雲南200多年的“沐王府”是什麼來頭這一問題,首先要知道的人物是沐英。

沐英(1344年—1392年),字文英,漢族,濠州定遠(今安徽省定遠縣)人,明朝開國功臣,軍事將領,明太祖朱元璋的養子。沐英出身貧苦,自幼顛沛流離,八歲時被農民義軍將領朱元璋收為義子。自至正十六年(1356年)起,十二歲的沐英跟隨朱元璋攻伐征戰,開始軍旅生涯。十八歲時,被授帳前都尉,參與守鎮江,開始擔當軍事要任。洪武九年(1376年)以副帥之職隨鄧愈征討吐蕃,因軍功被封西平侯,賜丹書鐵券。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傅友德、藍玉、沐英徵雲南,元末代雲南梁王巴匝刺瓦爾密兵敗投滇池(一說服毒),明軍平定雲南。洪武十六年(1383年)傅友德、藍玉班師回南京,沐英留鎮雲南。沐英鎮滇南十年間,組織當地軍民開闢農田,疏浚河道,擴大滇地,興修水利。而且還鼓勵商業行為,開發當地資源,增設大量學府,為當地人民帶去了福祉,於是這位西平候就被當地人愛戴,尊稱為沐王爺,他所在的府邸也就成了沐王府。

洪武十五年(1382年),沐英因義母馬皇后病逝,悲傷過度而咳血。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又因太子朱標的去世,遭受打擊而患病,兩個月後病逝於雲南任所,年僅四十八歲。朱元璋倍感痛惜,命歸葬京師,追封黔寧王,賜諡“昭靖”,侑享太廟。此後,沐王府在雲南落地生根,沐英的後人也接替了他的工作和思想,每一代沐王都將雲南管理的極好,沒怎麼出過亂子。幾代之後,沐王府的爵位就從西平候升級為了黔國公,直至明末。

清初對明朝殘餘勢力大肆追殺,而明朝餘黨在南方建立了南明政權,第11位沐王沐天波看到大明大勢已去,但他認為沐家世代蒙受大明皇恩,如今的地位全是大明朝給的,因此他拒絕了勸降,抱著必死的決心拉起反清復明的大旗。但是在歷史的洪流之下,一方諸侯已經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在清軍攻破雲南後,沐天波只能帶著兒子沐忠亮追隨永曆帝逃往緬甸,最終在緬甸遭遇埋伏,父子兩人盡皆遇難,從此,鎮守雲南邊疆270年的沐王府徹底消亡,歷史上再無雲南沐王。


河邊小牛


簡單來說,得從明朝建立說起。

皇帝的義子

元朝末年的天時不怎麼好,黃河決堤、災害頻發,元朝政府又腐敗至極,賑災糧餉盡入貪官汙吏之手,百姓流離失所,死者已滿路,生者與鬼鄰,最終激起百姓反抗,元末農民起義爆發。

起義是由白蓮教發動的,他們的起義模式跟漢末黃巾軍一樣,先進行宗教宣傳,激起百姓對官府的不滿,招攬部眾,然後再宣佈起義。

白蓮教傳教過程中,有一個流浪的和尚接觸到了教義,但他沒有入教,仍然當著自己的和尚。後來起義軍興起,和尚的發小參加了起義軍,並寫信邀請和尚,信洩露了,和尚不得不逃離寺廟,加入起義軍,他就是朱重八,時年25歲。

朱重八很快就在起義軍混出了頭,成了元帥郭子興的親兵,還娶了郭子興的養女馬氏。剛剛成婚的兩人自然沒有孩子,也就是在這一年,他們見到了一個9歲的少年,他的父親早逝,母親死在了逃難的路上,朱重八夫婦見他可憐,收其為義子,改姓朱,名朱英。

沒多久朱重八改名叫朱元璋,並且脫離郭子興的隊伍自己發展,開始了自己創業的過程,作為他唯一孩子的朱英則在戰亂、兵營、征途中慢慢長大。

朱英從12歲起就隨朱元璋征戰,到18歲時開始擔當軍事要任,先後

參與鎮守鎮江、廣信等地,之後更是率兵參與平定江西、福建、浙江等地的戰役,戰功赫赫。

隨著功勞的積攢,朱英的身份卻尷尬了起來,因為他不僅是能征善戰的將領,同時也是朱元璋的“長子”,可朱元璋真正的長子朱標此時已經13歲了,早在三年前,吳王朱元璋就立其為吳世子,表明朱標是自己的繼承人,於是乎,朱英這個功勞赫赫的“長子”就有點難辦了。

為此,朱元璋命朱英複姓,改叫沐英,跟朱元璋感情還有,名義上的父子關係就沒了,也無所謂尷尬。

明朝建立後,沐英繼續參與征戰,能力出眾的他深得朱元璋器重,隨鄧愈、傅友德、徐達等大將北伐西征,以功封西平侯。

留駐雲南的“王爺

到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將目光轉向元朝在南方的最後殘部——雲南。

按照中原王朝的一般規矩,雲南是採取羈縻統治的,中央對雲南的管理很鬆散,唐朝時期更是獨立建國,直到元朝才將其重新收入版圖。

元朝對於雲南的統治也是不夠穩固的,雲南行省帶有很濃厚的軍事管制性質,《元史》連雲南的戶口數都沒有,說明中央統計不了雲南的人口。不過元朝在雲南有駐軍,強大的軍事實力確立了對雲南各路土司管轄地的主權,而不僅僅是宗主權,不過在明初,這些元軍並未投降,而是與明朝敵對。

北方的北元還未解決,南方怎能留下如此後患?於是,朱元璋以傅友德為徵南將軍,藍玉、沐英為副將軍,率軍三十萬征討雲南的元朝殘部。

明君最終掃除了雲南境內的元朝殘部,但並未徹底掌控雲南,畢竟雲南境內勢力錯綜複雜,各路土司的地盤和實力不可小覷,明朝不可能在短時間將他們全部消滅,只能一面打,一面撫,沿用土司制度。

次年,沐英和藍玉西攻大理,平定雲南西部。接著回師和傅友德合兵,征服其餘地區。

到洪武十六年(1383年),雲南境內基本臣服於明朝,朱元璋下詔命傅友德及藍玉班師回朝,而留下沐英鎮守雲南。

雲南境內土司眾多,許多都是明面上臣服,暗地裡卻心懷鬼胎,如果沒有軍隊鎮壓,估計前腳明軍一走,後腳叛軍就起來了。可軍隊外鎮又有矛盾,皇帝擔心將領擁兵自重啊,思來想去,朱元璋調回了資歷更老的傅友德、能力更強的藍玉,留下了他最信任的沐英。

沐英坐鎮雲南,先後平定曲靖、普定、廣南、浪穹諸蠻,派軍屯田,同時疏浚河道、興修水利、增設學校,為雲南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六月,沐英獲悉朱標去世,哭得非常傷心,不久病逝於雲南任所,年僅48歲。沐英的靈柩被運往京師應天府(今南京),朱元璋親往迎接,追封沐英為黔寧王,沐英成為明朝唯一一個以侯爵追封王爵的人。

沐王府的前世今生

沐王府的前身是沐英建立的西平侯府,沐英去世後,長子沐春繼承西平侯爵,繼續鎮守雲南。

沐春孔武有力,屢敗叛亂土司,但卻英年早逝,36歲去世,因為無子,爵位由弟弟沐晟繼承,仍舊鎮守雲南。

沐晟時期是沐王府發展的重要時期,在洪武末年,岷王朱楩(pián就藩雲南,與沐晟起了矛盾。朱元璋是非常注重宗族感情的,沐晟不敢去冒犯天威,但朱元璋不久就去世了,新上位的建文帝致力於削藩,很快就接到沐晟的控告,岷王被廢為庶人。

朱棣靖難之後,岷王恢復為王,仍舊回雲南,被沐晟搞過一次的他自然不可能跟沐晟和平相處,在雲南掀起一番風雨,史載他“擅收諸司印信,殺戮吏民,這雖然是在削弱沐晟的權威,可也是在挑釁皇帝的權威,印信是你想收就能收的?尤其朱棣也想削藩吶,於是岷王再次被廢,不久恢復,結果第三次被廢,後移居武岡,雲南真正成為沐氏的天下

沐晟能夠在與岷王的鬥爭中獲勝,自然是很受朱棣重視的,永樂初年平定交的戰役中,他率部從雲南進攻,以功封黔國公,沐氏自此成為世襲公爵。

沐晟去世後,朝廷追封定遠王,成為沐氏第二位王,此後沐氏一族盤踞在雲南長達兩百餘年,儼然是朝廷在雲南的代表,名為國公,實為親王(比實際上的親王還好很多),人們因而稱之為沐王府,實際上只是黔國公府。

末代黔國公沐天波是見證明朝滅亡的公爵,十歲繼位的他在長大後忙於四處平叛,但卻經常失敗,連老巢黔國公府都丟了,直到孫可望入滇,沐天波才回到黔國公府。

後來李定國迎永曆帝朱由榔入滇,在西南展開南明最後的掙扎,直到順治十五年(1658年),清軍進入昆明,沐天波隨朱由榔逃入緬甸。

永曆朝廷流亡一年多後,緬甸決定對其下手,緬甸國王莽白請朱由榔同飲咒水盟誓,以結友好。朱由榔派沐天波等人前去赴約,結果全部被緬軍殺害,史稱咒水之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